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化腐朽為神奇,紙張問世待有時
字數:4504 加入書籤
鄴城的天,似乎一夜之間繃緊了許多。
往日裏還算鬆散的城門盤查,驟然嚴苛起來。守城的兵士不再是之前懶散的地方郡兵,而是換上了一批身材魁梧、眼神銳利、身著嶄新鐵甲的精銳,腰間挎著的環首刀,鞘口磨得鋥亮,一看便知是百戰之士。
趙雲接管城防不過數日,整個鄴城的防禦體係便煥然一新。他每日親自巡視城牆,檢查崗哨,調整布防,一絲不苟。
城門口新設了拒馬、鹿角,城樓上的士卒弓上弦,箭在囊,警惕地注視著城外官道上的車馬行人。
連帶著刺史府周圍的警戒也提升了數倍,典韋和許褚更是寸步不離袁尚左右,那凶神惡煞的模樣,讓一些心懷叵測之徒望而卻步。
這種變化,城中的百姓自然感受得到。
茶館酒肆裏,街頭巷尾間,議論紛紛。
“聽說了嗎?趙將軍接管城防了,嘖嘖,那氣派,跟畫裏走出來似的!”
“何止是氣派,是森嚴!現在進出城門,查得那叫一個細,連車軲轆都要敲幾下。”
“嚴點好啊!沒看見城外那些新修的路,還有南郊那熱火朝天的工坊城?聽說還要建什麽書院,讓咱們窮人家的孩子也能讀書識字!這都是使君帶來的好日子,可不能讓那些心眼壞的給攪和了!”
“就是!以前崔家、郭家在的時候,咱們哪有這盼頭?現在使君分田地,建工坊,還弄出了那神奇的水泥,聽說比糯米汁還牢靠!這日子有奔頭,誰敢搗亂,俺第一個不答應!”
民心似水,亦能載舟。袁尚推行的一係列新政,雖然觸動了世家的利益,卻實實在在地惠及了底層百姓和流民,贏得了廣泛的擁護。
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改變——平整的道路、即將分配的田地、還有那能讓水自己往高處走的水車,以及更省力的曲轅犁——無一不在訴說著這位年輕刺史的非凡能力和勃勃生機。
然而,陽光之下,總有陰影。
刺史府內,徐庶向袁尚匯報著最新的情況,眉頭微蹙:“主公,查田之事,進展比預想中要慢。範家等世家表麵上倒是配合,派人引著查田隊丈量,但總是諸多借口,不是說地契遺失正在尋找,就是負責的老仆恰好病倒,或是田地偏遠、道路難行……總之,各種拖延之法層出不窮。”
袁尚放下手中的一份關於水泥窯產量提升的報告,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眼中閃過一絲冷冽:“意料之中。範岄老狐狸,這是想用拖字訣,跟我們耗時間,等著洛陽那邊的風向。”
荀攸在一旁補充道:“庶幾如此。世家在地方上盤根錯節,關係網密布,他們若鐵了心要陽奉陰違,確實能製造不少麻煩。”
袁尚點點頭:“元直,公達,你們說的我都明白。傳令下去,對那些明確配合、主動申報的,予以表彰;對那些消極怠工、暗中作梗的,也不必客氣,尋個由頭,抓幾個典型,殺雞儆猴!告訴他們,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
徐庶和荀攸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然。主公這是要軟硬兼施了。
正在此時,一陣環佩叮當的輕響伴隨著淡雅的墨香傳來,蔡琰捧著兩卷整理好的書稿,款款走進書房。
她來到袁尚身邊,將書稿輕輕放在案上,柔聲道:“夫君,幸不辱命,《三字經》與《千字文》已按您的意思,斟酌修訂完畢,請夫君過目。”
袁尚精神一振,連忙拿起書稿。經過蔡琰這位當世大才女的潤色,原本隻是基於後世記憶默寫的初稿,不僅文辭更加精煉優美,用典也更為貼合漢末的語境,讀來朗朗上口,意蘊深遠。
“妙!妙極!”袁尚連連讚歎,看向蔡琰的目光充滿了欣賞與感激,“文姬之才,果然非凡!這兩部蒙學之書,有了你的斧正,必將成為開啟民智、傳承文化的利器!”
蔡琰被誇得有些羞赧,微微垂首:“能為夫君分憂,助益冀州教化,是琰的榮幸。”
徐庶和荀攸也湊過來看了看,皆是讚不絕口。
荀攸撫須道:“主公此舉,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有了這兩部簡明扼要的蒙學讀物,再配合即將興建的書院,假以時日,冀州必將人才輩出,世家壟斷文化之局麵,可徐徐圖之矣!”
“是啊,”徐庶也興奮道,“隻是……主公,此二書要推廣開來,恐怕耗費不菲。如今通用的書寫之物,無非竹簡與絹帛。竹簡笨重不說,刻寫也費工;絹帛倒是輕便,可價格昂貴,尋常百姓之家,如何負擔得起?若隻在世家子弟間流傳,豈非違背了主公開啟民智的初衷?”
徐庶的話如同一盆冷水,澆在了眾人剛剛燃起的興奮火焰上。確實,成本是個大問題。一部《三字經》不過千餘字,用竹簡寫,也要捆成一小捆;《千字文》更不必說。
若是印製個幾百上千部,光是材料和人工,就足以讓剛剛有所積累的冀州財政捉襟見肘。更別說要大規模推廣到普通百姓家了。
袁尚眉頭微蹙,陷入了沉思。竹簡……絹帛……成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忽然,一道靈光如同閃電般劃過他的腦海!
紙!
對啊!紙!廉價、輕便、易於書寫和傳播的紙!
他記起來了,東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但似乎並未大規模推廣,至少在北方還遠未普及,主流依然是竹簡和絹帛。如果能將造紙術在冀州推廣開來,那成本問題豈不是迎刃而解?
想到這裏,袁尚的心髒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動起來。這可不僅僅是解決蒙學讀物推廣成本的問題!
紙張的出現,對於文化傳播、政令推行、信息傳遞、商業記賬乃至軍事地圖繪製,都將是一場革命性的變革!它將極大地降低知識傳播的門檻,動搖世家大族對知識和輿論的壟斷根基;它能讓政令更快捷地傳達到基層,提升行政效率;它能讓商業賬目更清晰便捷,促進經濟發展……
這簡直是為他量身打造的,打破舊秩序、建立新格局的神器!
“我有辦法了!”袁尚猛地一拍桌案,眼中閃爍著異樣的光彩,讓徐庶、荀攸和蔡琰都吃了一驚。
“夫君?”蔡琰輕聲問道。
袁尚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激動的心情,緩緩道:“元直剛才所言極是,竹簡、絹帛皆非良選。我們需要一種新的書寫材料,一種既輕便廉價,又易於生產和書寫的材料。”
他一邊說,一邊在腦海中飛速回憶著後世看到過的關於古法造紙的紀錄片和資料。
原料……麻、樹皮,對,楮樹皮是上好的原料,韌性好。
工序……采集、浸泡軟化,然後是蒸煮,要加石灰之類的堿性物質,加速纖維分解,煮爛為止。之後是舂搗,把煮爛的原料搗成泥狀的紙漿。
然後是關鍵一步,抄紙!用竹簾在紙漿水裏撈,形成薄薄一層。最後是幹燥,把濕紙頁貼在木板上曬幹……
步驟清晰地浮現在腦海中,雖然具體細節還需要摸索,但大方向是明確的。
袁尚越想越興奮,他意識到,這項技術的重要性,絕不亞於水泥!甚至猶有過之!水泥改變的是物理世界,而紙張,將改變思想世界!
不行,這項技術太關鍵了!絕不能假手於人,至少在初期,配方和核心工藝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他看向徐庶和荀攸,目光堅定:“元直,公達,此事關乎冀州未來百年大計,甚至關乎天下格局!我要親自主持研製這種新的書寫材料。你們替我暗中收集一些東西,記住,要隱秘,不要聲張。”
他走到案前,拿起筆,在一張廢棄的公文背麵快速寫下幾個字:“破布、麻頭、楮樹皮、石灰……”
交給徐庶:“元直,按這個單子,盡快備齊,送到南郊窯場旁邊的那個獨立院落,那裏以後作為我的試驗場。”
徐庶和荀攸雖然不完全明白袁尚要做什麽,但看到他如此鄭重其事,甚至將此事提升到關乎天下格局的高度,便知非同小可,皆躬身領命:“遵命!”
袁尚望著窗外,鄴城的建設工地依舊塵土飛揚,遠處隱約可見新窯的青煙。一場由水泥帶來的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而另一場更深層次的變革,也即將在他手中悄然醞釀。
喜歡漢末袁尚:攬盡江山與美人請大家收藏:()漢末袁尚:攬盡江山與美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