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封賞爭議,朝堂之上暗流湧

字數:5262   加入書籤

A+A-


    洛陽城內,夾道歡迎的百姓熱情如火,震耳欲聾的歡呼聲幾乎要將屋頂掀翻。袁尚騎著白馬,在眾星捧月般的簇擁下,緩緩穿過洛陽城的大街。
    兩側百姓爭相目睹這位平定黃巾的少年英雄,無數鮮花和絹帛如雨點般拋灑而下,落在袁尚和將士們的身上,空氣中彌漫著濃鬱的香氣和喜悅的氣氛。
    袁尚麵帶微笑,頻頻向百姓揮手致意,心中卻清醒地知道,朝廷的封賞如此之高,看似是對他功績的肯定,實則是將他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
    回到袁府,早已是張燈結彩,喜氣洋洋。袁逢、袁隗率領袁氏族人,在府門前翹首以盼。袁尚下馬,快步上前,一一拜見祖父和族中長輩。袁逢拉著袁尚的手,滿臉紅光,激動之情溢於言表:“顯甫,好!好!真是好樣的!我袁家出了你這樣的麒麟兒,真是祖宗保佑!”
    袁隗也捋著胡須,連連點頭:“車騎將軍,總督冀州軍務,如此年紀,便位極人臣,我袁家門楣,必將因你而更加輝煌!”
    袁尚謙遜道:“祖父,叔祖父,尚不過是盡綿薄之力,僥幸立了些許功勞,當不得如此誇讚。”
    袁逢擺擺手,豪邁地笑道:“你當得,你當得!走,快隨我入府,今日定要設宴,為你慶功!”
    袁府內,觥籌交錯,熱鬧非凡。袁氏族人紛紛向袁尚敬酒祝賀,言語之間,充滿了驕傲和期許。
    袁尚一一回應,臉上始終帶著得體的笑容,心中卻在思索著朝堂之上的暗流湧動。
    慶功宴後,袁尚屏退左右,隻留下荀攸在書房議事。
    “公達,今日朝廷這般隆重的迎接,祖父和叔祖父也如此高興,可我總覺得,事情並非表麵這般簡單。”袁尚眉頭微蹙,語氣中帶著一絲疑慮。
    荀攸微微一笑,拱手道:“主公英明,明察秋毫。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主公功高震主,難免會引起朝中一些人的忌憚。”
    袁尚點了點頭,沉聲道:“我也正是擔心這一點。車騎將軍,位高權重,總督冀州軍務,更是實權在握。朝廷突然給予我如此重任,看似恩寵,實則未必是好事。”
    荀攸撚須道:“主公所慮極是。依攸看來,朝廷此舉,至少有三層用意。其一,借主公之威,安撫冀州民心,盡快恢複冀州秩序。冀州乃是黃巾之亂的重災區,民生凋敝,百廢待興,朝廷急需一位有威望、有能力之人坐鎮冀州,穩定局勢。主公平定黃巾,威望正隆,無疑是最佳人選。”
    “其二,牽製袁氏一族。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朝廷早已心生忌憚。主公年紀輕輕,便身居高位,統領重兵,看似是對袁氏一族的恩寵,實則是將主公置於朝堂爭鬥的漩渦之中,讓袁氏一族不得不更加謹慎行事,以免觸怒朝廷。”
    “其三,試探主公之心。主公年紀輕輕,便有如此功績,朝廷或許也在試探主公是否會居功自傲,擁兵自重。若主公在冀州表現出色,忠心耿耿,朝廷自然會繼續重用。若主公稍有不慎,露出絲毫野心,恐怕就會引來殺身之禍。”
    袁尚聞言,心中豁然開朗,不禁對荀攸的分析能力深感佩服。“公達所言極是,朝廷此舉,果然是步步為營,用心良苦啊。”
    荀攸繼續道:“如今朝廷封賞已下,主公已是車騎將軍,兼冀州刺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當務之急,是如何應對朝堂之上的暗流湧動,以及如何在冀州站穩腳跟,真正掌握實權。”
    袁尚沉吟片刻,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道:“公達可有良策教我?”
    荀攸微微一笑,胸有成竹道:“攸雖不才,倒也有些許想法。首先,主公需謹言慎行,謙遜待人,在朝堂之上,切不可鋒芒畢露,招人嫉恨。其次,主公應盡快啟程前往冀州,安撫百姓,穩定局勢,展現主公的仁德之心和治世之能。再次,主公可暗中招攬人才,擴充實力,為將來之變局做好準備。”
    袁尚聽罷,連連點頭,讚賞道:“公達之計,甚合我意。事不宜遲,過幾日,我便上書朝廷,請求盡快赴任冀州。”
    正如荀攸所料,袁尚的封賞,在朝堂之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早朝之上,百官濟濟一堂,氣氛卻顯得格外凝重。
    司空張溫率先站出來,拱手道:“陛下,臣有本奏。”
    漢靈帝劉宏慵懶地靠在龍椅之上,漫不經心地問道:“司空有何事啟奏?”
    張溫朗聲道:“臣以為,此次平定黃巾之亂,車騎將軍袁尚功勳卓著,晉升車騎將軍,總督冀州軍務,賞賜黃金千兩,絹帛千匹,固然是理所應當。然則,車騎將軍之位,關係重大,非有元勳宿將,不可擔任。袁尚雖有功勞,但畢竟年少資淺,驟然升至如此高位,恐難服眾,且易招致驕縱之心。臣懇請陛下三思,是否可另擇賢能,擔任車騎將軍之職。”
    張溫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一片嘩然。不少官員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議論紛紛。
    太尉崔烈也站了出來,附和道:“臣附議司空之言。車騎將軍乃是朝廷重臣,責任重大,豈可輕授於年少之人?臣以為,袁尚可嘉獎其功,但車騎將軍之位,還需慎重考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溫和崔烈,一唱一和,顯然是有備而來。朝堂之上,頓時分成了兩派,一派支持張溫和崔烈的意見,認為袁尚資曆尚淺,不宜擔任車騎將軍。另一派則認為袁尚功勳卓著,晉升車騎將軍乃是實至名歸,不應苛責。
    支持袁尚的一方,以太傅陳蕃為首。陳蕃乃是朝中老臣,素來剛正不阿,德高望重,在朝中頗具聲望。
    陳蕃緩緩走到殿前,聲音洪亮,擲地有聲:“老臣以為,司空和太尉之言,實屬偏頗。袁尚平定黃巾,功在社稷,乃是當世英雄,少年英傑。陛下擢升其為車騎將軍,乃是慧眼識珠,任人唯賢之舉,何來不妥之說?”
    陳蕃頓了頓,目光掃過張溫和崔烈,語氣嚴厲道:“爾等口口聲聲說袁尚年少資淺,難服眾望,敢問爾等,當年霍去病封狼居胥之時,可曾年長?難道英雄出少年,反倒成了罪過不成?”
    陳蕃之言,義正辭嚴,頓時讓張溫和崔烈啞口無言。朝堂之上,支持陳蕃的聲音也逐漸多了起來。
    “太傅所言極是,袁將軍平定黃巾,功勞擺在那裏,豈容爾等隨意抹殺?”
    “就是,我看有些人,分明是嫉妒袁將軍年輕有為,才故意雞蛋裏挑骨頭!”
    “袁將軍為國為民,浴血奮戰,爾等卻在此處爭權奪利,真是令人不齒!”
    朝堂之上,吵成一團,各執一詞,爭論不休。漢靈帝劉宏坐在龍椅之上,饒有興致地看著下方爭吵的群臣,臉上露出一絲玩味的笑容。
    爭吵許久,仍舊沒有結果。劉宏輕咳一聲,示意眾人安靜。朝堂之上,頓時鴉雀無聲,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劉宏身上。
    “好了,諸位愛卿,不必爭吵了。”劉宏緩緩開口,語氣平靜,卻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袁尚平定黃巾,功勞朕看在眼裏,晉升其為車騎將軍,兼任冀州刺史,乃是朕的旨意,豈容爾等質疑?”
    劉宏頓了頓,目光掃過張溫和崔烈,語氣加重道:“朕知道,有些人對袁尚年紀輕輕,便身居高位,心有不滿。但朕要告訴你們,朕用人,唯才是舉,不拘一格。爾等若有不滿,也拿出真本事來,為朝廷立功,朕自然也會賞賜爾等!”
    劉宏之言,一錘定音,徹底壓下了朝堂之上的爭議之聲。張溫和崔烈等人,雖然心中不甘,但也隻能無奈退下,不敢再多言。
    早朝散去,百官各懷心思地離開皇宮。張溫和崔烈並肩而行,臉色陰沉,一言不發。
    “司空大人,太尉大人,留步。”身後傳來一個陰柔的聲音。
    張溫和崔烈停下腳步,回頭一看,隻見中常侍張讓,正笑眯眯地朝他們走來。
    “張公公。”張溫和崔烈拱手行禮,語氣略帶恭敬。
    張讓走到兩人麵前,壓低聲音,神秘兮兮地說道:“兩位大人,今日之事,咱家都看在眼裏。兩位大人為國盡忠,敢於直言,真是朝廷的棟梁啊。”
    張溫和崔烈對視一眼,心中都明白張讓話裏的意思。張讓這是在拉攏他們,共同對抗袁氏一族。
    張溫試探性地問道:“張公公,難道你也覺得,袁尚晉升車騎將軍,有些不妥嗎?”
    張讓陰險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的光芒,道:“妥不妥,咱家不好妄言。不過,咱家倒是覺得,袁將軍年紀輕輕,便身居高位,難免會有些飄飄然。兩位大人都是朝廷重臣,經驗豐富,日後還需多多提點袁將軍,免得他走了彎路,辜負了陛下的期望啊。”
    張溫和崔烈聞言,心中頓時了然。張讓這是要借刀殺人,讓他們去打壓袁尚,消耗袁氏一族的力量。
    兩人心照不宣地對視一眼,臉上都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容。
    “張公公放心,我等自當盡力輔佐朝廷,匡扶社稷,絕不會讓奸佞之徒,禍亂朝綱!”張溫義正辭嚴地說道。
    “正是如此,我等定當竭盡全力,輔佐陛下,鏟除奸佞,還朝廷一個朗朗乾坤!”崔烈也慷慨激昂地附和道。
    張讓滿意地點點頭,陰笑道:“好!好!好!有兩位大人這句話,咱家就放心了。日後若有什麽需要咱家幫忙的地方,兩位大人盡管開口,咱家定當鼎力相助。”
    張溫和崔烈再次拱手道謝,心中卻各自打著算盤。他們知道,張讓並非真心要幫助他們,隻是想利用他們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但他們也需要張讓的力量,來對抗袁氏一族。
    朝堂之上,暗流湧動,各方勢力,都在為了各自的利益,暗中角力。袁尚的封賞,隻是一個導火索,點燃了朝堂爭鬥的戰火。而袁尚本人,對此卻渾然不知,或者說,他已經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戰的準備。
    風雲變幻,洛陽城,即將迎來一場更加激烈的權力鬥爭。而袁尚,注定將成為這場風暴的中心人物。
    喜歡漢末袁尚:攬盡江山與美人請大家收藏:()漢末袁尚:攬盡江山與美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