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沈田子破敵番禺 長民情悲劉毅死

字數:6201   加入書籤

A+A-


    且說那沈田子,率領著大軍,猶如一股洶湧的洪流,直奔番禺城下。
    但見旌旗飄揚,馬蹄聲碎,喊殺聲震天動地,直欲把那天上的雲彩也震散了。
    沈田子一馬當先,衝入盧循的軍營,猶如猛虎入羊群,所向披靡。
    孫處聽聞援兵已到,心中大喜,立即率兵出城助戰。
    兩軍合力,猶如兩把鋒利的寶劍,直刺賊軍心髒。
    一場合擊戰下來,殺得賊兵人仰馬翻,橫屍遍野,數千名賊兵魂歸九泉。
    盧循見勢不妙,慌不擇路,向南逃竄而去。
    沈田子與孫處哪肯罷休,奮力追趕,一路追至蒼梧、鬱林、寧浦等地。
    每戰皆是奮勇當先,銳不可當,三戰三捷,賊軍聞風喪膽。
    盧循勢窮力竭,猶如喪家之犬,逃入交州,以求苟延殘喘。
    交州刺史杜慧度聞訊,立即發兵至龍編津,猶如一道鐵閘,截斷了盧循的去路。
    此時盧循的軍隊已所剩無幾,隻有三千餘人,戰船也僅剩數十艘。
    杜慧度見狀,心生一計,命軍士們點燃火炬,向盧循的戰船扔去。
    霎時間,火光衝天,戰船被燒得劈啪作響,盧循的軍隊亂作一團。
    岸上又是箭如雨下,盧循的軍隊無處可逃,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被團團包圍。
    盧循心知自己必死無疑,心中悲憤交加,先毒死了妻子兒女,以免他們受辱,隨後又殺死歌妓侍妾,以絕後患。
    最後,他縱身一躍,跳入水中,不一會兒便淹沒在滔滔江水之中。
    杜慧度命軍士撈起盧循的屍體,砍下他的首級,傳至建康示眾。
    南方的叛黨至此才平定下來,盧循、徐道覆的叛亂終於畫上了句號。
    且說那荊州刺史劉道規,因病纏身,無力再擔重任,便上表朝廷請求有人接替他的職位。
    晉廷聞訊,立即派劉毅前往鎮守荊州,調劉道規為豫州刺史。
    劉道規在荊州數年,秋毫無犯,惠及百姓。
    他治理有方,使得荊州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足。
    等他調任豫州後不久,便因病去世。
    荊州人聽到訃告後,都相繼流淚,悲痛欲絕。
    他們紛紛說道:“劉大人可是我們的好官啊,他走了,我們可怎麽辦呢?”
    好人必有好報,劉道規的善行在荊州百姓心中留下了永恒的烙印。
    再說那劉毅,自從在豫州戰敗後與劉裕同在朝廷相處。
    他表麵上看起來謙順有禮,但內心卻更加猜疑不定。
    他深知劉裕威望日隆,功高震主,自己若不小心應對,恐怕難以善終。
    劉裕一向不學無術,但勇猛善戰,在軍中頗有威望。
    而劉毅卻擅長文辭,才華橫溢,在朝廷文臣中頗有人緣。
    仆射謝混、丹陽尹郗僧施與劉毅往來尤其密切,他們常常在一起吟詩作畫,談天說地。
    這日,劉毅接到朝廷調令,要他出鎮荊州。
    他心中大喜,心想:“這下我可有了自己的地盤,可以大展宏圖了。”
    於是,他多反其道規舊政而行,用檄文調豫州的文武舊吏到自己麾下任職。
    他心想:“這些舊吏都是熟悉荊州事務的能手,有他們在身邊輔佐我,何愁荊州治理不好?”
    劉毅又琢磨著要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便上表朝廷請求兼管交、廣二州。
    他推薦郗僧施任南蠻校尉,毛修之任南郡太守。
    他心想:“郗僧施與我交好,毛修之也是能幹之人,有他們在荊州任職,我的地位就更加穩固了。”
    朝廷中,劉裕看到劉毅的奏表後,心中暗自思量:“劉毅這家夥,野心不小啊。
    他先是調豫州的文武舊吏到自己麾下任職,現在又請求兼管交、廣二州,還推薦自己的人擔任要職。
    他這是想幹什麽?難道是想與我抗衡嗎?”
    劉裕雖然心中不滿,但表麵上卻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
    他心想:“劉毅啊劉毅,你以為這樣就能與我抗衡嗎?
    你還太嫩了點。
    不過,現在還不是與你翻臉的時候,且先答應你的請求,看看你以後還有什麽花樣。”
    於是,劉裕一一答應了劉毅的請求。
    他心想:“哼,劉毅,你就先得意一陣子吧。
    等你露出馬腳的時候,我再收拾你也不遲。”
    且說那劉毅得到朝廷的回複後,心中大喜。
    他以為自己的計劃已經得逞,便開始著手準備前往荊州赴任。
    他心想:“這下我可有了自己的地盤和勢力範圍了,看以後誰還敢小瞧我劉毅!”
    然而,劉毅卻未曾料到,他的所作所為早已被劉裕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劉裕雖然表麵上答應了他的請求,但心中卻早已對他產生了戒備之心。
    一場明爭暗鬥的較量,已經在悄然拉開序幕……
    且說那日,將軍胡藩步入劉裕府中,神色凝重,對劉裕道:“主公,您認為劉將軍最終會屈服於您嗎?”
    言罷,目光炯炯,直視劉裕。
    劉裕聞言,沉思了半晌,方才緩緩開口:“你覺得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言語間,似有千鈞之重。
    胡藩見狀,心知劉裕心中已有計較,便坦言道:“統領百萬雄師,戰必勝攻必取,這方麵劉毅確實不如主公;
    但若說到涉獵經史傳記、談詩論文吟詩作賦,他卻自命為豪雄。
    近日我見朝中文士大多歸附於他,恐怕他最終不會屈居於主公之下!”
    劉裕聞言,嘴角勾起一抹微笑,道:“我與劉毅一同規複中原,功不可忘。
    現在他尚無明顯過錯,我怎能無緣無故地害他呢?”
    言罷,目光深邃,似在思索著什麽。
    胡藩聽罷,心中暗自嘀咕:“這情形,倒像是鄭莊公對待共叔段一般。”
    但口中卻不敢多言,隻是默默地退了出去。
    且說劉裕因劉藩討伐逆賊有功,便提拔他當了兗州刺史,去鎮守廣陵。
    劉藩欣然領命,整裝待發,卻不知一場危機正悄然降臨。
    碰巧劉毅在任上病了,郗僧施見機行事,勸劉毅上表朝廷,請求調劉藩來當副帥。
    劉毅病中昏沉,依言上了表。
    劉裕接到奏表,心中開始防備劉毅,但表麵上卻假裝答應了劉毅的請求,召劉藩進京。
    劉藩從廣陵進都城,心中還滿是對未來的憧憬。
    剛到皇宮門下,還未及下馬,劉裕便命令衛士把他抓起來,下了獄。
    劉藩猝不及防,心中大呼冤枉,卻已無力回天。
    接著,劉裕又弄來詔書,誣陷劉毅兄弟和仆射謝混一起謀反。
    立刻命令把謝混也抓起來,和劉藩同一天賜死。
    獄中,劉藩與謝混相視無言,心中皆明此乃劉裕之計,卻已無力反抗。
    同時,劉裕自己請求討伐劉毅,馬上召集各路軍隊,拿著武器向西出征。
    他心狠手辣,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他任命前鎮軍將軍司馬休之為平西將軍、荊州刺史,一同前往。
    又派參軍王鎮惡、龍驤將軍蒯恩帶領先頭部隊,偷襲江陵。
    王鎮惡用了一百艘輕快小船,日夜兼程,假裝打著劉兗州的旗號,一路暢通無阻,直到了豫章口。
    荊州的人還不知道劉藩已死,都以為是劉藩西來,一點也不懷疑。
    王鎮惡棄船登岸,直奔江陵而去。
    劉毅探聽到確切消息,心中大驚,急忙想出關迎戰。
    然而王鎮惡已經闖進來了,關還沒來得及關,兵還沒來得及穿上鎧甲,全城一下子就亂了。
    劉毅帶著幾百個隨從,騎馬逃出城去,夜裏投奔佛寺求庇。
    寺僧見劉毅狼狽不堪,心中暗自嘀咕:“此人怕是惹了大禍。”便不肯收留他。
    劉毅倉促間無處可去,心灰意冷之下,竟上吊死了。
    一代梟雄,就此隕落。
    王鎮惡搜出劉毅的屍體,在市集上斬首示眾,以儆效尤。
    還把劉毅的所有子侄一並殺掉,一個不留。
    荊州城中,人人自危,皆歎劉裕心狠手辣。
    過了幾天,劉裕的大軍到了江陵,捕殺了郗僧施等劉毅的同黨。
    赦免了毛修之等無辜之人,又減輕租稅、減少勞役、放寬刑罰,荊州百姓聞訊大喜,皆稱劉裕仁德。
    劉裕留下司馬休之鎮守江陵,自己率領大軍回京師。
    一路上,他心中暗自思量:“如今劉毅已除,朝中再無與我抗衡之人。
    但我亦需小心謹慎,以防有人再起異心。”
    先前劉裕西行的時候,留下豫州刺史諸葛長民監管太尉軍府的事。
    又加封劉穆之為建威將軍,讓他輔助諸葛長民。
    劉穆之才華橫溢,深得劉裕信任。
    諸葛長民雖心中不滿,卻也不敢表露。
    且說諸葛長民,他聽說劉毅已死,心中大驚。
    私下裏對親屬說了一番話。
    畢竟諸葛長民說了些些什麽,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請大家收藏:()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