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郡主龍希諾
字數:3395 加入書籤
夏皇南宮博在早朝上提出要親往青州城,遭到了文武百官的強烈反對。
諫議大夫劉墉更是死諫到底。可當康順帝問起皇室中還有誰適合去西陵時,眾人又都啞口無言了。
跟南宮淩平輩的王爺倒是有幾位,可他們輩份低了點。又不敢保證,他們在回城途中會不會生出點什麽事端。
其實,最適合去的是康順帝的皇叔寧老王爺。可那老頭的性子,還真有點叫人不放心。
不過,越王一黨對於是皇上親自去還是寧王去,都高興的很。
就這樣,爭執了許久也沒個結果出來,朝會不歡而散。
劉墉第一次覺得自己挺沒用的,皇上問他可有合適的人選,一下就把他給問住了。
文有左相顏明澈,武有威遠大將軍蔣墨。可就是最重要的皇室人選沒個著落。
吏部員外郎路錚散朝後,回去就和郡主龍惜諾說了此事。
小郡主可不似她的父王一般性子耿直,是個心思細膩,說話辦事得體,舉止落落大方的女孩。
龍惜諾性子隨了母妃,長的卻像她的父王。不似尋常女子那般嬌俏,卻有一種英姿颯爽的美。
龍惜諾幼時經常去外祖家玩耍。小時候的龍惜諾長的粉嘟嘟的,還帶著點嬰兒肥。頭發自來卷曲,有點像個瓷娃娃。
而且小時的龍惜諾吐字不清,讓她喊娘親不是喊成狼親,就是喊成涼親。喜歡吃油餅總吵著要吃油頂。
小龍惜諾的舅舅總喜歡逗她喊狼親。小惜諾像明白舅舅的壞心思似的,不喊狼親抱,就讓啾啾舅舅)抱抱。
給她的舅舅江誌遠樂的不要不要的。
小郡主不但是外祖家的團寵,也倍受父王和母妃的疼愛。就是王府的嫡子小郡王龍霽琛都不如小惜諾受寵。
小郡主龍惜諾性子灑脫,對琴棋書畫不太感興趣,女紅做的也是馬馬虎虎。但是她的騎射卻是少有對手。
正是由於她和京城的貴女都不一樣,所以文采出眾的路錚才要求娶她。
路錚的眼光還真的毒辣。初時,他的父母都不太同意這門親事,說郡主龍惜諾性子太野,恐怕不能安心居於後堂,做個當家主母。
就是京城的貴公子提起龍惜諾,都不是太感冒。誰家的女子不是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再出門。她可倒好,一身衣裙不是白就是綠,連頭上戴的飾品都是款式簡單素雅的。
而郡主龍惜諾最不像女人的地方是不戴耳飾,不塗口脂,不塗蔻丹,走路還一陣風似的,邁那麽大的步子。說話也不似人家那般溫柔,就像鄉野女子一樣,高聲大氣的。
可就是這樣一個被別人說的一無是處的女人,卻把路府打理的井井有條的。對上孝順公婆,對下關愛小叔和小姑。就是妯娌之間也處的非常融洽。
就連一向挑剔的路錚的姑母路香凝,都對龍惜諾讚譽有加的。聽聞哪個貴婦或貴女敢說她好侄媳的壞話,她能把人家懟到哭。
路錚也愛極了比自己小四歲的妻子,雖然隻有三個淘氣包兒子,沒盼來一個嬌嬌弱弱的閨女,但他也從不納妾。
路錚如此寵妻,把他的弟媳孫瑩羨慕的不行。一看到自家那個花心的相公,她的心裏就憋的慌。自己給他生了兩兒兩女,他卻又娶了兩個小妾進門。
而且那兩個小妾還不安分,總想著給自己下絆子,為她們的兒女獲取更多的好處。
路錚知道自己的妻子學識淵博,隻是不在人前顯露罷了。路錚在朝堂有什麽難事都好說與妻子聽。
今日路錚也和往常一樣,說起了在朝堂上爭執不休的去往大夏的人選。
“夫君,你認為誰去最合適呢?”郡主問道。
其實龍惜諾聽得丈夫如此說,她已經猜到了他的心裏人選了。
路錚看著妻子明媚的笑容,不禁抬手撫摸上了她的臉頰。將近三十的婦人了,長的還像初時遇見那般。讓他每每都心動不已。
路錚看著妻子的眼睛說道:“惜諾,為夫自然是想舉薦嶽父的。可這一去路途遙遠不說,還有許多人關注著。為夫就怕嶽父他老人家為了保護太子殿下,而傷到了自己。他老人家雖然這些年堅持鍛煉身體,可畢竟年歲大了,怎能跟年輕人相比呢!”
路錚歎了口氣,接著說道:“惜諾,你也知道朝中的形勢,沒有誰比嶽父更合適的了。
別人說嶽父好得罪人,可咱們知道,他老人家在大事上可不會犯糊塗的。
為夫想問過嶽父的意見,如果他老人家願意。皇上就不會執意去青州城了。雖然那裏也是大夏的國土,可哪有京師防衛之強呢!”
路錚和郡主感情好,隻有在重要的場合才稱她為郡主。
龍惜諾拉著丈夫的手,讓他坐在桌邊,才又說道:“父王雖然年邁,但此去不是出征。即使有危險,但也好過皇上離京。再說了,我們能想到的,皇上也會想到。想來無論是誰去迎接太子回宮,明裏暗裏的守衛一定不少。
而且西陵的皇帝也不會坐視南宮淩的安危於不顧。隨行的暗衛一定不會少。
而且,不是說南宮淩的身手不錯,又有真龍庇佑嘛。即使有驚也不會有險。
夫君當可放心,去見父王說便是。
若是父王出京,皇上就不會一意孤行了。”
路錚聽了妻子的話,放下心來,當即去了寧王府。
於是老寧王便成了大夏使臣團的最高使者。
西陵皇帝對大夏皇室也有大致的了解。能代表皇室來的親王隻有寧王和恭親王。後者雙腿殘疾,不宜遠行。
所以眾人推測,車上坐的一定是寧老王爺。待車近了,車廂上的一個寧字,更印證了大家的猜測。
這隊使臣團共有四輛車駕,除去寧王的座駕,那兩輛分別是左相顏明澈,威遠將軍蔣墨的座駕。
而寧王後麵的那輛朱紅漆,明黃色帳頂的車架,一看就知道是為了大夏的太子南宮淩準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