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榮軍南下圖帝業 血洗河陰定新朝
字數:10793 加入書籤
卻說並州刺史元天穆,是北魏皇族出身,和爾朱榮意氣相投。
這天,兩人又湊在一起密謀。
“洛陽那幫人越來越不像話了,”
爾朱榮拍案道,“不如咱們帶兵進京,清君側!”
元天穆眼睛一亮:“正合我意!”
這時,帳下都督賀拔嶽也湊過來:“將軍,機不可失啊!”
說幹就幹。
爾朱榮立即調兵遣將,北邊守住馬邑,東邊堵住井陘,大軍整裝待發。
說來也巧,就在這節骨眼上,魏主的密詔到了,要爾朱榮進京鏟除奸臣徐紇、鄭儼。
“真是天助我也!”
爾朱榮大喜,當即任命高歡為先鋒,率領大軍南下。
這是高歡第一次嶄露頭角。
走到上黨時,又一道密詔來了。
這次卻是讓他們停止進京。
“這...”爾朱榮猶豫了。
高歡見狀,急忙勸道:“將軍,咱們現在是騎虎難下。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啊!”
爾朱榮一咬牙:“說得對!繼續前進!”
第二天,京城傳來噩耗:魏主突然駕崩了,說是要立嗣子繼位。
又過了幾天,更離譜的消息傳來。
太後下詔說:“先帝根本沒有兒子,那個嗣子其實是皇女。
現在決定改立臨洺王世子元釗繼承大統,大赦天下。”
這份含糊不清的詔書激怒了爾朱榮,他立刻上表反駁:
先帝突然駕崩,天下震驚。
如今傳言先帝是被毒害,臣等疑惑重重——先帝前日還身體康健,隔夜便猝然離世,其中必有蹊蹺。
天子病重,為何不召禦醫?
臨終竟無親信在側?
如今竟立幼女為儲,任由奸臣亂政,簡直自欺欺人!
眼下四方動蕩,叛軍逼近,若朝廷繼續任用佞臣、欺瞞天下,必招大禍。
懇請徹查先帝死因,嚴懲徐、鄭等逆賊,另選賢明宗親繼位,方能平息民怨,重振江山!
好的,我來幫你修改這段故事,讓它更生動流暢。以下是潤色後的版本:
這魏主詡年僅十九歲,一向身體健康,怎麽會突然暴斃?
朝野上下議論紛紛。
“陛下昨日還好好的,今早怎麽就......”
宮人們竊竊私語,臉上寫滿驚恐。
原來,鄭儼、徐紇二人見爾朱榮率兵南下,心中惶恐不安。
他們私下找到胡太後密謀:“太後,爾朱榮來勢洶洶,若不早作打算,恐怕......”
胡太後冷笑一聲:“哀家與那逆子早有嫌隙,不如......”她做了個下毒的手勢。
三人一拍即合。當夜,魏主詡飲下毒酒,七竅流血而亡。
“快!立即立新君!”鄭儼催促道。
原來太後早有準備。
先前潘嬪生的是女兒,卻被謊稱皇子,還大赦天下,改元武泰。
如今魏主暴斃,他們幹脆將錯就錯,先立皇女為帝。
沒過幾日,太後又改口:“這皇女終究不是真龍,不如改立臨洮王世子釗。”
這臨洮王一脈本已沒落。
當年京兆王愉叛亂被削爵,是胡太後追封他為臨洮王,讓其子寶月襲爵。
如今立的這個釗,正是寶月之子,年僅三歲。
“三歲小兒,正好掌控。”
太後得意地對心腹說。
然而消息傳到晉陽,爾朱榮勃然大怒:“荒謬!立個吃奶的娃娃當皇帝?”
當即上書抗議。
胡太後接到奏表,手都在發抖:“這爾朱榮......”
她急忙下詔,追諡先帝為孝明皇帝,廟號肅宗,又大辦喪事,想平息眾怒。
同時,她派爾朱榮的堂弟世隆帶著詔書去安撫:“將軍勞苦功高,還請回鎮守之地......”
卻說爾朱世隆帶著北魏朝廷的詔書,一路趕到晉陽。
正巧遇上了他的兄長爾朱榮。
兄弟相見,自然少不了一番寒暄。
“兄長,朝廷的詔書在此。”
世隆恭敬地遞上文書。
爾朱榮接過詔書,仔細看了一遍,眉頭漸漸皺起:“這事我不能答應。你也不必回去了。”
世隆聞言一驚:“朝廷本就對兄長有所猜忌,這才派我來傳旨。
若將我扣下,豈不是更讓朝廷起疑?”
爾朱榮沉吟片刻,覺得弟弟說得有理,便放他回朝複命。
待世隆走後,他立即找來心腹元天穆商議對策。
“彭城王元勰生前功勳卓著,他的三子元子攸素有賢名,不如擁立他為帝?”
爾朱榮提議道。
元天穆連連點頭:“此計甚妙。
長樂王素有威望,定能服眾。”
說幹就幹,爾朱榮立即派侄子爾朱天光等人前去拜見長樂王元子攸。
天光見到子攸,開門見山道:“王爺,我家將軍有意擁立您為帝,不知意下如何?”
子攸眼中閃過一絲喜色,卻故作鎮定:“此事重大,容我三思。”
“王爺放心,我家將軍已做好萬全準備。”天光勸道。
子攸沉吟片刻,終於點頭:“既然如此,就依將軍所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天光等人興衝衝地返回晉陽複命。
誰知爾朱榮聽完匯報,反而猶豫起來。
原來北魏有個傳統:冊立新君前,要先為候選人鑄造銅像。
若銅像順利鑄成,便是吉兆;
若不成,則視為不祥。
“來人!立即為顯祖獻文帝的子孫們鑄像!”
爾朱榮下令道。
工匠們日夜趕工,可奇怪的是,其他人的銅像都鑄造失敗,唯獨長樂王元子攸的銅像一次成型。
“天意如此啊!”
爾朱榮望著子攸完美的銅像,終於下定決心。
他立即召集眾將士,高聲宣布:“即刻起兵,進軍洛陽!”
士兵們整裝待發,戰馬嘶鳴。
晉陽城外,旌旗獵獵,一場改變北魏命運的軍事行動就此展開。
世隆回到都城後,草草複了旨。
一聽說爾朱榮南下,他立刻慌了神,連夜逃出都城,直奔榮軍大營而去。
胡太後接到軍報,急得團團轉。
她連忙召集王公大臣商議對策,可滿朝文武沒一個站在她這邊,全都低頭不語。
大殿裏靜得可怕,隻有徐紇站了出來,一臉不屑地說道:“爾朱榮不過是個小胡人,竟敢帶兵造反!
咱們的禁軍兵強馬壯,守住險要,以逸待勞,還怕他不成?
他千裏奔襲,人困馬乏,不出幾個月,必敗無疑!”
——可事情哪有他想的那麽簡單?
胡太後聽了,心裏稍稍安定,當即下令:“李神軌聽令!
命你為大都督,率軍迎擊爾朱榮!”
李神軌抱拳領命:“臣定不負太後所托!”
太後又看向鄭先護和鄭季明:“你們二人,速去鎮守河橋,務必擋住叛軍!”
鄭先護皺眉道:“河橋地勢險要,但兵力不足,恐怕……”
太後不耐煩地揮手:“少廢話!立刻去辦!”
最後,她轉向武衛將軍費穆:“小平津交給你了,務必死守!”
費穆沉聲道:“末將遵命!”
就這樣,胡太後匆匆布置完防線,可她的心裏依舊七上八下。
她不知道,這場仗,究竟能不能打贏……
爾朱榮率軍抵達河內,立刻派使者秘密前往洛陽,迎接元子攸。
元子攸接到消息,心中忐忑,卻也知道機不可失。他找來兄長彭城王元劭和弟弟霸城公元子正商議。
“榮已至河內,我們若再遲疑,恐夜長夢多。”元子攸低聲說道。
元劭點頭:“不錯,趁洛陽尚未察覺,我們速速渡河,與榮會合。”
當夜,三人悄悄離開洛陽,從高清渡口渡過黃河,直奔河陽。
爾朱榮的將士們見到元子攸,紛紛高呼萬歲,聲震四野。
元子攸心中稍定,知道大勢已成,便率領榮軍再次渡河南下。
一路上,他迫不及待地稱帝,築壇受朝。
“陛下,此舉是否太急?”元子正低聲提醒。
元子攸搖頭:“亂世之中,先立威名,方能服眾。”
他封元劭為無上王,元子正為始平王,爾朱榮則被任命為侍中,統領內外軍事,兼尚書令、領軍將軍,封太原王。
“爾朱將軍,朝廷安危,全賴你了。”元子攸鄭重說道。
爾朱榮抱拳:“臣必竭盡全力,助陛下平定天下!”
隨即,新帝傳詔四方,命令各地歸順。
鄭先護一向與元子攸交好,見大勢已去,便與鄭季明商議。
“城門一開,你我便是功臣。”鄭先護低聲道。
鄭季明點頭:“與其死守,不如迎降。”
於是,二人打開城門,迎接爾朱榮的軍隊。
費穆見狀,也趕緊遞上降表,表明忠心。
李神軌見勢不妙,連夜狼狽逃竄。
消息傳到洛陽,徐紇慌了神。
“完了,全完了!”
他咬牙道,“胡太後靠不住了。”
他眼珠一轉,計上心來。
“來人!
擬一道假詔,就說陛下有令,開殿門!”
手下人不敢多問,照辦。
徐紇直奔禦馬廄,挑了十匹好馬,帶上家眷,頭也不回地逃往兗州。
鄭儼也不甘落後,心想:“徐紇都跑了,我還留在這兒等死?”
他二話不說,收拾細軟,溜回老家去了。
胡太後一覺醒來,發現身邊兩個寵臣全跑了,頓時慌了手腳。
“這兩個沒良心的!”
她氣得直跺腳,“平日甜言蜜語,如今大難臨頭,跑得比誰都快!”
她急得團團轉,忽然靈機一動——出家!
“快!傳旨,讓所有後妃削發為尼!”
她厲聲下令。
宮女們麵麵相覷,不敢違抗。
胡太後拿起銀剪,對著銅鏡,狠心一剪。
“哢嚓——”青絲落地。
她摸著光禿禿的腦袋,喃喃自語:“這下……總該沒事了吧?”
然而,爾朱榮並不打算放過她。
他一麵派人去迎元子攸登基,一麵派兵闖入宮中。
“太後何在?”
騎士厲聲喝問。
胡太後戰戰兢兢地走出來,勉強擠出一絲笑容:“將軍,哀家已出家,前事皆因奸人蒙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騎士冷笑:“這些話,留著對河伯說吧!”
說罷,不由分說,將她和幼主元釗一同押往河陰。
百官們早已恭候多時,手捧璽綬,準備迎接新君。
胡太後見到爾朱榮,還想求情:“大將軍,哀家知錯了,都是徐紇、鄭儼害的……”
元釗年紀尚小,嚇得哇哇大哭。
爾朱榮聽得心煩,猛地起身,揮手道:“拖下去!”
左右立刻上前,架起太後和幼主,徑直走向河邊。
“撲通——”兩聲水響,河麵泛起漣漪,很快恢複平靜。
爾朱榮望著河水,嘴角微揚:“河伯若想娶妻,倒還湊合。”
費穆悄悄走進爾朱榮的營帳,四下無人。
他壓低聲音道:“將軍,您麾下兵馬不過萬人,如今長驅直入洛陽,兵不血刃就拿下京城,未免太容易了。”
爾朱榮眉頭一皺:“哦?你的意思是?”
費穆湊近一步,聲音更低了:“洛陽城裏,文武官員數百,兵民更是數不勝數。
他們若知道您的底細,必定輕視您。
若不趁現在大殺一批,換上自己人,隻怕您日後北歸時,還沒過太行山,內亂就要爆發!”
爾朱榮聽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他轉身找來心腹大將慕容紹宗,把費穆的話複述了一遍。
慕容紹宗聽完,立刻搖頭:“將軍,胡太後荒淫無道,寵信奸佞,禍亂天下,所以我們才能名正言順地起兵討伐,入京清君側。
可若不分忠奸,濫殺無辜,天下人必定失望,反而對您不利啊!”
爾朱榮沉默不語。
慕容紹宗上前一步,鄭重道:“將軍,請三思!”
費穆在一旁冷笑:“婦人之仁,隻會誤事!”
慕容紹宗毫不退讓:“濫殺無辜,才是取禍之道!”
爾朱榮目光閃爍,顯然內心掙紮。
費穆見狀,再次進言:“將軍,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慕容紹宗急了,高聲道:“若失人心,縱有千軍萬馬,又有何用?
恐天下失望,反與公有不利,請公三思!”
營帳內,一時寂靜無聲。
爾朱榮不肯聽從勸諫,反而假意邀請新主子攸到陶渚會見百官,隻說當天要舉行祭天儀式。
百官們不知是計,紛紛趕來。
誰知剛聚齊,榮突然一聲令下,騎兵從四麵八方包圍上來,將百官團團圍住。
“諸位大人,”爾朱榮騎在馬上,冷笑著高聲道,“國家動蕩,肅宗暴斃,都是因為你們這些朝臣貪贓枉法,不能輔佐明君!
今日我要替天行道!”
這話一出,王公大臣們才恍然大悟,個個麵如土色。
丞相高陽王雍顫聲道:“爾朱榮,你這是要造反嗎?”
爾朱榮根本不答話,一揮手,騎兵們立刻衝入人群。
刀光閃過,一顆顆人頭落地。
從丞相高陽王雍開始,到司空巨平公欽,再到各位王爺,凡是姓元的皇親國戚,一個不留。
左仆射元順厲聲喝道:“爾朱榮!
你濫殺無辜,必遭天譴!”
話音未落,也被一刀砍倒。
不到一個時辰,兩千多名官員倒在血泊中。
這時又來了一百多個遲到的官員,也被騎兵團團圍住。
爾朱榮獰笑道:“現在給你們一個活命的機會!
誰能寫出禪位詔書,我就饒他不死!”
話音剛落,侍禦史趙元則立刻喊道:“我能寫!”
他哆哆嗦嗦地爬出來,榮果然放過了他。
“看到了嗎?”榮對士兵們喊道,“元氏氣數已盡,爾朱氏當興!”
士兵們齊聲高呼萬歲。
隨後,榮派了幾十名武士闖入行宮。
彭城王劭和始平王子正還沒反應過來,就被亂刀砍死。
爾朱榮又強迫子攸搬到河橋,軟禁在帳篷裏。
這一連串的殺戮,比當年的董卓、朱溫還要狠毒。
子攸被囚禁在帳篷中,望著遠處的火光,喃喃自語:“難道天要亡我大魏嗎?”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
喜歡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請大家收藏:()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