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趙佶的無奈

字數:4850   加入書籤

A+A-


    江南,江寧府內,自武植下令停止對盤踞在兩浙路內的方臘叛軍進行進攻後,他便開始對江南各路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此時的江南各路,除了兩浙路,其餘皆重歸於朝廷掌控。武植召集了淮南東路、江南東路這兩路內還剩餘的朝廷官員,對他們發布了命令,並進行了重新任命。
    武植照著在淮南西路實行的政策,對淮南東路、江南東路這兩路之地內原有的大宋行政機構予以撤銷,重新組建了巡撫衙門以及三司。
    而在軍隊方麵,武植對虎翼、捧日、天武這三支原來損失幾乎殆盡的朝廷禁軍又進行了重建。
    三支禁軍中,虎翼軍和捧日軍此前武植已對其進行了部分重建工作。虎翼軍以嶽飛、張憲從王慶叛軍中挑選出的2萬人為基礎加以擴充。
    至於捧日軍,是在武植南下江南之際,他命令盧俊義將原本的三萬殘軍整合起來,組建成了捧日軍。所以,這兩支軍隊的重建相對較為順利。
    剩下的天武軍當下僅僅隻有一個番號,要進行重建,困難重重,因此武植命麾下李綱負責重建天武軍。
    隨後著武植對麾下的將領下達了整頓軍備的命令,麾下的龍衛軍、虎翼軍、捧日軍、天武軍這四軍的擴軍的命令也一並下迖:將原來朝廷每軍 人的編製全部擴充至宋初時的滿員編製,每軍 5 萬人。
    隨著一道道政令接連下達,瞬間,整個江南地區的文臣武將皆投身於繁忙的事務之中。從繁華的江寧府到偏遠的鄉野城鎮,各級官員步履匆匆,將領們整軍備戰、調配物資,文臣們則忙著統計戶籍、規劃農事、傳達政令,整個江南大地呈現出一片緊張而有序的景象。
    江寧府,宣撫處置司帥府之中。監軍楊戩正一臉諂媚地對著武植說道:“武相,官家又派密探前來聯絡咱家了,讓咱家盡快催促相爺平定江南之亂呢。”
    武植聽後,臉上浮現出一抹笑意,開口說道:“楊監軍,目下整個江南之地,都因方臘、王慶的叛軍肆虐而民不聊生。當務之急,是要讓江南各路的百姓安定下來,唯有如此,才不會讓亂局死灰複燃。至於兩浙路內的方臘叛軍,本帥已然有了計策。待各路兵馬完成整軍與重組,便會對他們展開討伐。”
    楊戩聽了,麵露無奈:“武相,如今官家每隔幾天就會發一封密報給咱家,咱家也是不得已啊。不如武相寫一封奏章稟明朝廷,也好讓朝中官家與諸公知曉。”
    楊戩說罷,滿臉期待地望向武植。身為監軍的他,此刻正處於兩難境地,武植這邊不能得罪,遠在汴京城的趙佶那邊更是絲毫不敢怠慢,心中暗自叫苦不迭,隻盼著武植能妥善處理好諸事,也好讓自己擺脫這尷尬處境 。
    “放心,此事本相幾天前就已寫好奏章,派人送往汴京城了。相信官家以及朝廷中的各位大臣收到消息後,定會理解本相的所作所為。”
    楊戩聞言,臉上頓時露出了笑容,連忙拱手說道:“原來如此,那就多謝武相啦!咱家這就不打擾了。” 言罷,他向武植拜別,轉身便離開了帥府。
    出了帥府,楊戩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轉頭凝視著眼前的宣撫處置司帥府,不禁長歎了一口氣。
    “官家啊官家,眼下這情況,您再怎麽催促咱家,咱家也是無計可施呀。雖說咱家身為監軍,可這江南各路大軍,從上到下都是武植的心腹將校,咱家實在是指揮不動分毫啊。”他低聲喃喃自語著。
    汴京城皇宮禦書房內,趙佶看著武植的奏報,臉色憤怒,“啪”的一聲,奏報被趙佶扔到了地上。
    “真是好大的膽子!朕讓他加緊剿滅方臘叛軍,沒想到他竟然陽奉陰違找借口拖延,難道他是想反嗎?”趙佶不禁怒喝而出。
    看著趙佶憤怒的表情,周邊的內侍一個個眼觀心、口觀鼻,目不斜視,皆裝作未聽見的樣子。
    良久,趙佶強壓下心中的憤怒,對著一個內侍詢問道:“如今殿前司都指揮使高俅傷勢如何了?”
    內侍聞言,連忙拱手抱拳道:“官家,高大人這幾個月經過禦醫的治療,已經能夠下床活動,不過……”他望著趙佶,欲言又止。
    “有什麽就說!”趙佶看著內侍的表情,大聲喝道。
    “官家,高大人如今雖然能夠下床活動,可是他的右腿,禦醫也束手無策,今後可能成瘸子了。”
    “什麽?變成瘸子了?”趙佶聽了臉色一沉。這高俅雖說在江南之地損兵折將,可怎麽說也是他趙佶的心腹。從趙佶還未登上皇位之時,高俅就是王府內趙佶的隨從了。
    本來他還想要治高俅的罪,可當聽到如今高俅變成了瘸子,也於心不忍。
    他長歎了一口氣,對著內侍說道:“擬旨,高俅有負聖恩,致使朝廷精銳遺失殆盡。但念其對朕忠心耿耿,因此,免除其殿前司都指揮使一職,授淮南節度使,責令其在今安心養傷。”內侍聞言,連忙前去準備旨意去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禦書房內,趙佶腦海中回想著武植奏報上的內容,心中的惱怒再度翻湧而起。如今,方臘叛軍已然全部被困於兩浙路,隻要朝廷軍隊一鼓作氣攻入,江南叛亂便可迅速平息。
    然而,武植卻在奏章中稱,江南各路被叛軍攻陷後,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流民如潮。因此,需先致力於恢複各路民生,而後再圖謀進剿叛軍之事 。
    趙佶之所以急切地催促武植盡快平定叛亂,實在是這15萬大軍每日耗費的錢糧數額巨大,戰事拖延越久,消耗就越發驚人。
    原本西北的虎賁軍、永興軍、忠義軍這三支大軍,在駐紮西北期間,糧草和銀錢都由西北各路和四海錢莊供應。
    可如今大軍南下奔赴江南平叛,三支大軍所需的糧草和銀錢,武植自然不會自掏腰包。
    他以丞相與樞密使的名義,令朝廷撥付供給三支大軍消耗的糧草銀錢,西北大軍跨區域作戰,糧草之事趙佶和朝廷大臣也點頭同意,因此,這重擔便一下子落到了朝廷的肩上。
    可此時朝廷已然深陷財政困境。江南地區因王慶、方臘相繼叛亂,秩序大亂,稅收銳減。
    而趙佶在這段時間一心沉迷修道,大肆興修宮殿道觀,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致使國庫日益空虛。
    西北大軍南下江南僅僅數月,戶部尚書等官員便不堪重負,每日都要進宮向趙佶訴苦,訴說財政的緊張與艱難
    趙佶為了平定江南之亂,連自己作為修道所用的內庫銀錢都拿出了一部分,就是盼望著武植能夠盡快平息江南之亂,然後把西北大軍撤回西北各路。
    沒想到如今武植竟然在平複王慶以及方臘的部分勢力後,就停戰整修。這可如何了得?本來國庫銀錢就少。如果西北大軍再停留在江南幾個月,朝廷的國庫就要空了。
    因此,在這段時間以來,趙佶每隔一月都要發一封催促武植平叛的奏報。同時,每隔幾天,就會以密報聯絡駐守在江南的監軍楊戩,讓他催促武植盡快平叛。而且明言,如果武植再不平叛,可以讓他楊戩以監軍的身份,親自指揮大軍平叛。
    可西北軍都是武植麾下的心腹大將所統領,楊戩怎會指揮得動?因此,對於眾多密報,楊戩都是做了一個和稀泥的角色,能拖就拖。
    “如果武植還要率軍停留在江南,這糧草供給之事,明日早朝就要與朝中諸位大臣進行商議了。實在不行,就讓武植自行籌備吧。朕記得他在西北之時,不也是自行籌備糧草嗎?”打定主意的趙佶暫時放下了心中的憤怒。
    翌日,朝堂之上,趙佶將西北大軍可能還需長時間停留在江南進行平叛的情況,告知了朝堂上的諸位朝臣。
    趙佶此言一出,朝堂下方文官一列的朝臣大多麵色難看。他們此時都已知曉,倘若那西北十五萬大軍還要留在江南之地,大宋的國庫即將用盡。
    右相韓忠彥拱手抱拳出列:“官家,武大人如今在江南勢如破竹,應該很快就能平息江南的叛亂才對,為何還需長時間駐留在江南?”
    趙佶麵色陰沉:“武愛卿在奏折當中明言,他需把淮南西路、淮南東路、江南東路等諸路境內的流民安置穩定,才準備對兩浙路內的方臘勢力進行討伐。”
    趙佶話音剛落,蔡京即刻抱拳拱手道:“官家,我看這武植就是想擁兵自重,並且插手江南事務,還請官家即刻以朝廷的名義下令,責令武植盡快出兵平叛。”
    “蔡大人此言差矣!”
    話音剛落,樞密副使宗澤拱手向趙佶稟報道:“官家,依臣之見,武相之策堪稱絕妙,乃是徹底平息江南叛亂的上上之策。那些流離失所的百姓,倘若無人安置,一旦武相率軍剿滅方臘,待西北十五萬大軍撤離江南,恐怕江南之地很快又會滋生出如方臘一般的亂匪,再次舉兵造反。”
    朝堂之上,眾朝臣聽了宗澤的話,皆陷入沉思。宗澤所言在理,若不安置好流民,待朝廷大軍撤離,江南勢必會再度滋生叛亂。然而,掌管國庫的大臣們也有苦衷,他們深知如今國庫空虛,若不盡快撤回西北的15萬大軍,很快就無糧可撥了。
    陷入兩難境地的他們,都紛紛把目光望向了帝座上的宋徽宗趙佶。
    喜歡大郎別怕,我有掛請大家收藏:()大郎別怕,我有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