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三食堂
字數:4195 加入書籤
生氣歸生氣,老父親吩咐的事,還是要去做的。
李夢洛給林海倒了杯水,白了他一眼,隨後就出門找媽媽了。
沒一會兒,李夢洛帶著她媽回到了屋裏。
李夢洛的母親叫王桂英,和李夢洛長得像是一個模子裏印出來的。
桂英長得雖然老了些,但從骨相上看,年輕的時候和李夢洛一樣漂亮。
客套兩句,桂英就帶著李夢洛進廚房了。
半個小時左右,倆人端著做好的菜回到客廳。
“家裏也沒啥好菜,簡單將就一下吧。”桂英把菜放在桌上說道。
林海一瞧,一盤醃魚、一盤鹵豆幹、一盤花生米,都是下酒的好菜。
菜一到,李鋼就把酒壺拿了出來,倒了兩杯酒,一杯給自己,一杯給林海,倆人客套兩句,便喝了起來。
倆人第一次在一起喝酒,喝得很盡興,喝到半夜才散。
林海回家沉沉睡了一覺,醒來時天已大亮。
起床穿好衣服褲子,簡單洗漱一下,就挎上包出門上班了。
從院裏到軋鋼廠,走路過去要半個小時。
騎車的話可以節約一半的時間。
林海想著,得快點弄輛自行車才行。
有了自行車,上班不用這麽著急,可以在家多睡一會兒。
隨著上班的人流,林海到了軋鋼廠,就直奔自己所在的三食堂。
軋鋼廠有沒有一萬人,林海不清楚,但幾千人,肯定是有的。
軋鋼廠有好幾個食堂食堂,林海在三食堂工作,而傻柱在一食堂工作。
三食堂隻負責員工餐,不負責領導小灶,也不負責對外招待。
總體來講,一食堂廚子的廚藝水平,比另外兩個食堂廚子的水平高一些。
傻柱向來以譚家菜傳人自居,又因為拜師豐澤園,去鴻賓樓做過廚藝,自視高人一等。
這就是為什麽,傻柱一直沾沾自喜,瞧不起另外兩個食堂廚子的原因。
不過。
在林海看來,就算傻柱有一定的廚藝,但也高不到哪裏去。
你想啊, 傻柱有祖傳的譚家菜,又在豐澤園和鴻賓樓都學習過。
廚藝要真好,就留在裏麵工作了,何必跑到軋鋼廠燒大鍋飯呢。
國營飯館不比在軋鋼廠做大鍋飯香?
在國營飯館工作,隨著廚藝不斷進步,能力強的,可以考到一級廚師。
成為一級廚師,有機會調到高牆大院去,給真正的大領導做飯。
而在軋鋼廠,頂天了,隻能考到六級廚師。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傻柱的廚藝水平了。
而且,傻柱不是一進廠就燒小灶,做招待菜。
燒小灶,做招待菜,有油水撈,哪裏輪得到你一個剛進廠的小年輕。
就算你廚藝好,那也不行。
況且,上麵已經說過,廚藝要真好,也不會來軋鋼廠。
傻柱在後廚熬了幾年,送禮攀關係,待原先那位燒小灶,做招待菜的廚子退休後,傻柱才補位上去的。
這樣說,並不是全麵否定傻柱的廚藝。
他是有一定實力,但不像他自己吹噓的那樣厲害。
林海跟傻柱的情況不同。
林海不是哪家菜的傳人,沒有進大的國營飯店進修過,也沒有係統學習過廚藝。
他是半路出家的。
他的父親是軋鋼廠的廚子,意外去世後。
林海頂他的班,硬著皮頭進食堂做廚子。
在此之前,林海連切墩都不會。
進廠之後,林海一邊做一邊學,熬了一兩年,總算能把大鍋菜做利索。
因為三食堂沒有廚藝高的人,林海也就失去了進步的機會。
再加上林海溫吞如水,不愛麻煩人的性格,他的廚藝一直原地踏步,沒有長進。
每個廠的情況不同,效益好的廠,管兩頓飯,早飯和午飯。
效益差的廠,就隻有午飯,沒有早飯。
軋鋼廠是國家重點單位,效益一直很好,因此管兩頓飯。
早飯不用林海操心,有專門的白案師傅負責。
林海負責紅案,隻做中午一頓飯。
林海來到後廚時,白案師傅正把剛蒸好的,熱氣騰騰的饅頭,倒進簸箕裏。
這個時候,因為受食品工業的限製,酵母生產規模和普及程度有限。
不管是家庭還是集體食堂,製作的饅頭,基本是老麵饅頭。
老麵饅頭個大口感勁道,麥香濃鬱,深得大家喜歡。
林海掏出飯票扔進盒子裏,拿了倆饅頭,舀了碗稀飯,打了一碟鹹菜,坐在牆角的小馬紮上吃喝了起來。
廚子吃飯也得交錢。
不能因為你是廚子,就免費吃喝薅集體羊毛。
薅羊毛的情況也有,那得是人不多,不被人發現的時候悄悄薅。
大夥兒都在的情況下,你白吃白拿不交飯票,是不是想死?
三食堂的廚子,沒有機會開小灶,做招待菜,能薅的東西有限。
肉類別想了。
因為物資緊缺的關係,肉類不是天天有。
一旦有肉,領導會派人來後廚盯著,防止有人借機薅羊毛。
因此,三食堂的廚子最多薅點白麵饅頭、窩頭啥的。
傻柱就不一樣。
給領導開小灶,做招待菜時,傻柱會多做一些菜,做好了先裝一部分到自己飯盒裏。
每盤菜都勻一些出來,可以裝滿兩個飯盒。
吃剩下的菜,隻要傻柱不嫌棄,當著領導的麵裝進飯盒裏,領導都不會說什麽。
廠裏的業務廣,經常有兄弟單位,領導到廠裏學習或視察。
客人學習視察完了,一般會留下來吃一頓飯走。
這就給了傻柱展示廚藝的機會,同時給了他薅羊毛的機會。
因此傻柱才能像劇裏描述的那樣, 隔三岔五帶兩盒肉菜回去。
喜歡四合院:開局搬走,眾禽麻了請大家收藏:()四合院:開局搬走,眾禽麻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