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君臣百姓共慶秋實
字數:2980 加入書籤
說話間,日頭漸漸升高,曬穀場上的席子也鋪好了。
蕭承煦放下玉米,拿起一把鐮刀“好了,時候不早了,咱們開工!今日誰割的稻子多,朕請他吃新米飯!”
官員們轟然應和,紛紛拿起鐮刀下了田。
楊明汐和陸錦棠依舊配合默契——陸錦棠在前割稻,鐮刀貼著地麵,“唰唰”幾下就割下一把,隨手遞到身後;楊明汐則接過稻穗,整齊地碼在田壟邊,等著後續捆成稻束,動作流暢得像做了千百遍。
李修遠雖然力氣不如年輕人,割得慢,卻極整齊。
他學著陸錦棠的樣子,每割一把就把稻茬留得一樣高,還時不時停下來,把掉在泥裏的穀粒撿起來,放進腰間的小布袋裏。
“一粒穀也是糧,可不能浪費。”他一邊撿,一邊跟旁邊的小吏說,語氣裏滿是認真。
趙烈則把“武將本色”發揮到了極致。
他割稻子又快又猛,沒一會兒就割完了一壟,扛起稻束就往打穀桶邊跑。可剛把稻束放進打穀桶,就被張老丈攔住了“趙大人,慢些慢些!稻穗要順著桶壁拍,不然穀粒會濺出去!”
趙烈一愣,隻見自己剛拍了幾下,就有不少穀粒從桶邊蹦出來,落在地上。
張老丈接過他手裏的稻束,示範著說“你看,這樣握住稻稈根部,輕輕往桶裏拍,穀粒就都落在桶裏了,還不傷稻穗。”
趙烈紅了臉,照著張老丈的樣子試了試,果然好了不少。
他幹脆放下稻叉,跟著張老丈學打穀,沒一會兒就掌握了訣竅,還跟張老丈聊起了種田的法子“老丈,明年俺營裏的兵也來幫您種田,您教俺們怎麽選種,俺們幫您翻地!”
王硯則拿著賬本和算盤,蹲在曬穀場邊,一邊看著村民和小吏們把打出來的穀粒倒進竹篩,一邊認真記錄“東邊一壟,打穀一石二鬥;西邊二壟,一石三鬥……”
他還時不時上前,抓起一把穀粒,用牙咬開,檢查飽滿度,然後在賬本上標注“顆粒飽滿,無癟粒”。
“王禦史,你這賬本比戶部的糧冊還細。”周老尚書走過來,看著賬本上的數字,忍不住讚歎。
王硯抬頭,推了推眼鏡“周大人,這籍田的收成,可是咱們南陵農事的‘樣板’,每一筆都得記清楚。回頭我要把這些數字整理成奏疏,讓各州縣都照著籍田的法子種,說不定明年全國的糧產能多收三成。”
周老尚書連連點頭,看著曬穀場上金黃的穀粒,感慨道“想當年,老夫管糧賦時,最怕的就是災年欠收。如今見這籍田的收成,總算能睡個安穩覺了。”
日頭升到正中時,田埂邊傳來一陣孩童的笑聲。
幾個村民家的孩子,提著小竹籃,在田邊撿掉落的穀粒,有的還學著大人的樣子,用小手把稻穗上的穀粒搓下來,放進籃子裏。
蕭承煦見了,走過去蹲下身,拿起一把稻穗,教孩子們搓穀粒“你們看,這樣輕輕搓,穀粒就下來了,撿到的穀粒,回家讓娘煮新米粥喝好不好?”
孩子們齊聲應著,撿得更起勁了。
張老丈看著這一幕,笑著對蕭承煦說“陛下,您看這孩子,現在就知道撿穀粒,將來定是懂種田的好苗子。”
蕭承煦站起身,望著整片忙碌的籍田——官員們割稻、打穀,村民們篩穀、曬穀,孩子們撿穀粒,鐮刀聲、打穀聲、笑聲混在一起,像一首最鮮活的豐收曲。
他忽然覺得,這籍田的意義,遠不止收獲糧食那麽簡單。
春日裏的共耕,夏日裏的共護,秋日裏的共收,讓君臣放下了身份,讓官民拉近了距離,這才是南陵國真正的“根基”。
夕陽西下時,曬穀場上已堆起了幾座金黃的穀堆,像小山一樣。官員們坐在穀堆邊,身上沾著稻芒和泥土,手裏捧著一碗剛煮好的新米粥,熱氣騰騰的粥裏,還飄著幾顆紅棗。
“這新米就是香,比禦膳房的米還好吃!”趙烈捧著碗,幾口就喝了半碗,又盛了一碗。
李修遠小口喝著粥,臉上滿是滿足“這是咱們親手種的米,吃著心裏踏實。明年春耕,我還要來種,爭取比今年收成更好。”
蕭承煦喝著粥,目光掃過曬穀場上的穀堆,又望向遠處的京城和村落,聲音溫和卻堅定“明年,咱們不僅要種好這籍田,還要把籍田的法子推廣到全國。讓每個州縣都有‘君臣共耕’的田,讓每個百姓都能吃上自己種的新米,讓南陵國的田,年年都有好收成。”
晚風拂過,曬穀場上的穀粒泛著金光,帶著新米的香氣。官員們和村民們圍坐在一起,聊著明年的種田計劃,笑著說著,直到天邊的晚霞染紅了半邊天,才漸漸散去。
楊明汐和陸錦棠走在最後,看著曬穀場上的穀堆,陸錦棠輕聲道“從春日的綠苗,到秋日的金穀,這一路,倒像看著南陵一點點變好。”
楊明汐點頭,望著遠處的星空,眼中滿是希望“這隻是開始。明年,後年,以後的每一年,咱們都會有更好的收成,南陵也會越來越安穩。”
月光灑在籍田上,金黃的稻茬在月光下泛著淡銀,曬穀場上的穀堆安靜地臥著,像守護著南陵的希望。
這一年的秋收,不僅收獲了滿倉的糧食,更收獲了君臣同心、官民同行的信任——這份信任,比任何糧食都珍貴,也比任何力量都堅定,足以支撐著南陵國,走向更安穩、更富足的未來。
喜歡穿越後一直在種田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後一直在種田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