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看你表現
字數:3993 加入書籤
她的皮膚太黑了——不是曬黑的那種,而是天生的棕黑色。她知道,這一身顏色在這趟飛機上是異類。
更何況身邊兩位雇主,一老一少,皆是標準的德裔美人,金發碧眼,氣質高冷,穿衣風格洋氣又考究,跟她站在一起,實在太顯眼了。
坐她對麵的男乘客忍不住多看了幾眼,小聲跟同伴嘀咕:“你看那是啥人?洋妞保姆都這麽黑?”
砝碼卡用力點頭,卻仍然手指絞著手套,藏不住的羞怯。
飛機滑行起飛,發出一陣轟鳴。
從南寧飛昆明,是當年南線航班中較短的一段,但因為雲南地形複雜,氣流顛簸也是常事。
一路上,明月和明老太靠著椅背閉目養神。
喬明坐在最後一排盯著前艙乘客動靜,而砝碼卡則一動不動,像塊石頭,安靜得不敢發出一點聲音。
不到兩個小時,飛機在昆明巫家壩機場平穩降落。
此時,傅祈年去了明家。
家裏空空的。
有種人去樓空的感覺。
連明賀之都不在了。
隻有幾個下人,一問才知道明月陪著明老太出去玩了。
這該死的女人,讓他不得安生,愧疚了一夜,早上飯也吃不下,就來負荊請罪。
傅祈年站在空客廳中,低頭看著自己一身西裝,整整齊齊,甚至還帶了點歉意準備的小禮物,頓覺又氣又無奈。
他有些喪氣地轉身往外走,剛走到門口。
就見明賀之晃晃悠悠從外頭進來,一身風塵仆仆的樣子,西裝也沒扣好,脖子上還掛著沒摘下的墨鏡。
兩人視線碰在一起,各自撇開頭,誰也沒說“你好”或“早安”之類的廢話,沉默之間反倒有種微妙的默契。
“東方澤走了?”明賀之和他擦肩而過時,隨口問道。
昨天晚上明月跟他要了東方澤的電話號碼,兩個人聊到很晚,也不知道有什麽話可聊的。
哼。
跟自己爸爸都沒話聊。
“嗯,去北京了。”
“哦。”
兩個人的談話到此為止,又各自走各自的路,朝著不同方向前進。
昆明
這時的巫家壩機場還隻有一座兩層航站樓,跑道邊堆著灰白色的麻袋和木箱。
接駁巴士是舊款的解放牌,車窗被反複擦得發花。
砝碼卡剛上車,就被司機用好奇的眼光打量了一番。
可當她挺直脊背回望過去,那人倒是訕訕地別開了視線——明老太說得對,自信是最好的盔甲。
巴士一路晃進市區,要穿過 環城南路 時,明月抬腕看表——離中午飯點尚早,於是對祖母低聲商量:“先去翠湖吧?喂海鷗,再吃過橋米線。”
明月在來之前和見多識廣的明賀之請教了下,特意做了功課。
下車後,他們攔了輛貼著“昆明出租”標誌的黃白相間夏利。
司機聽說要去翠湖,笑得見牙不見眼:“正好,海埂那邊的紅嘴鷗昨兒才飛來,今年來得早,你們運氣好!”
十分鍾後,清波瀲灩的翠湖便映入眼簾。
湖心島上還留著民國時期的小洋樓,灰牆紅瓦,被法國梧桐的濃蔭半遮。
岸邊賣烤乳扇的小販用雲南官話吆喝著“熱乎的,蘸玫瑰醬!”
砝碼卡第一次見有人把奶製品烤成金黃薄片,好奇卻不好意思張望,明月索性買了兩串遞給她,“嚐嚐,像咱們那邊的芝士脆片。”
湖麵上成群的紅嘴鷗翻飛,白羽在陽光裏閃著銀光。
明老太盤起的金發在風裏微微散亂,她脫下墨鏡,說了句德語:“這裏可比我年輕時的萊希湖更熱鬧。”
砝碼卡聽不懂,隻見老人眯眼握住手中的麵包粒,像個孩子似的拋向空中——一瞬,鷗群嘩然,銀翼掠過她的掌心。
明月站在一旁,看著這畫麵,忽然覺得,等有機會,得把傅家還有明家還有東方家的人一個個帶過來走一走、見一見。
她掏出手機,嘖嘖了幾聲,打了個電話,告知需要把某人從黑名單裏拉了出來。
她漫不經心地摘下墨鏡,撥了過去。
才響了一聲,那邊便急吼吼地接起來,聲音裏透著藏不住的諂媚:“明嬌嬌,我錯了,我能嫁給你,是我的福氣!”
明月沒出聲,隻輕哼了一下。
“小嬌嬌,你還在聽嗎?”那邊語氣瞬間怯了一截。
她慢悠悠走到湖邊的小角落,掀起風衣一角坐下,勾唇:“以後還敢不敢?”
“再不敢了!天打雷劈都不敢!你打我罵我都行,你別不理我啊……”
她抬眸看天,一臉淡定,“嗯?你說什麽,我信號不太好。”
“別別別,我說我愛你!我愛你愛得撕心裂肺,痛徹心扉,想你想得夜不能寐、茶不思飯不想……”
噗呲。
誰能想到一個鐵血漢子到底經曆了什麽磨練能這麽膩歪!
明月笑出聲來,聲音像小刀似的剮著他僅剩的尊嚴,“呦,傅祈年,你這套詞從哪本言情小說裏背下來的?”
“你就當我演的,行嗎?隻要你肯搭理我,讓我演一輩子都行……”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膩膩歪歪磨了好一陣,直到明老太摘下墨鏡,似笑非笑地朝她瞥了一眼,明月才撇撇嘴,不情不願地收了聲,掛了電話。
剛要把手機塞進包裏,一條信息跳了出來——傅祈年發的。
【啥時候回來,想你了。】
明月唇角一挑,姨媽紅的指甲飛快在按鍵上跳了幾下,回了句:【看你表現。】
隨即把手機往包裏一丟,墨鏡重新推上鼻梁,就在這時,她眼尾一掃。
不遠處,一名穿著皺巴巴襯衫的中年男人正叼著煙,滿嘴東北腔地和小販討價還價:
“哥們兒,三塊就三塊,再摳嗖點你鷗也喂不起啦!”
明月站定,緩緩摘下墨鏡,眯起那雙狐狸似的眼睛。
喜歡高門軍官滅妻:要她改嫁送她進監請大家收藏:()高門軍官滅妻:要她改嫁送她進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