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赴死
字數:6875 加入書籤
九十五:赴死
大秦國,西北道上。此時旌旗招展,戰歌如雷。一支裝備精良的兵馬正在行軍。
秦國是列國之中軍力最強的王國,而眼前的這支軍隊,即使在勁旅如雲的秦軍之中,也堪稱一等一的精銳主力。
雖然這路兵馬隻是為了剿滅法門殘黨而臨時拚湊而成。但為了給秦王的禦駕親征營造聲勢。大秦兵部卻集結了秦國各路的精兵強將。別說是對付幾個亂黨殘餘,就算是麵對久經沙場的精兵勁旅,這支臨時拚湊的部隊也毫不遜色。
為了展示軍威,秦王出征前特意在庸涼城中檢閱了出征兵馬。對於車候軒為他精心挑選的精兵悍將,秦王表示十分滿意,犒賞三軍之後,大軍這才浩浩蕩蕩的離開首都,向西進發。
走在隊伍最前方的,是五百名盔甲明亮的騎士。他們的騎槍就像樹林一樣茂盛,馬刀像是獠牙一般鋒利,騎士們鐵麵覆臉,兜鍪護手。渾身上下的披甲已經達到了十之八九。就連座下的戰馬,也隻露出了一雙閃亮的眼眸和四條馬腿,其餘身軀,都被包裹在堅韌的皮甲之下。就像一群堅不可摧組成的強壯怪獸,在強光之下把行軍的大路變成一片波光粼粼的金屬河流。
這些騎士都來自大秦白虎軍中的“雷部大營”。這是一支新組建的勁旅。如此之高的披甲率,在當時那個冶煉技術並不發達的時代毫無疑問需要天價的成本。
更何況原本白虎軍中的戰士大都出身山脈縱橫的巴蠻界,多為善於山地作戰的步兵。擁有一支如此精銳的重裝騎兵實屬怪事。可是這些騎士們卻是見怪不怪,原因隻因為,雷部大營的前身,便是大秦國中赫赫有名的明陽私軍。這些騎兵,則是出身於明陽君近衛營中的親衛騎兵。
自從明陽君死後,白虎軍大將車候軒便收編了明陽私軍,組建成雷部大營。這次他奉命領兵清剿西方群山的法門殘餘,除了這些威武騎士之外,他還攜帶著當年明陽私軍中的“先鋒營”、“野戰營”、“斥候營”和“工匠營”。總計八千人,作為全軍前鋒,當先行動。
雷部大營之後,則是真正來自白虎軍的五千步兵。這些戰士和明陽城子弟組成的雷部大營不同。他們都是出身巴蠻界的良家子弟,世代都是最純良的王國子民,自幼沐浴王化。對於王國和王室抱有最高等級的崇拜。因此意誌堅決,絕對忠誠。
再加上巴蠻界山川縱橫,河道密布。自幼生長於此的巴蠻子民習慣了翻山越嶺。因此體能出眾,身手敏捷,鬥誌強悍。天生便是優秀的步兵。而秦王在檢閱軍隊的時候,又特意關注到曾受明陽城供養的雷部大營士兵裝備精良,人高馬大。出身白虎軍的步兵們卻是裝備簡陋,相比之下,遜色了雷部大營一截。
秦王陛下本就是爭強好勝的年輕人,眼看明陽城的軍隊竟然比自己的士兵更加氣派,不由妒心大起。特意從武備庫中調撥了全新鎧甲兩萬套配發給隨自己出征的白虎軍士兵們。人靠衣裝馬靠鞍,被全新武裝起來的白虎軍士兵果然士氣大振,看起來也更加威武。
而隊伍的中間,則是貼身拱衛國王車駕的兩千羽林。這些君王最信任的士兵全部出身貴族。是和國王一樣,處於統治階層的官宦子弟。在他們看來,保衛王權,就是保衛自己的利益。因此他們對國王無比忠誠。
羽林近衛大都由儀仗隊組成。當先行進的,便是數百名開路騎士,他們高舉斧鉞戈戟一類的儀仗兵器,一路浩浩蕩蕩,激起滿天煙塵。
相比雷部大營的騎兵,羽林騎士的鎧甲則更注重的則是王國威嚴,因此更加華麗而不注重實戰。
緊隨其後的,則是步行跟隨,更加聲勢浩大的旗陣。他們身穿錦衣,手中捧著象征著王國、王室、國王以及宗教信仰的各色旗幟。當先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麵大旗,每旗之下是上百人的隊伍緊隨旗幟移動。然後則是象征大秦圖騰的虎旗、象征王室的黑龍旗和象征國王本人的王旗。聲勢浩大,不可名狀。
旗陣之後,緊隨而來的則是一支兩百人的鼓吹樂隊。他們的樂器以各種鍾鼓為主,其中還安插著各種絲竹、琴弦管弦等樂器。時刻不停的演奏。
最後,在一把無比矚目的黑色大纛之下,方才是國王親乘的六馭龍輦,那龍輦極為華麗巨大,單是駕車和牽馬的馭夫,便有十二人之多。無數禦前侍衛簇擁在龍輦周圍,寸步不離的保衛著國王的安全。
除此之外,國王的身邊,還伴隨著一支特殊的人馬。
他們就是王都庸涼城裏的幾十名貴族高官。這一次,秦王趙贏為了殺雞儆猴,樹立王威。竟破天荒的要求這些老爺們伴隨王家而行。
麵對這次的苦差,這些嬌生慣養的老爺們自然是叫苦不迭。雖然他們不必衝鋒陷陣。可光是一路上的舟車勞頓,就夠他們喝一壺了。
但是王命如山,盡管心裏有一萬個不情願,他們也不敢公然對抗,隻能捏著鼻子坐著馬車跟在秦王的龍輦後麵,順便私下問候秦王的列祖列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他們的後麵,則又是浩浩蕩蕩的五千步兵隊伍。
直到此時,秦王陛下率領的兩萬人馬,才算是看到了盡頭。這支無比巨大的人流鋪天蓋地,席卷了整條西北大道。就像一團貼地飛行的烏雲,在大秦的西北緩緩移動。
看著自己治下的國家武功強盛,秦王趙贏相當滿意。他站在龍輦車頭,身邊的大將車候軒身騎大馬,如向導般為他介紹沿途的地形以及山色風光。聽著王家樂隊伴奏著嘹亮的軍歌,猶如出遊一般愜意。
忽然,前方傳來一陣喧鬧,大軍行動似乎受到了阻礙,停了下來。
趙贏的好心情被意外打斷,略微有些不快,皺著眉頭吩咐:“出了什麽事?車候軒,你去看看。”
車侯軒應答一聲,策馬向前軍奔馳而去。大約三炷香後,車候軒回到中軍:
“回稟陛下,是前軍遭遇了亂黨修行人的襲擊!現在刺客已被雷部大營的騎兵抓獲。”
“哦?”秦王來了興趣:“這幫亂黨當真膽大包天,一共有多少刺客?”
“陛下,隻有一名刺客。那人自報家門,是源國修行人宋心武。此人在修行界頗有名望。”
“單槍匹馬?”趙贏有些詫異:“這些法門倒真有些骨頭。自從大軍開拔,這是第幾個刺客了?”
“回陛下,修行人做刺客的情況是第五次了。至於法門的遊擊隊那就更多了。不知陛下可有興趣當麵審問這個宋心武?”
趙贏輕蔑一笑:“一幫命比紙薄賤的亂黨草民,竟敢阻我大軍挑釁?有什麽可審的?命令騎兵,將他用馬踏死,屍首吊在樹上,讓附近的草民看看,犯上作亂的下場!”
“就是!”簇擁在趙贏身邊的幾個貴族也跟著趕鴨子上架,他們早已被一路上的顛簸折磨得如坐針氈,正好殺人出氣:
“吾王英明,恩威如山!”
解決完了宋心武,大軍繼續前進,可是,行不過半天,到了下午,果然又出事了。
行軍的腳步再次遭到了阻攔,這一次,大軍停留的時間更長。人是情緒的結合體,而軍隊則是人的結合。麵對未知的危險時間越久,軍隊也變得隱隱有些不安。
中軍漸漸開始躁動起來,長時間的行軍讓步兵們十分疲憊。可是前方的停滯不前卻讓大軍埋鍋造飯的時間不斷推遲。慢慢的,步兵嚴整的隊列開始鬆動。有些懈怠的老兵油子們在隊列中竄動,有人離開隊列方便,有的人則把身上厚重的鎧甲脫了下來,坐在路邊休息。
看不下去的軍法官開始整頓軍紀:“起身,列隊!怠慢軍心者,斬!”
執法隊的刀鋒暫時起了作用,大頭兵們重新列隊。很快,隊伍中的焦躁之氣開始平複。
這時候,前往探聽軍情的車候軒方才回來。他來到龍輦旁,跳下馬,跪下稟報:
“啟稟陛下,前軍再次遭遇修行者阻攔。他請求陛下立刻班師回朝,否則便要武力抵抗!如何處置?請陛下定奪!”
“好家夥!”趙贏怒極反笑:“這趟出來,果然讓寡人大開眼界啊!不但有人攔截王師。竟還有人敢命令寡人?這幫修行人當真是膽大包天,看來是大秦對他們太好了!”
他發了一通火,這才看向車候軒:“那你還回來做什麽?莫非寡人還要聽從他的號令,乖乖夾著尾巴會庸涼去麽?按老規矩辦,捕捉之後,用馬踏死,若是本國修行人,那就再命令地方官,夷其族裔,不得有誤!”
可是這一次,一向堅決從命的車侯軒似乎有些猶豫:“可是…”
看他欲言又止,趙贏不耐煩的問:“可是什麽?”
車候軒上前幾步,低聲說道:“這個修行人身份不太一般,身上有先王禦賜的頭銜,且與朝廷有過淵源,一向交好。如此處置,恐怕會影響民心軍心…”
趙贏奇怪的問:“哪個修行人來頭這麽大?你說的是誰?”
車侯軒低聲道:
“此人便是曾在徐圖城鬥法奪城,後來拒絕封賞,回鄉修煉。先王敬其人品,冊封他‘伏魔修行劍宗’頭銜的秋原劍聖霍青疾!”
……
大軍的最前方,成名已久的霍青疾正大口喘著粗氣。
比起十五年前徐圖城下的那位意氣風發的壯年劍客,此時的霍青疾顯然蒼老了許多,根根白發不知何時已經爬上了他的鬢角,額頭上也多出了深深的皺紋。他用手中的長劍勉強支撐著身體。周圍則是觸目驚心的戰鬥痕跡。
在他的身邊,寬闊的大路上已經布滿了溝壑一樣的劍痕,四五十具騎兵的屍體橫七豎八的倒斃在他的麵前。足可見剛才的戰鬥有多激烈。
那些騎兵和戰馬的遺體上。一處處橫截的豁口如豆腐一樣光滑,就連血管和骨骼的橫截麵也都清晰可見。鮮血如泉湧一般從傷口處流出,滲入大地之下。足以見得這位橫行修行界多年的劍術大師老而未衰。
而此時的霍青疾顯然也並不好過,他雖是一代劍術名家。可是修為終究沒能到當年的鬥戰明王或是練無敵那般境界。在場兩萬秦軍的殺氣幾乎壓製住了他十之八九的法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因此,在霍青疾奮力殺傷了數十名騎兵之後,他自己的力量也幾乎消耗殆盡。累得單膝跪地,靠著以劍杵地,方才勉強支撐著沒有倒下。任誰都能看出,剛才還威風凜凜的秋原劍聖,此時已是強弩之末。隻怕就算是個孩子,也能將他打倒。
一個騎官於心不忍,出列喊道:“劍聖大人,您是明陽侯爺的朋友,我們也是侯爺的舊部。你我本該是一家人,何必自相殘殺?我們有軍令在身,不得已而為之。請大人不要與我等為難,還是回去吧!”
霍青疾感激的看了騎官一眼,苦笑一聲:“這是報應,當年我為了減少徐圖一戰的殺戮。不懼罵名,應明陽君之請為大秦鬥法,侵略徐圖城。如今明陽君已死,我的報應,也來找我了!”
忽然一個聲音高聲叫道:“吾王有旨!”
隻見車候軒策馬親自趕來,他馬術嫻熟,奔到陣前一扯韁繩。戰馬漂亮的立定在霍青疾身前:
“霍青疾接旨!霍青疾勾結亂黨,對抗天兵。罪本當誅!吾王仁德,念其修行不易,且曾有功於國,免其死罪。罰奪其封號,責令其立刻返回家鄉,由地方官員嚴加管教,終生不得離開秋原!欽此!”
車候軒宣旨完畢,又勸道:“劍聖閣下,你已為法門盡力,陛下免你不死。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還是接旨吧!”
霍青疾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滑過皺紋,淌在地上,忽然撐著長劍站了起來。
他已經休息了一會,總算恢複了一些法力,精神稍加振作,如炬般的雙眼忽然看向大軍深處,然後他深深吸了口氣,高聲長嘯起來:
“炬子已死,法門覆滅。霍青疾情願赴死,換陛下收斂暴虐之心,放過法門一脈餘孤!”
這聲長嘯震驚百裏,人馬聞之色變。隨風飄進軍陣深處。就連車候軒和騎兵們的耳膜都被震得微微發痛。大家都麵麵相覷:沒想到他力竭之際,尚還能有如此神威!
片刻之後,一個侍衛策馬而來:“吾王有命:霍青疾冒犯孤王,冥頑不靈,罪犯不赦。即命雷部騎兵斬殺!不得有誤!”
車候軒聽完,臉色一沉,惡狠狠道:“劍聖閣下。王命難違,在下隻好得罪了!”
聽完了自己的死刑宣告,霍青疾倒是十分釋然:“車侯將軍,多謝你的美意。隻是在下一心赴死,請你見諒。”
車侯軒一聲呼哨,五名全甲重騎兵緊握長槍,策馬向霍青疾發起進攻。
馬蹄踏動地麵的聲音恍若雷鳴,似乎連大地也在微微發抖。霍青疾卻全然不顧,左手緊握劍訣,右手長劍在身前劃動半圓。一條火龍從劍鋒飛出,直撲騎兵而去!
戰馬長嘶,眼看那條麵目猙獰的火龍襲來,驚得人立而起,不敢向前。
車侯軒大叫一聲:“蒙眼!”
喜歡法眼:明王請大家收藏:()法眼:明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