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周侗去向
字數:4906 加入書籤
蔡京聽著蘇轍的話,臉色變得十分難看,說道:“蘇大人此番言論,將我朝諸位大人置於何地?”
望著下方正在爭辯的兩人,趙佶眉頭微皺,沉聲道:“蔡愛卿、蘇愛卿,不必再爭。授予武愛聊門下侍郎之職,乃是為讓其更好地參與政事,朕意已決,不必再言。”
蘇轍麵露笑意,抱拳說道:“官家聖明。”隨後緩緩歸列。
蔡京卻是臉色難看,可聽到赴佶之言,隻能心有不甘道:“謹遵聖命。”
趙佶此時將目光投向武植身旁的盧俊義,臉上流露出頗感興趣的神情,問道:“你便是那武力排行榜上位列第一的玉麒麟盧俊義?”
盧俊義聞言,拱手抱拳說道:“啟稟官家,微臣正是盧俊義。”
“既然能在西北諸路將士中武力排行第一,那想必定然超凡絕倫。不知與我大宋武術大家周桐相比,孰強孰弱?”趙佶詢問道。
盧俊義沒想到宋徽宗會提出這般問題,微微一愣,隨後趕忙拱手抱拳答道:“官家,微臣正是周侗周老前輩的弟子,微臣一生所學皆源自於他。”
“在下與老師相較,自然遠遠不及。”盧俊義謙虛地回應道。
其實,若此刻讓盧俊義與他的老師周侗交手,大概率盧俊義會是勝出的一方。隻因此時盧俊義正值年輕力壯之際,而周侗將近七旬,故而在持久力方麵,盧俊義更具優勢。
但周侗是他自己的老師,在這個尊師重道的時代,即便他自認為實力能夠超過老師,也斷會說有損自家恩師的威名的話語。
宋徽宗聞言微微頷首,而後說道:“武愛卿舉薦你為侍衛親軍步軍司都指揮使,朕已應允,今後你便隨武愛卿在朝中任職。”
盧俊義抱拳道:“微臣領命,多謝官家。”
趙佶今日召開朝會的主要目的,便是安排武植和盧俊義二人在朝中的職位。待諸事商定後,便散了朝,同時讓武植留在皇宮,前往禦書房。
“官家,不知您留下微臣所為何事?”武植望著趙佶說道。
“愛卿,此次朕授予你樞密使兼門下侍郎之職,便是望愛卿今後在朝中能為朕出謀劃策。莫要像曾布、韓忠顏那般,他們二人仗著是前朝老臣,時常反駁朕的旨意。朕可不希望你日後也如他們一樣啊。”趙佶的聲音幽幽響起。
此時的趙佶已然忍耐到了極限,自他繼位至今,已近十年。然而朝中政事,一直被曾布、韓忠彥等新黨之流的老臣把控在手中。他下達的政令必須經過審核方可執行,就像兩年前,因自己的內庫空虛,他想要對江南之地增加賦稅以充實內庫,卻都被這二人阻攔。
此次他讓武植不僅擔任樞密使之職,還兼任門下侍郎,就是為了打破新黨執政的格局。
在他的預想中,武植的老師蘇軾屬於舊黨,所以作為其弟子的武植,也應會繼承老師蘇軾的理念,與新黨難以相融。
但他犯了個錯誤,擁有前世記憶的武植,對新黨舊黨實則並無明顯傾向,隻要是好的舉措,不管出自新黨還是舊黨,他都會予以支持。
聽著宋徽宗的話,武植神色一凜,拱手抱拳道:“請官家放心,微臣今後定會在朝中全力以赴、忠心耿耿,將維護官家為己任。”
趙佶聞言臉上泛起笑意:“望愛卿切勿忘記今日之言。”接著示意武植退下。
武植拜別宋徽宗後走出皇宮,見宮門外自己的親衛統領史文恭正和盧俊義交談。
“盧兄,史兄,你們在交談什麽呢?”武植望著兩人,笑意盈盈地問道。
聽到武植的話語,盧俊義出聲說道:“武兄,我和史師兄正想前去拜望師傅。但師傅早在幾年前就辭官,遊曆天下,根本不知身在何處,所以在此與史師兄商量呢。”
武植聞言,輕聲說道:“關於周老前輩的行蹤,我倒是略知一二。”
“哦,武大人,不知能否告知我等師傅如今身在何方?史某已有近十年未曾見到老師了。”史文恭臉上閃過一絲急切。
史文恭乃是周侗的首位弟子,隻因年輕時自己的為人處事令周侗不滿,故而周侗將他逐出門下。那時的史文恭年輕氣盛,也未多做停留,自此十多年都未曾與自己的師傅相見。
對於其後自家師傅所收的盧俊義、林衝、武鬆幾人,他更是全然不知。
當他聽聞武植在西北立下赫赫戰功且威名遠揚,內心深受震撼。他本就渴望於這世間施展才華、揚名立萬,於是奔赴西北投身軍旅。未曾想,他竟獲宗澤賞識,做了數月教頭,接著更是成為武植的親衛統領。
此後,他與盧俊義、武鬆、林衝這些在武力榜上聲名顯赫的高手有所交集。自認身手出眾的他,自然而然地與他們展開了切磋比試。一番較量過後,幾人敏銳地發覺他們的招式竟然極為相仿。
待比試結束交流之際,史文恭道出自身師承,幾人這才知曉彼此竟同出一門,盧俊義、武鬆、林衝三人皆是他師傅後來所收的徒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看到自家師傅後來收的三個弟子當中,盧俊義、武鬆兩人的武藝皆比自己更勝一籌,史文恭這才意識到自己小瞧了天下英雄。
回想起自己年輕時周侗的教誨,心中懊悔不已,此次回到汴京,本欲去拜見自家師傅認錯悔過,怎料師傅已然辭官雲遊四海,蹤跡難尋。
武植望著史文恭和盧俊義兩人的神情,笑著說道:“自周老前輩三年前辭官雲遊以來,我也許久未見到他了。不過我的老師蘇軾和周老前輩乃是至交,他們經常互通書信。到時隻需向我的老師蘇軾打聽一下便能知曉,恰好,我也許久未曾去拜見老師和師叔了,今天我就前往老師那裏一敞,順便幫你們問一問。”
“武兄,不如我和史師兄一同隨你前去。”盧俊義此時開口說道。
“那再好不過,你們兩位皆是周老前輩的高徒,而老師與周前輩乃是至交好友,去拜見一下也合情合理。”武植回應。
此時天色尚早,蘇軾與蘇轍皆在朝廷當值還未下值。況且武植和盧俊義兩人剛被委以官職,尚未到各自的官署處報到。
於是,武植便和盧俊義相約,等到下值之後,讓他前來樞密院與自己一同前往拜訪蘇軾
隨即,武植帶領史文恭及一眾親衛,與盧俊義分別後,朝著樞密院方向走去。
盧俊義被任命為侍衛親軍步軍司都指揮使,首先得前往吏部領取告身和印紙,接著去禮部領取官印和公文,最後方可到侍衛親軍步軍司都指揮使司報到並任職。
武植卻無需如此麻煩,他身為樞密使兼門下侍郎,乃是朝廷的執政大臣。其官印和告身早在朝堂皇帝任命之際,便由皇帝授意,翰林學士製詞,為他頒發了製授告身以及官印。
當他領著一眾親衛抵達樞密院時,樞密院內的樞密副使孫固、章惇,以及眾多樞密承旨,都紛紛前來迎接。
武植還在人群中看到了賈安宅和楊渾兩人的身影。此時這兩人已然身著六品官服,出任了樞密承旨之位。
“我等參見樞密使大人。”在樞密副使孫固、章惇兩人的帶領下,眾多樞密院的官員紛紛見禮。
武植快步向前,伸出手扶起孫固和章惇兩人,說道:“孫大人,章大人,您二位可別折煞我啦。”
孫固和章惇兩人聞言,臉上皆展露出笑意。
其中,章惇還曾在西北之地任過武植的上司,他望著武植,感慨道:“武樞密,你果真未曾讓老夫失望。短短數年,就率領西北將士,平息了我大宋與西夏近百年的紛爭,實乃大功一件。”
“武植還未謝過章大人的舉薦之情呢。若不是章大人舉薦我統領陝西軍務,我也無機會為大宋效力。”武植正色說道。
“好了,武大人,您也就別再自謙了。還有章大人,您能夠舉薦武樞密,也是慧眼識才嘛!”孫固在一旁插口說道。
兩人聞言,皆麵露笑意。隨後,一眾樞密院官員一同走進了樞密院內。
武植身為樞密院的最高長官,自然配有專門的官署。一行人進入樞密院後相互辭別,武植便領著親衛朝自己的官署行去。
樞密院原來的樞密使由宰相曾布兼任,他鮮少前來樞密院,以致這樞密使的官署閑置了數年。隨著武植的到來,能明顯看出裏麵已被清掃過。
隨後,武植命史文恭帶領親衛前往官署的大殿內駐紮。武植身兼樞密使與門下侍郎之職,乃朝堂的執政大臣,其親衛統領必然是有品級的。史文恭被武植擢升為正六品的右衛大夫,負責統領親衛。
待他熟悉了樞密使的職責後,便走出官署,朝著樞密院各房所在的位置行去。許久未見到賈安宅和楊渾兩人,自然要與他們聊聊。
況且自己雖說曾擔任樞密副使之職,但長時間領兵在外征戰,對於樞密院的各類事務處理流程尚不熟悉,正好讓賈安宅和楊渾兩人協助自己。
賈安宅和楊渾兩人此時的職位分別是兵籍房的樞密承旨和民兵房承旨。
喜歡大郎別怕,我有掛請大家收藏:()大郎別怕,我有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