第25章 神明相助,萬事隨遂
字數:5441 加入書籤
聽劉禪如此說,劉備瞳孔劇烈一縮,他猛然想到了一件事。
“對了!”
他調整了一下姿態,湊到阿鬥麵前低聲道:
“我聞原長沙太守張機被景升兄請去江陵治疫,此人之醫術不下華佗,如此一來,豈非就有了名醫在吾賢侄之旁?”
劉禪驚喜:“果真如此?”
劉備很欣慰阿鬥對劉琦的態度,肯定的點點頭:“這也是數日前景升兄下的調令,本為治江陵病疫,未曾想竟成此事。”
“父親,這真乃意外之喜!有張仲景在江陵,或許會發現劉琦公子隱疾,若醫治得當,或不至早亡。他若能活著,咱們也便不用看江東臉色了。”
“是啊,如此真甚幸也。”
劉備了解劉琦脾性,亦感慨讚歎。
可須臾間卻又眉頭緊鎖。
阿鬥問道:“父親還有何顧慮?”
劉備沉吟到:“若遷家眷,須得將你一並送走……你可知,這些日子有你在此,使為父安心許多。你雖外表如嬰孩,卻已有成年之心,有些要事為父也願意與你商議。
但留你在此,又恐難照顧周全,為父也很是為難啊!”
“這個嘛……”
劉禪小臉一紅,這種被劉備信賴和認同的感覺,讓劉禪心中湧出一股難以言說的驕傲感。
曾經的他,愚笨軟弱,處處依賴旁人,從未有一次讓父親滿意。
他也同樣舍不得父親。
普天之下,父親是唯一一個能聽到他心聲之人。
離開父親,心中的話不知向誰訴說,自己悶也要悶死了。
可是,他同樣明白,自己若強留在此,父親必得花費精力和兵力照顧自己。
若險毀一員大將,搞不好還得再被摔一次。
另外,重活一次的阿鬥見到了大晉的荒誕國命,他也不想再做一個逆來順受的無能君王了。
好歹,得改變點什麽。
於是,阿鬥坦言道:
“父親,前世因我拖累使糜娘投井,子龍叔父為救我,於長阪坡七進七出,險些遇害,今生請莫讓阿鬥做那拖累之人。
雖然孩兒也不舍和父親分別,但為了興漢大業,你我父子萬不可在此時為親情所累。”
劉備很欣慰,自己都孩兒如此明事理,想來前世也定是明君仁主。
劉備又想到趙雲,心中湧出無限的感激之情。
“子龍賢弟忠心耿耿,義薄雲天,舍命救汝,與我之情誼堪比雲長翼德,我劉備何德何能,有如此義士相助?
阿鬥,為父去世後你子龍叔父餘生如何?”
劉禪感慨道:“子龍叔父一生為我炎漢征伐,殺敵斬將無數。相父第一次北伐之時,孩兒和相父都曾想將讓子龍叔父於成都安養天年。
可叔父不願!
他言匡扶漢室乃父親畢生夙願,他寧可要戰死沙場也要為此貢獻一份力。
為此,他不惜撞階而死以做要挾,相父無奈之下隻好同意他做先鋒。
那一戰他兵出箕穀,陣斬韓家五將,名震雍涼。
隻可惜馬謖街亭失手,至全線潰敗。
但他斂眾固守,不致大敗。
最後退回成都,第一次北伐後的第二年便無疾而終。
說起來,他也是咱們的五虎上將中活得最久一人。”
“哦,原來如此……”
劉備聞阿鬥所言,腦海中浮現出趙雲年歲已大,卻依然為著興漢大業衝鋒陷陣的畫麵,心中湧出無限感激之情。
想到前世雲長翼德皆遭橫死,心痛難當,唯子龍卻得以壽終正寢,又略感慰籍,含淚感慨:“子龍啊……真吾兄弟也!”
阿鬥也想到子龍叔父年近七旬仍堅持披掛上陣,自己身為皇帝卻投降敵國。
不禁又生愧意。
這時,劉備又問:“哎,你剛剛提到五虎上將,這……何謂五虎上將?”
“五虎上將乃父親進位漢中王時封的五位功勳卓著的大將。”
“此五人都是何人?”
“為首乃二叔關羽關雲長,然後是三叔張飛張翼德,以及四叔趙雲趙子龍,此外,還有西涼馬騰之子,天威神將馬超馬孟起,以及長沙老將軍黃忠黃漢升。共此五人為五虎上將!”
劉備點點頭:“我於朝中任左將軍之時,與馬騰將軍共於衣帶詔上簽名。想來其子也成為我炎漢肱股。而這黃漢升也是長沙老將,亦能歸順於我,真乃興事也。”
“父親,黃老將軍可厲害了!你可知道,多年後你於漢中大戰曹操,便是黃老將軍於定軍山陣斬夏侯淵,幫咱們奪下漢中!”
“什麽?”
劉備大驚:“黃老將軍竟把夏侯淵斬了?”
“是啊!當時夏侯淵是曹軍雍涼地區主帥,他一死,曹魏那邊立刻傻眼了。沒過多久,曹操就下令退軍了。”
劉備不禁讚道:“這黃漢升老將軍,真老當益壯也!”
“父親,黃老將軍現在正駐守長沙,若有機會定要將其早納入麾下!否則二叔下長沙之時,還要與其有一場大戰。此戰甚為凶險,二叔用巧計方得險勝。今若再戰,怕有閃失,當能避則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備沉思點頭:“嗯,為父知道了。”
“對了,還有一人,此人姓魏名延字文長。他現在不過是不出名的一個小吏,但未來乃是我炎漢功勳之將,勇謀不下五子,治軍不下五虎。
隻是他性情孤傲,惹了太多的人,相父去世後被楊儀以叛國罪論處,夷其三族。
事發突然,孩兒未能將其保住。
但孩兒明白,他一直崇敬父親,他和大哥一樣,至死未有叛國之心。”
劉備點點頭:“這位魏延將軍現在哪裏?”
“當在襄陽做城門校尉。當年他父親新野逃亡,逃至襄陽時,便是他違抗蔡瑁之命,斬城門吏迎父親入城,但父親一不忍奪劉琮城池,二不忍荊州軍自相殘殺,三又對他不甚了解,擔憂其設計陷害,故而未入襄陽城,而是繼續南撤。
魏延將軍無奈,與文聘大戰傍晚,餘部死盡,隻得投奔長沙韓玄。
後來二叔戰長沙,才將其納入麾下。
父親,這次如果再遇魏將軍開城,咱們便帶大軍入襄陽城,憑借襄陽城防亦可抵禦曹軍。”
劉備點點頭:“襄陽,江陵乃荊州重鎮,若能占據此二城,便可依漢水而守荊襄,大半個荊州便如握在手。隻是,劉琮乃景升少子,亦吾侄兒。搶奪他城池卻有不妥啊!”
“父親你可知,您不奪襄陽才有兵敗長阪。劉琮降曹後,與其母亦被曹操派於禁暗殺。父親若奪襄陽,乃救劉琮於水火,父親若不得襄陽,才是害了劉琮啊。”
聽阿鬥如此說,劉備沉思良久,點頭道:“為父因婦人之仁害了侄兒。小德不堪比大義!
此番便被天下人辱罵,我也要救侄兒一命!”
“父親能有此覺悟,便再好不過。”
父子兩人又聊了一會,時候已然不早。
劉備點點頭:“也罷,阿鬥,你便先隨你娘親姐姐們去江陵,為父也好無牽無掛去戰曹賊!”
“嗯,那相父那邊……”
“若得元直相助戰退曹賊,為父定會再去隆中,現在戰事緊迫,汝二叔又要離開新野,為父實在抽不開身。”
“父親,一定要記得,但有時間,定要去尋相父!”
“好!”
劉備便將家眷交於關羽和糜竺,命關羽和糜竺開始大規模的新野遷民。
而便在這時,劉表新的調令來了。
信中所言:
“為兄染病難愈,荊州安危唯有仰仗玄德賢弟。
為助玄德賢弟抵禦曹軍,為兄特命黃忠、文聘二將攜三萬兵馬相助,預祝玄德賢弟此戰大勝,保荊州泰安。”
劉備把這封調令從頭到尾看了三遍,不禁怔然。
“景升公把黃漢升調來了,還有文聘和三萬兵馬……”
他又看了一遍,確認無誤。
他很錯愕,又很驚喜。
黃忠來了,若能善待,不用二弟征伐長沙之凶險,便可與其相交。
合上調令,劉備口中喃喃自語道:“我劉備半生鬱鬱而不得誌,然自從有了阿鬥,事事都有如神明相助一般,如今萬事順遂,卻唯獨不得孔明相助……
孔明啊孔明,你今在何處啊!”
喜歡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請大家收藏:()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