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戰後布暑

字數:5270   加入書籤

A+A-


    第249 章 戰後布暑
    武植與麾下一眾將領滿臉驚訝,目光齊齊投向方百花。誰都未曾料到,她竟會親手取了方天定的性命。
    此時,方百花強壓心中的悲痛,翻身下馬,走到方天定的屍體跟前,從方天定的手中拿過了方臘的人頭,轉身對武植說道:“武郎,可否留我大哥一個全屍?”
    武植隨即開口說道:“放心吧,方臘怎麽說也是一代梟雄,本帥還不至於對一個已死之人做什麽。”
    方百花聽後,眼中含淚,衝著武植微微福身說道:“多謝武郎。”隨後她抱著方臘的首級,徑直向王宮走去。
    武植望著她的背影歎息一聲,轉頭對著身邊的親衛吩咐道:“即刻帶領一隊將士,全程保護好百花姑娘,不可有任何差池。”親衛聞言,抱拳領命。
    武植轉身,目光看向身旁的一眾將校,高聲下令:“諸位將士!如今反賊方臘已被誅殺,杭州城也已被我軍成功攻破,這是大家浴血奮戰換來的榮耀。不過,戰事雖已結束,我們卻不能有絲毫懈怠。你們馬上前去整頓兵馬,務必嚴明軍紀,絕對不可滋擾百姓。明日一早,各軍將校都到杭州城內議事。”
    麾下眾將聽後,先是神情一肅,隨後紛紛抱拳行禮,應聲道:“遵命!”
    語落,迅速轉身,各自前往麾下部隊進行指揮調度。
    在朝廷大軍攻城之時,杭州城內的十萬義軍,大多數隻是稍作抵抗,便紛紛向朝廷投降,正因如此,他們傷亡程度並不大。除去其中頑固的摩尼教教眾被朝廷將士斬殺,投降之人多達八萬餘人。
    對於這些投降的義軍,武植並未加以苛責處罰。畢竟,在方臘統治下的兩浙路,要遠比淮西王慶治理的地方好得多。
    方臘平日裏也不會縱容手下將士欺壓百姓,所以這些投降的義軍,並非是惡貫滿盈之人。
    武植心中盤算,如今江南叛亂已然平定,待日後西北軍與禁軍撤離江南,這片地域便會陷入駐軍短缺的局麵。
    念及此處,他即刻將李助、王寅、石寶、方傑、司行方、厲天閏等幾個已歸順自己的方臘舊部召集起來。
    當幾人走進武植軍帳後,都麵露不解之色,不知為何在如今戰事已平息之時被召集。
    武植望著疑惑的幾人,緩緩開口:“本帥此次召你們前來,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希望你們去做。這兩浙路內,被我朝廷大軍俘虜的義軍多達十幾萬人,你們幾位原來都是方臘麾下的統兵大將,本帥希望你們從這十多萬俘虜中,挑選出 5 萬精壯之師,組建一新軍。”
    李助、王寅、石寶、方傑、龐萬春、厲天閏幾人聽聞武植的命令,臉上瞬間閃過一絲驚愕。
    他們幾人才剛歸降不久,武植便將組建軍隊這等重任交付,這份全然的信任,讓他們真切體會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分量,心中不禁湧起一陣複雜的情緒,既有驚訝,又夾雜著幾分感動與被認可的振奮 。
    武植見幾人神色有所動容,微微點頭,沉聲說道:“此番組建的軍隊,日後將駐守江南,保一方安寧,故而命名為鎮南軍。至於鎮南軍都指揮使一職,我決定交由方百花擔任。諸位,還望你們全力以赴,將這鎮南軍妥善組建起來。”
    當聽到武植將要把鎮南軍交給方百花統領時,這些原方臘麾下的部將神情都顯得更加興奮。
    幾人紛紛抱拳拱手說道:“大帥放心,我等定會盡心盡力為大帥挑選出一支精銳之師。”
    看到幾人拱手領命,武植心中放心了不少。如此眾多的義軍俘虜,倘若不妥善安置,日後定會生出禍端。還不如將他們去蕪存菁,留下能征善戰之輩,再組建一支新的軍隊。這樣既能增強自己對江南的掌控,還能夠減少隱患。
    次日,杭州城內各處戰場已清掃完畢,武植麾下眾將領紛紛匯聚於杭州府。
    “諸位,我等在江南之地曆經近一年的征戰,如今已將江南之亂徹底平定。各位的功勞,本帥都銘記於心。待回朝之後,本帥定會為諸位請功。”
    武植話語剛落,麾下眾將拱手抱拳,齊聲說道:“多謝大帥提拔,我等定當不負大帥所望!”
    “此次平叛,我西北三支大軍勞苦功高。本帥承諾,定會奏明朝廷,為忠義軍、虎賁軍、永新軍各軍將校晉升一級。”
    韓世忠、劉光世、吳玠、劉錡、林衝幾人聽聞,對著武植躬身說道:“我等西北軍,本就隸屬於大帥麾下,與大帥榮辱與共,自當為大帥效命。”
    “有功則賞,有過則罰,本帥怎可厚此薄彼?”武植輕笑一聲,目光望向韓世忠、吳玠、林衝幾人說道。
    頓了頓,武植接著說道:“如今江南叛亂已平,朝廷肯定不會讓我西北軍和禁軍長期留在這兒,必定會籌劃撤軍,然而,大軍一旦撤離,江南駐軍稀少,這對江南都護府掌控各地極為不利。”
    “所以,本帥決定,任命劉錡為虎賁軍都指揮使,率領虎賁軍留守江南,並與新組建的鎮南軍,以及蛟龍、怒海兩支水師,共計15萬人,全部納入江南都護府的管轄體係,統一聽命於江南都護府指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劉錡及其他將領聽聞,都抱拳領命。
    隨後,武植又部署了準備撤軍的相關事宜。他命令韓世忠、劉光世二人率領忠義軍,籌備返回河東路;命林衝帶領永興軍,準備撤回永興軍路。
    對於殿前司的捧日、天武、虎冀、龍衛這四支禁軍,武植吩咐他們原地待命,屆時與自己一同返回汴京城。
    武植將各路軍事部署妥當後,眾將領命轉身離開了大堂,前去執行命令。
    望著離去的眾將,武植準備移師江寧府,以江南都護府之名,繼續在江南七路推行攤丁入畝政策。
    整個江南七路人口眾多,總計3700多萬。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兩浙路,約990萬人。淮南西路、兩浙路此前因分別受王慶和方臘起義衝擊,攤丁入畝政策推行得最為順利,如今已開始施行。
    其餘如淮南東路以及江南東路部分曾受叛軍波及的地方,攤丁入畝政策也在有序推進。然而,在那些未被叛軍波及的地方,推行阻力卻很大。
    武植這次準備回到江寧府,打算采取強硬手段,使這兩路能如淮西、兩浙一樣徹底貫徹執行這一政策 。
    汴京城內,自從趙佶及朝廷眾臣將軍隊糧食補給事宜甩給武植,讓其自行籌措後,朝廷國庫的狀況有所改善。如今,國庫雖說不像從前那般充盈富足,但也基本能夠維持各項開支。
    於是,趙佶又故態複萌,與林靈素等方士混在一起,整日沉迷於煉丹求仙、豢養珍奇異獸,對朝政不管不顧,常待在萬壽宮專心修道。
    這時,一名內侍匆匆前來稟報:“官家,江南武丞相有奏報呈上。”
    趙佶眉頭一挑,神色平靜:“呈上來吧。”
    內侍聞言,快步走進殿內,將手中奏報遞給趙佶。趙佶打開一看,頓時麵露欣喜,大笑道:“哈哈哈哈哈,這武植終於把那方臘剿滅了 !”
    整整一年,江南七路因戰亂未上繳任何稅賦,如今總算又有稅收來源了。
    趙佶想到往後能全心全意地投身修道,臉上不禁露出欣喜之色。
    第二日,在垂拱殿舉行朝會時。趙佶的麵色較之以往顯得格外愉悅。朝堂之下的眾臣,瞧見端坐在上位的趙佶如此高興,不禁都麵露疑惑。
    “朕今日要告訴諸位愛卿一個好消息,如今,江南方臘之亂已然被武愛卿率兵剿滅。”
    下方群臣聽聞江南之亂已平,臉上紛紛浮現喜色。江南地區一旦動蕩,他們各項收入便會大幅減少,此事關乎切身利益。當聽到喜訊,眾人齊齊抱拳,向趙佶說道:“恭喜官家,賀喜官家!”
    坐在龍椅上的趙佶微微頷首,麵帶喜色地說道,“武愛卿果然不負朕之所托。雖說平叛耗時頗長,但如今大功告成。”
    隨即,趙佶扭頭向身旁內侍吩咐道:“擬旨,著武愛卿整飭軍備後,即刻班師回朝,以受朝廷封賞。” 內侍聞令,抱拳領命,隨後匆匆前去擬旨傳詔。
    趙佶又看向下方的群臣問道:“武愛卿立下這等大功,不知諸位愛卿有何看法?該當如何封賞武愛卿呢?”
    下方群臣聽聞趙佶此言,一時皆陷入思索。武植如今已官至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又任樞密使,為朝廷左丞相,且爵位已至國公,可謂位高權重。再往上,確實多是些有名無實的虛銜,故而眾人皆沉默不語。
    這時,韓忠彥出列,拱手說道:“官家,武大人如今已居高位。依臣之見,官家不妨賜予武大人太師尊位,再加封顯赫爵位,如此既顯官家恩寵,又能表彰其非凡功績,激勵朝中諸臣為朝廷效力。”
    趙佶聽了韓忠彥所言,麵露笑意,點頭道:“愛卿所言甚合朕意。既然如此,待武愛卿回京後,朕便授予他太師之職,晉封汾陽郡王。”
    當群臣聽聞趙佶將&34;汾陽郡王&34;的尊號賜予武植時,朝堂之上頓時泛起微妙漣漪。
    這個源自盛唐的封號,原是中興名將郭子儀的專屬尊號——昔年安祿山禍亂天下,正是這位再造唐室的柱石之臣統攝三軍戡定叛亂,功高不賞卻始終恪守人臣本分,最終以&34;功蓋天下而主不疑&34;的圓滿結局彪炳史冊。
    如今武植橫空出世,以雷霆手段戡平內亂、匡扶社稷,其砥柱中流的功勳與郭子儀如出一轍。
    趙佶此番封賞,既暗含期許亦藏警示:既要武植效仿郭子儀忠貞體國的風骨,更期望他能領悟先賢&34;月滿則虧&34;的處世智慧。禦座之上的深意昭然若揭——望其能以郭令公為鏡鑒,在功成名就之際仍持謙衝之態,方不負天子以國士相待之恩。
    喜歡大郎別怕,我有掛請大家收藏:()大郎別怕,我有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