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道濟圍攻洛陽城, 姚光降晉獻城池

字數:5680   加入書籤

A+A-


    拓跋嗣坐在金碧輝煌的王宮之中,眉頭緊鎖,思索著遠方的戰局。
    他命令叔孫建給劉裕修書一封,言辭間透露著北魏的立場與考量。
    叔孫建領命,筆下生花,書信很快便成文,派使者快馬加鞭送往晉軍大營。
    劉裕接到書信,嘴角勾起一抹淡笑,提筆回信,字裏行間既委婉又堅定:“洛陽,乃我國舊都,先皇陵墓所在,豈容西羌玷汙?
    且我國逃犯匿於羌中,實為心腹之患。
    故此,我軍西征,意在收複失地,清除禍根。
    借道之事,望貴國能明辨是非,勿生異議。
    至於滑台之軍,我自會令其西進,貴國無需憂慮。”
    信使帶著劉裕的回信,風塵仆仆地返回北魏。
    拓跋嗣閱畢,心中暗自盤算,遂命叔孫建等人按兵不動,靜待王仲德退去,再圖滑台。
    此時,晉國將軍檀道濟已領兵前鋒,勢如破竹,連續攻下秦國陽城、榮陽,直逼成皋。
    秦國征南將軍陳留公姚洸,駐守洛陽,聞訊大驚,急忙向關中求援。
    秦主姚泓聞訊,眉頭緊鎖,隨即派遣武衛將軍姚益男與越騎校尉閻生,合兵一萬三千,火速前往洛陽救援。
    同時,又命並州牧姚懿南屯陝津,作為聲援,以壯聲勢。
    然而,姚益男等人尚未抵達洛陽,晉軍已如猛虎下山,攻占了成皋,並向柏穀挺進。
    秦軍上下,一片慌亂。
    姚洸帳下,將軍趙玄沉穩如山,他勸姚洸據險固守,靜待援兵。
    趙玄言辭懇切,句句在理。
    然而,司馬姚禹卻心懷異誌,暗中與晉軍勾結,催促姚洸發兵出戰,意圖亂中取利。
    姚洸聽信讒言,決定出兵。
    他命趙玄率領一千餘兵馬,從柏穀塢出發,迎擊晉軍。
    趙玄接令,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此戰凶多吉少,但君命難違。
    臨行前,趙玄淚流滿麵,對姚洸道:“我受三位主公厚恩,唯有以死相報。
    然明公誤信讒言,他日必悔之晚矣!”
    言罷,他揮旗出戰,與行軍司馬蹇鑒並肩馳往柏穀。
    柏穀之地,山巒起伏,林木蔥鬱。
    晉軍龍驤司馬毛德祖率領的軍隊,早已在此嚴陣以待。
    兩軍相遇,無需多言,即刻交戰。
    戰場上,喊殺聲震天動地。
    晉軍將士如猛虎下山,勢不可擋;
    秦軍將士則奮勇抵抗,毫不退縮。
    刀光劍影之中,鮮血飛濺,戰況異常慘烈。
    趙玄與蹇鑒身先士卒,衝鋒在前。
    他們手持長槍,左突右殺,所向披靡。
    然而,晉軍毛德祖亦非等閑之輩,他指揮若定,晉軍將士在他的帶領下,越戰越勇。
    雙方從中午戰至下午,戰況膠著。
    晉軍與秦軍,你來我往,互有傷亡。
    戰場上,硝煙彌漫,遮天蔽日。
    士兵們的呐喊聲、戰馬的嘶鳴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驚心動魄的戰爭畫卷。
    趙玄奮勇殺敵,身上已多處負傷。
    但他依然咬緊牙關,堅持戰鬥。
    他深知,此戰關乎洛陽的安危,關乎秦國的命運。他不能退縮,更不能失敗。
    毛德祖亦同樣英勇,他揮舞著手中的戰刀,帶領晉軍將士一次次衝鋒。
    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堅定與決絕,仿佛要將秦軍徹底消滅一般。
    戰至酣處,雙方都已筋疲力盡。
    但戰場上的形勢依然難分勝負。
    晉軍與秦軍,就像兩股洶湧的洪流,在柏穀之地激烈碰撞,誰也無法將對方徹底擊垮。
    趙玄望著戰場上的慘狀,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悲涼。
    他深知,這場戰爭無論勝負如何,都將有無數的生命消逝在這片土地上。
    他暗暗祈禱,希望這場戰爭能夠盡快結束,讓這片土地重新恢複和平與寧靜。
    然而,戰爭卻並沒有因為他的祈禱而停止。
    晉軍與秦軍依然在為了各自的信仰和利益而奮戰。
    戰場上的硝煙依然彌漫,戰士們的鮮血依然在流淌。
    這場戰爭,仿佛永遠沒有盡頭……
    晉軍越來越多,如潮水般湧來,而趙玄的兵馬卻在戰鬥中不斷減少,如同風中的殘燭,搖搖欲墜。
    戰場上,喊殺聲震耳欲聾,硝煙彌漫,遮天蔽日。
    趙玄身披戰甲,手持長槍,奮勇殺敵,但無奈晉軍如狼似虎,他身上的傷口越來越多,鮮血染紅了戰袍。
    再戰了很長時間後,趙玄終於力不能支,口吐鮮血無數,趴在地上大呼求救。
    司馬蹇鑒見狀,連忙衝上前去,抱著趙玄痛哭流涕。
    趙玄的臉色蒼白如紙,聲音淒涼地說:“我的傷勢太重了,自知必死無疑。
    你應該趕快逃走,別管我了!”
    蹇鑒哭著回答說:“將軍如果不幸遇難,我又能去哪裏呢?
    我誓與將軍共生死!”
    說完,他緊握著趙玄的手,眼中滿是堅定。
    趙玄搖了搖頭,再次呼喊後,氣息漸弱,最終斷了氣。
    蹇鑒悲痛欲絕,他拔刀死戰,仿佛化身為一頭憤怒的狂獅,格斃了數名晉軍後,也自刎而亡,倒在了趙玄的身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們都是為了主人而捐軀的忠臣,他們的英勇和忠誠,將永遠銘刻在曆史的長河中。
    毛德祖殺光了趙玄的兵馬後,勢如破竹,直搗洛陽。
    他率領晉軍將士,如狂風掃落葉般席卷而來,洛陽城下的守軍聞風喪膽。
    此時,檀道濟也趕到了洛陽城下,與毛德祖會合。
    他們四麵圍攻洛陽,城中的守軍孤立無援,陷入了絕境。
    洛陽的司馬姚禹見大勢已去,知道抵抗無望,於是越過城牆,投降了晉軍。
    他雙手捧著降書,跪在檀道濟麵前,瑟瑟發抖。
    姚洸見無法可施,也隻好投降。
    他走出城門,向檀道濟行禮致敬,表示願意歸順晉朝。
    檀道濟俘虜了四千多名秦兵,有人勸他將這些俘虜全部坑殺,築成京觀,以示懲戒。
    但檀道濟卻搖了搖頭,沉聲說道:“我們討伐罪人,就是為了安撫百姓,何必多殺無辜呢?
    他們也是被迫參戰的,放他們回去吧。”
    於是,檀道濟釋放了所有的俘虜,並讓他們回去與家人團聚。
    秦國的百姓對此非常高興,紛紛前來歸附晉朝,表示願意為晉朝效力。
    而秦國的將軍姚益男和閻生等人,聽說洛陽已經陷落,嚇得魂飛魄散,不敢繼續前進,退還到了關中。
    他們深知,此時的秦國已經風雨飄搖,隨時可能滅亡。
    秦國的朝廷得知洛陽失守的消息後,非常惶恐。
    秦主姚泓坐立不安。
    他深知,洛陽的失守意味著秦國的門戶已經洞開,晉軍隨時可能長驅直入,攻占關中。
    就在這時,並州牧姚懿到了陝津後,聽了司馬孫暢的計策,竟然反攻長安。
    他率領並州兵馬,如一股狂風般席卷而來,意圖奪取秦國的政權。
    秦主姚泓急忙命令東平公姚紹等人前往攻打姚懿。
    姚紹領命出征,他率領秦軍將士,與姚懿的兵馬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戰場上,喊殺聲震天動地,硝煙彌漫。
    經過一番激戰,姚懿兵敗被擒,孫暢也被處死。
    他們的反叛行為最終以失敗告終,但他們的勇氣和決心卻讓人敬佩。
    不久之後,征北將軍齊公姚恢又稱自己為大都督,借口入朝清除君側的奸臣,向西進軍。
    他率領兵馬,一路勢如破竹,意圖奪取秦國的政權。
    秦主姚泓得知消息後,又急忙召集姚紹等人去攻打姚恢。
    姚紹領命出征,他深知此戰關乎秦國的存亡,因此拚盡全力與姚恢的兵馬展開了激戰。
    戰場上,雙方你來我往,互有勝負。
    但最終還是姚恢兵敗身亡,他的反叛行為也以失敗告終。
    他的死訊傳開後,秦國的朝廷一片嘩然,人們紛紛議論著秦國的未來。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喜歡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請大家收藏:()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