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元嘉密謀風雲變 謝晦驚聞似有禍
字數:8903 加入書籤
不久,元嘉二年的春風便悄然吹遍了大地的每一個角落,也吹進了宋國的朝堂之上。
這一日,徐羨之和傅亮兩人,手捧表章,恭恭敬敬地請求將手中的政權歸還給宋帝。
宋帝卻隻是微微一笑,下了一道優厚的詔書,婉言拒絕了他們的請求。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徐羨之和傅亮心中明白,但他們也無可奈何。
他們隻能繼續等待著,繼續上表。
終於,在他們第三次上表的時候,宋帝鬆了口,準許了他們的請求。
那一刻,兩人心中五味雜陳,既有解脫的輕鬆,也有對未來的不確定。
從此,宋帝開始親自處理國家大事,他仿佛一頭被束縛已久的猛虎,終於得以掙脫枷鎖,將平時積累的想法和抱負,逐漸實施出來。
朝堂之上,風氣為之一變,每個人都感受到了這股新的力量。
在江陵,有一位參軍名叫孔寧子,他原本是義隆的幕僚,跟隨義隆進入都城後,被任命為步軍校尉。
孔寧子性格直爽,與侍中王華是莫逆之交。
兩人常常在一起談論國事,孔寧子對徐羨之、傅亮擅權的行為痛恨不已,一直都對他們進行詆毀。
“哼,那徐羨之、傅亮,簡直就是朝堂上的毒瘤!”
孔寧子憤憤不平地說道。
“是啊,他們擅權妄為,早該被鏟除了。”
王華也深有同感。
宋帝心中也早已對徐羨之、傅亮兩人產生了不滿。
更讓他擔憂的是,荊州刺史謝晦也與他們勾結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
謝晦有兩個女兒,一個嫁給了彭城王劉義康,一個嫁給了新野侯劉道憐的第五個兒子劉義賓。
此時,謝晦正派遣妻子曹氏和長子劉世休送女兒去都城完婚。
這本是一件喜事,但在宋帝看來,卻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宋帝下令任命劉世休為秘書郎,並把他留在都城。
這表麵上看起來是一種恩寵,但實際上卻是一種軟禁的手段。
劉世休心中明白,但也不敢違抗皇命,隻能乖乖地留在都城。
同時,宋帝又以討伐魏國為理由,開始準備水陸軍隊。
他召見南兗州刺史檀道濟,命他入都負責軍事事務。
這一舉動讓朝堂上的人都感到驚訝不已,因為檀道濟之前曾與徐羨之、傅亮等人同謀。
“陛下召檀道濟入都,真的是要討伐魏國嗎?”王華心中疑惑,上奏問道。
宋帝屏退左右,單獨與王華交談。
“你難道還不知道朕的用意嗎?”宋帝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深意。
王華心中一凜,他明白宋帝的用意遠不止於此。
“臣也知道陛下在關注江陵的情況,但檀道濟之前與他們同謀,怎麽能召用他呢?”
王華小心翼翼地問道。
宋帝輕輕搖了搖頭,“檀道濟是被脅迫的,並不是主犯。
況且殺害營陽王的事更與他無關。
如果先對他進行安撫和任用,以誠相待,他一定會為朕效力,不用擔心其他的問題!”
王華聽了宋帝的話,心中稍感寬慰。
他明白宋帝的用意是想要分化徐羨之、傅亮等人的勢力,而檀道濟正是一個關鍵的棋子。
於是,他恭敬地退了下去。
沒過多久,宋帝又任命王弘為車騎大將軍,加開府儀同三司的榮譽。
王弘是王曇首的哥哥,之前被封為司空時曾再三推辭,仍然出鎮江州。
這次宋帝有意籠絡他,給他更高的封賞。
為了保險起見,宋帝還特意派王曇首秘密告知他的哥哥王弘。
王曇首一路快馬加鞭,很快就來到了江州。
他見到王弘後,將宋帝的意圖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
王弘聽了王曇首的話,沉思片刻後,點了點頭。
“陛下如此看重我,我豈能辜負他的期望?”
他堅定地說道,“我當然讚同,沒有異議。”
王曇首見哥哥如此爽快地答應了,心中也感到十分欣慰。
徐羨之和傅亮雖然在朝中輔政,但此時的他們,還沉浸在權力的旋渦中,對於外界的風吹草動並未太過在意。
特別是關於北伐的計議,他們心裏並不以為然,覺得這隻是宋帝劉義隆一時興起的想法。
於是,他們聯合百官,上書諫阻,希望宋帝能回心轉意。
然而,宋帝劉義隆卻像是鐵了心一般,對他們的上書置之不理,沒有給出任何回複。
這讓徐羨之和傅亮感到莫名其妙,心中也隱隱有了一絲不安。
他們開始私下裏打聽消息,想要弄清楚宋帝到底在打什麽算盤。
終於,從宮廷中傳出了一則消息,說要派外監萬幼宗去訪問謝晦,再根據情況決定下一步的行動。
這消息讓傅亮心中一緊,他立刻意識到,這可能是宋帝在試探謝晦的態度。
於是,他私下給謝晦寫信,將朝廷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並叮囑他如果萬幼宗到江陵,千萬不要附和朝廷的北伐計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謝晦收到信後,心中雖然有些疑惑,但還是按照書信的指示回複了傅亮,表示自己會遵從命令。
他以為,隻要自己保持低調,不卷入這場風波,就能安然無恙。
然而,世事無常,變化總是在不經意間發生。
不久,就到了元嘉三年,都城中的事情還沒有發生,
但宋帝與王華的密謀卻已經稍稍泄露。
謝晦的弟弟得知了這個消息後,心急如焚。
他立刻派人去江陵告訴謝晦,希望他能早做準備。
謝晦接到消息後,卻有些不相信。
他覺得自己在朝中多年,一直忠心耿耿,宋帝怎麽可能突然對自己下手呢?
於是,他召來了參軍何承天,將傅亮的信拿給他看,並告訴他萬幼宗可能會來江陵的事情。
何承天看了看信,眉頭緊鎖,說道:“外麵傳言都說北征已經決定,朝廷即將出師,還要萬幼宗來做什麽?
這其中恐怕有詐!”
謝晦卻搖了搖頭,說道:“謠言不可信,傅公怎麽會騙我呢!
他一定是得到了確切的消息,才會這麽告訴我的。”
何承天見謝晦如此固執,心中有些焦急。
但他也知道,現在不是說服謝晦的時候。
於是,他按照謝晦的要求,預先起草了答複的表章,大意是說征虜之事要等到明年再進行。
然而,就在表章即將送出的時候,突然,江夏參軍樂冏奉內史程道惠之命,送來了一封密函。
謝晦急忙打開一看,原來是尋陽人寄給程道惠的,報告說朝廷有重大的行動,不久就會舉行。
謝晦看完密函,心中頓時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
他立刻叫來何承天商議對策。
再次拿出程道惠的信給他看,並問道:“萬幼宗不來,難道朝廷真的有變故嗎?”
何承天看了看信,沉聲說道:“萬幼宗本來就沒有理由來,如果程道惠的信是真的,那麽事情就已經確鑿了,不用再懷疑了!
朝廷恐怕是要對我們下手了!”
謝晦聽了何承天的話,臉色頓時變得慘白。
他顫聲問道:“如果對我不利,應該怎麽辦?”
何承天沉默了一會兒,說道:“我受到將軍的特殊待遇,一直想報答您的恩情。
現在事變已經發生,我的想法是,我們首先要弄清楚朝廷的具體計劃,然後才能製定對策。”
謝晦焦急地說道:“可是,我們現在連朝廷的計劃都不知道,怎麽製定對策呢?”
何承天歎了口氣,說道:“將軍別急,我會想辦法打聽消息的。
隻是,江陵這個重鎮,雖然兵強馬壯,但實力畢竟不足以對抗朝廷的大軍。
如果我們硬拚,恐怕勝算不大。”
謝晦聽了何承天的話,心中更加慌亂。
他知道自己現在的處境十分危險,一旦朝廷的大軍開來,自己恐怕就難逃一劫了。
他不禁變了臉色,問道:“你難道想讓我自殺嗎?”
何承天連忙搖頭,說道:“不到那個地步,將軍。
我們還有機會,隻要我們能弄清楚朝廷的計劃,就能找到應對之策。
現在,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冷靜,不要自亂陣腳。”
謝晦聽了何承天的話,稍微鎮定了一些。
何承天又說:“將軍如果出境尋求保全,是最好的計策;
否則,用心腹將士出屯義陽,將軍自己率領大軍進戰夏口,萬一不勝,就從義陽出逃北方,也不失為中策。”
謝晦沉默了很久,眉頭緊鎖,眼神中閃爍著猶豫和決絕。
終於,他緩緩開口:“荊州是軍事重地,兵力和糧食都容易供給。
暫且決戰,戰敗再走也不遲。”
他的聲音雖然不高,但卻透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堅定。
決定已下,謝晦立刻行動起來。
他立起軍旗,宣布進入戰備狀態。
荊州城內,士兵們忙碌起來,整裝待發,氣氛緊張而肅穆。
謝晦首先召來了諮議參軍顏邵,與他商議起兵之事。
顏邵一臉忠誠,勸謝晦盡力盡忠,為朝廷效力。
然而,謝晦卻臉色一沉,責備道:“你懂什麽?
現在朝廷容不下我,我若不盡早起兵,難道要等死嗎?”
顏邵被謝晦的話噎得說不出話來,他無奈地搖了搖頭,退出了房間。
回到家中,顏邵心中悲憤交加,他覺得自己無法說服謝晦,也無法眼睜睜看著他走向毀滅。
於是,他毅然決然地服藥自殺,以死明誌。
謝晦得知顏邵自殺的消息後,心中雖然有些惋惜,但更多的是堅定。
於是,他又召來了司馬庾登之。
“我打算起兵東下,麻煩你率領三千人守城。”謝晦直截了當地說道。
庾登之聽了,臉色一變,連忙推辭:“我的親人在都城,又向來沒有部眾,這件事我不敢奉命!”
他的聲音中帶著幾分顫抖和無奈。
謝晦皺了皺眉頭,沒有強求。
他知道庾登之有難處,也理解他的擔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於是,他揮了揮手,讓庾登之退下。
一個已經自殺,一個又推辭,謝晦的心中不禁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
他意識到,自己的起兵之路恐怕不會那麽順利。
然而,他已經沒有了退路,隻能硬著頭皮走下去。
謝晦更加鬱悶地傳問將佐,誰願意守城。
他環視四周,隻見將領們或低頭沉思,或麵麵相覷,無人應聲。
就在這時,一個人站了出來。
“末將不才,願意承擔這個責任!”那聲音堅定而有力,充滿了決心和勇氣。
謝晦看過去,隻見是南蠻司馬周超。
他心中一喜,連忙問道:“三千人夠用嗎?”
周超毫不猶豫地回答說:“不但三千人足夠守城,即使外敵到來,也要與他們一戰,奮力建功!”
他的眼神中閃爍著堅定和自信。
庾登之聽了周超的話,心中也湧起一股敬意。
他忙接口道:“周超一定能勝任這個任務,我願意把官職讓給他。”
他的聲音中帶著幾分誠懇和敬佩。
謝晦當即點頭同意,任命周超為行軍司馬,兼任南義陽太守。
同時,他將庾登之調任為長史,負責協助周超守城。
接下來,謝晦開始籌集糧食和武器,為起兵做準備。
他親自督促士兵們訓練,檢查武器裝備,確保萬無一失。
同時,他還起草了檄文,聲討朝廷的罪行,宣告自己的起兵之舉。
荊州城內,一片忙碌而緊張的景象。
士兵們整裝待發,百姓們議論紛紛。
有人支持謝晦的起兵之舉,認為他是為了保護荊州和百姓的利益;
也有人反對他的做法,認為他是在背叛朝廷和國家。
然而,無論外界如何議論紛紛,謝晦都堅定地走在自己的路上。
才過了一兩天,忽然有人急匆匆地跑了進來,大聲報告說:“不好了!
司徒徐羨之、左光祿大夫傅亮已經身死家滅了!”
那聲音中帶著幾分驚恐和不安。
謝晦聽了這個消息,不禁跳了起來。
他瞪大了眼睛,滿臉不可置信地問道:“真的有這等事嗎?”
他的聲音中帶著幾分顫抖和震驚。
話還沒說完,又有人跑了進來,大聲喊道:“大事不妙!
黃門侍郎二相公、新任秘書郎大公子,都在都城慘死了!”
那聲音中帶著幾分悲痛和絕望。
謝晦隻說出“阿喲”兩個字,就暈倒在座位上。
畢竟謝晦的性命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喜歡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請大家收藏:()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