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元景破陝威名震 詔書突至心鬱悶

字數:7507   加入書籤

A+A-


    王玄謨出營北望,那晚月色雖明,但眼前的景象卻讓他心頭一緊。
    隻見塵土飛揚,亂作一團,那氣勢撲麵而來,驚得他心都快跳出來了。
    他連忙轉身跑回營帳,大聲傳令,讓全軍立刻撤退。
    將士們早就沒了鬥誌,一聽到撤退的命令,一個個爭先恐後地往回跑,生怕跑得慢了。
    王玄謨也顧不上許多,翻身上馬,催著馬兒飛奔,心裏隻恨爹娘沒給自己多生兩隻翅膀,好一下子飛回江東去。
    魏兵在後麵緊追不舍,趁著宋軍混亂,一路亂殺。
    宋軍後隊的將士們,一個也沒逃掉,全都被魏兵殺光了。
    前隊的人馬也大多逃散了,一路上丟棄的軍械,堆得跟小山似的,眼睜睜地看著都落到了魏人手裏。
    再說垣護之,他還在石濟呢。
    得知魏軍渡河的消息,他正打算寫信給王玄謨,約定一起夾攻魏軍。
    沒想到王玄謨這麽不爭氣,還沒打就先跑了。
    魏人奪了王玄謨的戰艦,反過來截擊護之的歸路。
    護之又驚又憤,他咬咬牙,把百艘戰船列成一字隊形,橫著駛回來。
    走到中流的時候,被魏軍的戰艦攔住了。魏軍的戰艦連貫著三重鐵索,用巨鎖鎖著,看上去牢不可破。
    護之先拿起長柄巨斧,猛地一劈,劈斷了一重鐵索。
    部眾們也紛紛效仿,你斬我砍的,不一會兒就把三重鐵索都攻破了。
    他們越過魏軍的戰艦,繼續南下。
    魏人見他們來勢凶猛,也不敢阻攔,就讓他們衝過去了。
    各船大多都安然無恙,隻失去了一艘船。
    這時候,蕭斌還在碻磝呢。
    他聽說魏主來援,就命令沈慶之率兵五千,去救王玄謨。
    慶之聽了,卻搖搖頭說:“王玄謨的士眾都疲憊不堪了,根本不值得一戰。
    敵寇已經逼近了,五千人哪裏夠用啊,還不如不去呢!”
    蕭斌卻不聽他的,強令慶之馳救。
    慶之沒辦法,隻好出城。
    剛走了沒幾裏路,就看見王玄謨狼狽地奔回來了。
    慶之心裏明白,再往前走也沒用了,隻好中途折回,和王玄謨一起去見蕭斌。
    蕭斌一看見王玄謨,就氣不打一處來,當麵責備他,還說要把他處斬。
    慶之一看情況不妙,連忙諫阻道:“魏主拓跋燾威震天下,控弦百萬,豈是王玄謨所能抵敵的?
    您要是殺了戰將,反而示弱於敵,這可不是明智之舉啊!
    希望明公您能夠慎重考慮!”
    王玄謨的罪確實該死,但這時候殺了他也不是個辦法。
    蕭斌聽了慶之的話,怒意才漸漸消解了一些。
    他歎了口氣,說:“那好吧,我們再來議議如何固守碻磝。”
    慶之搖搖頭,說:“現在青、冀兩地都虛弱不堪,我們卻想坐守這座窮城,實在不是個好辦法。
    如果敵眾東趨,青、冀兩地恐怕就不是我們的了。”
    蕭斌正打算回到他的駐地,恰巧這時候,皇上的詔使趕到了。
    詔使傳達了皇上的命令,讓蕭斌他們留在碻磝,再圖進取,別急著回去。
    慶之聽了,對蕭斌說:“將在外,君命有時候是可以不受的。
    這詔令從遠方來,可能還不太了解這邊的實際情況。
    今天咱們得根據實際情況來行事,不能完全按照詔令來。”
    蕭斌想了想,回答說:“那還是等大家商量商量,再決定怎麽辦吧。”
    慶之一聽,急了,提高聲音說:“節下您這兒有個範增卻不用,光議論有什麽用啊?”
    他這是把自己比作範增,想讓蕭斌重視他的意見。
    蕭斌笑著對旁邊的人說:“沒想到沈公還有這學問,知道範增的故事呢。”
    慶之更著急了,聲音也更厲害了:“眾人雖然知道古今的事,但還不如下官我這耳朵聽到的多呢。”
    最後,蕭斌決定留下王玄謨戍守碻磝,申坦、垣護之據守清口,自己則率領諸軍返回曆城。
    話說回來,這之前宋主已經出兵了,他命令徐、豫兩位親王分道發兵,還任命了他的第六個兒子隨王劉誕為雍州刺史,鎮守襄陽。
    為了加強雍州的防禦,宋主還暫時停下了江州軍府的事務,把所有文武官吏都移到雍州,由劉誕統一調遣。
    劉誕接到命令後,馬上開始行動。
    他派了中兵參軍柳元景、振威將軍尹顯祖、奮武將曾方平、建武將軍薛安都、略陽太守龐法起等人,從西北方向進軍,攻打盧氏縣。
    他們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斬了魏縣令李封,然後任用城中豪民趙難做縣令,讓他引導軍隊前行。
    接下來,他們又進軍攻打弘農,擒獲了魏太守李初古。
    捷報像雪花一樣飛來,皇上一高興,就下詔任命元景為弘農太守。
    元景接到任命後,馬上開始布置下一步的行動。
    他讓龐法起、薛安都、尹顯祖等人向西進軍,自己則留在弘農督運糧餉,接濟軍隊。
    法起等人帶著軍隊,一路前行,很快就到了陝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陝城城垣險固,他們攻打了好幾次,都沒能打下來。
    這時候,魏洛州刺史張是連提率眾二萬,渡過殽山來救陝城。
    他們縱騎突入宋軍陣中,那氣勢,就像猛虎下山一樣凶猛。
    宋軍沒想到魏軍會這麽猛,一時間有點慌亂,
    紛紛後退。薛安都看到這一幕,氣得怒火衝天。
    他大喝一聲,但根本止不住退卻的士兵。
    薛安都一咬牙,脫去了盔甲,隻穿著一件絳袖兩襠衫,卸下馬鞍,躍上馬背,橫矛在手,當先衝出,直殺入魏軍陣內。
    他那矛頭所到之處,無論魏軍多麽精悍,無不喪命。
    宋軍看到薛安都如此勇猛,也趁勢反攻,將魏軍衝散。
    張是連提看到薛安都赤膊上陣,銳不可當,心裏也嚇了一跳。
    但他很快就鎮定下來,命令軍士一齊放箭,都射向薛安都。
    那箭雨密密麻麻地飛來,薛安都卻毫不畏懼。
    他揮舞著手中的長矛,左擋右撥,那箭雨就像碰到了一堵鐵牆一樣,紛紛落下。
    但薛安都也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他得盡快衝出箭雨的包圍,才能繼續殺敵。
    於是,他深吸一口氣,猛地一蹬馬鐙,那戰馬就像離弦的箭一樣衝了出去。
    薛安都揮舞著長矛,一路衝殺,那魏軍看到他如此勇猛,都紛紛避讓。
    就這樣,薛安都衝出了箭雨的包圍,繼續帶領著宋軍殺敵。
    但安都手握那柄蛇矛,就像是戰神下凡,神出鬼沒地在戰場上四處旋舞。
    那箭雨密密麻麻地飛來,卻都近不了他的身,反而是他手下的隨軍,有幾個不幸被射中,倒在了血泊之中。
    戰鬥一直持續到日暮時分,兩軍都還有餘勇,誰也不肯罷手。
    就在這時,宋將魯元保如同天降神兵,從函穀關殺了出來,前來助安都一臂之力。
    魏將看到有生力軍來援,知道再打下去討不到便宜,這才收軍退去。
    過了一夜,天剛蒙蒙亮,曾方平又帶兵趕到了戰場。
    他一見安都,就迫不及待地與他談及戰事。
    方平是個不怕死的好漢,他慷慨激昂地對安都說:“如今強敵就在眼前,堅城又在身後,這正是我們效死的日子。
    我與你約定,一同出城決戰,你若不進,我當斬你;我若不進,你可斬我!”
    安都一聽這話,大喜過望。
    他拍了拍方平的肩膀,爽快地說道:“就按你說的辦!
    咱們以死為約,越不怕死,就越不會死!”
    方平點了點頭,又召來副將柳元佑,與他附耳低語了幾句。
    元佑領命後,便轉身離去,準備執行方平的計策。
    有勇還得有謀,方平和安都深知這一點。
    於是,他們來到陝城西南,列陣待戰。
    魏將張是連提也不管死活,仗著兵多馬眾,前來接戰。
    戰場上,安都在左,方平在右,各率部眾猛進。
    兩下裏喊殺連天,聲震山穀,戰況異常激烈。
    戰了百數十回合,魏兵已經死傷甚眾,漸漸感到無力支撐。
    就在這時,忽然聽得鼓聲大震,一彪軍從南門殺了出來。
    那旌旗甲胄十分鮮明,氣勢如虹,嚇得魏軍膽戰心驚,步步倒退。
    這支人馬正是柳元佑按照方平的計策,領兵前來助戰。
    安都看到援軍到來,士氣大振。
    他乘勢猛攻,流血凝肘也顧不得擦去,矛被折斷了就換一根再進。
    殺得天昏地暗,日薄西山,戰場上到處都是殘肢斷臂和倒下的士兵。
    張是連提看到戰勢不利,料知不能再撐下去。
    他策馬想逃,卻不料安都如同鬼魅一般突至馬前。
    安都手起矛落,兜心一矛戳破了張是連提的胸膛。
    張氏連提慘叫一聲,倒斃馬下。
    魏軍失了主帥,頓時大亂。
    將卒們傷亡三千餘人,此外墜河填溝的更是不可勝數。
    有二千人無路可走,隻好降了宋軍。
    第二天,柳元景快馬加鞭,也趕到了陝城。
    他一到城下,就看著那些投降的士兵,眉頭緊皺,責備道:“你們原本都是咱們大宋的子民,怎麽反倒幫起敵人來打仗了?
    非得等到打不過了才投降,這是為啥呢?”
    那些降卒一個個低著頭,齊聲說道:“將軍啊,敵將逼著我們去打仗,稍微慢了一點,就要滅我們全族。
    而且,他們用騎兵逼著步兵,還沒開打,我們就先死了不少兄弟。
    將軍您也親眼看到了,還望您原諒我們啊!”
    柳元景身邊的將領們一聽,都氣壞了,紛紛請求說:“將軍,這些降兵不能留,全殺了算了!”
    柳元景卻搖了搖頭,說道:“咱們大宋的軍隊,北上征戰,應該是傳播仁愛之聲,怎麽能隨便亂殺無辜呢?”
    這話一說,大家都覺得柳元景真是個仁義的將軍。
    於是,柳元景就把這些降兵都放了,他們一個個感激涕零,羅列下拜,歡呼著“萬歲”就離開了。
    放走了降兵,柳元景就開始督軍攻打陝城。
    將士們一個個奮勇當先,隔了一夜,陝城就被攻下來了。
    柳元景又命令龐法起等人去進攻潼關。
    那魏軍的戍將婁須,一看宋軍這麽勇猛,嚇得撒腿就跑。
    龐法起順勢就占據了潼關,還貼出了安民告示,告訴老百姓們不要害怕,宋軍是來保護他們的。
    這一下,關中的豪傑和四山羌胡都紛紛來到軍前投降,表示願意投效宋軍。
    柳元景看著這些來投降的人,心裏別提多高興了,覺得這一仗打得真是值。
    可是,好景不長,宋廷突然傳來了詔書,竟然要召柳元景等人回鎮。
    柳元景接到詔書,心裏那個鬱悶啊。
    但君命難違,他隻好奉詔班師,帶著軍隊又回到了襄陽。
    欲知宋廷召還西師的原因,且待下回分解。
    喜歡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請大家收藏:()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