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調研烏拉提河村
字數:3301 加入書籤
濱城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孫國華決定利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深入基層,實地考察,以期全麵掌握濱城市各縣市區域的真實發展情況。
在市政府秘書長隋滿江的陪同下,首先踏上了前往柳樹縣和鬆林縣的調研之路。這兩個縣,作為濱城市最為偏遠的農業縣和山區縣,長期以來經濟以農業林業為主,受限於地理位置和資源條件,發展相對滯後。
調研的第一站,孫國華選擇了榆樹縣。榆樹縣,一個以農業聞名的半平原縣,地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是農業耕種的理想之地。它位於濱城市的東北部,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廣袤的黑土地上。
十月的東北,已悄然步入深秋,天氣日漸轉涼,寒風開始肆虐。然而,在這片孕育著希望的田野上,農村的秋收大幕已經悄然拉開。廣袤的玉米地裏,大型收割機轟鳴著來回穿梭,將一株株碩果累累的玉米稈攔腰斬斷,金黃的玉米棒子被收入囊中。而在不遠處,黃豆地裏也是一片繁忙景象,收割機將沉甸甸的豆莢一一收割。
路邊,村民們正熱火朝天地晾曬著剛收獲的玉米和黃豆,金黃色的糧食如同金色的海洋,鋪滿了道路兩旁,構成了一幅豐收的畫卷。空氣中彌漫著糧食特有的醇香,那是大自然對辛勤勞作的農民們最真摯的饋贈。在這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土地上,每一粒糧食都承載著農民們的汗水與希望,也預示著又一個豐收年的到來。
榆樹縣,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卻有著令人矚目的特產——玉米、黃豆以及那赫赫有名的豆腐!
說起這榆樹縣的豆腐啊,那可真是一絕!其口感細膩得如同絲滑的綢緞一般,輕輕一咬,仿佛能感受到那柔軟的質感在舌尖舞動;而那濃鬱的豆香,則如同一股清泉,緩緩地流淌在口腔之中,讓人陶醉其中無法自拔。如此美味的豆腐,早已成為了當地一張閃閃發光的美食名片。
孫國華對於榆樹縣的豆腐可謂是記憶猶新,那獨特的味道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味蕾之上。每當回憶起那鮮嫩可口的豆腐,他都會情不自禁地咽口水。和老領導高慶林那次在榆樹縣調研,他們幾乎頓頓都要吃豆腐。即便是許多年以後兩人時常會在一起談論起那令人垂涎欲滴的豆腐。
這次前來榆樹縣調研,孫國華可是早早就和一同前來的秘書長隋滿江念叨開了:“老隋啊,咱們這次來榆樹縣一定要去嚐嚐那正宗地道的鄉村豆腐!我跟你講,那味道簡直絕了,保證讓你吃過一次就忘不了!”隋滿江聽著孫國華繪聲繪色的描述,也是被勾起了強烈的好奇心,笑著回應道:“哈哈,孫市長,看把你饞的!行,那就聽你的,咱一定得嚐嚐這傳說中的美味!”
出發前孫國華特意將隋滿江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進行了一次麵對麵的叮囑。他深知,此次對榆樹縣的基層調研,不僅是對自己工作態度的考驗,更是對濱城市未來發展方向的一次重要探索。因此,他語氣鄭重地對隋滿江說:“隋秘書長,此次調研,我們一定要低調行事,切勿提前通知榆樹縣方麵。我希望能以最自然、最真實的姿態,深入了解基層的真實情況,聽到老百姓最真實的聲音。”
孫國華的臉上透露出一種不易察覺的憂慮。雖然話是這麽說的,也要求了,但是現實中是根本執行不了的。他明白,在這個充滿複雜人情世故的社會裏,自己的這個要求實現起來並不容易。一旦下麵的縣市區領導得知市長親臨,必然會高度重視,精心準備,甚至可能不惜一切代價來展示所謂的“政績”,這樣一來,調研的真實性就會大打折扣。但即便如此,孫國華還是堅持要表達自己的態度,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至少能讓下麵的幹部們知道,他孫國華注重的是實事求是,是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而非那些虛無縹緲、形式主義的排場。
作為新任代市長,孫國華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將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因此,在調研的過程中,他既要保持低調謙遜的態度,避免給基層帶來不必要的壓力;又要展現出堅定的決心和務實的作風,讓基層的幹部和群眾看到他的決心和信心。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濱城市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讓這座城市在他的帶領下,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機。
榆樹縣烏拉提河村,坐落在廣袤的東北平原上,是一個頗具代表性的農業村落。全村共有1012名村民,他們世代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辛勤勞作,共同維係著這個小村莊的繁榮與安寧。村莊周圍,6000畝耕地如綠色的海洋般延綿不絕,為村民們提供了賴以生存的基礎。
這些耕地中,大部分種植著黃豆和玉米這兩種東北地區的傳統農作物。每當秋風起時,金黃色的玉米地和鬱鬱蔥蔥的黃豆田交織成一幅豐收的畫卷,讓人不禁為這片土地的豐饒而讚歎。除了黃豆和玉米,村裏還有一點兒水稻田,雖然麵積不大,但在村民們的精心照料下,也總能收獲滿滿。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烏拉提河村的村民們勤勞樸實,他們深知土地的珍貴,因此總是盡心盡力地耕種著每一塊田地。無論是烈日炎炎的夏日,還是寒風凜冽的冬日,他們都堅守在田間地頭,用汗水和智慧澆灌著這片希望的田野。在他們的努力下,烏拉提河村逐漸成為了一個農業發達、生活富足的典範。
人均六畝耕地,這樣的土地資源在許多人眼中無疑是寶貴的財富,照理來說,擁有如此豐富的耕地資源,烏拉提河村的村民們應該是相當富裕的。然而,事實卻遠非如此。盡管他們辛辛苦苦地在田間勞作一年,但到頭來,到手的收入卻寥寥無幾,往往隻有幾萬塊錢,甚至更少。這樣的收入水平,在物價飛漲、生活成本不斷攀升的今天,顯然難以支撐起一個家庭的富足生活。
麵對這樣的困境,村裏的年輕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出路。他們發現,僅僅依靠種地,很難改變家庭的貧困麵貌,更無法實現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於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離開這片熟悉的土地,前往大城市打工。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在大城市中闖出一片天地,為家人帶來更好的生活條件。
然而,這種大量年輕人外流的現象,對於烏拉提河村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損失。它不僅導致村裏的勞動力短缺,影響了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更使得村子失去了年輕一代的活力和創造力,陷入了老齡化、空心化的困境。
這種現狀顯然是不正常的。一個擁有豐富耕地資源的村子,本應該成為農業發展的典範,成為村民們致富的搖籃。然而,現實卻與人們的期望大相徑庭。這背後,既有農業產業結構單一、農產品附加值低等傳統問題的困擾;也有市場機製不完善、銷售渠道不暢等現代問題的製約。
因此,對於烏拉提河村來說,如何打破這種困境,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不僅需要村民們自身的努力和探索,更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隻有通過多方麵的共同努力,才能讓這個村子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讓村民們真正走上富裕之路。這也是孫國華今後所麵臨的問題……
喜歡省部級領導請大家收藏:()省部級領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