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突然來訪

字數:9006   加入書籤

A+A-


    司馬懿揉著被拍得生疼的腦門,望著大哥風塵仆仆的裝束,後知後覺地反應過來“竟是這個時節了?我整日埋頭讀書,倒把這事忘了。” 他轉身從案上取來陶壺,為司馬朗斟滿一杯涼茶,“大哥一路辛苦,涼州那邊局勢可還安穩?”
    司馬朗仰頭飲盡茶水,喉結滾動間溢出一聲歎息“安穩?不過是暴風雨前的平靜罷了。韓遂、馬騰雖暫時休戰,可隴右各郡暗流湧動,羌胡部落蠢蠢欲動。此番述職,我正想向朝廷諫言,增派糧草軍械,加固關隘防備。”
    話音未落,院外突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管家老周滿頭大汗地闖進來“二公子!尚書令府來人了,說荀令君有請!”
    司馬懿與司馬朗對視一眼,皆是神色微變。荀彧身為尚書令,總攬朝政,平日裏極少主動召見外臣子弟,此番突然相邀,所為何事?
    “大哥,你且在此稍作歇息,我去去就回。” 司馬懿整了整衣冠,心中暗自思量。臨行前,司馬朗一把按住他的肩膀,沉聲道“仲達,許昌不比溫縣,行事務必小心。荀令君若問及涼州之事,你隻管推說不知,莫要多言。”
    司馬懿點頭應下,跟著來人穿過許昌城縱橫交錯的街巷,不多時便到了尚書令府門前。朱漆大門緊閉,門前兩名侍衛手持長戟,神情肅穆。通報之後,他被引入府內,穿過九曲回廊,繞過層層屏風,終於在一間書房前停下。
    “二公子請進,荀令君在內等候。” 侍從躬身退下。
    司馬懿深吸一口氣,推門而入。屋內檀香嫋嫋,荀彧身著一襲素色長袍,正伏案批閱公文。聽見腳步聲,他抬起頭來,清瘦的麵容上帶著溫和的笑意“仲達來了,快坐。”
    “令君召見,不知有何吩咐?” 司馬懿規規矩矩地在對麵落座,目光不經意間掃過案上堆積如山的文書,心中暗自揣測。
    荀彧放下毛筆,端起茶盞輕抿一口“聽聞你近日在研讀《孫子兵法》?”
    這突如其來的一問讓司馬懿微微一愣,隨即答道“正是。如今天下大亂,亂世之中,兵書之道不可不學。”
    荀彧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不錯,亂世需用重典,用兵之道亦不可偏廢。不過,仲達可曾想過,兵法雖妙,卻也隻是術;而治國安邦,更需以‘道’為根基。”
    司馬懿心中一動,拱手道“還請令君賜教。”
    荀彧站起身來,負手走到窗邊,望著庭院中盛開的白梅,緩緩說道“所謂道,便是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如今袁紹坐擁四州,兵強馬壯,卻因驕奢淫逸,漸失民心;而明公(曹操)雖起步艱難,卻能廣納賢才,推行屯田,與民休息,此乃王道之所在。”
    說到此處,荀彧轉頭看向司馬懿“仲達,你乃世家子弟,見識不凡。可願為明公效力,共圖大業?”
    這個問題如同一記重錘,敲在司馬懿心頭。他深知,這看似簡單的一問,實則是荀彧代表曹操在試探他的立場。一旦應允,便意味著司馬家族將徹底與曹操綁在一起;若拒絕,日後在許昌怕是再無立足之地。
    沉默片刻,司馬懿起身拜倒“令君知遇之恩,仲達沒齒難忘。若能為明公效力,實乃仲達之幸。隻是……” 他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憂慮,“家父遠在溫縣,族中諸事繁雜,仲達一時難以脫身。”
    荀彧輕笑一聲,伸手將他扶起“此事不急,你且回去與家人商議。不過,明日朝堂之上,有一事還需你出麵相助。”
    “令君但說無妨。”
    “明日朝會,議郎董昭將上奏,提議為明公進封魏公,加九錫。此事朝中已有不少人反對,我希望你能在適當時候,為明公說幾句話。”
    司馬懿心中猛地一震。進封魏公、加九錫,這可是超越人臣的殊禮,分明是曹操在為代漢自立鋪路!難怪荀彧今日突然召見,原來是要提前拉攏各方勢力。
    “仲達明白。” 他低頭應道,心中卻在飛速盤算。此舉雖能博得曹操好感,卻也會得罪忠於漢室的大臣,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複。
    從尚書令府出來時,天色已晚。司馬懿走在許昌的街道上,看著街邊閃爍的燈火,隻覺肩頭無比沉重。回到小院,司馬朗早已備好了酒菜,見他神色凝重,開口問道“荀令君找你何事?”
    司馬懿將事情經過如實相告,末了,苦笑道“大哥,這分明是把我架在火上烤。答應吧,得罪漢室舊臣;不答應吧,又得罪曹操。”
    司馬朗沉吟片刻,夾起一塊肉放入口中“仲達,你記住,我們司馬家能在亂世中立足,靠的不是選邊站隊,而是審時度勢。如今曹操勢大,早晚要取漢室而代之,這是大勢所趨。我們與其逆潮流而動,不如順勢而為。隻是,在這過程中,要時刻保持清醒,不可被卷入太深。”
    司馬懿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司馬朗說得沒錯,在這亂世之中,唯有審時度勢,才能保全家族。隻是,這其中的分寸,又該如何把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次日清晨,司馬懿隨司馬朗一同入朝。許昌宮闕巍峨,金鑾殿內群臣濟濟。朝會一開始,便陷入了激烈的爭論。董昭率先上奏,慷慨陳詞,曆數曹操平定中原、奉迎天子的功績,力主進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
    此言一出,滿朝嘩然。以荀彧為首的一眾大臣紛紛反對,認為此舉有違君臣之禮,是僭越之舉。一時間,朝堂上吵得不可開交。
    就在爭論陷入僵局之時,司馬懿注意到荀彧向他投來意味深長的目光。他深吸一口氣,上前一步,朗聲道“諸位大人,且聽在下一言。明公自舉義兵以來,誅董卓、破袁紹,平定中原,拯救黎民於水火。若無明公,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如今進封魏公,加九錫,實乃眾望所歸,亦是朝廷對明公功績的認可。望陛下恩準!”
    此言一出,朝堂頓時安靜下來。許多人都沒想到,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子弟,竟敢在如此敏感的時刻為曹操說話。而那些支持曹操的大臣,則紛紛投來讚賞的目光。
    最終,在曹操黨羽的強勢推動下,漢獻帝不得不下詔,進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建魏國,設宗廟社稷。朝會結束後,司馬懿隨司馬朗走出宮門,卻被一名侍衛攔住“司馬公子留步,明公有請。”
    司馬朗臉色微變,低聲對司馬懿道“莫要慌張,見了明公,如實回話便是。”
    司馬懿跟著侍衛來到丞相府,穿過重重院落,在一間書房內見到了曹操。此時的曹操年近五旬,身形魁梧,眼神銳利如鷹。他上下打量著司馬懿,突然放聲大笑“好個司馬仲達!小小年紀,便有如此見識!”
    司馬懿連忙拜倒“明公過獎,在下不過是實話實說。”
    曹操走到他麵前,伸手將他扶起“聽說你熟讀兵書?”
    “略知一二。”
    “好!孤正缺你這樣的人才。從今日起,你便留在丞相府,做個文學掾,協助孤處理文書事務。”
    司馬懿心中大喜,連忙謝恩。能進入丞相府任職,對他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回到小院,司馬朗早已等候多時。聽了司馬懿的經曆,他皺起眉頭“仲達,曹操如此重用你,怕是沒安好心。他生性多疑,你在他身邊,一舉一動都要小心。”
    司馬懿點點頭“大哥放心,我明白。曹操重用我,不過是看中了我背後的司馬家族。隻要我不鋒芒太露,暫時不會有危險。”
    接下來的日子裏,司馬懿在丞相府兢兢業業,處理文書一絲不苟。他深知曹操多疑,因此處處小心謹慎,從不主動發表意見,隻是默默觀察著許昌城中的風雲變幻。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一日,他在處理公文時,發現了一份密報,上麵寫著“荀彧暗中聯絡漢室舊臣,意圖阻止曹操稱魏王。”
    這個消息讓司馬懿驚出一身冷汗。荀彧是曹操的首席謀士,為他出謀劃策多年,兩人曾情同手足。如今卻因理念不合,走到了這一步。更重要的是,他該如何處理這份密報?若如實上報,必然會得罪荀彧;若隱瞞不報,一旦事情敗露,他也難逃一死。
    思來想去,司馬懿決定將此事告知司馬朗。司馬朗聽後,臉色凝重“此事非同小可。荀彧是潁川荀氏的領袖,在朝中根基深厚;而曹操如今權勢滔天,絕不容許任何人阻攔他稱帝的步伐。我們不能卷入這場爭鬥,必須想個萬全之策。”
    兩人商議許久,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司馬懿將密報原封不動地放回原處,當作從未看過。同時,他開始有意疏遠荀彧,避免與他過多接觸。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不久後,曹操派人給荀彧送去一個空食盒。荀彧見後,便服毒自盡。
    洛陽城的秋雨淅淅瀝瀝,打在丞相府的青瓦上,發出沉悶的聲響。司馬懿站在窗前,望著被雨水衝刷得模糊的庭院,手中的茶盞早已涼透。荀彧自盡的消息傳來已有三日,可他的耳畔仍回蕩著那日早朝時,官員們壓抑的抽氣聲。
    曹操坐在主位上,神色平靜,仿佛隻是聽聞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司馬懿敏銳地注意到,曹操摩挲案幾的手指微微發白,案頭那封未拆開的奏疏邊角已被捏得發皺。這一幕讓司馬懿心中警鈴大作,他深知,曹操看似平靜的表象下,必定醞釀著一場狂風暴雨。
    “子桓,此事你怎麽看?” 曹操突然開口,聲音低沉得如同悶雷。
    曹丕起身,神色恭敬“父親,荀令君一生為我軍鞠躬盡瘁,如今卻…… 想必是一時糊塗。父親寬宏大量,想必不會因此遷怒荀氏一族。”
    曹操冷笑一聲“糊塗?他荀文若這輩子都精明得很,不過是到了最後,不願再裝聾作啞罷了。” 他的目光掃過在場眾人,司馬懿感覺那目光仿佛實質,在自己身上停留了一瞬,“傳令下去,厚葬荀令君,潁川荀氏一切待遇照舊。”
    散朝後,司馬懿快步走在回廊上,心中卻愈發沉重。曹操此舉看似寬容大度,實則暗藏玄機。厚葬荀彧,是給天下人看,彰顯自己的仁德;而保留荀氏一族的待遇,則是穩住潁川士族的心。但司馬懿知道,曹操心中的怒火絕不會就此熄滅,一場清算或許正在悄然醞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回到司馬府,司馬朗早已在書房等候。“仲達,今日朝堂上的情形,你都看到了。” 司馬朗麵色凝重,“曹操此舉,意在安撫士族,可誰都知道,他與荀彧之間的裂痕,永遠無法彌補。”
    司馬懿點點頭“兄長,我總覺得此事不會這麽簡單。曹操隱忍多年,如今稱魏王在即,荀彧的死,怕是會成為一個引子。”
    正說著,一名家仆匆匆來報“公子,陳群陳大人來訪。”
    陳群踏入書房,神色匆匆,左右張望一番後,壓低聲音道“二位,我剛得到消息,董昭等人已聯名上奏,請求為丞相加九錫。”
    司馬朗和司馬懿對視一眼,均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震驚。加九錫,這是權臣篡位的前兆,意味著曹操距離稱帝隻有一步之遙。荀彧的死,不僅沒有讓曹操停下腳步,反而加速了他的謀劃。
    “此事朝中大臣大多支持,但也有不少人暗中反對。” 陳群歎了口氣,“我擔心,一場更大的風波即將來臨。”
    司馬懿沉思片刻,道“如今局勢,我們唯有靜觀其變。但無論如何,司馬家絕不能輕易站隊。”
    然而,局勢的發展比他們想象得還要迅速。三日後,曹操接受九錫,封魏王,建立魏王國,一切禮儀規製與皇帝無異。消息傳出,天下嘩然。漢室舊臣雖心有不滿,但在曹操的威壓下,敢怒不敢言。
    一日,司馬懿正在書房研讀兵法,忽聽外麵一陣喧嘩。一名家仆神色慌張地跑來“公子,不好了!楊修楊主簿帶著人包圍了司馬府!”
    司馬懿心中一驚,卻很快鎮定下來。楊修是曹植的親信,與自己一向不和,此時帶人前來,必定來者不善。他整理好衣冠,大步走出書房。
    “司馬大人果然鎮定自若。” 楊修站在庭院中,嘴角掛著一抹意味深長的笑,“聽聞司馬大人與荀彧荀令君私交甚好,不知對荀令君的死,有何感想?”
    司馬懿麵色平靜“荀令君一生忠良,他的死,是天下的損失。楊主簿今日帶這麽多人來我司馬府,不會隻是為了問我這個吧?”
    楊修冷哼一聲“有人舉報,司馬大人曾見過一份密報,內容涉及荀令君與漢室舊臣勾結。司馬大人,這該作何解釋?”
    司馬懿心中一緊,卻依舊保持冷靜“楊主簿這話從何說起?我從未見過什麽密報。況且,荀令君的為人,天下皆知,又怎會做出這樣的事?”
    “哼!不見棺材不落淚!” 楊修一揮手,“給我搜!”
    就在這時,一聲大喝傳來“住手!” 隻見司馬朗帶著一隊士兵匆匆趕來,“楊修,你未經允許,擅闖司馬府,是何居心?”
    楊修見司馬朗人多勢眾,心中也有些忌憚,但仍強撐著道“我奉魏王之命,調查荀令君謀反一事,司馬朗,你莫要阻攔!”
    “既然是奉魏王之命,那就請出示魏王的手令。” 司馬朗毫不退讓。
    楊修一時語塞,他確實沒有手令,隻是聽聞司馬懿與荀彧關係密切,想趁機打壓司馬懿,為曹植爭奪世子之位掃清障礙。僵持間,一名士兵匆匆跑來“楊主簿,世子有請!”
    楊修恨恨地看了司馬懿一眼,甩袖而去。
    等人走後,司馬朗鬆了口氣“仲達,此事恐怕沒這麽簡單。楊修背後是曹植,而曹植與曹丕之爭,早已表麵化。我們這次,怕是被卷入了世子之爭的漩渦。”
    司馬懿點點頭,目光堅定“兄長放心,我自有分寸。如今局勢複雜,我們更要小心謹慎。曹操稱魏王,世子之爭隻會愈發激烈,我們必須為司馬家謀一條出路。”
    此後的日子裏,司馬懿更加低調內斂,暗中觀察著朝中局勢的變化。他知道,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複。而荀彧的死,不過是這場大戲的序幕,真正的風暴,還在後麵。
    一日,司馬懿在城中偶遇賈詡。這位老謀深算的謀士,如今深得曹操信任。“司馬大人,” 賈詡微笑著道,“如今局勢變幻莫測,不知司馬大人作何打算?”
    司馬懿恭敬地行禮“還望先生指教。”
    賈詡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明哲保身,順勢而為。記住,在這亂世中,活得久,才是贏家。”
    司馬懿心中一震,細細品味著賈詡的話。是啊,在這權力的漩渦中,鋒芒畢露隻會招來殺身之禍,唯有韜光養晦,等待時機,才能笑到最後。
    回到府中,司馬懿望著夜空,繁星點點,卻又仿佛暗藏殺機。他知道,屬於自己的時代尚未到來,但他願意等待,等待那個可以改變命運的時機。而荀彧的死,讓他更加明白,在這亂世中,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恒的利益。
    窗外,秋風呼嘯,吹落一地枯葉。司馬懿轉身走進書房,拿起毛筆,在紙上寫下 “隱忍” 二字。他知道,這將是他在這亂世中生存的法則,也是司馬家崛起的關鍵。
    官渡的烽煙裹挾著沙塵漫過許昌城牆時,司馬懿正在後園修剪老梅。鋒利的剪刀貼著虯曲的枝幹遊走,突然聽見門外馬蹄聲驟響,管家跌跌撞撞奔來“公子!司空府急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墨色錦袍被風掀起一角,司馬懿將剪刀隨意拋進石臼。銅鏡裏映出他微蹙的眉 —— 曹操向來不喜迂回,此刻派人八百裏加急,定是戰局生變。他撫過袖中暗藏的竹簡,賈詡臨別時贈予的 “順勢而為” 四字在掌心發燙。
    司空府議事廳內,燭火將曹操的影子投在巨幅輿圖上,恍若一頭蓄勢待發的猛虎。“子桓說你精於兵法。” 曹操忽然轉身,腰間佩劍隨著動作發出輕鳴,“袁紹陳兵七十萬,糧草輜重堆積如山,你且說說,如何破局?”
    司馬懿垂眸行禮,餘光瞥見角落的曹丕正朝他使眼色。半月前世子曾深夜來訪,將官渡前線的密報偷偷塞給他“仲達,父親為糧草之事已殺了三任督糧官,你若能” 此刻殿內鴉雀無聲,荀攸、程昱等謀士皆屏息以待,他突然想起荀彧臨終前蒼白的臉 —— 那個曾被稱作 “王佐之才” 的謀士,不正是因觸怒曹操而被逼自盡?
    “回司空,” 司馬懿說話的時候,聲音平穩如深潭,“昔日楚霸王百戰百勝,終自刎烏江;高祖屢戰屢敗,卻能垓下定乾坤。此戰關鍵不在速勝,而在” 他頓了頓,在曹操銳利的目光下徐徐道,“拖。袁紹糧草雖多,卻需千裏轉運;我軍雖寡,卻據守險要。待其師老兵疲,再出奇製勝。”
    殿內響起竊竊私語。程昱撚著胡須冷笑“書生之見!袁軍每日消耗萬石,我許昌糧倉能撐幾時?” 司馬懿正要開口,曹操突然大笑,震得梁上積塵簌簌落下“好個拖字訣!傳令下去,各營堅守壁壘,敢言戰者斬!”
    散會後,曹丕追上司馬懿,錦袍上的金線在暮色中閃爍“仲達果然不負所托!隻是” 他壓低聲音,“父親雖采納此計,卻始終對你存疑。昨夜他問我,說你眼中藏著‘鷹視狼顧’之相。”
    喜歡開局綁定曹操,美人灑盡紅顏淚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開局綁定曹操,美人灑盡紅顏淚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