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秘院造紙,雛形初現
字數:3403 加入書籤
南郊窯場旁那處偏僻獨立的院落,如今已成了鄴城的又一處禁地。不同於刺史府的威嚴,這裏透著一股神秘的肅殺。
院牆加高,門口常年有兩名袁尚最心腹的親兵把守,眼神銳利如鷹,任何試圖靠近的人都會被毫不客氣地驅離。就連送飯食的仆役,也隻準放在門口,由親兵轉交,不得入內。
這日午後,徐庶親自押送著幾輛蒙著厚布的馬車來到院外。車上裝載的,正是袁尚前幾日吩咐收集的物什——成捆的破布麻頭,一堆灰白的石灰,還有幾大捆看著不起眼的楮樹皮。
“主公,您要的東西都齊了。”徐庶看著院內忙碌的身影,主要是袁尚本人,以及在一旁有些笨拙地幫忙搬運重物的許褚,臉上帶著幾分不解。這些東西,實在看不出有何大用,更別說值得主公如此鄭重其事,甚至親自上手。
袁尚抹了把額頭的汗,臉上卻帶著興奮的光澤:“好,元直辛苦。東西放下,你先回去忙吧。記住,此地之事,絕不可外泄半句。”
“屬下明白。”徐庶躬身領命,盡管心中好奇,卻也知道分寸,不再多問,帶著車夫迅速離去。
院內,除了袁尚和許褚,再無旁人。許褚看著那些破布、樹皮,還有那嗆人的石灰,撓了撓頭,甕聲甕氣地問:“主公,咱這是要……漚肥?”在他看來,這些東西混在一起,除了漚肥,實在想不出別的用處。
袁尚被他逗樂了,笑道:“仲康,這可不是漚肥,這是要造一種能改變世界的東西。”他拍了拍許褚的肩膀,“你力氣大,幫我把這些樹皮和麻頭都剁碎,然後扔進那邊的池子裏泡著。”
院子角落裏,不知何時挖了幾個大小不一的水池,裏麵已經蓄滿了水。許褚雖然不明白,但執行命令是他的天職,當即拿起旁邊的斧頭,吭哧吭哧地幹了起來。
袁尚則指揮著親兵,在院子中央架起一口大鍋,鍋底生火。他小心翼翼地將一部分已經浸泡了幾日、變得軟爛的楮樹皮和破布撈出,瀝幹水分,然後投入大鍋中,又按著記憶中的比例,加入了石灰。
很快,鍋裏開始冒出白色的蒸汽,伴隨著一股刺鼻的堿味彌漫開來。袁尚一邊加柴,一邊仔細觀察著鍋內原料的變化,神情專注。
這個蒸煮的過程至關重要,關係到纖維能否充分分離。按照記憶,這至少需要煮上好幾天,並且要不斷攪拌,確保受熱均勻。
接下來的幾日,袁尚幾乎是吃住在了這個小院裏。白天,他親自監督蒸煮的火候,不時用長棍攪動鍋裏的混合物。
到了晚上,則由絕對可靠的親兵輪流看守火堆。許褚的任務,則是將煮爛的原料撈出,放在一個巨大的石臼裏,掄起沉重的木杵,一下下地奮力舂搗。
“砰!砰!砰!”沉悶的撞擊聲在小院裏回蕩。許褚幹得滿頭大汗,看著石臼裏原本成塊的原料,在自己的巨力下逐漸變成糊狀,還是忍不住嘀咕:“主公,這搗爛了……真能寫字?”
袁尚看著那逐漸變得細膩的紙漿雛形,眼中光芒愈盛:“仲康,很快你就會明白的。”
經過反複的蒸煮和舂搗,第一批勉強合格的紙漿終於製成了。那是一種灰白色、散發著怪味的粘稠糊狀物。袁尚讓人抬來一個大木槽,將紙漿倒入,加入清水,然後用一根木棍不停地攪拌,使其均勻地懸浮在水中。
接下來,便是最關鍵,也是技術含量最高的一步——抄紙。
袁尚讓人用細竹篾編織成一個長方形的、帶著木框的“簾子”,這就是最原始的抄紙工具。他深吸一口氣,親自上前,雙手持著竹簾,小心翼翼地浸入紙漿水中,輕輕晃動,然後緩緩抬起。
理想中,竹簾上應該附著一層薄而均勻的濕潤纖維。然而,現實是骨感的。
第一次,或許是晃動太急,抬起的竹簾上,紙漿分布不均,厚一塊薄一塊,甚至還有破洞。
“再來!”袁尚毫不氣餒,將失敗的紙漿刮回水槽。
第二次,他放慢了動作,但抬起時角度稍有傾斜,紙漿順著一邊滑落,隻留下薄薄的一層,幾乎透明。
“繼續!”
第三次,第四次……
許褚在一旁看得幹著急,卻又幫不上忙,隻能看著主公一次次地嚐試,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他從未見過主公如此專注於一件“小事”,仿佛這比指揮千軍萬馬還要耗費心神。
終於,在不知第多少次嚐試後,袁尚緩緩抬起竹簾,這一次,簾子上均勻地覆蓋了一層薄薄的、濕漉漉的纖維層,水從竹篾的縫隙中滴落,雖然邊緣還不算規整,但整體形態已經出來了!
“成了!”袁尚眼中閃過一絲難以抑製的喜悅。
他小心翼翼地將竹簾連同上麵的濕紙,反扣在一塊平整的木板上,然後輕輕揭開竹簾。一層濕潤的、灰白色的“紙”便留在了木板上。
雖然隻有一張,而且看起來粗糙不堪,但袁尚知道,他已經成功跨出了最關鍵的一步。
他指揮著親兵,按照同樣的方法,又嚐試著抄出了十幾張濕紙,雖然成功率依然不高,成品質量也參差不齊,但總算有了成果。
將這些承載著濕紙的木板,一一搬到院中陽光充足處晾曬。袁尚站在那裏,看著那些在陽光下逐漸幹燥的“紙”,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激動。
這些紙,摸上去手感粗糙,顏色也不夠潔白,上麵甚至還夾雜著一些沒有完全搗碎的細小纖維。比起後世光滑潔白的紙張,簡直有天壤之別。
但是,它輕便,遠勝竹簡;它廉價,遠勝絹帛!
袁尚輕輕拿起一張已經半幹的、邊緣有些卷曲的粗紙,對著陽光看了看。雖然粗糙,但它確確實實是一張“紙”。
世家大族賴以維持統治的根基之一,便是對知識的壟斷。而紙張的出現,將是鑿穿這道壁壘最鋒利的工具!
這僅僅是開始。
造紙術的脈絡已然清晰,但要將其從這粗糙的雛形,變為真正能承載文字、廣傳天下的利器,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改良工藝,穩定配方,培訓工匠,每一步都需細細打磨,非一日之功。
袁尚放下手中的紙,目光投向院外,心思已飄向更遠的地方。
喜歡漢末袁尚:攬盡江山與美人請大家收藏:()漢末袁尚:攬盡江山與美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