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趙結的忌憚
字數:5090 加入書籤
第259 章 趙結的忌憚
汴京城內,自劉正夫被貶已然過去三個月。這段時間裏,劉仲武和呼延灼奉武植之命,對衛尉寺和軍器監展開了檢查。
果不其然,大宋官場貪腐成風,隻有極少官員能做到廉潔自律。他們在核查中,揪出了貪汙腐敗、倒賣兵器等一係列罪行的官員。
兩人匯報武植後,他以樞密院的名義下達指令,讓兩人乘勝追擊,對衛尉寺和軍器監各級官員進一步徹查。
為了將這兩個關鍵部門牢牢把控,武植又迅速從西北之地調朱仝至京師,任命其為衛尉寺卿;同時,讓尚在江南的淩振兼任軍器監監正,如此一來,衛尉寺與軍器監盡在掌控之中。
掌控了兩個軍隊的要害部門後,武植又對駐紮在京畿之地的禁軍進行整頓。
原本整個京畿之地駐紮的大宋禁軍有 10 萬人左右。因江南方臘叛亂,高俅帶領捧日、天武、虎翼三支禁軍出征,卻被方臘打得大敗,三支禁軍損傷慘重。
武植南下江南平叛後,對捧日、天武、虎翼三支禁軍進行了重建,同時連同呼延灼率領的龍衛軍進行擴軍,使每支軍隊達到了 5 萬人。
待江南叛亂平定,武植班師回朝,四支禁軍都隨武植一同回到了京師。如今整個京畿之地的禁軍,加上原本駐紮在汴京城的神衛軍2萬多人,總計約 22 萬餘人。
如此龐大的軍隊齊聚京畿之地,將士們的日常操練以及吃喝住行,都成了急需解決的棘手難題。
武植火速召集兼任龍衛軍都指揮使的呼延灼、兼任捧日軍都指揮使的盧俊義、虎翼軍都指揮使嶽飛、天武軍都指揮使史文恭,還有神衛軍都指揮使,一同議事。
在樞密院白虎堂中,武植望著幾人,沉聲說道:“如今於這京畿之地駐紮的禁軍數量甚為龐大,本王有意從這禁軍裏分派一支,遣往北麵駐守,為將來攻打燕雲十六州預先做好準備。”
武植話音剛落,史文恭、嶽飛等將校眼中瞬間閃過一絲銳利的精光。他們心裏都很清楚,在眼下這些軍隊裏,最有希望被派往北麵駐守的,無疑就是虎翼軍和天武軍。
先看神衛軍,其都指揮使可是皇帝的心腹之人,肩負著保衛皇宮的重任,那可是關乎皇家安危的關鍵崗位,說什麽也不可能調離京城前往北麵戍邊。
再看龍衛軍,現任都指揮使由兵部左侍郎呼延灼兼任。呼延灼在朝堂之上可是手握重權,兵部事務繁雜,諸多軍國大事都需要他參與決策、協調各方,自然也離不開朝堂,不可能奔赴遙遠的北地。
至於捧日軍,都指揮使一職由殿前司副都指揮使盧俊義兼任。盧俊義身處禁衛體係的核心位置,同樣不可能輕易離開朝堂,遠赴北麵。
武植看著幾位將領的神色,微微一笑,隨即再度開口道:“此次兵馬調動,本王會從西北之地調集張清、楊誌、索超等部分將校進京,並且會對各位禁軍的將領予以重新任命。”
聽到武植要對駐紮在京師之地的禁軍將領進行重新任命,嶽飛、史文恭、盧俊義、呼延灼四人麵色平靜,然而神衛軍都指揮使的麵色卻微微有變。
武植望著神衛軍都指揮使的臉色,微微搖了搖頭,說道:“放心吧,在座各位的職位皆無變動,隻是旗下將領有所變化罷了。”
“待張清、楊誌、索超入京之後,張清擔任虎翼軍副都指揮使,索超擔任天武軍副都指揮使,楊誌擔任龍衛軍副都指揮使,至於捧日軍副都指揮使,便由本王原麾下的親衛杜壆擔任。”
隨後,他看向了神衛軍都指揮使,開口說道:“這神衛軍乃是拱衛皇宮的禁軍,其將領任命,本王也不便插手。”
武植話落,又對此次京畿之地的兵馬調動做出了部署。令嶽飛和張清兩人率領虎翼軍 5 萬人北上河北東路,進駐滄州,整軍備戰,為攻伐燕雲十六州做準備。
令天武軍都指揮使史文恭、副都指揮使索超率領 5 萬天武軍西進河南府駐紮,以減輕京畿之地對大軍的供養。
令捧日軍副都指揮使杜壆率領捧日軍離開京師,前往京師郊外陳橋驛駐守。
此番部署完畢後,京畿之地的駐軍隻剩龍衛、捧日、神衛三支,共計 12 萬餘人,極大地減少了京畿之地對軍隊的供養。
武植對禁軍部署完畢之後,眾將紛紛抱拳領命,而後走出了白虎堂,各自去執行命令了。
皇宮禦書房內,趙佶望著神衛軍都指揮使,神色凝重,開口問道:“此次武植召集爾等禁軍將領,有何要事?”
神衛軍都指揮使不敢怠慢,將武植召集禁軍將領之事、商議的內容以及下達的命令,盡數告訴了趙佶。
趙佶聞言,臉上緊繃的神情逐漸舒緩下來:“原來如此,京畿之地的確容不下這麽多禁軍,將其派往北方也好。”
隨著武植權柄越發加重,趙佶已開始對武植心存忌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京師之地駐紮的龍衛、捧日、天武、虎翼 4 支禁軍,雖說名義上為天子親衛,然而其中的捧日、天武、虎翼在江南與方臘一戰中損失殆盡。
重新組建後的三支禁軍,其將士大多是從江南七路的降俘裏挑選而出,基層將校則均由武植從西北武學止戈院調集的學子擔任。
因此,這三支禁軍,上至將領,下至基層校尉,大部分都唯武植之命是從。
至於另一支龍衛軍,更是武植的死忠。自幾年前武植重整龍衛軍後,這支軍隊跟隨武植轉戰四方,一路西征西夏、北抗遼國、南平方臘。從士兵到將領皆對武植死心塌地,稱其為武植的親衛軍也不為過。
在幾個月前,當武植領著 4 支禁軍的二十萬將士回朝時,趙佶心中一直隱隱擔憂。不過看到武植並無反意,他才稍稍放心。
可幾十萬禁軍將士駐紮在京畿之地,而且這大軍還可能不聽自己調遣,這讓趙佶頗感不安。如今聽到武植將這些大軍調出京畿之地,他總算稍微安心了。
“武植如今掌控的軍權實在太大,長此以往恐生變數,朕必須想個法子將其軍權分化。”趙佶眉頭緊鎖,在禦書房內來回踱步,低聲自言自語著。
隨後,他抬眸看向神衛軍都指揮使,沉聲道:“你先退下吧,若有要緊之事,即刻向朕稟報。”
神衛軍都指揮使聽聞,趕忙拱手行禮,應了聲“遵旨”,而後穩步退出禦書房,輕輕帶上了房門。
待其身影消失,趙佶立刻轉身,對著身旁候著的內侍吩咐道:“你即刻去將殿前司都指揮使童貫宣來,不得有誤!”那內侍不敢耽擱,匆匆領命,一路小跑著去傳旨。
少頃,童貫在內侍的帶領下來到了皇宮禦書房。
“官家,不知您召微臣前來,是有何要事?”
趙佶神色複雜,緩緩開口說道:“童愛聊,你覺得武植為人如何?”
童貫聞言神色一震,但還是回稟道:“官家,武大人戰功赫赫,對官家忠心耿耿,如今更是平定了江南之亂,保住了我大宋半壁江山,可以說是勞苦功高。”
“是啊,武植為我大宋南征北戰,功勳卓著。不過朕已賜他汾陽郡王的爵位,並且如今他已身躋左丞相之位。可他麾下掌控的軍隊實在太多了,三衙禁軍當中,龍衛、捧日、天武、虎翼這 4 支禁軍,大部分將領皆是武植的麾下。童愛卿,你說此種狀況,朕怎能安心呢?”
童貫聽聞宋徽宗趙佶的這番話,抬眸望向趙佶,神色頗為複雜。
他與武植一同曆經過平定西夏和抗擊遼國的戰事,對武植在軍中的權勢究竟有多大,他心裏再清楚不過了。
趙佶提及的那四支禁軍,還隻是武植軍中勢力的一部分,在西北四路之地,還有三十多萬大軍,也早已被武植牢牢掌控。
童貫心裏清楚,自已如果把這事告訴趙佶,恐怕會引發一場大風暴。他和武植私交甚好,武植還曾在關鍵時刻幫過他,這份恩情他一直記在心裏。
猶豫再三,那些到了嘴邊的話,還是被他咽了回去。最終,他選擇沉默,沒有將西北諸路大軍被武植掌控之事告知趙佶 。
童貫輕輕歎了口氣,拱手說道:“那官家打算如何處置?”
趙佶望著童貫,開口說道:“童愛卿身為殿前司都指揮使,這 4 支禁軍理應歸屬殿前司統轄。”
“雖說如今武植已將虎翼、天武軍調出了京畿之地,可京畿之地中還有龍衛軍和捧日軍兩支禁軍。童愛卿可否想辦法在這兩支軍隊中安插人手,以替換武植麾下的將領?”
童貫聽了,眉頭緊鎖。此時的他在趙佶和武植中間左右為難,雖說趙佶乃是國君,自己理應聽從他的命令,可武植對自己有恩,而且他也知曉武植的勢力龐大,自己若是真與武植作對,那無疑是自尋死路。
他雖然身為殿前司都指揮使,名義上這 4 支禁軍的確歸他統轄,可武植麾下的盧俊義乃是殿前司副都指揮使,花榮乃是侍衛馬軍司都指揮使,自己若往這 4 支禁軍當中安插將領,又怎能逃得過這兩人的眼睛?
到時候不僅趙佶交代的事辦不好,還會得罪武植,落得兩麵不討好的下場。
喜歡大郎別怕,我有掛請大家收藏:()大郎別怕,我有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