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班師回朝,洛陽權貴爭相迎

字數:6023   加入書籤

A+A-


    清晨的陽光灑在下曲陽城頭,驅散了連日征戰的疲憊。袁尚在親兵的引領下,步入太守府前廳。一位身著官袍,麵容倨傲的中年人,正端坐在主位之上,兩旁侍立著數名甲士,神情肅穆。此人正是洛陽來的朝廷使者——中常侍張讓的心腹,趙忠。
    趙忠見袁尚到來,眼皮微抬,鼻孔朝天,語氣帶著幾分不耐煩:“你便是都亭侯袁顯甫?”
    袁尚不卑不亢,拱手道:“正是袁尚,不知天使駕臨,有何旨意?”
    趙忠冷哼一聲,展開手中明黃色的卷軸,尖著嗓子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鎮南將軍、都亭侯袁尚,奉命征討黃巾,忠勇可嘉,屢建奇功,先破廣宗,後克下曲陽,剿滅逆賊張寶,平定黃巾之亂,功在社稷,朕甚嘉之。特晉升袁尚為車騎將軍,領冀州刺史節製冀州軍務。加食邑五千戶,賞黃金千兩,絹帛千匹,欽此!”
    趙忠念完詔書,趾高氣揚地將卷軸遞給身旁的侍從,斜眼看著袁尚,陰陽怪氣地說道:“袁將軍,接旨吧。”
    袁尚嘴角微微上揚,心中冷笑,車騎將軍,節製冀州軍務,加食邑五千戶,賞賜豐厚,看似恩寵,實則將他架在火上烤。冀州乃是經受黃巾之亂重創之地,百廢待興,民生凋敝,節製冀州軍務,更是責任重大,稍有不慎,便會引來朝堂攻訐。更何況,這升官加爵的背後,到底是天子的意思,還是家族的運作,還是張讓等人的運作,不得而知。
    袁尚心思電轉,麵上卻不動聲色,恭敬地接過聖旨,謝恩道:“臣袁尚,謝陛下隆恩,必當竭盡全力,報效朝廷,安撫冀州百姓,不負陛下重托。”
    趙忠見袁尚如此“識趣”,臉色稍霽,語氣也緩和了幾分:“袁將軍年輕有為,深得陛下器重,前途不可限量啊。咱家奉中常侍張公之命,特來宣旨,張公對將軍的功績也是讚賞有加,日後在朝中,還望袁將軍多多關照。”
    袁尚心中更加厭惡,麵上卻堆起笑容,客氣道:“中常侍大人提攜,袁尚感激不盡,日後定當竭力報效。”
    趙忠滿意地點點頭,又寒暄了幾句,便提出要返回洛陽複命。袁尚命人奉上厚禮,趙忠笑納,臨行前,還不忘“提點”袁尚,要盡快班師回朝,接受朝廷的進一步封賞。
    送走趙忠,袁尚回到後堂,關羽、張飛、趙雲、典韋、荀攸等人早已在此等候。眾人神色各異,顯然都聽到了剛才的宣旨內容。
    張飛率先忍不住,甕聲甕氣地說道:“這朝廷的封賞,聽起來挺唬人,什麽車騎將軍,食邑五千戶,可俺老張總覺得有點不對勁。”
    關羽捋著胡須,沉吟道:“翼德所言有理,這升遷速度未免太快了些,而且節製冀州軍務,責任重大,恐怕並非善意。”
    趙雲也點頭道:“子龍也覺得有些蹊蹺,主公功勞雖大,但驟然升至如此高位,恐會引人嫉恨。”
    荀攸微微一笑,眼神睿智:“諸位將軍所慮甚是,朝廷此番封賞,看似恩寵,實則暗藏玄機。車騎將軍位高權重,節製冀州軍務更是實權在握,這無疑會引起朝中一些人的警惕和忌憚。尤其是那些外戚和宦官,他們最不願意見到的,就是我們袁家勢力坐大。”
    繼續道,“車騎將軍位高權重不假,總督冀州軍務更是實權在握,但這正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想想看,主公驟然得此高位,猶如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看似風光無限,實則已成眾矢之的。”注:車騎將軍僅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之下,四方將軍之上,品級應該算是三品)
    張飛撓了撓頭,粗聲問道:“軍師,俺老張聽不太明白,這升官難道還是壞事不成?”
    荀攸看了張飛一眼,耐心地解釋道:“升官自然是好事,但也要看在何時,何地,由何人來封賞。如今朝堂之上,外戚與宦官兩股勢力爭權奪利,水火不容。我們袁家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本就為外戚所忌憚。而這道旨意,出自中常侍張讓之手,背後是誰在運作,不言而喻。”
    關羽捋著長須,丹鳳眼微眯,沉聲道:“軍師的意思是,宦官欲借此拉攏主公,同時也將主公推到風口浪尖之上,引來外戚的攻訐?”
    荀攸點頭讚許道:“正是如此。車騎將軍,節製冀州,看似榮耀,實則責任重大。冀州剛剛經曆黃巾之亂,百廢待興,民生凋敝,治理難度可想而知。若主公治理得當,固然功績卓著,但這份功績,恐怕會更令外戚不安。若稍有不慎,露出破綻,那些盯著我們袁家的豺狼虎豹,定會群起而攻之,借機打壓。” 趙雲抱拳道:“軍師高見,子龍明白了。朝廷此舉,表麵是嘉獎,實則是捧殺之計。”
    張飛聞言,頓時火冒三丈,瞪眼道:“他娘的!這群閹豎,真是陰險!俺老張這就帶兵殺回洛陽,宰了那趙忠,再踏平他張讓的老巢!”
    袁尚擺了擺手,示意張飛稍安勿躁,目光轉向荀攸,問道:“軍師,依你之見,我們當如何應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荀攸眼中精光一閃,胸有成竹道:“主公莫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車騎將軍之位,既然朝廷給了,我們便坦然接下。節製冀州軍務,責任重大,但也正是我等建功立業,安身立命之機。冀州民生凋敝,正需良才治理,主公若能在此地施展抱負,安撫百姓,恢複生產,必能贏得民心,積蓄力量。待根基穩固,實力壯大,區區朝堂傾軋,又有何懼?”
    他頓了頓,嘴角微微翹起,露出一絲玩味的笑容:“至於那些宦官的拉攏,外戚的忌憚,我們不妨虛與委蛇,左右逢源。既不與宦官同流合汙,也不與外戚正麵衝突。暗中積蓄實力,靜觀其變,待時機成熟,再圖後計。”
    荀攸一番分析,有理有據,清晰透徹,眾人聽後,皆覺茅塞頓開,心中的疑慮和不安也消散了不少。張飛雖然還是有些憤憤不平,但也明白荀攸所言極是,隻能甕聲甕氣地哼了一聲,不再言語。關羽捋著胡須,微微頷首,表示讚同。趙雲則目光堅定,神情肅穆,顯然已經做好了為主公效命的準備。
    關羽等人聞言,心中稍安,齊聲道:“主公所言極是,我等願誓死追隨主公,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袁尚滿意地點點頭,目光掃過眾人,沉聲說道:“傳令下去,全軍休整一日,明日一早,班師回朝!剩餘兵馬原地休整,協助盧公處理善後事宜。此番回洛陽,定要風風光光,讓那些朝堂權貴,好好看看我們袁家子弟的風采!”
    “諾!”眾將齊聲應諾,聲音洪亮,氣勢如虹。
    第二日清晨,旭日東升,金色的陽光灑滿了廣宗城的大街小巷。袁尚率領親衛部曲,浩浩蕩蕩地踏上了返回洛陽的征程。經過數月的征戰,將士們臉上都帶著一絲疲憊,但更多的是的喜悅和自豪。
    他們親手平定了黃巾之亂,為天下蒼生立下了不世之功,這份榮耀,足以讓他們挺胸抬頭,傲視群雄。
    隊伍旌旗招展,鎧甲鮮明,刀槍映日,氣勢恢宏。沿途百姓夾道相送,歡呼雀躍,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袁尚騎著白馬,走在隊伍的最前麵,目光堅毅,神采飛揚。經過廣宗城,下曲陽的重建和仁政推行,民心已然歸附,百姓對袁尚充滿了敬愛和擁護。
    隊伍行進緩慢,一路之上,不斷有地方官員前來迎接,獻上肉食,慰勞大軍。袁尚一一接見,態度謙和,言語得體,更是贏得了地方官員的讚譽。
    數日後,隊伍抵達洛陽城外。遠遠望去,巍峨的城牆,高聳的宮闕,無不彰顯著這座古都的莊嚴和繁華。洛陽城門洞開,旌旗招展,鼓樂齊鳴,場麵盛大,遠超袁尚的預料。
    城門外,早已聚集了無數官員和士紳,為首的正是司空張溫、太尉崔烈等朝廷重臣,以及袁逢、袁隗等袁氏族人。此外,還有無數洛陽城內的權貴豪門,爭相前來迎接,場麵之隆重,堪比帝王凱旋。
    袁尚勒住馬韁,看著眼前這陣仗,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玩味的笑容。看來,這洛陽城內的權貴們,比他想象的還要“熱情”得多。
    張溫、崔烈等人迎上前來,笑容滿麵,拱手施禮:“恭迎車騎將軍凱旋!”
    袁逢、袁隗等袁氏族人更是激動不已,紛紛上前拉著袁尚的手,噓寒問暖,關懷備至。
    “顯甫,你這次可是為我們袁家爭光了啊!年紀輕輕,便立下如此功勳,真是虎父無犬子!”袁逢滿臉欣慰,拍著袁尚的肩膀,讚不絕口。
    “是啊,顯甫,你做得很好,我們袁家後繼有人啊!”袁隗也捋著胡須,連連點頭,眼中充滿了驕傲。
    袁尚一一回應,態度謙遜,言語得體,既不顯得倨傲,也不顯得諂媚,舉手投足間,盡顯世家子弟的風範。
    洛陽城內的權貴們,更是爭相上前與袁尚攀談,恭維之詞不絕於耳。
    “早聞都亭侯少年英傑,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氣度非凡啊!”
    “車騎將軍年紀輕輕,便能平定黃巾之亂,真乃國之棟梁,社稷之福啊!”
    “袁將軍文武雙全,才華橫溢,將來必定前途無量,我等敬佩不已!”
    袁尚麵帶微笑,一一回應,心中卻一片清明。這些權貴們的恭維,不過是看在他袁家的背景和如今的權勢罷了,真正有多少真心,恐怕隻有他們自己心裏清楚。
    就在眾人簇擁著袁尚,準備入城之時,人群中忽然傳來一陣騷動。
    “蔡府的人來了!是蔡邕大人和蔡琰小姐!”
    人群頓時分開一條通道,一輛裝飾華麗的馬車緩緩駛來,車簾掀開,一位須發皆白,氣質儒雅的老者,和一個容貌清麗,氣質脫俗的年輕女子,出現在眾人麵前。正是當朝大儒蔡邕,以及他的女兒蔡琰。
    蔡邕麵帶微笑,朝袁尚拱手道:“老朽蔡邕,恭迎車騎將軍凱旋。”
    蔡琰也盈盈施禮,聲音清脆悅耳:“小女子蔡琰,見過袁將軍。”
    袁尚目光落在蔡琰身上,頓時眼前一亮。隻見她眉如遠山含黛,眼似秋水橫波,肌膚勝雪,氣質清雅,宛如空穀幽蘭,令人眼前一亮,心曠神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袁尚連忙還禮,語氣溫和:“蔡公客氣了,尚不過是盡匹夫之責,不敢當如此盛情。蔡小姐亦是才女,久仰大名,今日得見,實乃三生有幸。”
    蔡琰微微一笑,笑容如春風拂柳,令人如沐春風:“袁將軍過譽了,將軍平定黃巾,功蓋天下,小女子仰慕已久,今日方得一見,才是三生有幸。”
    兩人目光交匯,彼此眼中都帶著一絲欣賞和好奇。周圍眾人見狀,更是議論紛紛,竊竊私語,眼神中充滿了曖昧和八卦。
    袁尚心中暗笑,這蔡琰果然名不虛傳,不僅才情過人,容貌更是傾國傾城,難怪會被譽為洛陽第一才女。而蔡邕此番親自前來迎接,恐怕也並非隻是為了禮節,或許還有更深層次的用意。
    在眾人的簇擁下,袁尚一行緩緩進入洛陽城。街道兩旁,早已擠滿了圍觀的百姓,他們揮舞著手臂,歡呼雀躍,高聲呼喊著袁尚的名字,場麵熱烈,聲勢浩大。
    袁尚騎在馬上,接受著百姓的歡呼和敬仰,心中充滿了成就感。黃巾之亂,他不僅平定了叛亂,也贏得了民心,更在洛陽權貴麵前,展現了自己的實力和影響力。
    然而,袁尚心中清楚,這僅僅隻是開始。洛陽城,才是真正的權力中心,也是各種陰謀詭計的漩渦中心。迎接他的,不僅僅是鮮花和掌聲,還有更加複雜和殘酷的政治鬥爭。
    袁尚深吸一口氣,眼神變得堅定而銳利。他袁尚,絕不會辜負這來之不易的榮耀,更不會在這亂世之中,輕易倒下。他的舞台,才剛剛拉開帷幕。
    喜歡漢末袁尚:攬盡江山與美人請大家收藏:()漢末袁尚:攬盡江山與美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