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近代

字數:1680   加入書籤

A+A-


    近代自然科學的誕生和發展 第一節 近代科學革命 1.1天文學革命 一.哥白尼的日心地動說 哥白尼(niaus pernicus,1473—1543)是波蘭數學家兼天文學家,於1543午發表了《天體運行論》一書,全麵地闡述了他的日心地動說。其要點是:太陽是宇宙的中心,所有行星在以太陽為公共圓心的圓形軌道上繞日旋轉;地球是一顆普通的行星,它有自轉並與其他行星一樣繞太陽公轉。根據這兩個基本觀點,哥白尼指出,太陽的東升西落不是太陽繞地球旋轉,而是地球自轉的表現;天球上恒星位置每年所發生的周期性變化也不是恒星運動所致,而是地球繞太陽公轉的結果。以現代的觀點來看,哥白尼的學說並非完美無缺,但是它從根本上糾正了自古流傳並為基督教會所支持的地心和地靜說的錯誤,當哥白尼的學說為世人所接受之後,它就不可避免地動搖了教會的權威,從而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稱哥白尼日心體係的誕生為“西方人知識發展的劃時代的轉折點”,因為它不僅是天文學基本概念的變革,而且是人對自然的理解的根本變革,甚至是西方人價值觀念變更的一部分。但也有些人斷言,哥白尼革命隻不過是提出了地球每日繞自身軸旋轉一周,每年繞太陽公轉一周,甚至有些科學史家根本否認存在一場“哥白尼革命”。我們認為,盡管哥白尼體係有很多舊理論的痕跡和不完善之處,甚至在得到觀測證實的精確程度上一度比托勒密理論還遜色些,但是它用日心、地動說代替統治天文學界多年的地心、地靜說,是在重大理論問題上用正確認識取代了謬誤的認識。哥白尼理論的意義至少有兩方麵: 其一,它引起了整個宇宙觀、世界觀的巨大變革。長期以來,教會利用地心說來說明上帝創造世界,說明上帝創造一切都是為了地球上的人類,所以有意把地球擺在字宙的中心。而現在,在宗教教義中被說成是宇宙中心的地球已淪為一個普通行星,於是,上帝這個不可動搖的偶像也就隨之而倒台了。日心說動搖了宗教的自然觀支柱,也就是動搖了宗教世界觀的基礎。從社會文化心理層麵講,日心說對地心說的背叛也是對近千年形成的精神生活方式和濃厚宗教情結的挑戰。 其二,哥白尼日心理論引起了人類認識史上的變革。因為哥白尼的著作宣布不服從權威和教條,不把宗教所尊奉的托勒密學說視為神聖的;同時,宣布了自然科學就是要按自然界的本來麵目來認識自然,也就是說,凡是不符合自然界本來麵目的東西,都要加以批判和修正。正因為如此,恩格斯稱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是自然科學從宗教下麵解放出來的“獨立宣言”。正是在它的帶動和影響下,整個自然科學各個領域都紛紛與宗教教義相決裂,並大踏步地前進著。可以說,這部著作是近代自然科學思想革命的起點。 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哥白尼日心理論在哲學世界觀方麵的價值大於其在科學上的價值,對於思想解放的意義大於其方法論的意義。也正是因為如此,這本書一發表就被列為禁書,教會對它極端仇視和恐懼,直到200多年後的1758年才被開禁。 二.布魯諾和伽利略扞衛和發展日心說 哥白尼學說經過近兩個世紀才被牢固地樹立起來。盡管哥白尼學說一開始就遭到天主教、路德教和加爾文教的反對,甚至弗蘭西斯·培根也不接受這一理論,但這一學說還是被廣泛地傳播到整個歐洲。其中,布魯諾和伽利略在哥白尼之後對日心說的扞衛和發展作出很大的貢獻。 雖然作為天文學史可以不涉及,但作為近代宇宙觀史,決不能忘記為哥白尼理論的傳播而獻出生命的意大利哲學家布魯諾(giordanobruno,1548—1600)的名字。布魯諾年輕時就讀過《天體運行論》,並成為哥白尼學說的傳播者。但他比他的先師更進一步,即拋棄了恒星固定在以太陽為中心的最高天球的信念。他在1584年出版的《論無限、宇宙和世界》中闡述了他的字宙無限、世界無限的觀念,並做了哲學上的論證。
    喜歡我的新列強請大家收藏:()我的新列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