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柳元景撤軍東歸 彭城戰守危局難

字數:7746   加入書籤

A+A-


    宋廷的詔書如同一道急令,穿越了重重關卡,終於送到了柳元景等將領的手中。
    詔書上明明白白地寫著,因王玄謨的敗退,柳元景等人不宜再孤軍深入,應立即東歸回朝。
    柳元景接到詔書,心中雖有不甘,但也知道這是大局所需。
    他迅速整頓軍隊,命令薛安都負責斷後,一行人緩緩向襄陽退去。
    這一撤退,可糟糕了,魏兵就像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樣,拚命地往南追。
    說起來,在這之前,豫州刺史南平王劉鑠已經派出了胡盛之和梁坦兩位大將,他們分別從汝南和上蔡出發,攻占了長社。
    同時,他還讓司馬劉康祖靠近虎牢,形勢看起來非常不錯。
    不過,魏國的永昌王拓跋仁也不是好惹的,他發現懸瓠城空虛,一下子就攻了進去,接著又拿下了項城。
    這時候,宋軍接到了撤回的命令,各位將領都帶著兵回到了原來的駐地。
    劉康祖和胡盛之也帶著軍隊回來了。
    他們一路上走,到了威武鎮,突然就被魏兵追上了。
    那魏兵多得滿山遍野,好像要把他們全都吃掉一樣。
    胡盛之急得滿頭大汗,趕緊對劉康祖說:“追兵有好幾萬,我們隻有八千,打不過啊!
    我們應該靠著山勢險要的地方,走小路往南躲,避開他們的鋒芒。”
    劉康祖卻一臉生氣,大聲喊道:“之前在河邊想找敵人找不到,現在他們自己送上門來,正好跟他們麵對麵幹一仗,給他們個厲害瞧瞧!
    怎麽能還沒打就先害怕呢?”
    說完,他馬上下令把戰車圍成營寨,還嚴厲地說:“誰要是看著不前進就砍頭,誰要是驚慌後退就砍腳!”
    軍士們都齊聲答應,氣氛緊張得要命。
    魏軍很快就到了,把宋營四麵包圍起來。
    宋軍的將士們個個都勇往直前,拚死戰鬥,絕不退縮。
    從早到晚,殺得魏兵屍體遍地,血流得腳踝都淹沒了。
    劉康祖衝鋒在前,身上多處受傷還是不停地戰鬥。
    可是,天晚了風也急了,拓跋仁讓騎兵下馬背著草,去燒劉康祖的營地。
    劉康祖一邊防守漏洞一邊親自指揮打仗。
    可就在這個時候,一支偷偷射來的箭穿過了他的脖子,血流個不停。
    他倒在馬下,沒了氣息。
    剩下的宋軍在胡盛之的帶領下衝出了包圍,帶著幾百個殘兵逃向了壽陽。
    原來有八千人的隊伍,現在死傷了一大半,慘不忍睹。
    魏兵趁著勝利繼續追趕,把威武鎮糟蹋得不成樣子。
    鎮守的將領王羅漢被抓了,但他沒有投降。
    羅漢瞅準機會,等到半夜的時候,他使勁扭斷了鐵鏈,偷拿了佩刀,把守將的頭給砍了下來。
    然後,他抱著那堆鐵鏈就衝出了營寨,一路狂奔到了盱眙。
    拓跋仁可不善罷甘休,他追著打到了壽陽。
    南平王劉鑠爬上城牆堅守,發誓要拚死保住家園。
    這時候,魏國的皇帝拓跋燾把豫州的軍事大權交給了永昌王拓跋仁,自己帶著一隊精兵快馬加鞭直奔徐州,很快就到了蕭城。
    蕭城的宋軍將士們心裏都七上八下的。
    他們本來是來守邊疆的,現在卻成了這場大戰的主角。
    勝敗難料,讓人心裏害怕得很。
    “魏軍來勢這麽猛,咱們該怎麽辦啊?”
    一個宋軍士兵憂心忡忡地問。
    “別怕,咱們有結實的城牆,士氣也足,肯定能守住蕭城!”
    另一個士兵堅定地回答說。
    但其實他們心裏都明白,這場仗不光關乎蕭城的生死,還關係到整個宋國的安危呢。
    蕭城離彭城就十多裏地,彭城那邊的情況也緊張得很。
    江夏王義恭看著城裏兵多但糧少的狀況,心裏滿是擔憂。
    “魏軍攻勢太猛,咱們彭城怕是守不住了。”
    義恭對身邊的將領們說。
    “王爺,那咱們該怎麽辦啊?”
    一個將領著急地問。
    義恭愣了一會兒,然後慢慢地說:“我本來想放棄城池往南撤,但這樣一來,咱們宋國的臉麵往哪兒擱?
    咱們得守到最後,哪怕隻剩下一個兵一個卒也得守!”
    但雖然這麽說,義恭心裏也清楚,彭城的情況已經非常危急了。
    如果魏軍再繼續猛攻,他們可能真的頂不住了。
    就在這時,一名探子匆匆跑來報告:“王爺,魏軍已經逼近城下,形勢危急!”
    義恭聞言,臉色大變。
    他深知,這一刻終於還是到來了。
    他得趕緊拿個主意,是死守到底,還是放棄城池往南跑?
    沈慶之在營帳裏,一臉嚴肅地說出了他的想法:“咱們不如跑到曆城去,那地方地勢險,易守難攻。”
    他的話在營帳裏響著,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同意。
    何勳一聽,眉頭擰得緊緊的。
    他馬上反駁說:“曆城是好,但離得太遠,魏軍又追得緊,我看不如往東跑鬱洲去,那地方靠海,說不定還能找到條活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兩個人各有各的說法,營帳裏的氣氛一下子就緊張起來了。
    這時候,沛郡太守張暢急急忙忙走進營帳,他一聽這倆人在爭論,心裏急得跟啥似的。
    “曆城、鬱洲,千萬不能去!”張暢說得斬釘截鐵,“城裏的人都想跑,但城門關得死死的,往哪兒逃啊?
    要是主帥一走,大家夥兒就都散了,魏軍再追上來,哪還能到得了曆城、鬱洲?”
    他停了停,又接著說:“現在咱們兵少糧也不多,但撐個十天半個月的還行,哪有丟下安全往危險裏跳的道理?
    要是你們倆的主意非得行,那我寧願先去死,也別讓我的血髒了你們的馬蹄子。”
    張暢的話裏透著股決絕勁兒。
    他知道,這時候的決定可是關乎大家的生死存亡。
    武陵王駿也站了出來,他的聲音又穩又堅定:“叔父您指揮軍隊,去留的問題我不敢插手。
    但我是這城的守官,要是扔下城池跑了,我還有啥臉麵回朝廷?
    城在我在,城亡我亡,我聽張太守的,拚死也不離開!”
    義恭聽著大家的話,心裏掂量著好壞。
    最後,他歎了口氣,慢慢地說:“行了,就聽武陵王和張太守的,咱們就守在這兒,跟城一起存亡。”
    魏國的皇帝拓跋燾帶著大軍,威風凜凜地來到了彭城。
    他在戲馬台上搭了個氈房,往城裏一瞅,嘿,守城的士兵排列得整整齊齊,武器也亮閃閃的。
    他心裏頭暗暗琢磨:“這彭城的守軍,還真有兩下子。”
    拓跋燾可不敢輕易攻城,他知道攻城這事兒,一旦不能一下子拿下,就得陷入苦戰。
    所以,他派了尚書李孝伯去南門,給義恭送了件貂皮大衣,又給武陵王駿送了駱駝和騾子。
    拓跋燾又派人還傳話說:“魏主想讓安北將軍出來見見麵,我就是來逛逛,沒打算攻城,你們何必守得這麽緊呢?”
    劉駿一聽這話,心裏頭明白這是拓跋燾的詭計,想騙他出城。
    他就讓張暢開門出去回話,跟李孝伯說:“安北將軍想見魏主,但做臣子的不能私自外交,守城是我們的本職,你何必多疑呢?”
    張暢說話不卑不亢,讓李孝伯心裏頭暗暗佩服。
    他回去跟魏主一說,魏主卻沒死心,又跟駿要酒、橘子、甘蔗還有賭具,駿都一一給了。
    魏主又送了氈子、胡豆豉、九種鹽,還想借點樂器。
    義恭還是讓張暢出去回話。
    張暢出城的時候,城裏的守將看到魏國的尚書李孝伯騎著馬過來了,心裏頭警惕著,趕緊把吊橋拉起來,城門也關上了。
    張暢和李孝伯就在城門外頭聊著,張暢傳達說:“我們太尉江夏王,出征的時候沒帶樂器,所以沒法滿足您的要求。”
    他說得清清楚楚,堅堅定定的,李孝伯聽了不由得點了點頭。
    李孝伯好奇地問:“你一出城,怎麽就關門了呢?”
    他想知道城裏的守軍為啥這麽小心。
    張暢笑著說:“我們兩位王爺因為魏主您剛到,營地還沒紮穩,將士們也都累了,城裏可是有十萬精兵呢,怕他們一衝動就出城打仗,所以才關門,不讓他們輕舉妄動。
    等魏主您讓將士們休息好了,咱們兩邊再下戰書,約個地方,痛痛快快地打一場。”
    張暢的話裏透著自信和決心,李孝伯心裏頭琢磨:“這彭城的守軍,還挺有計謀的。”
    李孝伯剛想說話,魏主又派人過來了,跟張暢說:“你回去跟太尉安北說一聲,為啥不派人來我們營地呢?
    就算話說不透,見麵聊聊也好,讓我看看你們城裏到底有多少老少,也讓你們瞧瞧我是個啥樣的人。”
    魏主的話裏帶著點挑釁和誘惑,他想看看城裏的守軍敢不敢跟他正麵幹一場。
    張暢回答說:“魏主您的相貌、才能和力氣,我們早就聽說了。
    李尚書您親自來傳達命令,咱們之間已經可以把話說透了,所以就沒再派使者過去。”
    李孝伯說:“王玄謨不過是個平庸之才,南國怎麽就這麽錯用了他呢?
    我軍進入你們境內七百裏,你們竟然一箭都沒射過來,我看彭城也未必能守住。”
    張暢反駁道:“王玄謨隻是我們南方的偏將,不過是打個前鋒,不是我們的心腹大將。
    隻因為大軍還沒到,河水又結冰了,王玄謨就趁著夜色撤軍,這是個妙計。
    部下士兵沒察覺,稍微有點亂,有什麽大不了的損失?
    要是魏軍進入我們境內七百裏,沒人抵擋,那是我們太尉的神機妙算,鎮軍的秘密計謀。
    用兵有時機,不方便隨便告訴你。”
    李孝伯又說:“魏主沒打算圍城,準備直接帶兵去瓜步。
    要是一路上順順利利,彭城還用得著再攻嗎?
    萬一不順利,這座城我們也不要,我直接就去喝長江水了。”
    張暢笑著說:“你走還是留都隨便,但北方的馬要是喝到長江水,恐怕會觸犯天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要是真有這事,那就是沒天理了!”
    李孝伯一聽,心裏一驚。
    他想起一句童謠:“虜馬飲江水,佛狸死卯年。”
    那年正好是辛卯年,所以他心裏特別害怕。
    告別的時候,他說:“你自己保重,咱們離這麽近,卻不能握手,真是遺憾!”
    張暢說:“李尚書您也保重,將來中原平定了,您本來是漢人,回到我們朝廷來,咱們還有相見的日子。”
    說完,兩人就作揖告別了。
    第二天,魏主帶著軍隊去攻城。
    城牆上箭如雨下,石頭也紛紛砸下,魏兵死了傷了很多人。
    魏主就帶著軍隊往南去了,派中書郎魯秀去攻打廣陵,高涼王拓跋那去攻打山陽,永昌王拓跋仁去攻打橫江。
    他們經過的地方,城池都被破壞了。
    江淮地區的人都嚇壞了,建康城也實行了戒嚴。
    宋主趕緊任命臧質為輔國將軍,帶著一萬人去救彭城。
    臧質走到盱眙的時候,聽說魏兵已經過了淮南,就急忙派偏將臧澄之、毛熙祚等人分別去守東山和前浦,自己在城南下紮了營。
    誰知道臧澄之和毛熙祚的營地相繼被打敗了,魏國的燕王拓跋譚帶著軍隊直接逼到了臧質的營寨。
    臧質的軍隊一下子就散了,隻剩下七百人跟著他逃回了盱眙城,軍需物資和武器裝備全都丟了。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喜歡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請大家收藏:()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