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仇池險峻楊家占 宋軍威武收複疆

字數:9106   加入書籤

A+A-


    在關隴地區的南麵,有個地方叫仇池,那地兒可真是個寶貝疙瘩。
    地方不大,滿打滿算也就百頃左右,
    但你可別小瞧了它。
    就像平地裏突然冒出來的,四麵都是陡峭的山崖,高高的,直插雲霄,看著都讓人腿軟。
    那山崖,足足有七裏多高呢,站在山腳下往上看,就像是天邊掛下來的一把利劍。
    上山的路,那更是難走。
    羊腸小道,彎彎曲曲的,得爬過三十六個山峰才能到山頂。
    這三十六個山峰,一個比一個險,一個比一個陡。
    走在上麵,得小心翼翼,一腳踩空,就可能掉進萬丈深淵,粉身碎骨。
    不過,當你千辛萬苦爬上山頂,那景色,絕了。
    山頂上的水草,長得特別茂盛,綠油油的,像是給大地鋪上了一層厚厚的綠地毯。
    還有那鹽,白花花的,跟雪花似的,煮出來的鹽,味道純正。
    這麽個好地方,自然有人惦記。
    東漢末年,有個氐族首領叫楊騰,他一眼就看中了仇池,帶著族人占了下來。
    他們在這裏過日子,與世無爭,小日子美得很。
    楊騰的孫子楊千萬,那是個有出息的人。
    他向曹魏稱臣,還被封為百頃王。
    這可是楊家的榮耀,全族人都驕傲得不行。
    到了楊飛龍這一代,楊家的勢力更大了。
    晉朝封他為平西將軍,那可是個大官,飛龍也算光宗耀祖了。
    飛龍呢,福氣是好,就是沒兒子。
    不過,他把外甥令狐茂搜收為養子,茂搜也懂事,改姓楊,成了楊家的一份子。
    就這麽一代傳一代,傳到了楊初這一代。
    楊初自稱為仇池公,那氣派,大了去了。
    他整天坐在高高的寶座上,接受族人的朝拜,威風凜凜。
    楊初的曾孫楊纂,就沒那麽幸運了。
    他後來被苻秦給滅了,楊家也差點斷了香火。
    不過,天無絕人之路,楊家的後代楊定逃到了隴右。
    楊定,那是個有誌氣的人。
    他召集了以前的部眾一千多戶,又占了仇池。
    他還搬到離仇池二十裏的曆城,在那裏重新建立了楊家的基業。
    楊定攻下了天水、略陽這些地方,那氣勢,杠杠的。
    他自稱隴西王,派頭十足。
    可惜,好景不長,後來被西秦王乞伏乾歸給殺了。
    楊定死後,他的堂弟楊盛就留守仇池。
    楊盛,那也是個能人。
    他出兵攻打漢中,戰績輝煌。
    他還向晉朝稱臣,晉朝就封他為征西大將軍兼仇池王,那爵位,高得很。
    後來,宋國的皇帝奪了晉朝的位。
    不過,楊盛心裏還是念著晉朝的好。
    宋國皇帝呢,也知道楊盛是個人才,就封他為車騎將軍,爵位也升成了武都王。
    這可讓楊盛心裏舒坦了不少。
    楊盛一直都用著義熙年號,他說,他到死都是晉朝的臣子。
    他常常對兒子們說:“我們楊家,世世代代都是晉朝的忠臣。”
    兒子們也都聽話,特別是小兒子楊玄,那更是個孝順的孩子。
    元嘉二年,楊盛病得不行了。
    他把楊玄叫到跟前,拉著他的手說:“玄兒啊,我老了。
    我到死都是晉朝的臣子。你以後,要好好侍奉宋帝啊。”
    楊玄一聽這話,眼淚就下來了。
    他跪在楊盛的床前,哭著說:“爹啊,你放心。
    我以後一定好好侍奉宋帝,不辜負你的期望。”
    楊盛聽了這話,心裏就舒坦了。
    他微笑著點了點頭,然後慢慢地閉上了眼睛。
    楊玄就這麽一直跪在那裏,哭著答應了。
    楊盛一去,楊玄心裏就像塌了天一樣。
    他趕緊向宋朝報了喪,從此開始用起了元嘉年號。
    宋朝皇帝念及楊盛生前的功勳,也讓楊玄繼承了他爹的爵位,封他為新的南秦王,還賜了征南大將軍的頭銜。
    這可讓楊玄心裏既感激又惶恐。
    楊玄心裏明白,這爵位和頭銜不是白給的。
    他肩上扛的是整個楊家的榮辱興衰,還有與北魏交好的重任。
    他處理政務、操練兵馬,每天都忙得團團轉。
    可好景不長,才過了四年,楊玄的身體就垮了,病得越來越重。
    他心裏著急啊,這國家邊境還不太平,自己這一走,楊家誰來撐這片天?
    他把弟弟楊難當叫到床前,拉著他的手,有氣無力地說:“難當啊,哥哥我不行了。
    現在國家邊境不太平,得有人安撫。
    我兒子保宗還小,撐不起這片天。
    你就繼承國事吧,別辜負了先祖的功勳。”
    楊難當一聽,嚇得連連擺手:“哥哥,這怎麽行?
    保宗是嫡長子,應該由他繼承。
    我願意輔佐他,直到他長大成人。”
    楊玄搖了搖頭:“難當,你別推辭了。
    我心裏有數,保宗還小,需要有人扶持。
    你就當是為了楊家,為了先祖的功勳,答應我吧。”
    楊難當看著哥哥那懇求的眼神,心裏一軟,就答應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等楊玄一死,發喪的時候,楊難當還真沒食言,立了保宗為繼承人。
    但楊難當的妻子姚氏,在夜深人靜時,悄悄對他說:“這國家還動蕩不安呢,得立個年長的君主來鎮場子,怎麽能讓個小毛孩來掌管大事?”
    楊難當一聽,心裏犯了嘀咕,最後還真聽信了妻子的話。
    他廢掉了原本的保宗,自己搖身一變成了雍、涼、秦三州的軍事都督,還兼著征西大將軍、秦州刺史、武都王的頭銜。
    恰巧那時候,赫連族被滅了,上邽那地兒就空了出來。
    楊難當眼珠子一轉,派兒子楊順去占了上邽,還讓他在那兒留守,看守著這片新地盤。
    他又把保宗拎出來,給了個鎮南將軍的官兒,讓他去守宕昌。
    保宗心裏不甘啊,想著要偷襲楊難當,奪回自己的位置。
    可惜,事情敗露了,他被楊難當給囚了起來。
    楊難當野心膨脹,又盯上了漢中,伺機而動。
    這時,梁州刺史甄法護管理混亂,宋帝不滿,特派蕭思話來接替。
    蕭思話還未到任,楊難當就迫不及待,調集兵馬,直撲梁州。
    甄法護本就昏庸,軍事防備早已荒廢。
    一聽氐族人打來,嚇得魂都沒了,帶著妻兒倉皇出逃,投奔洋州去了。
    氐族人輕而易舉進了城。
    蕭思話此時還在襄陽,一聽梁州失守,心裏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他連忙派司馬蕭承之帶著五百人先前進,去探查敵情。
    又讓長史蕭汪之再帶五百人作為後援,隨時準備支援。
    蕭承之,這個名字在軍中可是如雷貫耳。
    他身材魁梧,力大無窮,智勇雙全。
    在戰場上,他總是身先士卒,衝鋒陷陣。
    士兵們都對他敬佩得五體投地,願意為他效死力。
    接到命令的蕭承之,二話不說,帶著五百人馬,一路疾馳,很快就來到了梁州城下。
    他抬頭一看,隻見城牆上氐族人的旗幟飄揚,心裏那股恨意如同烈火般燃燒。
    在城下觀察了一會兒,蕭承之帶著人馬撤退了。
    他回到襄陽,向蕭思話匯報了敵情。
    蕭思話聽後,沉思片刻,心中已有了計較。
    他決定等後援到了之後,再一起攻打梁州。
    而蕭承之呢,他也在心裏盤算著如何打敗氐族人。
    他知道,這場仗不好打,但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取得勝利。
    於是,他帶著人馬在襄陽整裝待發,士氣高昂。
    楊難當此時還不知道自己即將麵臨一場惡戰,他還在做著吞並漢中的美夢呢。
    他哪裏知道,蕭承之這個智勇雙全的英雄,已經磨刀霍霍,準備向他發起挑戰了。
    蕭承之以前做過濟南太守,那可是個有勇有謀的將軍。
    他曾用空城計擊退過魏軍,一時間名聲大噪。
    這次,他又被調任為漢中太守,和蕭思話一起東行,還兼任行軍司馬,責任重大啊。
    接到蕭思話的軍令後,蕭承之作為前鋒部隊,率先出發。
    他看了看手下的人馬,覺得人太少了,這怎麽行?
    於是,他沿途開始招募士兵,今天幾個,明天幾個,陸陸續續竟然收集了一千多名丁壯。
    這些人雖然沒經過什麽訓練,但一個個都身強力壯,充滿幹勁。
    蕭承之帶著他們,進駐了磝頭。
    楊難當在漢中如狂風掃落葉般燒殺搶掠一番後,帶著滿載而歸的軍隊,向西踏上了歸途,隻留下將軍趙溫,守在那梁州之地。
    趙溫也不含糊,他迅速做出部署。
    魏興太守薛健被派往黃金山,副將薑寶則據守鐵城。
    那鐵城與黃金山遙遙相對,中間不過隔了一裏多地。
    他們揮刀砍樹,將道路堵得嚴嚴實實,企圖以此阻擋宋軍前進的步伐。
    蕭承之聞訊,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他派陰平太守蕭坦率軍進攻這兩個據點,誓要清除障礙,長驅直入。
    蕭坦領命,率軍先攻鐵城,再戰黃金山。
    刀光劍影之中,薛健、薑寶被打得大敗而逃,狼狽不堪。
    趙溫見狀,親自出馬,率領大軍攻打蕭坦的營地。
    蕭坦毫不畏懼,率軍迎戰。
    隻見他舞著刀,衝在前麵,左砍右劈,一時間,氐族人血濺當場,死了幾十名。
    後麵的士兵也緊跟其後,衝破了趙溫的陣勢。
    趙溫心知抵擋不住,慌忙逃竄,那模樣別提多狼狽了。
    蕭坦雖勇,但也受了傷,隻得退回大本營養傷。
    蕭承之見狀,另派司馬錫文祖前往守衛黃金山,確保萬無一失。
    不久,後隊蕭汪之也趕到了,還有那平西將軍臨川王劉義慶,他剛出任荊州刺史,也派來了將軍裴方明,帶領三千士兵前來協助蕭思話。
    一時間,宋軍兵強馬壯,士氣高昂。
    蕭思話也不甘示弱,他派參軍王靈濟率領一支偏師,從洋川出發,進攻南城。
    那氐族將領趙英占據險要地勢防守,企圖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然而,王靈濟勇猛無比,一番激戰之後,趙英被擒,南城也落入宋軍之手。
    隻是南城空虛,沒有糧食可搶。
    王靈濟也不戀戰,帶著軍隊撤退,與蕭承之會合,共同商討下一步計劃。
    蕭承之站在高處,望著遠方,心中已有計較。
    他指揮各路軍隊追擊氐族人,一路勢如破竹。
    當到達漢津時,隻見兩岸布滿了敵營,中間架著浮橋,步兵和騎兵混雜在一起,戈戟林立,殺氣騰騰。
    蕭承之知道,有一場惡戰要打。
    他沉著冷靜,紮下營寨,擺好陣勢,從容等待戰鬥的到來。
    敵營中的統帥是楊難當的兒子楊和,他召集了趙溫、薛健等人,據守漢津抵抗宋軍。
    那兵力,足有一萬多人,氣勢洶洶。
    他們看到宋軍到來,也不廢話,直接指揮士兵進攻。
    一時間,蕭承之的營地被團團圍住,圍了幾十層。
    那氐族人喊殺聲震天響,企圖一舉消滅宋軍。
    蕭承之卻毫不慌亂,他打開營門迎戰。
    然而,因為和敵人靠得太近,弓箭無法施展,隻好都用短刀上前搏鬥。
    偏偏那氐族人都穿著犀牛皮做的鎧甲,刀砍不進去,這可讓宋軍將士們犯了難。
    蕭承之眼珠一轉,急忙命令將士們截斷長矛,在上麵綁上大斧,橫砍過去。
    隻見那大斧所過之處,氐兵紛紛倒下,每砍一下就能砍倒十多個。
    氐兵抵擋不住這等威猛之勢,紛紛潰散。
    楊和等人見狀,心知大勢已去,慌忙逃回營寨。
    他們放了一把大火,將所有的營帳和浮橋都燒毀了,然後退到大桃防守,企圖做最後的掙紮。
    然而,蕭思話、裴方明等人此時也一齊趕到,與蕭承之合力進攻。他們連連獲勝,勢不可擋。
    不僅把大桃的敵軍全部趕走,就連那梁州也輕而易舉地收複了。
    想當年楊盛在時,攻占了漢中地區,奪走了魏興、上庸、新城三個郡。
    如今這三個郡也都被宋軍收複了,漢中全境再沒有一個氐族人。
    楊難當得知此事,心中驚恐萬分。
    他害怕宋軍進入他的領地,慌忙上表向宋朝謝罪。
    那表文中言辭懇切,盡顯其惶恐之心。
    宋主劉義隆接到表文後,會作何反應呢?
    且待下回分解。
    喜歡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請大家收藏:()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