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太史慈的計劃

字數:4647   加入書籤

A+A-


    “如此之說,皇叔還是不信吳侯?”
    劉備無奈答道:“凡事不通,至曹賊退北,安敢全信?”
    諸葛亮又歎氣道:“前番曹操表吳侯為荊州牧,吳侯亦成為曹操之婿,今吳國太又至許都為質……兄長啊,你讓我主相信,可哪有半點可信之由啊?”
    “這……”
    諸葛瑾無奈。
    二弟所言,句句在理。
    可這樣一來,話題還怎能聊得下去。
    “皇叔、賢弟,為救我家主公返吳,我等殫精竭慮,百計俱施。彼時暫附曹賊,實乃情勢所迫,萬不得已之舉。今皇叔與賢弟心中存疑,不妨直言,吾等當如何做,方可得二位之深信?”
    劉備與諸葛亮對視一眼。
    諸葛亮慨然的點點頭:“首者,當速將孔文舉之家眷盡皆護送至荊州;次者,江東宜遣一宗室子弟,前來為質於皇叔處。”
    “啊?”
    諸葛瑾怔然:“這未免不合通好之禮?”
    “既有質子於曹營,曹賊卻未予我主絲毫權柄,此等行徑,豈是通好之禮?
    兄長明鑒,曹操表奏吳侯為荊州牧,其狼子野心,路人皆知,分明欲假州牧之名,行吞並荊州之實,而吳侯竟坦然受之。
    縱可解為權宜之計,暫且屈從於曹,然吳主心底究竟作何盤算,實難揣度,叫我等如何能安下心來?”
    諸葛瑾縱然聰明,但和其弟諸葛亮相比,亦不能同日而語。
    幾句話,便將其說得無言以對。
    隻好表示,自己也做不了主,要回頭和吳主商議後再言!
    臨別之際,諸葛亮又加囑咐。
    “亮有一良言,請兄長轉告吳侯。”
    “賢弟之言無妨。”
    “我主皇叔,乃誠心實意與吳主聯盟,吳主當以誠信待之,切莫首鼠兩端,心懷二誌,既寒盟友之心,又誤抗曹之大業啊!”
    諸葛瑾慨然點頭:“那是自然!”
    “還有!”
    諸葛亮故作為難之色,但還是湊近諸葛瑾:“煩請轉告吳侯,孔文舉與太史慈往昔情誼甚篤。今文舉既已作古,太史慈或於海昏舉事生亂。宜速遣重兵,扼守海昏周遭要隘,以攝其勢,令彼不敢妄動。實不相瞞,江東當下亂象叢生,吾心憂之,實不忍見江東生出內亂,分崩離析也!”
    諸葛瑾一怔,麵露驚愕之色。
    按說,太史慈作亂,受益最大者,莫非劉皇叔。
    因為他極有可能舉海昏六縣投奔劉備,以致江東遭巨損,而荊州得大利!
    身為劉備方首席謀士,帶著主公悶頭得利便好,實在不應在此提起此事。
    然而,諸葛亮卻偏在此時提起了。
    這給了諸葛瑾一種錯覺,是不是吾弟亦不是一心盡忠於劉皇叔?
    “賢弟,太史慈若反,乃於荊州有利也!”
    諸葛亮搖搖頭,義正辭嚴道:“縱有機緣可據海昏六縣,然此舉必致兩家嫌隙頓生。我主心懷仁德,不忍為此,我亦深以為然。此皆彰顯我等結盟之赤誠,天地可鑒也!”
    諸葛瑾聞聽此言,甚為感動,遂作別歸吳。
    諸葛瑾一走,諸葛亮遂建議:“主公,速請黃老將軍與甘將軍帶兵入桂陽,以侯太史慈將軍歸荊!”
    聞孔融之死,劉備心中本來難受萬分,今聞太史慈歸荊,不免生出一絲喜悅。
    可又覺得有些疑惑。
    “軍師不是和子瑜建言,設重兵放海昏太史將軍作亂?”
    諸葛亮自將自己所言事無巨細匯報劉備。
    劉備縱然心有不解,亦選擇全然相信。
    我家丞相,一心匡扶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能有什麽壞心思呢?
    相信就好了!
    諸葛亮搖搖羽扇,嘴角顯出一絲淡淡的笑意:
    “此時此刻,太史將軍恐怕已經不在海昏了!”
    ……
    孫權和魯肅聞聽諸葛瑾出使歸來之言,亦覺心憂。
    當前之勢,荊州方麵似乎很願意與江東結盟,但人家卻心有顧慮。
    按理說,人家荊州方的要求也並非沒有道理。
    江東欲踐盟好之約,理當示之以誠!
    隻是當下之局,亦未聽說國太身死許都,亦沒辦法和曹操決裂啊!
    至於送質子,主公今無幼子,更何況即便有也不能相送。
    說來說去,當下江東似乎唯一能做的,也隻有將孔融家眷送至荊州了。
    坦率而言,這對江東亦不是什麽好事。
    但相比其他幾個,這算是損失最小的了。
    那麽,魯肅有沒有想到這樣恐會致太史慈投奔劉備?
    他當然想到了,也積極做了應對。
    諸葛亮的建議也讓他有種感覺,相對於收降太史慈,諸葛亮實際更在意的是與江東的盟好關係。
    想到此,魯肅便向孫權提議,送孔融家眷歸荊,另讓周公瑾率大軍駐守海昏周遭,以防太史慈倒戈反水。
    另一方麵,差遣蔣欽奔赴海昏,對太史慈好言相勸、曉以大義,不要做誤國之舉。
    孫權與周瑜亦有此想法,當即依計行事。周瑜隨即統領重兵,往海昏方向而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得斥候回報,此時的海昏大營,已是整軍經武,一副枕戈待旦、劍拔弩張,欲與來敵一決雌雄之態。
    蔣欽得入海昏大營,欲以故舊之好與太史慈談心。
    卻得住數日,不見太史慈身影。
    問及將軍去往何處,軍卒乃言,將軍麵北守孝,不便見人。
    蔣欽起初也為此心安,然後來又覺得不對勁。
    不僅太史慈不在,太史慈麾下重將竟也不在。
    大軍駐紮海昏,看似劍拔弩張,但細細看來,軍卒多矮小瘦弱,甲胄亦多不合體。
    蔣欽心驚,趁夜歸營,匯報於周瑜。
    周瑜展開地圖細細觀瞧,亦大為不解。
    “子義將軍莫非真在守孝?”
    然而,俱不見精兵又是怎麽一回事?
    猛然間,周瑜好像想到了什麽?
    “糟了!”
    眾將見狀,急詢道:“大都督,此乃何事?”
    周瑜看向海昏地圖的最南麵,又沿著山巒疊嶂往東看去,是一條極為險峻之路。
    “咱們堵著子義西行投荊之路,卻未曾防範東行之路!”
    蔣欽疑而問曰:“其為何東向而行?莫非欲舉兵攻伐吳侯乎?”
    “這隻是一種可能,還有一種可能!”
    周瑜看向眾將,又指了指地圖:“或者往吳縣而去!”
    呂蒙不解:“他去吳縣做什麽?”
    周瑜抬起頭,吞了一口口水:“公子紹就在吳縣!”
    喜歡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請大家收藏:()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