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再添新土
字數:3951 加入書籤
遠在北京城的武植收到吳階的奏報後,不禁啞然失笑。
其實武植原本並不想再次發起對外征戰,因為此時大明國土麵積已極為遼闊了,他暫且無意繼續出兵。
不過隨著蒸汽機的問世,兩大重要項目——蒸汽鐵甲船和蒸汽火車也都在建造當中,想必很快就會問世。
等這兩種交通工具出現後,對於他統治大明廣袤的地域將會有極大的助力。因此,他點頭同意了吳階的出兵計劃。
西南交趾路升龍府,吳階等一眾將領一收到武植同意出兵的消息,臉上都浮現出喜色。
隨後,5萬鎮南軍在吳階、龐萬春、呂師囊等將領的帶領下,浩浩蕩蕩越過邊境,朝著占婆國攻殺而去。
不過大明身為天朝上國,出兵總要有個說得過去的理由。
一番商議後,吳階與眾將敲定了一個出兵借口——搜尋在占婆國境內走失的明朝士兵 。
占婆國麵對明軍這般蠻橫無理的要求,自然不會答應,組織國內士兵奮起抵抗。
但他們所麵對的是一群久經戰事且裝備精良的大明精銳士兵,而占婆國尚處於半封建半部落的狀態,又怎能是明軍的對手?
僅僅兩個多月,吳階等人便率領明軍攻占了占婆國的國都占城。
占婆國覆滅後,吳階與鎮南軍將士們征伐的腳步絲毫未停。他們率領大軍順勢攻入真臘國境內。
真臘國國王聽到明軍已然踏入自己的國土,一臉悲戚。這幾年,他對明軍的強大與強勢早有聽聞。
三年前,明朝就出兵一舉滅掉大理、蒲甘、交趾三國,如今又以一個可笑的理由覆滅了占婆國,眼下來到了真臘國,自己怕是躲不過亡國之劫了 。
想到此處,真臘國國王索性破罐子破摔。麵對已然攻入國內的明軍,他非但不召集大軍抵抗,反而迅速寫下一封投降書,命人呈遞給明軍將領。
不僅如此,他還下達命令,要求真臘國境內各城池皆不得抵抗明軍,並打開城門迎接明軍入城,眾多真臘士兵也深知自己絕非明軍敵手,故而對國王下達的命令欣然領命。
正率領明軍準備對真臘國發起全麵進攻的吳階,收到真臘國國王送來的投降書後,麵露詫異之色。
一眾鎮南軍將領也紛紛傳閱查看,不禁議論紛紛。
雖然大明軍隊兵強馬壯,可此刻他們才剛剛殺入真臘國境內,真臘國並未傷筋動骨,為何這麽快就投降了呢?眾人都懷疑這是真臘國國王的詐降之計。
於是吳階和一眾鎮南軍將領沒把真臘國的這份投降書放在心上,依舊依照原定計劃,向真臘國發起了進攻。
可當他們帶領著將士們殺到真臘國境內的一座座城池前時,眼前的景象讓他們頗感意外。
城池內的真臘國士兵不但沒有任何抵抗的舉動,反而大大方方地敞開了城門,像是在迎接他們進城。
經過一番打聽才知道,原來是真臘國的士兵們都接到了國王的命令,說是真臘國已經向他們投降了。
親眼所見的吳階和一眾鎮南軍將士,此刻才真切意識到那真臘國國王所寫的投降書確鑿無疑,且其是真心實意要向大明投降。
吳階與眾將當即約束鎮南軍將士,嚴禁對真臘國士兵展開攻擊。他們領著大軍一路暢通無阻地進入了真臘國國都金邊城。
麵對主動向大明朝投降的真臘國國王,明軍自然不會像對待此前負隅頑抗的蒲甘、交趾、占婆等王朝那般大開殺戒。
但吳階為了穩定局勢,還是派遣各個將領帶兵入駐了真臘國內的城池,並且他自己和龐萬春兩人也分別率領大軍駐紮在真臘與占婆兩國的都城中。
五個月後,身處京師的武植收到了吳階傳來的戰報,得知占婆、真臘兩國已被大明占領。
看過戰報後,武植臉色平靜,對於此事,他早有預料,因而並未流露出太多喜悅。
但將士們的征戰功勞不可磨滅,於是武植準備對吳階、龐萬春以及一眾鎮南軍將校予以嘉獎。
禦書房內,武植處理完對眾將的嘉獎事宜後,卻又微微皺起了眉頭。隻因吳階所率鎮南軍此時離大明中心地帶越來越遠,且長時間脫離朝廷中樞的掌控。
雖說武植堅信吳階不會背叛自己,可人心難測,很多時候人往往會被形勢左右而身不由己。
就如同前朝宋朝的趙匡胤以及如今的自己一般,就算吳階本身對大明忠心不二,絕無異心,但隨著麾下將士們的簇擁,日子一長,極有可能逐漸形成一個與大明逐漸背離的利益集團。
其實武植早就有了下令讓吳階率領鎮南軍班師回朝的想法。隻是眼下占婆、真臘兩國才剛剛被納入大明的版圖,這地方還需要大軍駐守來穩定局勢。
要是另外派遣其他軍隊前往替換,考慮到路途太過遙遠,不管是行軍過去還是後續再返回,都極為不便。
為防患於未然,武植當機立斷:將自己與方百花年滿十六歲的長子武思君外放封王,把剛剛占領的真臘、占婆兩國,劃為他的封地,命他協同鎮南軍一同鎮守大明在東南亞的廣袤疆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思君作為武植與方百花的子嗣,身後有李助、石寶、王寅、方傑等一眾原方臘麾下大將的支持。
倘若繼續將他留在京師,待幾年後其他的子嗣長大,在各方勢力的支持下,他們很容易形成對峙局麵。
武植可不希望看到他們兄弟之間產生隔閡,上演後世清朝康熙時期“九龍奪嫡”的覆轍。
將武思君外放到遠離大明中心的真臘、占婆兩地,再適合不過。如此一來不僅能夠避免日後自己子嗣之間產生隔閡與對峙,還可以消除吳階長期領兵在外的隱患。
畢竟鎮南軍中的眾多將領,原本就是方百花曾經麾下的心腹,現在讓方百花的兒子前去統領,從情感和忠誠度上來說,也更容易讓鎮南軍的將領們心甘情願地聽從調遣。
武植主意既定,便吩咐身邊的內侍傳信,宣方百花前來商議此事。
方百花得知武植要把武思君外放到千裏之遙的真臘、占婆等地封王,臉色瞬間一變,眼中滿是哀求之色。
武植看著眼前淚水漣漣的方百花,輕輕將她攬入懷中,溫柔地替她拭去淚水,勸慰道:“百花,你該明白,如今我子嗣不少,且他們背後各自都有勢力支持。等孩子們長大,若還都留在京城,日後難免會為了爭那至高之位自相殘殺。”
“現在把思君外放封王,雖說離京城遠了些,卻能避免兄弟間生出嫌隙。而且隻要他有能力,也能在那一方土地上有所作為。”
方百花靜靜聽著武植的話,心裏清楚他說的在理,可做母親的哪能輕易割舍這份牽掛,心中實在是不忍。
一想到自己的孩子馬上就要遠赴數千裏外的異國他鄉,她還是忍不住又問了一句:“陛下,真的非這樣不可嗎?”
武植聽了,眼神堅定地點了點頭,沒有絲毫動搖。方百花望著武植那不容置疑的神情,隻能輕歎一聲,點頭同意。
喜歡大郎別怕,我有掛請大家收藏:()大郎別怕,我有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