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老曹想圈錢還能圈不到?
字數:3471 加入書籤
“嗯,這事兒是個大事,但是江東現在就是一片和睦,往來商人怎麽說,你們可知道?”曹操又開始了。
“額,還請陛下直言。”荀攸無語了,一天到晚哪裏學的這個腔調。
“誌才說,大家認為江東現在!比文景之治還要更甚!”曹操說道。
“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如此重商!如何能將一國治理的如此之好?”大帳的幾個世家代表當場就翻臉了,這怎麽可能,他們是不相信的,他們必須不相信,嗯,是這樣的,不可能相信的。
“目前誌才準備在襄陽進行改革,一切學習江東的治理手段......”曹操話才說了一半,就被下麵的人打斷了。
“戲軍師這是魔怔了啊!怎麽可以學習江東啊!這是要將大魏的基業葬送啊!”
“對啊,這可使不得,何況是一些賤民,哪能享受這麽好的待遇,賤民就該好好種地,讀什麽書!”
“對啊對啊!”
“住嘴!你們一個個的,就知道自己的利益,怎麽了,大魏何時虧待過你們嗎???”曹操拍桌子打斷了眾人的發言。
看著下麵的眾人,曹操冷笑一聲,指節因為用力而泛白,“當年兗州之亂,是誰給你們撥的糧草穩住族地?昔日匈奴南下,又是誰調的兵馬護你們家眷周全?如今不過是要學江東,讓百姓能識字、能做買賣,你們就像被剜了心頭肉似的,這就是你們口中的‘基業’?”
坐在左側首位的潁川陳氏家主陳群終於忍不住開口,語氣帶著幾分懇切,又藏著幾分固執:“陛下息怒,臣等並非貪圖私利。隻是江東那套法子,實在離經叛道。百姓若都去經商,誰來種地?糧草若斷了,大魏拿什麽抗衡周圍諸國?再說,士農工商,本就該有尊卑秩序,若讓賤民與士族平起平坐,豈不亂了綱常?”
他這話一出,帳內頓時響起一片附和聲,“陳大人說得對”“綱常不能亂” 的聲音此起彼伏。曹操看著眼前這群食古不化的臣子,隻覺得胸口堵得發慌,他深吸一口氣,正要開口反駁,荀攸知道,他該站出來了,他先是對著曹操躬身行禮,隨後轉頭看向眾人,目光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諸位大人所言,攸不敢苟同。江東並非隻重商不重農,他們在沿江之地興修水利,推行‘耕商並舉’之策,去年的糧食產量,比我大魏荊州之地還高出三成。至於百姓識字,更非亂綱常之舉,當年文景之治,不也廣設書館?百姓知禮義、明法度,才能更懂君臣之道,何來‘亂綱常’一說?”
陳群立刻反駁:“軍師這是被江東的表象迷惑了!那些商人唯利是圖,今日能給百姓好處,明日便可能勾結外敵,此乃隱患!”
“隱患與否,當看製度如何約束。”荀攸將手中的文書遞到曹操麵前,又轉向眾人,“誌才軍師已在襄陽擬定了《商律》《農桑令》,商人需登記在冊,繳納商稅以補國庫;農戶若願棄農經商,需預留自家口糧田,不得荒廢耕地。至於辦學,也隻教《論語》《孝經》與律法,絕無半句離經叛道之言。諸位大人若不信,可去襄陽一看,看看那裏的百姓,是亂了綱常,還是比往日更敬朝廷。”
帳內瞬間安靜下來,世家代表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人再敢輕易開口。曹操接過文書,翻開幾頁,眼中漸漸露出讚許之色,他抬頭看向眾人,語氣重新變得威嚴:“誌才的法子,朕看可行。襄陽改革之事,就這麽定了!誰敢再阻撓,休怪朕不念舊情!”
“當然,大魏從來不會虧待每個世家,士族若是想要行商,頭三年商稅減半,士族子弟擁有推薦入仕的權力。另外,士族若是有什麽需求,及時跟朕說就行。”曹操為了安慰手下的士族,也是大聲說道。
“陛下英明。”帳下眾人也是沒辦法了,隻能是應承道。
“但是誌才還說了,改革需要錢,如今十萬銅錢都不夠聽個響的,他讓朕給他支援點錢,朕愁啊,上哪整這麽多錢啊。大魏四戰之地,到處在交戰,到處需要錢。哎......”曹操在那不聽的歎氣。
曹操的歎息聲在大帳裏繞了幾圈,帳下原本還算平靜的氣氛瞬間又緊繃起來。世家代表們剛因“商稅減半”“推薦入仕”的承諾稍稍鬆口,一聽到“要錢”二字,臉色又齊刷刷沉了下去,方才還掛在臉上的“陛下英明”,此刻早被藏得沒了蹤影。
潁川郭氏的家主郭縕悄悄拽了拽陳群的衣袖,兩人交換了個眼神,都從對方眼裏看到了警惕。郭縕清了清嗓子,率先開口,語氣帶著幾分為難:“陛下,非是臣等不願為改革出力,隻是近來族中開支實在吃緊。去年為支援前線,我郭家已捐了三千石糧食、五百匹布帛,如今府中連子弟求學的束修都要精打細算,實在拿不出多餘的銅錢啊。”郭縕,太原陽曲今山西太原市)人,東漢時期大臣,大司農郭全之子。出身太原郭氏。舉孝廉出身,官至雁門太守,卒於任上。長子郭淮,魏國名將,官至車騎將軍、雍州刺史,封陽曲侯,追贈大將軍。劇情需要,讓他喬遷了。)
他這話像是打開了話匣子,其他世家代表紛紛附和。
“是啊陛下,我家去年修繕族中祠堂,又給邊境的子弟送冬衣,家底早已空了大半。”
“臣家中還有幾位老弱需要供養,實在是有心無力啊!”
更有甚者,直接垂下頭裝起了可憐,仿佛再提“出錢”二字,就要當場哭窮。
曹操看著這群人惺惺作態的模樣,心裏冷笑連連。他何嚐不知道,這些世家表麵哭窮,實則家中金銀堆積如山,不過是不願把錢花在“賤民”相關的改革上。他正要發作,一旁的荀攸卻輕輕拉了拉他的衣袖,上前一步說道:“諸位大人不必急著推辭,誌才軍師早料到資金會有難處,已擬定了幾個籌錢的法子,正要請陛下與諸位商議。”
這話讓世家代表們頓時安靜下來,紛紛抬頭看向荀攸,眼神裏滿是探究。荀攸繼續說道:“其一,可效仿江東,在襄陽、許昌等繁華之地設‘商市稅卡’,凡過往商隊,除常規商稅外,可額外征收‘改革捐’,但隻針對交易額超過百貫的大商隊,小商販無需繳納;其二,可將宮中閑置的珍寶、綢緞拿出一部分,交由專人變賣,所得錢財全部歸入改革專款;其三,便是向世家募集,但並非強征,凡捐款超過千貫的世家,可在《襄陽改革名錄》中留名,往後襄陽的商鋪租賃、土地開墾,可優先獲得資格。”
陳群聽完,眉頭微微舒展,他最在意的便是世家的臉麵與利益,“留名”與“優先資格”恰好戳中了他的心思。他沉吟片刻,看向曹操:“陛下,荀軍師所言的‘募集’,若真是自願,且能有這般好處,陳氏願先捐兩千貫,為改革盡一份力。”
有了陳群帶頭,其他世家代表也鬆了口。郭縕緊接著說道:“臣郭家也願捐一千五百貫!”“臣願捐一千貫!”一時間,帳內響起此起彼伏的捐款聲,雖然數額有多有少,但總算沒人再一味哭窮。
曹操看著這一幕,臉上露出了幾分笑意,他接過荀攸遞來的《改革籌款方案》,翻了幾頁後,對眾人說道:“好!既然諸位都有這份心,朕也不能小氣。宮中閑置的珍寶,朕明日便讓人清點變賣,爭取湊出五千貫。另外,朕再從國庫中撥出三千貫,算朕對改革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