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驟聞甲第天倫窘,初識龍庭國祚危
字數:6872 加入書籤
秦瓊與賈氏一路走走停停,到達雲中之時,秋收已經完畢,莊上一片豐收之後的喜氣景象。
秦浩止不住的埋怨著秦瓊這玩心跳的作為,秦瓊也不生氣,聽著兒子的嘮叨感受的則是滿滿的關心之情。
“正則,這雲中真是大變了模樣,簡直顛覆了為父的認知,雖地廣人稀,卻比長安還要幹淨整潔,就是突厥人多了些呀!”
秦浩歎了口氣:“大唐百姓難離故土,若不是活不下去,誰輕易會背井離鄉?隻能說在陛下的英明領導下,大唐欣欣向榮唄!
這些還是當初好不容易騙來的呢,不過如今好些了,
一傳十,十傳百,願意主動來發財的已經不少,相信用不了十年,這裏定是一座繁華的城市。”
賈氏提醒二人:“正則,雪兒有點暈車了,先尋個地方讓她緩緩吧!”
“我不,我要讓阿兄帶我去騎馬。”
秦浩抱過秦雪,點了點小鼻子:“聽話,先去睡一覺,睡飽了,讓你大侄子帶你去遊樂園玩,你可是姑姑,可得看好他們哦!”
賈氏臉上堆笑:“還就正則說話管用,對了,能不能給我們安排兩間屋子?”
秦浩有些詫異:“咋地?鬧矛盾了?這咋還整分居了呢?”
秦瓊滿臉不屑:“嫌棄我打呼嚕唄,分就分,誰稀罕!”
賈氏臉皮抽了抽,沒有吭聲。
高侃小跑過來:“駙馬,大家夥都等著您訓話呢!許多新來的擔心莊上抽成。”
秦浩皺了皺眉:“政策不是早就說過了嗎?陛下都不收,我收什麽?告訴他們,除了義倉的份,其他的都是自己的,
給婆娘孩子扯些花布做幾身新衣裳,莊上不許穿得破衣爛衫的,都注意點形象,尤其是孩子,別從小就搞得自卑。
我這有事就不訓話了,你看哪個夫人有空去前麵講幾句得了!”
高侃滿臉愁容,苦笑一聲:“這可太得罪人了吧?駙馬你就別為難我了成不?
諸位夫人都對我挺好的,我未來的幸福可全係在她們的身上了。”
秦浩不屑的看著高侃單薄的身子:“想得倒是長遠,聽著,沒我的命令不許破身,否則就扒光了打出莊去,
你去喊婉娘訓話吧,她是校長,與村民們熟悉。”
“哎,我去傳令,拜見胡國公,拜見老夫人,我叫高侃,是駙馬的親兵,其實就是個跟班,有啥事您就吩咐我幹就成啊!”
“滾吧,獻這殷勤有啥用,好好做你的事得了!”
秦瓊看著高侃左右擺動的大屁股,有些興趣:“這孩子下盤穩啊,日後能是個不錯的幫手。”
秦浩挑了挑眉:“我相中的還有差的?不過父親你盯的地方可有些下作。”
賈氏聽不得父子二人的粗魯,大步朝前走去,秦浩衝著秦瓊小聲開口:“父親,兒子幫你搞定母親,不過別再生了啊,母親的歲數也不小了呢!”
府門前,長樂帶著五顏六色的隊伍,各自懷抱著童男童女,聲勢浩大的迎接公婆。
壯觀的一幕頓時把賈氏震得不輕,不由多看了秦浩兩眼,可別把我兒子榨幹了啊?
阿元跑了過來,接過了自己的小姑姑,抱在懷中便往屋中跑,秦瓊連忙追了上去。
“別管他,一見阿元就親,怪不得都說隔輩親。”
秦浩使了個眼色,長樂秒懂,給公婆安排在了隔壁的公主府中,與楊氏相鄰為伴。
“麗質啊,這府上是又擴建了?怎麽感覺比王府還大呀?”
“阿家,夫君請旨建的公主府,隻是沒掛牌,給打通了,您也不瞧瞧,這鶯鶯燕燕,哪個不得給安排個住處啊?
他又是個憐香惜玉的,有啥辦法?”
賈氏笑道:“還是麗質的氣度大,就是對正則是不是有點太.....太勞累了呀?”
長樂歎了口氣:“他有病。”
賈氏一驚,剛要追問,長樂笑道:“需要女子多的病,所以嘍,正合適。”
賈氏嘴角扯了扯:“這個病倒是真不錯呢!”
望月趨步近前:“公主,有些胡商說不想要咱們的紙幣,想要銀錢,
還有些胡商要用紙幣采購咱們的商品。工坊那邊有些猶豫,方才有人來府前確認。”
長樂眉頭輕皺:“這事夫君不是早就定好了嗎?他們願意要銀錢或是紙幣隨他們自願,我們不必相勸,
另外他們用紙幣兌換任何東西也都不需要匯報的,怎麽又來問?”
望月喏喏道:“似是他們有些擔心,所以集中來采購,並且不要咱們的紙幣,工坊害怕出了什麽事情吧。”
長樂搖了搖頭:“這等情形夫君早就有所預料,信用都是一次次的交易建立起來的,日後都不需問,
在咱們這裏都是有效的錢幣,不禁止,隨他們的意。”
望月豎了大拇指:“公主真霸氣,嘻嘻,我去訓他們一頓去,嘿嘿。”
看著長樂的神態,賈氏心中也暗讚不已,不愧是公主,舉手投足間盡顯皇家風範。
“麗質啊,自阿元和阿月後你便一直沒再有孕了,是刻意控製的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長樂臉色泛起紅暈:“阿家,不是的,總是機緣不到吧?今歲已有計劃了!”
李治踏入殿內,見李世民正伏案審閱奏折。恭敬行禮,雙手呈上自己撰寫的關於洛州治水的奏折。
李世民放下手中毛筆,接過奏折,卻並未打開,放在了一邊。
“太子,洛州此次水患嚴重,張亮的治理手段可有效果?”李世民抬眸,目光帶著審視。
李治挺直身子,有條不紊:“回父皇,兒臣親赴治水一線,張亮調度有方。百姓們有序參與,河道疏浚進展順利。
此次治水,還得益於秦都護獻的堤防修築技術,大大提升了堤壩的穩固性,阻擋了洪水侵襲,減少了不少損失。”
李世民微微點頭,“嗯,秦浩此舉倒是有功。那洛州如今的災情究竟如何?百姓安置可妥當?”
李治詳細描述:“目前大部分災民已得到妥善安置,搭建了臨時居所,發放了救災物資。
隻是仍有部分偏遠地區,交通不便,物資送達稍顯遲緩。
兒臣已督促地方官員加快進度,務必保證每個災民都能得到救助。”
稍作停頓,李治略帶猶豫:“兒臣在洛州所見所聞,民間流傳著一首童謠,皆是誇讚張亮治水之功,百姓們對張亮極為擁戴。”
李世民若有所思,輕輕點了點頭,神色卻並未有太大波瀾,顯然對民間歌謠之事並不十分在意。
李治見狀,斟酌開口:“此次洛州水患,各方皆有出力。兒臣聽聞,四哥捐贈了大批物資,解了燃眉之急。”
話畢不動聲色地觀察著李世民的表情。
李世民目光一閃,語氣平淡:“魏王有心了。他向來關心民生,此次捐贈倒也符合他的性子。太子平常也要多學學魏王的行事,補己之短。”
李治微微頷首,心中暗自揣測著李世民對李泰此舉的真實想法,表麵上卻恭敬應和。
政事聊完,氣氛稍緩。
李治像是突然想起什麽,笑著開口:“父皇,兒臣在洛州還發現一件趣事。
許多災民都在吃一種名為武大郎炊餅的食物,價格低廉,雖是粗食,卻實實在在地幫了大忙。
兒臣聽聞,這炊餅是應國公武家的武元慶所開店鋪售賣的。”
李世民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詫異:“稚奴親口吃了?日後不可隨意進食不明之物知道嗎?
武元慶?他竟做起了這營生。朕記得武士彠喪期滿後他申請襲爵,朕並未應允,如今竟然淪落到了賣炊餅的地步?”
李治麵露疑惑:“兒臣也覺奇怪。以武家的底蘊,本不應如此。
父皇,杜構襲爵去了密州,為何未允武元慶襲爵,父皇是出於何種考量呢?”
李世民神色一凜:“豈可相提並論?據百騎司稟報,武士彠的死因成謎,與他這兩個兒子或許脫不了幹係。
而且,此二人先投李元昌,後投李佑,最後又依附承乾,雖說脫離得倒是及時,可所投之人皆未有好下場。
朕若讓他襲了國公之位,難保不會對大唐產生不利的影響。隻是沒想到,他二人竟落魄至此。那武曌難道沒有幫襯她這兩個兄長?”
“聽二姐說過此事,似是因為武元慶兄弟二人對楊氏及武曌姐妹極為不善。
應國公一死,便將她們母女四人趕出了家門。武曌之前倒是分給過他們茶田的生意,至於為何如今這般境況,兒臣也不太清楚。”
李世民長歎一聲:“真是扶不起的阿鬥。這襲爵之事,暫且不必再提。待你日後掌管天下之時,再自行決定吧,太子妃還未有孕嗎?”
李治臉色一垮:“父,父皇,兒臣自亢陽之象好了之後,便總是無欲無求,兒臣似是,似是失去了興趣。”
李世民眉頭緊皺:“秦浩離京前如何交待的?”
“姐夫說,可能已有損傷到根本,讓兒臣抓住一切王氏的生理危險期,盡快懷上子嗣,可母後喪期未過,兒臣怎能?”
李世民霍然起身:“竟然如此嚴重?朕忙於朝政,竟然忽略了此事,為何不早說於朕知?”
“兒臣,兒臣......”
李世民歎了口氣,緩緩坐下:“稚奴如今也懂得了一些權謀了,可是怕因此失去太子之位啊?”
李治有些惶恐,剛要跪下,李世民搖了搖頭:“罷了,朕不是怪你,而是不該將如此重要之事向朕隱瞞。”
低頭沉思片刻,沉聲開口:“此事不可小覷,你母後已離世十三月,朕明日下旨,改皇室喪期為十三月,
另去歲奏請的蘭陵蕭氏女,由詹事府盡快納采,選為側妃,
晉王府之前的宮人,身體適當時亦要多多寵幸,盡快誕下子嗣,可過繼到皇後名下便名正言順。”
李治雙膝跪地,聲音動容:“兒臣謝父皇。”
夜晚,賈氏翻來覆去的睡不著,秦瓊氣道:“我可是未打呼嚕啊!折騰什麽呢?”
賈氏臉色通紅,長歎口氣:“離得這般遠了,居然還能聽見聲音,正則怎地一點都不注意影響啊?”
秦瓊笑道:“又不是正則的聲音,怎能怪到他的頭上?”
賈氏氣道:“那還不是他搞的怪?像是望月那小丫頭的聲音。”
“男歡女愛,人之常情,你這話說得太沒道理了吧?”
“總之聽著這聲音我便睡不著,也不知道楊大姐日日是如何過的。”
秦瓊撇嘴:“戌時便睡下了,此時怕不是早已睡熟了,能聽到個什麽?”
“那怎麽辦,妾身是真的睡不著嘛。”
秦瓊看著賈氏薄紗中的內衣輪廓,有些意動:“夫人,我們也運動運動?”
賈氏抿著嘴唇:“你還成嗎?我怕正則又要責怪於我。”
秦瓊嘴角扯了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別什麽都往外說成不成?”
“那妾身去打點水來。”
“打什麽水,被人發現了怎麽辦?趁敵不備,突襲才是硬道理。”
“呀,妾身這是新作的,輕著點扯。”
喜歡貞觀逆旅:歸鄉之途請大家收藏:()貞觀逆旅:歸鄉之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