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夯土驚技藝 運籌解紛爭
字數:3377 加入書籤
清晨的陽光灑在鄴城南郊這片新選定的土地上,帶來了勃勃生機,也映照出即將開始的繁忙。
袁尚負手立於一片剛被清理出來的空地中央,徐庶手持一張簡易的規劃圖,正向他匯報著初步的設想。
“主公,按照您的意思,這片區域將作為窯爐區,那邊靠近水源,設立製坯和晾曬場。工棚初步規劃在東側,取用木材也方便些。”徐庶指點著圖上的各個區塊。
袁尚微微頷首,視線掃過四周:“工匠和物料的調集如何?”
徐庶麵露一絲難色:“回主公,已發出征調令。隻是…城南魏家還好說,畢竟主公親自去過。其他幾家窯場,還有周邊縣鄉的工匠,似乎有些遲疑。有人托辭家中有事,有人則直接言明,不願來做這從未聽聞的新窯。”
他頓了頓,補充道:“還有消息說,是範家那些人暗中遞了話,讓相熟的窯主莫要輕易放人。”
“意料之中。”袁尚語氣平淡,“不必理會那些跳梁小醜。人手不夠,去流民營那邊看看,你親自去一趟,就說吾在此開窯設廠,招募工匠。不問出身,不問過往,隻要有一技之長,或是身強體健、願意從頭學起的,都可來應募。告訴魏豐,讓他帶幾個得力的徒弟過來,先將試驗窯建起來。另外,張榜招募,凡有一技之長的工匠,待遇從優,若是肯自帶工具,另有補貼。”
“是。隻是如此一來,進度恐怕…”
“無妨,質量優先。”袁尚打斷他,“水泥和新窯之事,急不得。先把基礎打好。”
話音剛落,遠處傳來一陣喧嘩,隻見一隊民夫,扛著剛砍伐下來的粗大原木,正往規劃好的臨時住所走去。另一邊,負責運輸石料的民夫隊伍也推著獨輪車,艱難地在尚未平整的土地上前行。
袁尚邁步走向正在挖掘窯爐基坑的地方。幾名工匠在魏豐的指揮下,正用傳統的木杵夯實地基。袁尚看了一會兒,皺起了眉頭。這種夯土方式效率低下,且密實度難以保證。
“魏師傅。”袁尚走上前。
魏豐連忙停下手中的活計,躬身行禮:“大人。”
“地基乃窯爐之根本,如此夯築,恐難承重,且易滲水。”袁尚直接指出了問題。
魏豐臉上閃過一絲不以為然,但還是恭敬地解釋:“大人有所不知,這夯土之法,乃祖上傳下,代代如此,從未出過差錯。隻要土層選得好,分層夯實,足夠堅固了。”
旁邊幾個老工匠也附和著點頭,顯然對這位年輕刺史的“外行話”不以為然。
袁尚並未爭辯,他環顧四周,看到旁邊堆放著一些準備用來攪拌泥漿的碎石和沙子。“取些碎石和粗沙來,再打些水。”
工匠們麵麵相覷,不明所以,但還是依言照做。
袁尚脫下外袍,交給身後的親兵,拿起一把鐵鍬,親自將碎石、粗沙與適量的泥土混合,又加入清水攪拌。“像這樣,將級配好的土料鋪設一層,再行夯實。”
說著,他拿起一個比傳統木杵更重、底麵更平整的鐵製夯具——這是他根據記憶臨時讓鐵匠打造的——對準鋪好的混合土料,沉穩而有力地砸下。
“砰!”“砰!”“砰!”
沉重的夯擊聲在工地上回蕩,每一次落下,地麵都仿佛微微震動。袁尚連續夯擊了幾十下,額頭已微微見汗。他停下手,讓工匠們上前查看。
魏豐等人湊上前,用手觸摸被夯實的部分,又用工具試探其硬度,臉上露出驚訝的神色。這種混合了砂石的土層,經過重杵夯實後,其堅硬程度遠超單純的黏土夯層。
“大人…這…這法子……”魏豐結結巴巴,一時不知該如何形容。
“此法名為‘三合土’夯基,可大幅提升地基強度與防水性。”袁尚拿起外袍重新披上,“新窯對溫度要求極高,地基不穩,熱量散失,則前功盡棄。按此法施工。”
魏豐看著袁尚,又看了看那堅實的地麵,終於低下了頭,語氣中帶著由衷的敬佩:“大人高見!小人…小人受教了!我等即刻照辦!”
其他工匠也紛紛點頭,看向袁尚的目光中,疑慮消散了許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信服。
正當這邊技術問題初步解決,另一邊的喧嘩聲卻陡然升級。
“讓開!我們先來的!大人等著木料搭臨時住所呢!”那人粗豪的聲音響起,帶著不耐煩。
“憑什麽讓開?這路就這麽寬,我們運石料的也急!耽誤了工期,你擔待得起?”負責運輸隊的管事毫不示弱地頂了回去。
兩撥人馬互不相讓,推搡起來,眼看就要動起手來。運送木料的管事更是擼起袖子,瞪圓了眼睛,若非顧忌著是在袁尚的工地上,恐怕早就一拳揮出去了。
袁尚眉頭一蹙,快步走了過去。“住手!成何體統!”
他聲音不高,卻帶著一股威嚴,原本劍拔弩張的場麵頓時安靜下來。兩個管事都有些訕訕地鬆開了手。
“怎麽回事?”袁尚看向運送木料的管事。
遠木料的管事地解釋:“大人,俺們砍了木頭要運過來,他們運石頭的非要搶道!”
遠石料的管事也連忙辯解:“大人,並非小的要搶,實是道路狹窄,他們人多勢眾……”
袁尚聽完雙方的陳述,掃了一眼擁堵的臨時道路和兩邊焦急等待的隊伍。他略一思索,便開口安排:“即刻起,上午辰時至午時,此路段專供運送木料;午時至酉時,專供運送石料及其他物資。各隊管事自行協調,錯峰運輸。若再有爭執延誤工期者,一體受罰!”
他指派了兩名親兵負責監督道路秩序。
兩位管事對視一眼,都覺得這個安排簡單明了,切實可行,心中那點火氣也消了。兩人齊齊抱拳:“遵命!”
圍觀的工匠和民夫們見袁尚三言兩語便化解了一場衝突,處置得當,不由得暗暗點頭。這位年輕的刺史大人,不僅懂蓋窯的門道,連這管人的法子也如此幹脆利落。
袁尚看著重新恢複秩序的工地,並未停留,又轉身去了工坊,水泥的試驗,還需要他親自盯著。
喜歡漢末袁尚:攬盡江山與美人請大家收藏:()漢末袁尚:攬盡江山與美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