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沒想到他就是咱們市長
字數:4575 加入書籤
能夠跟到現在的讀者朋友都是真愛粉,本書需要好評,請朋友們支持,感謝。)
【孫國華已經從一個地級市市長突然升任副省部級省會濱城市長,前路漫漫。】
烏拉提河村情況,其實就是整個榆樹縣的情況,農業資源與環境這麽好,但是,農民的收入卻少的非常可憐。基層鄉鎮政府幹部職工經常不能按時開出工資已經成為普遍現象,這也造成工作積極性不高,為人民服務意識下降。
市長孫國華與秘書長隋滿江在榆樹縣偏遠的烏拉提河村下了車。
他們此行的目的,是為了深入了解農村的真實生活狀況以及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為解決農民麵臨的問題尋找切實可行的方案。
村頭的一個寬敞場院上,一位皮膚黝黑、滿臉皺紋的老漢正趕著裝滿黃豆的牛車緩緩停下,開始卸車,旁邊跟著一位衣著樸素、眼神中透露出幾分不滿與無奈的年輕人。
孫國華與隋滿江見狀,連忙上前,微笑著與老漢和年輕人打起招呼:“大爺,今年看起來收成不錯啊,糧價怎麽樣?”他們的語氣親切而友好,試圖拉近與村民的距離。
然而,大爺顯然對這兩個像幹部模樣陌生人的身份有所戒備,他抬頭看了一眼,語氣中帶著幾分謹慎:“就那樣吧!”顯然,他並沒有完全敞開心扉。
孫國華見狀,心中明白這位大爺可能對自己有所顧慮,於是他迅速調整策略,換了一種更加接地氣的說法:“哦,大爺,是這樣的,我們其實是北江農業大學的老師,最近天天看報紙說農民收入非常高,今兒路過這兒,就順便問問……”
這次,沒等大爺開口,旁邊的年輕人已經按捺不住心中的怨氣,他憤憤不平地說道:“報紙上說的都是屁話!現在種地一年到頭也賺不到幾個錢,還不如出去打工呢!你看我們這村子,年輕人幾乎都走光了,隻剩下我們這些老人和孩子。”
大爺也歎了口氣,附和道:“是啊,除了那幾家種水稻的還行,像我們這樣種旱田的這幾年都不好過。現在各種成本都高得嚇人,糧價卻上不去,賣完糧也剩不下幾個錢兒。現在老百姓的日子,真是太難了。”
年輕人接著又抱怨了一大通,從農資價格的上漲到農產品的滯銷,從農村醫療條件的落後到教育資源的匱乏,言辭之間充滿了對現狀的不滿與無奈。
孫國華靜靜地聽著他們的抱怨,心中默默地記下每一條問題。他深知,這些看似瑣碎的小事,卻是農民們生活中實實在在的大事。
年輕人話也多了起來“……就拿現在的糧食市場來說吧,大米價格一直居高不下,而且這種上漲趨勢已經持續好些年了,從市場前景來看,這是個難得的機會。咱們榆樹縣呢,在地理條件和氣候環境上,其實特別適合改種水稻,要是能把一部分旱田改成水田,老百姓收入肯定提高,說不定能給咱們縣的農業經濟帶來新的增長點。”
這話一出口,坐在一旁的孫國華心裏猛地一動。其實,這個想法在他心裏已經盤桓許久了。這些年,孫國華一直密切關注著農作物市場的動態,他深知,現在種玉米和黃豆,扣除掉種子、化肥、人工等各項成本,利潤空間實在是太小了,農民們辛辛苦苦忙活一年,卻掙不到多少錢。
反觀大米市場,價格不僅穩定,而且每年都保持著一定幅度的上漲。再看看榆樹縣自身的條件,境內水係發達,有充足的水源供應,土壤肥沃,透氣性好,非常適合水稻的生長。而且,當地的氣候四季分明,晝夜溫差較大,這對於水稻積累養分、提升品質十分有利。如果能夠合理規劃,將部分旱田改造成水田,推廣優質水稻種植,不僅能提高農民的收入,還能進一步提升榆樹縣在糧食市場上的競爭力。
但孫國華也清楚,旱田改水田並非易事,這其中涉及到水利設施的改造、農民種植技術的培訓等一係列複雜的問題,需要全麵、細致地謀劃。
不過方向有了,具體事情再難也都會有解決的辦法。孫國華點點頭“嗯,小夥子的想法是對的,應該爭取多種水稻。”
大爺聞言,臉上露出一絲苦笑:“那當然好了,可是哪兒有那麽多錢啊?改水田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我們這些小戶人家哪裏承擔得起啊。”
了解完這些最真實的情況後,孫國華市長的眉頭微微蹙起,眼中卻閃爍著更加堅定的光芒。作為一市之長,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不僅要推動城市的經濟發展,更要關注並改善農村地區的民生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僅是烏拉提河村所麵臨的,很可能是整個北江市乃至更廣泛農村地區普遍存在的問題。
“大爺,您的話我們記下了,政府一定會想辦法解決大家的困難。”孫國華語氣誠懇,眼神中透露出決心與希望,試圖給大爺和年輕人一些安慰和鼓勵。大爺和年輕人聽後,雖然臉上仍帶著幾分疑慮,但眼神中卻也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期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隨後,孫國華與秘書長隋滿江告別了這兩位村民,重新踏上調研之路。
他們的下一站是明水鄉,一個同樣以農業為主,但據聞在農業發展上有著不同特點和挑戰的鄉村。孫國華心中已經形成了一個初步的計劃,他打算在明水鄉進一步深入了解當地的農業種植結構、農民收入來源、農業生產成本以及麵臨的困難,以此來全麵評估整個北江市農村地區的現狀,並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車窗外,秋風輕拂,田間地頭都是三三兩兩的農民在秋收,孫國華的心情卻異常沉重。他深知,要想真正解決農民的問題,單靠一次調研是遠遠不夠的,需要的是持續的努力、科學的規劃和有效的執行。他暗暗下定決心,要將這次調研中獲得的第一手資料,帶回市政府,組織相關部門進行深入研究,製定出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確保每一項政策都能真正惠及農民,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讓農村成為宜居宜業的美好家園。
在車上,秘書長隋滿江從公文包裏拿出一份數據交給孫市長
《關於2006年濱城市農村耕地、糧食產量、收入等方麵的詳細情況統計》
一、農村耕地
濱城市擁有3000萬畝廣袤的農村耕地資源,這些耕地為糧食生產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確保糧食生產的穩定和發展。
二、糧食產量
根據濱城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濱城調查隊聯合公布的2006年濱城市糧食生產調查統計結果,濱城市在2006年實現了糧食總產量的穩步增長。
具體數據為:糧食總產量達到98.8億公斤,略高於上一年的98.3億公斤,但仍然保持了較高的生產水平,位居曆史第二位。其中,水稻、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的播種麵積和單產都有所增加,為全市糧食增產做出了重要貢獻。
三、農民收入
在農民收入方麵,濱城市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國家統計局濱城調查隊的抽樣調查結果表明,2006年濱城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了較快增長,首次突破5000元大關,達到5058.1元,比上年增長14.6,增幅比上年提高5.1個百分點。這一增長態勢反映出濱城市農村經濟在穩步發展,農民的收入水平在不斷提高。
農民純收入的構成主要包括家庭經營收入、財產性收入、工資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
在2006年,這四項收入均呈現出增長態勢,共同推動了農民純收入的增長。其中,家庭經營收入仍然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但工資性收入的增長也尤為顯著,反映出濱城市農民在非農產業領域的就業機會和收入水平在不斷提高。
綜上所述,2006年濱城市在農村耕地、糧食產量和農民收入等方麵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這些成果的取得離不開濱城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廣大農民的辛勤努力。未來,隨著濱城農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相信濱城市在農村耕地保護、糧食生產和農民增收等方麵將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看完這份統計,其中的一些發展數據,孫國華是根本不相信的。農民純收入作為衡量農村經濟發展狀況以及農民生活質量的關鍵指標之一,其構成要素顯得至關重要。一般來說,農民純收入的構成主要涵蓋以下四個方麵:一是家庭經營收入,它是農民通過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如種植農作物、養殖家畜家禽等所獲得的收益;二是財產性收入,比如農民將自有土地出租獲取租金或者因投資理財產品而得到的回報等;三是工資性收入,即農民受雇於他人或企業工作所得報酬;四是轉移性收入,常見的有政府發放的各種補貼、親友間的饋贈等。
時間回溯到 2006 年,當年的情況顯示,這四項收入無一例外都展現出良好的增長勢頭,齊心協力地促進著農民純收入的節節攀升。在此當中,盡管家庭經營收入依舊穩穩占據著農民收入的主導地位,但工資性收入的增長態勢同樣引人注目且成績斐然。這種變化充分表明,位於濱城市的廣大農民群體在非農業產業領域裏的就業機遇正與日俱增,與此同時他們相應的收入水平亦在持續提升。可以預見,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這些積極趨勢有望得以延續並不斷深化,從而為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加快農村現代化進程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喜歡省部級領導請大家收藏:()省部級領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