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朝野紛爭烽煙起 君臣失德禍亂生
字數:11341 加入書籤
魏主見蕭寶夤戰敗,大怒,當即下令削去他的官爵,貶為平民。
“陛下,西征之事……”
大臣小心翼翼地上奏。
“不必多言!”
魏主一揮手,“傳朕旨意,即刻整備兵馬,準備西征!”
詔書寫得氣勢洶洶,仿佛皇帝要禦駕親征,一舉蕩平敵軍。
可實際上呢?
他整天窩在銷金帳裏,和寵妃潘嬪尋歡作樂,哪管什麽軍國大事?
“陛下,潼關捷報!”
侍衛匆匆跑來稟報。
“好!”魏主懶洋洋地應了一聲,頭也不抬,隻顧著和潘嬪調笑,“既已得勝,朕也該考慮北討葛榮了。”
“陛下聖明!”潘嬪嬌笑著奉承,“區區叛賊,哪是您的對手?”
魏主哈哈大笑,摟著她繼續飲酒作樂。
另一邊,胡太後也毫不遜色。
深宮之中,夜夜笙歌,笑聲不斷。
即便前線戰報頻頻傳來,她也毫不在意。
“太後,葛榮軍勢凶猛,是否該早作防備?”宮女低聲提醒。
“慌什麽?”
胡太後慵懶地揮了揮手,“天塌下來,自有別人頂著。”
她隻顧眼前享樂,哪管國家存亡?
就這樣,朝廷上下醉生夢死,軍國大事全丟給了城陽王元徽和幾個寵臣隨意處置。
“王爺,前線軍情緊急,該如何應對?”下屬焦急地問。
“急什麽?”元徽漫不經心地擺擺手,“陛下都不急,我們操什麽心?”
於是,朝政越發混亂,戰事無人過問。
可奈賊寇勢力未平,老將們卻一個個凋零。
雍州行台楊椿又上書稱病,請求朝廷派人接替。
魏廷一時無人可派,隻得重新起用蕭寶夤,讓他都督淮、涇等四州軍事,兼任雍州刺史。
楊椿交卸職務,準備返鄉。
臨行前,他特意囑咐兒子楊昱:“你去洛陽時,務必向皇上和太後稟明——蕭寶夤並非能力不足,隻怕他心懷異誌。
朝廷必須派心腹之人監督,才能壓製他的野心。”
楊昱奉命入京,麵見魏主和太後。
可此時的朝廷早已昏聵不堪,魏主母子整日沉迷享樂,神誌不清,哪裏聽得進勸告?
就在這時,北方傳來急報——葛榮大軍圍攻信都!
朝廷慌忙任命金紫光祿大夫源子邕為北討大都督,率軍馳援。
可軍隊剛出發,又傳來更壞的消息:相州刺史、文成帝的孫子,樂安王元鑒竟據鄴城造反,投降了葛榮!
朝廷大驚,急忙派舍人李神軌率軍與源子邕會合,並調將軍裴衍一同討伐鄴城。
好在這次行動還算順利,官軍攻入鄴城,斬殺元鑒,首級被送往洛陽。
李神軌凱旋回京,朝廷隨即任命源子邕為冀州刺史,繼續討伐葛榮。
裴衍上表請求同行,朝廷準奏。
可源子邕卻憂心忡忡,上書直言:“臣與裴衍不宜同往!
若他出征,臣願留守;
若臣出征,請留他坐鎮。
若強行同行,必敗無疑!”
然而朝廷不聽,執意讓二人共同北上。
果然,大軍行至漳水,突然遭遇十萬賊兵!
源子邕與裴衍本就互不信任,指揮混亂,士兵們見主帥不和,頓時軍心渙散。
一場混戰下來,官軍大敗,源子邕和裴衍相繼戰死。
葛榮乘勝猛攻相州,幸好刺史李神拚死堅守,才勉強保住城池。
就在北方戰事吃緊之際,雍州又傳來驚人消息——蕭寶夤竟殺了關右大使酈道元,公然造反!
一切正如楊椿所料。
蕭寶夤西征莫折念生,前次戰敗被朝廷責罰,心中早已不安。
雖然後來官複原職,卻始終疑懼交加。
這時,莫折念生剛返回秦州,就被州民杜粲率眾擊殺。
杜粲自立為秦州之主。
南秦州城民辛琛也趁機奪權,自領州事。
兩人紛紛派使者向蕭寶夤投降,以示歸順。
蕭寶夤見狀,立刻上表朝廷邀功。
魏主大喜,恢複了他齊王的爵位,還加封尚書令。
然而,朝廷裏有人卻盯上了蕭寶夤。
中尉酈道元,素來剛正嚴猛,連權貴都不放在眼裏。
司州牧汝南王元悅寵信小吏邱念,縱容他貪贓枉法。
酈道元毫不客氣,直接把邱念抓進大牢,準備處死。
元悅慌了,連忙跑去求胡太後:“太後,邱念罪不至死,請您開恩赦免!”
胡太後點頭,下詔赦免邱念。
可酈道元性子急,還沒等赦令送到,就先斬了邱念。
不僅如此,他還上書彈劾元悅縱容奸佞、徇私枉法。
胡太後懶得管這事,元悅卻恨得咬牙切齒。
“酈道元,你竟敢如此羞辱本王!”
元悅咬牙切齒,忽然心生一計,陰笑道:“既然你愛管閑事,本王就讓你管個夠!”
他立刻上書朝廷,建議調酈道元為關右大使,去蕭寶夤的地盤巡視。
關右是蕭寶夤的勢力範圍,派酈道元去,明擺著是讓他送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朝廷不知是計,真把酈道元派去了關右。
蕭寶夤得知消息,又驚又怒:“朝廷派酈道元來,莫非是懷疑我有異心?”
他越想越怕,連忙召集心腹柳楷商議。
柳楷微微一笑,低聲道:“大王何必憂心?
您是齊明帝之子,天下人皆仰望於您,何必屈居人下?”
蕭寶夤皺眉:“可朝廷若真起疑,我該如何應對?”
柳楷神秘一笑:“近來有童謠傳唱——‘鸞生十子,九子卵壞,一子不壞,關中亂。’‘亂’即是‘治’,天命已定,大王當主關中!”
蕭寶夤眼中閃過狠色:“好!
既然如此,就別怪我心狠!”
他立刻密令部將郭子恢埋伏在陰盤驛,等酈道元經過時,突然殺出,將其刺死。
事後,蕭寶夤假惺惺地上報朝廷:“酈大使不幸遇害,定是山賊所為!”
朝廷震怒,責令他緝拿凶手。
蕭寶夤冷笑一聲,置之不理。
此刻,他心中隻有一個念頭——稱帝關中!
行台郎中蘇湛,為人正直,一向深受寶夤器重。
當時他正臥病在家,寶夤派自己的姨弟薑儉去試探他的態度。
薑儉剛進門,還沒說明來意,蘇湛突然放聲大哭。
薑儉嚇了一跳,連忙問道:“蘇大人,您這是怎麽了?”
蘇湛一邊抹淚,一邊哽咽道:“我全家百餘口人,眼看就要被滅門了,怎能不哭!”
他哭了好一陣,才緩緩抬頭,對薑儉說道:“你替我轉告齊王——他本如困鳥投林,全靠朝廷賜他權位,才有今日榮華。
如今卻要背棄朝廷,自取滅亡!
魏國雖衰,天命未改,齊王恩信未孚,民心未附,僅憑一群疲弱之兵,就想據關稱帝,豈能成功?”
他深吸一口氣,堅定道:“我蘇湛不願全家陪葬,隻求辭官歸鄉,病死故土,也好在地下見祖宗。”
薑儉回去如實稟報。
寶夤聽完,知道蘇湛不會為自己所用,便放他回鄉。
另一邊,長史毛遐和弟弟鴻賓逃到馬祗柵,召集氐羌族人,準備抵抗寶夤。
寶夤大怒,派將軍盧祖遷率兵攻打。
同時,他自己迫不及待地稱帝,改元“隆緒”,設立百官,穿上龍袍,大張旗鼓地祭祀南郊,行登基大禮。
可就在群臣高呼“萬歲”時,前線傳來噩耗——盧祖遷戰敗身亡!
寶夤臉色驟變,慌忙退回城中。
他急忙另派大將侯終德去剿滅毛遐兄弟,又調重兵把守潼關,生怕朝廷大軍壓境。
與此同時,河東平民薛鳳賢、薛修義也聚眾造反,占據鹽池,圍攻蒲阪。
他們與寶夤東西呼應,局勢更加混亂。
朝廷得知後,立即派尚書仆射長孫稚為行台統帥,率軍討伐寶夤;
又命都督宗正珍孫出兵,鎮壓二薛之亂。
一場大戰,即將爆發。
長孫稚智取潼關
長孫稚率軍疾馳至恒農,剛紮下營寨,便收到急報:
蕭寶夤正圍攻馮翊,城池尚未陷落。
他立即召集眾將商議對策。
帳內燭火搖曳,眾將神情凝重。
行台左丞楊侃挺身而出,拱手道:“將軍,賊軍據守潼關,防禦堅固,強攻恐難奏效。
不如繞道北取蒲阪,渡河西進,直搗賊軍腹地。
屆時賊軍必回救老巢,馮翊之圍自解。
潼關守軍見後方危急,也會不戰而退。
如此一來,長安唾手可得。
末將願為先鋒!”
長孫稚眉頭緊鎖::“此計雖妙,但薛修義正圍河東,薛鳳賢據守安邑。
聽說宗正珍孫的部隊在虞阪寸步難行,我軍如何通過?”
楊侃聞言輕笑:“珍孫不過是個紙上談兵的庸才。
二薛的部隊都是烏合之眾,也就嚇唬珍孫之流罷了。”
他眼中閃過一絲輕蔑,顯然已將這些敵人視為囊中之物。
長孫稚沉思片刻,拍案道:“好!就依此計。”
當即命長子長孫彥隨楊侃率領騎兵,從恒農北渡黃河,進駐石錐壁。
楊侃一到位,就放出風聲:“我軍暫駐此地等候步兵。
沿途百姓都是被迫從賊,實在可憐。
現在給各位一個機會,速來歸降。
待我軍點燃三處烽火時,各村也要舉烽火響應。
我軍保證秋毫無犯。若有不響應者,必是賊黨,到時別怪我們刀下無情!”
這招攻心計果然奏效。
消息如野火般在鄉間蔓延,村民們爭相前來歸降。
當官軍點燃烽火時,方圓數百裏內烽煙四起,火光衝天,場麵蔚為壯觀。
此時,正在圍攻河東的薛修義遠遠望見這片火海,頓時大驚失色:“不好!官軍怎麽突然出現在我們後方?”
他慌忙撤軍,與薛鳳賢商議後,雙雙前來投降。
潼關守軍見後方起火,果然軍心大亂,紛紛棄關而逃。
楊侃立即飛馬報捷。
長孫稚見機不可失,親率大軍長驅直入,輕鬆拿下空虛的潼關,繼而進軍河東與楊侃會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楊侃乘勝追擊,蕭寶夤急派大將郭子恢截擊,卻連戰連敗。
更出人意料的是,先前派去攻打毛遐的侯終德,竟然臨陣倒戈,與毛遐聯手反攻蕭寶夤。
寶夤慌忙率軍迎敵,可士兵們早已沒了鬥誌,還沒開打就四散奔逃。
他見勢不妙,趕緊調轉馬頭,衝回府中。
“快!收拾東西,馬上走!”
寶夤一把拉起妻子兒女,從後門逃了出去。
他們一路狂奔,投奔了萬俟醜奴。
醜奴是胡琛的部將,胡琛本是拔陵的餘黨,卻被費律騙到高平殺害。
胡琛一死,他的部下全歸了醜奴。
醜奴占據高平,剿滅拔陵殘部,勢力漸大。
見寶夤來投,醜奴大喜:“先生智謀過人,不如做我的太傅,共謀大業!”
寶夤走投無路,隻得答應。
醜奴野心勃勃,竟自稱天子,還設立百官,儼然一副皇帝派頭。
這時,波斯國進獻了一頭獅子給北魏,半路被醜奴截下。
他得意洋洋地對眾人說:“此乃天降祥瑞,正應我登基之兆!”
於是,他改年號為“神獸元年”。
手下有人低聲議論:“獅子也能當祥瑞?
這世道真是亂了……”
與此同時,北魏皇帝元詡漸漸長大,心智成熟,對朝政有了自己的見解。
可他的母親胡太後卻依舊把持朝政,甚至私生活混亂,惹得朝野非議。
一天,元詡正在批閱奏章,親信穀士恢匆匆進來:“陛下,太後最近對您身邊的近臣多有動作,您可要當心。”
元詡皺眉:“她又在打什麽主意?”
果然,沒過多久,胡太後便以“結黨營私”為由,逼穀士恢自盡。
元詡得知後,怒不可遏:“穀士恢忠心耿耿,何罪之有?!”
可胡太後並不收斂。
不久後,又一位元詡信任的密多道人遇刺身亡。
此人精通胡語,常為皇帝傳遞消息。
太後假惺惺地懸賞捉拿凶手,可明眼人都知道是誰下的手。
元詡氣得摔了杯子:“她這是要斷我耳目!”
母子間的嫌隙,越來越深。
那時節,天下大亂。
葛榮和杜洛周這兩股勢力互相吞並,就像兩頭餓狼爭奪同一塊肉。
最終,杜洛周被葛榮擊敗,丟了性命。
杜洛周的殘部見大勢已去,紛紛投降葛榮。
這一仗打完,葛榮的勢力更大了,野心也膨脹起來,帶著人馬直逼鄴城。
朝廷裏,安北將軍爾朱榮坐不住了。
他眼見葛榮的軍隊越來越近,連忙上書請求帶兵東進,支援相州。
可奏折遞上去,卻如石沉大海,杳無音信。
倒是另一件事辦成了——爾朱榮把女兒送進了宮。
魏主元詡對這個新來的嬪妃寵愛有加,愛屋及烏,對爾朱榮也格外關照。
不僅加封他為驃騎將軍,都督六州軍事,後來又升為右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
這天,爾朱榮正在帳中踱步,親兵來報:“將軍,有個叫高歡的來投奔。”
“高歡?”爾朱榮皺了皺眉,“帶進來看看。”
隻見一個衣衫襤褸的漢子走了進來,麵容憔悴,眼神卻格外銳利。
這正是從懷朔鎮來的函使高歡。
他先前跟著段榮、尉景等人投靠了杜洛周,後來見杜洛周不成氣候,又轉投葛榮。
如今葛榮勢大,他卻偷偷跑了回來。
爾朱榮上下打量著他,不以為然地說:“先安排在帳下當個隨從吧。”
過了幾日,爾朱榮去馬廄巡視,高歡跟在後麵。
馬廄裏有匹烈馬,見人就踢就咬,沒人敢靠近。
“高歡,”爾朱榮突然說,“你去把這馬的鬃毛修剪一下。”
旁人聽了都倒吸一口涼氣。
那馬凶得很,上次有個馬夫想給它釘馬掌,被踢斷了三根肋骨。
高歡卻不慌不忙。
他既不用繩索捆馬,也不讓人幫忙,拿著剪刀慢慢走過去。
說來也怪,那馬見他過來,竟然一動不動,任由他修剪鬃毛。
剪完後,高歡拍了拍馬脖子,轉身對爾朱榮說:“駕馭惡人,也是這個道理。”
爾朱榮眼睛一亮,卻不說話,隻是微微點頭。
回營後,他立即把高歡叫到內室,屏退左右。
“你覺得當今天下形勢如何?”爾朱榮開門見山地問。
高歡聞言,眼中精光一閃,拍案道:“如今天子暗弱,太後淫亂,奸佞當道,朝綱敗壞!
將軍雄才大略,正該乘勢而起。
隻要除掉鄭儼、徐紇這些小人,肅清朝政,霸業指日可待!”
爾朱榮聽得心潮澎湃,大笑道:“聽君一席話,如醍醐灌頂啊!”
兩人越談越投機,從晌午一直說到半夜。
高歡告辭時,爾朱榮親自送到帳外,拍著他的肩膀說:“以後有事,還要多請教你。”
果然,從此以後,每逢軍機大事,爾朱榮必找高歡商議。
兩人常常密談到深夜,燭光映照下,時而低聲細語,時而開懷大笑。
帳外,北風呼嘯,卷起漫天黃沙。
亂世之中,誰主沉浮?
這一文一武,又會掀起怎樣的波瀾?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
喜歡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請大家收藏:()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