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趕集2
字數:5037 加入書籤
這年頭鄉下的土路,怎麽說呢!
兩步一個坑,三步一條溝,您壓根就甭想安穩走。
倒不是說這年頭人們懶得維護保養。
而是壓根沒那需求。
交公糧都是人力小推車,推著去公社,條件稍微好點的,是人力拉大板車,再好.........。
基本沒再好了。
生產隊的驢、騾子、牛那都是生產物資,不到農忙不會輕易啟動。
比人可精貴多了。
你想趕著驢車去交公糧,或者去趕個集,生產隊隊長都得先給你一逼鬥,罵你做夢。
人累著點兒,回去歇一晚就緩過來了,壓根沒多大代價。
牛馬可不一樣,那是真能吃。
但凡你敢摳門,不犒勞人家,人家就敢撂挑子生病,給你拉坨大的。
破路確實不適合騎自行車,出了村,跑了還沒十分鍾,楊慶有就後悔了,早知道就該聽壯壯的勸,走著去。
現在倒好。
不止後座上的壯壯遭罪。
他這個出力蹬車的也沒好哪兒去。
顛啊顛,顛啊顛,顛了足足二十分鍾,爺倆才趕到公社。
說是集市,其實就是在公社的商業一條街裏,社員們拎著各種土特產來擺攤。
大件、或者說稍微金貴點的東西,您在集市裏壓根瞧不見。
至於,公社怎麽會有商業一條街?
有供銷社,有糧站,有診所,公社社員們的生活所需在這條街上都能買到,當然稱得上商業一條街的稱呼。
“油條,叔,炸油條,我想吃炸油條。”
楊慶有順著壯壯手指的方向望去,嘶.......
瞬間倒吸一口涼氣。
這年頭鄉下的炸油條,您最好別想。
油是萬萬不會換的,不僅不換,還都不續新油。
這年頭油條是奢飾品,平常人家壓根舍不得吃。
即使來趕集,買上幾根油條,那也是拿回去放屋裏藏好,等家裏來了客人,或者逢重大日子,把油條拿出來剁成小塊,用來燉菜吃。
沒體驗過的,您想想後世的炸丸子燉白菜,或者油條燉白菜有多香,您就知道這道菜在那年頭有多受歡迎了。
以至陳年老油炸出的油條嘛!
額........
反正油是黑褐色的,您就想吧!
楊慶有皺眉道:
“瞧著不大幹淨,壯壯啊!叔還是給你買別的吧!”
“不,就要吃油條,我不吃別的。”
壯壯緊抱楊慶有胳膊,哀求道:
“叔,我上回吃油條,還是三叔帶我來趕集,偷偷給我買了根,您就給我買兩根吧!不,一根就成,我分您一半,您放心,絕對好吃。”
楊慶有...........
不是他舍不得掏這三毛兩毛的。
而是接受過後世教育的他,看著黑油就犯惡心。
那可是致癌物。
這小子萬一吃多嘍!
呸!
飯都吃不飽,肚子裏沒油水,什麽致不致癌的,壓根不重要好不好。
想到這,楊慶有真想給自己一巴掌,都什麽年代了,還特麽矯情。
“成,叔給你買。”
又紅又亮的細油條,五毛錢外加一斤糧票,順道送你一根。
黑,太特麽黑了。
京城油條比這粗,才賣三分一根。
楊慶有推著自行車在前麵走,自行車兜裏放著油紙包,壯壯一手一根油條,吃的滿嘴流油跟在屁股後麵。
“叔,叔,別看了,買別的回家一準得挨罵,三叔帶我來,每次都逛了不敢買,要不咱去前麵公社食堂吃一頓吧!去年三叔帶我吃了一次,可好吃了,大饅頭又白又大,我都能吃仨。”
“沒出息的玩意兒。”
楊慶有踢了他一腳,罵道:
“就想著吃,咱是來趕集的,不是來吃飯的。”
說罷,楊慶有就停腳湊到了一賣老母雞的攤子前。
“大爺,雞怎麽賣?”
說話間,楊慶有伸手拎起被捆住雙腳的老母雞掂了掂。
嗯.........
幹巴瘦。
跟擺攤的老頭兒一樣。
兩隻老母雞加一起,估摸著也就勉強有個三四斤重,去掉內髒後,額............
隻能說是個熬湯的好材料。
再看看雞喙和爪子,瞧摸樣,歲數都趕上壯壯大了。
“兩塊錢,再加兩斤肉票。”
兩斤肉票一隻。
倒也不算黑。
整個集市上,賣雞的就這麽幾個攤子,連個圍觀問價的都沒有。
不用想,都是鄉下人,家家也都養了那麽三四隻,除非遇到生孩子那種大事,否則誰家會舍得去公社買雞吃。
楊慶有也懶得去別家問,直接點頭道:
“得,兩隻我都要了,壯壯,別舔手指了,去拿雞。”
又給了壯壯一腳後,楊慶有掏出毛票點夠數,又掏出上次來淘換的肉票,湊夠四斤,一起遞給了老頭兒。
老頭兒雙眼冒光的接過錢,呸的一聲就嘩嘩嘩的數了起來。
“對不大爺?錢貨兩清,我可走了哈!”
“別別別,同誌,你等我再數一遍。”
可能除了年底生產隊分紅,大爺就沒見過這麽多錢,點完一遍還不夠,又吐了口唾沫,重複點了兩遍,這才點頭同意楊慶有離開。
“叔,您就害我吧!”
壯壯拎著雞,悶頭走在楊慶有身側,滿臉的不樂意,嘴裏嘟囔著:
“回去爺爺肯定得罵我。”
“不能。”
楊慶有忍著笑回道:
“你身上連一分錢都掏不出來,罵你幹嘛?”
“你還說呢!”
壯壯語氣激動道:
“他肯定說是我慫恿你買的,上回過年,家裏有隻老母雞好幾天不下蛋,我讓我媽殺了吃,結果我爸刀還沒磨好,就被爺爺一塊罵了,嫌我嘴饞,嫌我爸不會過日子,他要是瞧見您花錢買雞吃,一準會把過都扣我腦袋上。”
“嘿!我是看出來了。”
楊慶有笑道:
“你小子別的不行,就惦記吃上記性好,這都幾月了,過年的事兒還記著呐!放心,罵不了你,這兩隻雞啊!回去就得殺,我記得你們家和你三叔家都養了四隻雞吧?那就沒法再加了,隻能殺來吃。”
“真噠?”
“廢話,你叔我騙你幹什麽?”
倒不是楊慶有信口開河,而是這年頭公社有要求,而且各地都不一樣。
一般要求每戶養雞、養鴨數量不得超過多少。
超過了要歸集體,而且還得接受批評。
像楊家莊所在的公社,規定每戶可以養雞四隻,養鴨兩隻,除非你們家人多,一直沒分戶,那還可以申請後,按照人數加數量。
可是農村人又不傻。
不分家隻是能多養那麽一兩隻,而分家後,上來就是四隻的標準。
能占便宜,幹嘛不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