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劉道規江陵守城戰 徐道覆大軍壓境來

字數:8016   加入書籤

A+A-


    這神秘人物不是別人,正是劉毅。
    他風塵仆仆,從豫州一路快馬加鞭趕回皇宮,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請罪之聲響起。
    安帝端坐在龍椅上,目光深邃,卻並未多言責備,隻是輕輕揮了揮手,將劉毅降為後將軍,並囑咐他回軍營戴罪立功。
    走出皇宮,劉毅心中五味雜陳。
    他抬頭望向那刺眼的陽光,心中暗自懊惱,那陽光似乎也在無情地嘲笑他的失敗。
    這時,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劉毅,別來無恙啊。”
    轉頭一看,是劉裕。
    劉毅撓撓頭,有些訕訕地說:“劉裕兄,我……我回來了。”
    劉裕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語氣中帶著幾分寬慰:“回來就好,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現在,白石那邊有賊船出沒,我們得趕緊去攔截。”
    兩人隨即一同前往白石。
    臨行前,劉裕留下參軍沈林子和徐赤特等人守住查浦,並一再叮囑他們務必謹慎,切勿輕舉妄動。
    劉裕走後,查浦一度陷入平靜。
    然而,這平靜並未持續太久。
    夜幕降臨,賊兵從南岸偷偷摸來,如幽靈般悄無聲息地攻進了查浦。
    他們放火燒了張侯橋,火光衝天,將半邊天空都映得通紅。
    徐赤特見狀,心中焦急萬分。
    他望著那熊熊烈火,心中那股子衝勁再也按捺不住,早已將劉裕的叮囑拋到了九霄雲外。
    他擅自率兵出戰,隻想著要盡快撲滅那肆虐的火勢,卻不知已落入了賊兵的埋伏。
    一番激戰之後,徐赤特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狽不堪。
    最終,他隻能一個人乘船,倉皇逃到了淮北。
    而沈林子則堅守柵欄,奮力戰鬥。
    他緊握長劍,左劈右砍,劍光如電,殺得賊兵人仰馬翻,紛紛退避。
    就在這時,其他將領劉鍾、朱齡石等人也如及時雨般相繼趕來支援。
    他們齊心協力,共同抗敵,終於將賊兵擊退,戰場上留下了一片狼藉。
    另一邊,盧循帶著精銳部隊,如同猛虎下山,直奔丹陽而去。
    劉裕得知消息後,立刻騎馬趕回,一路上風塵仆仆,但心中卻燃燒著熊熊的鬥誌。
    徐赤特也回來了,他一臉愧色地站在劉裕麵前,低垂著頭,不敢直視。
    劉裕看著他,神色冷峻,沉聲道:“你違反了命令,你知道後果嗎?”
    徐赤特低下頭,聲音顫抖地回答:“我知道,我願意接受懲罰。”
    劉裕歎了口氣,眼中閃過一絲無奈,隨即揮了揮手,命令道:“來人,將他斬首示眾。”
    士兵們將徐赤特押了下去,不一會兒,就傳來了他淒厲的慘叫聲,讓在場的人都為之一顫。
    處理完徐赤特的事後,劉裕脫下鎧甲,和軍士們一起圍坐吃飯。
    他吃著粗茶淡飯,卻覺得格外香甜,因為他深知,隻有與士兵們同甘共苦,才能贏得他們的信任和尊敬。
    飯後,劉裕出陣到南塘,他目光如炬,掃視著在場的每一位將士,仿佛能洞察他們的心思。
    然後,他大聲命令道:“參軍諸葛叔度、朱齡石聽令!
    你們分別率領精銳部隊,渡過淮河去追趕賊兵!”
    諸葛叔度和朱齡石應聲而出,他們手持兵器,精神抖擻,士氣高昂。
    尤其是朱齡石手下,有很多鮮卑族的壯士,他們身材魁梧,肌肉賁張,力大無窮,仿佛能撼動山河。
    他們手裏拿著長矛,如猛虎下山般追著刺殺賊兵。
    賊兵雖也手持刀槍,但短兵器在長兵器麵前顯得力不從心,紛紛敗退。
    朱齡石等人勢如破竹,殺得賊兵片甲不留,不一會兒便收兵歸來。
    他們滿臉汗水,卻難掩勝利的喜悅,那笑容在陽光下顯得格外燦爛。
    劉裕望著他們,心中充滿了欣慰與自豪。
    然而,盧循並不甘心就此失敗。
    他轉而搶掠各個郡縣,企圖東山再起。
    但郡守們早已嚴陣以待,堅守城牆,隻等盧循自投羅網。
    盧循一無所獲,心中沮喪至極。
    他無奈地對徐道覆說:“我們的軍隊已疲憊不堪,不如退守尋陽,合力攻打荊州,再慢慢圖謀建康吧。”
    徐道覆沉思片刻,點了點頭表示讚同。
    他們深知,兵法有雲:隻有前進,沒有後退,一後退便意味著滅亡。
    但此刻,他們已別無選擇,隻能暫時退守尋陽。
    於是,盧循留下賊黨範崇民率領五千人守住南陵,自己則帶著殘兵敗將黯然退向尋陽。
    晉朝朝廷得知劉裕的赫赫戰功後,立即封他為太尉中書監,並加賜象征權力的儀仗—黃鉞。
    劉裕接過黃鉞,心中卻並未泛起太多波瀾。
    他沉思片刻,對朝廷的使者說:“我接受黃鉞,但官職就算了。
    我還想繼續為朝廷效力,為百姓謀福祉。”
    朝廷使者聞言搖了搖頭:“劉大人,這是朝廷的旨意,不可違背。”
    劉裕輕輕歎了口氣:“好吧,那我再考慮考慮。”
    但他心中早已有了決斷,他要用自己的方式,為朝廷、為百姓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隨後,劉裕上表推薦王仲德為輔國將軍,並任命劉鍾為廣川太守,蒯恩為河間太守。
    他召集這些將領,還有諮議參軍孟懷玉等人,神色凝重地說道:“各位,如今賊兵肆虐,我們絕不能坐視不管,必須追趕上去,給他們一個沉重的打擊。”
    言罷,他大手一揮,果斷命令他們率領軍隊迅速追趕賊兵。
    而自己,則轉身投入到水軍的整頓之中,他深知,水軍的力量對於打敗盧循至關重要。
    於是,他開始大力建造大型戰艦,那些戰艦樓台高聳,足有十多丈,與賊船相比,毫不遜色。
    戰艦造好後,劉裕屹立在船頭,眺望著那浩渺無垠的水麵,心中湧動著無盡的豪情壯誌。
    接著,他派遣將軍孫處、沈田子率領一百艘戰船,從海路直搗盧循的老巢番禺。
    將領們圍聚在他身邊,紛紛表達擔憂:“大人,海路遙遠且艱難,如此分散兵力,是否過於冒險?”
    劉裕微笑著搖了搖頭,目光堅定而自信:“你們放心,我大軍到了十二月份,必能擊敗敵人。
    孫處,你先去搗毀他們的老巢,讓他們無處可逃,我們定能將他們一網打盡。”
    孫處領命而去,心中對劉裕的料敵如神充滿了敬佩之情。
    而盧循回到尋陽後,並不甘心就此失敗。
    他派人抄小路前往蜀地,聯合舊交譙縱,約他一同攻打荊州。
    譙縱欣然答應,並向後秦請求援軍,企圖借助後秦的力量一舉攻下荊州。
    後秦國主姚興對譙縱的請求頗為重視,封譙縱為大都督、兼相國蜀王,並派遣桓謙前往助戰。
    桓謙此前曾投奔後秦,如今又被姚興派來助戰,心中五味雜陳。
    譙縱任命桓謙為荊州刺史,譙道福為梁州刺史,率領兩萬人馬攻打荊州。
    後秦將軍苟林也奉姚興之命,率領騎兵前來會合。
    一時間,聲勢浩大,荊州危在旦夕。
    此時,荊州與揚州的聯係早已因盧循的東進而中斷,局勢愈發嚴峻。
    他派司馬王鎮之和天門太守檀道濟、廣武將軍到彥之去支援建業。
    然而,路上卻遇到了苟林的阻截。
    兩軍相遇,頓時戰鼓雷動,喊殺聲震天。
    王鎮之率領著將士們奮勇殺敵,然而,就在這時,盧循又派兵來支援苟林,夾攻王鎮之。
    王鎮之腹背受敵,終於敗退下來。
    盧循見苟林立功,心中大喜。
    他厚賞了秦軍,還封苟林為南蠻校尉,分兵給他幫忙,讓他去攻打江陵。
    苟林本是後秦的將軍,如今卻接受了盧循的封職,心中雖有些不安,但貪財好利的本性卻讓他無法拒絕。
    於是,他率領著軍隊,進駐了江津。
    而桓謙一路上招募舊部,又集結了兩萬人,占領了枝江。
    他望著那巍峨的江陵城,心中充滿了野心。
    他深知,隻要攻下江陵,荊州就唾手可得。
    兩個敵人一起逼近江陵,江陵人心惶惶。
    老百姓們都在觀望,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劉道規暗中觀察民情,心中有了計較。
    他幹脆大開城門,對老百姓們說:“各位鄉親,如今賊兵逼近,我劉道規誓與江陵共存亡。
    但我也不願連累大家,你們可以選擇去留。
    想走的,我絕不阻攔;想留的,就與我一起守城。”
    老百姓們聽了劉道規的話,心中感動不已。
    他們紛紛表示願意與劉道規一起守城,共同抵禦賊兵。
    劉道規見民心安定,心中也鬆了口氣。
    他轉身對將士們說:“兄弟們,如今我們嚴陣以待,準備迎敵。
    我相信,隻要我們團結一心,就一定能打敗賊兵,保衛江陵!”
    將士們聽了劉道規的話,士氣大振。
    他們紛紛表示願意誓死保衛江陵,與賊兵血戰到底。
    就這樣,江陵城在劉道規的帶領下,嚴陣以待,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戰鬥。
    老百姓反而因此敬畏佩服他,沒人再想著逃跑,城裏反而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安定景象。
    劉道規的權謀之術,真是厲害至極,不愧是劉裕的弟弟,有著非凡的膽識和魄力。
    這時候,魯宗之已經升任雍州刺史,他率領著兵馬,從襄陽一路趕來支援荊州。
    有人私下裏議論,說魯宗之的心思難以捉摸,不知道他到底是何用意。
    但劉道規卻毫不在意,他一個人騎馬出城,親自去迎接魯宗之。
    兩人一見麵,劉道規就笑著對魯宗之說:“宗之兄,你來得正好,荊州正需要你這樣的勇將來支援。”
    魯宗之也被劉道規的熱情所感染,他跟著劉道規進了城,兩人聊得特別高興,仿佛多年未見的老友一般。
    聊完之後,劉道規還留下魯宗之守城,自己則帶著各路軍隊出去討伐桓謙。
    水陸並進,大軍浩浩蕩蕩,很快就到了枝江。
    桓謙早已在枝江布置好了戰船,準備與劉道規一決高下。
    兩軍對峙,氣氛緊張得仿佛空氣都要凝固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劉道規的前鋒是檀道濟,他英勇善戰,一馬當先,首先衝破了桓謙的陣勢。
    水陸各軍見檀道濟如此勇猛,也紛紛乘勢跟上,夾擊桓謙。
    桓謙的軍隊頓時大亂,被劉道規的軍隊打得節節敗退。
    劉道規全力追趕,一箭射中了桓謙,桓謙應聲而倒,當場斃命。
    劉道規見桓謙已死,心中大喜,立即移軍到江津去攻打苟林。
    苟林聽說桓謙敗死,心中早已嚇得魂飛魄散。
    他看到塵土飛揚,以為是劉道規的追兵到了,嚇得連忙逃跑。
    劉道規命令參軍劉遵從後麵追趕,劉遵領命而去,一路狂追。
    跑到巴陵時,終於圍住了苟林。
    兩人一戰,苟林哪裏是劉遵的對手,很快就被劉遵打死了。
    劉遵得勝歸來,向劉道規報捷。
    此時,劉道規已經返回江陵,把魯宗之也送了回去。
    江陵城再次恢複了平靜,老百姓們也都鬆了一口氣。
    然而,好景不長,突然傳來消息,說徐道覆帶著三萬大軍,長驅直入殺了過來。
    這一下,江陵城又陷入了危機之中,謠言四起,人心惶惶。
    巧的是,劉遵剛剛得勝歸來,劉道規心中有了計較。
    他命劉遵率領遊軍,在城外遊弋,隨時準備應戰。
    而自己,則親自帶兵去豫章口抵擋徐道覆。
    劉道軌和徐道覆是如何交戰的呢?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請大家收藏:()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