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民心如磐
字數:3336 加入書籤
                    楊明汐點點頭,心裏感慨萬千。
    她想起剛到江南時的艱難,想起那些被破壞的秧苗,想起百姓們最初的懷疑和後來的信任。這一路走來,離不開陸錦棠的堅持,離不開梅亭州和守衛隊的付出,更離不開千千萬萬渴望好日子的百姓的努力。
    這時,陸錦棠快步走了過來,手裏拿著一份奏折,臉上帶著笑容:“阿汐,你看,戶部統計的今年全國賦稅,比去年增加了五成!各地糧倉都堆不下了,陛下說要減免明年一半的賦稅,讓百姓們好好歇歇。”
    楊明汐接過奏折,上麵的數據觸目驚心,卻又讓人無比欣慰。這不僅僅是數字,更是無數個家庭的希望和未來。
    她抬頭望向遠方,仿佛能看到江南的稻田,西北的穀穗,甘北的秧苗,湘東的麥田。那些曾經荒蕪的土地,如今都充滿了生機。
    那些曾經絕望的眼神,如今都充滿了希望。
    ……
    空間裏,靈泉溪流潺潺流淌,環境模擬區裏各種作物茁壯成長,知微簡上的知識越來越豐富。
    管叔的聲音仿佛又在耳邊響起:“真正能改變天下的,是民心,是那些渴望好日子的雙手。”
    楊明汐微微一笑,她知道,這隻是開始。
    均田令的推行,良種的培育,農技的傳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她有信心,有陸錦棠的陪伴,有梅亭州和普惠園孩子們的幫助,有千千萬萬百姓的支持,這條路一定能走得更遠,更穩。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試驗田裏,灑在孩子們的笑臉上,也灑在楊明汐和陸錦棠相握的手上。
    星火已燎原,前路正光明。
    這天下,終將如他們所願,倉廩實,衣食足,百姓安樂,四海升平。
    ……
    江南州的秋收,比往年早了半個月。
    當第一縷秋陽掠過田埂,李家莊的李老漢就扛著鋤頭下了地。他小心翼翼地撥開沉甸甸的稻穗,飽滿的穀粒順著指縫滾落,顆顆瑩白如玉。
    “爹!您快看!這一穗竟有五十八粒!”兒子狗蛋舉著稻穗飛奔過來,粗布褂子上沾著草屑,臉上卻笑開了花。
    李老漢接過稻穗,數了一遍又一遍,渾濁的眼睛裏泛起淚光:“五十八粒......五十八粒啊......”
    他想起去年這個時候,一家人還在州城門口乞討,狗蛋餓得直哭,如今,自家分到的三畝地裏,稻穗密得壓彎了腰。
    這三畝地,是去年秋天那場“鹵水風波”後第二季稻子,用的正是楊明汐新培育的本土優化稻種。
    梅亭州帶著農技骨幹來指導了三回,教他們如何控水、如何追肥,甚至連什麽時候薅草都掐著時辰囑咐。
    “楊掌櫃說了,這種子耐澇,還抗蟲,咱們江南的水土最合它的性子。”李老漢抹了把眼淚,對兒子道,“好好割,割完了先挑最好的,給楊掌櫃和陸大人送去。”
    不遠處的張家莊,曾經跟著張彪鬧事的佃戶王二,此刻正蹲在自家地裏發愣。
    他家分到的兩畝荒坡地,按說長不出好莊稼,可楊明汐特意給了他耐旱的粟種,梅亭州還教他在地裏挖了淺溝儲水。
    如今,粟穗沉甸甸的,壓得秸稈都快貼到地麵。
    “當家的,快別傻看了,隔壁三嬸家都開始打穀了!”王二媳婦抱著孩子走來,孩子手裏攥著半塊粟米餅,吃得滿嘴都是渣。
    王二猛地站起身,臉上通紅:“我這就去!我這就去!”
    他心裏頭熱烘烘的,想起去年幫張彪潑鹵水的事,就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楊掌櫃不僅沒追究他,還照樣給了他種子和技術,這份情,他記一輩子。
    普惠園江南分園的曬穀場上,更是熱鬧非凡。
    幾十個孩子圍著穀堆嬉笑打鬧,春桃帶著幾個大孩子,用楊明汐教的法子給稻穀脫粒。一個叫小墩子的男孩,捧著一碗剛熬好的白米粥,小口小口地喝著,眼睛亮晶晶的。
    “春桃姐,這粥真甜。”小墩子是去年冬天才來的孤兒,剛來時瘦得隻剩一把骨頭,如今臉蛋圓潤了不少。
    春桃笑著摸摸他的頭:“多喝點,鍋裏還有。等把糧食曬幹了,咱們蒸新米糕吃。”她想起楊明汐說的,這些孩子種的試驗田,畝產比普通地塊高出近三成,心裏就美滋滋的。
    夕陽西下時,梅亭州帶著弟兄們挨村統計收成,賬本上的數字越來越驚人:張家莊平均畝產三石二鬥,李家莊三石五鬥,普惠園試驗田竟達到了四石!這在江南州的曆史上,是想都不敢想的數字。
    “梅大哥,您看那邊!”一個守衛指著遠處的山坡,隻見黑壓壓的人群正往州城方向走,扛著糧袋,推著獨輪車,個個臉上帶著笑。
    梅亭州會心一笑:“是去交賦稅的。今年的賦稅比往年低三成,可交的人比哪年都多,都想讓陸大人早點把好消息報給皇上呢。”
    人群裏,白發蒼蒼的陳婆婆被孫子攙扶著,手裏提著一小袋新米。“好孩子,慢點走,這米要親自交到楊掌櫃手裏,讓她嚐嚐咱老婆子的心意。”
    陳婆婆去年冬天差點凍餓而死,是楊明汐讓人把她接到普惠園,開春又分了半畝地。如今,半畝地收的米,夠她祖孫倆吃到來年。
    陸錦棠站在州衙的高台上,看著百姓們絡繹不絕地來交賦稅,糧袋堆成了小山,嘴角抑製不住地上揚。他拿起一本賬冊,上麵詳細記錄著:江南州共授田七萬三千畝,開墾荒地兩萬一千畝,秋收糧食總計二十四萬石,較去年增長八成;流民回遷一萬兩千戶,新增戶籍四千五百戶......
    “阿汐,你看。”陸錦棠把賬冊遞給剛走來的楊明汐,“這就是我們的底氣。”
    楊明汐翻著賬冊,指尖劃過一個個數字,眼前仿佛浮現出無數張笑臉。她抬頭望向遠處的田野,夕陽的金光灑在稻浪上,像一片金色的海洋。
    “錦棠,你聽。“楊明汐側耳細聽。
    一陣清脆的童謠順著風飄來:“分了田,領了種,秋收穀滿倉,娃娃笑聲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