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江湖闖蕩 熔爐磨煉(四)
字數:4595 加入書籤
柳琦鎏回家見到父親沒說實話,隻是說十幾天沒上班,按照廠規被開除了。父親要去找廠長,柳琦鎏攔住父親說不必了。
其實,柳琦鎏已經有了自己的打算。在縣醫院照顧表弟的時候,他遇見了書店老板,老板告訴他,縣圖書館剛剛成立,正在辦理圖書閱覽證,一天一毛錢,一年三十六元。他在醫院無聊,就去辦了一個閱覽證,也叫借書證。在那裏他和圖書管理人員聊天,就說他們村距離縣城太遠,不方便借閱圖書,最好能就近辦一個分館。圖書管理員聽了柳琦鎏的話後,眼睛一亮。“這倒是個不錯的想法,不過這得向上級匯報申請才行。”
柳琦鎏趕忙說道:“我知道這不容易,但我們村兒讀書的人不少,如果有個分館肯定大受歡迎,而且場地之類的我可以幫忙找。”管理員點了點頭,表示會盡快將此事傳達上去。
這次離開機械廠,柳琦鎏開始四處奔走,找到了村裏一間閑置的大房子,打掃幹淨後準備用作分館的場地。柳琦鎏又去找到縣圖書館館長。
圖書館館長聽到這個消息,就又去請示領導,上級經過考慮同意先試運營分館。柳琦鎏高興極了,跟著管理員一起將一批圖書書架運到了村子裏,圖書需要柳琦鎏自己籌集。而圖書恰恰是柳琦鎏不缺少的。柳琦鎏喜歡讀書,平時沒少買書,各種類型的書籍都有,比如金庸等人的武俠小說,養花種草的書籍,書法,野史圖書等等都有。
柳琦鎏寫了一篇廣播稿
《致愛好讀書人的一封信》
親愛的書友們:
您好!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似乎已經開始了快節奏的生活,但我相信,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總有那麽一群人,他們對書籍的熱愛始終如一。就像您一樣,對知識的渴求和對閱讀的執著,知識能改變我們的生活,我從事的任何職業都離不開知識的指導,我們對書籍的熱愛,更多的是體現在那些泛黃的紙頁和淡淡的墨香中。
親愛的書友,我想對您說,無論您現在身處何方,無論您是在清晨的公園裏,還是在夜晚的台燈下,您手中的那本書,都是您最忠實的伴侶。它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褪色,不會因科技的進步而被淘汰。書籍,是永恒的。
我們更應該珍惜那些能夠靜下心來閱讀的時刻。因為閱讀不僅僅是獲取知識的手段,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精神的寄托。當我們翻開書頁,就像是打開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門,我們可以在其中自由翱翔,感受不同的文化,體驗不同的人生。
所以,親愛的書友,無論您是喜歡古典文學,還是現代小說;無論您是鍾情於哲學思考,還是沉迷於科學探索,都請繼續堅持您的閱讀之旅。因為在這個旅途中,您會發現,書籍給予我們的,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多。即便我們身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我們同樣需要科學知識指導生產。為了打開知識的大門,方便廣大的讀書愛好者有書讀,讀好書,為了活躍廣大的讀書愛好者的文化生活,本人特地與縣圖書館聯合,開辦了圖書下鄉村活動。每天一毛錢,暢遊浩瀚書海。
另外,本圖書館還推出了用舊書看新書的活動。你可以用你的舊書到圖書館換取一本新書閱讀,隻要交上等額的押金,可以看十本新書。看足十本新書後,押金退回,舊書歸圖書館所有。
最後,願您在書的世界裏,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寧靜和智慧。願您的生活,因為閱讀而更加豐富多彩。
此致
敬禮!
您的朋友
[柳琦鎏]
[1989年12月25日]
利用村裏的廣播器廣播,還張貼了海報進行宣傳。
很快就有一批讀書愛好者走進了圖書館。隨著讀書愛好者們的湧入,原本安靜的圖書館變得熱鬧起來。柳琦鎏忙得不可開交,登記借閱、引導找書。
這時,人群中有個年輕人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穿著樸素但眼神熾熱,懷裏緊緊抱著幾本破舊卻精心包好外皮的舊書。原來他是鄰村的,家中貧困但熱愛讀書。聽到這裏能用舊書換新書的消息,便趕了過來。
當他用舊書換到心儀已久的新書時,臉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周圍人看到這一幕,不禁鼓起掌來。這種場景感染了更多人,大家紛紛交流起自己喜愛的書籍,從《平凡的世界》中的奮鬥精神聊到《百年孤獨》裏家族命運的沉思。一時間,整個圖書館充滿了濃厚的文化氛圍,仿佛變成了一個知識的盛宴殿堂。而柳琦鎏站在角落,欣慰地看著這一切,心中默默想著,這就是推廣閱讀的意義所在吧。
圖書館的建立擴大了柳琦鎏的交際麵,也成了信息聚集地。
一天,柳琦鎏得知縣食用菌推廣技術站招募培訓食用菌種植人員。柳琦鎏便趕過去了解詳情。柳琦鎏從技術員那裏了解到,縣推廣站提供技術,菌種,種植人員提供場地,付出勞動。生產的成品菌,由推廣站回收,也可以自主銷售。需要投資一千多元。柳琦鎏和父親商議,父親不同意。柳琦鎏無奈把這個項目轉手給了那個用舊書換新書的年輕人,據說後來那個年輕人種植食用菌成了萬元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柳琦鎏還從書刊廣告欄看到sn縣一家技術站推廣日用品生產技術轉讓,他覺得是個不錯的項目,就和四五個小夥伴商量了一下,然後三個人前去考察。
那是柳琦鎏第一次出遠門,幾百裏的路程。他們坐上長途公交車沿著國道一路向東。1990年的初春,路上曾看到一大片的梨花白的,粉的,遠遠望去,真是千樹萬樹梨花開。
到達sn縣後,已經是旁晚,三個人找了個旅館住下,那是個大通鋪。上午來的時候一路上,陽光明媚,到了這裏,突然掛起了大風,晚上下起了漫天大雪,旅館掌櫃的在屋裏生起了爐火,倒也不冷。
第二天縮在被窩裏,等到十點多鍾,豔陽高照,白茫茫的雪開始融化,樹上。屋簷上滴滴答答落下雪水。雖然太陽高掛,冷風吹得人渾身寒顫。三個人起床洗漱,吃了點飯,就去了那個技術站。
到了那裏,他們發現所謂的技術站不過是幾間破舊的屋子。裏麵的設備看起來陳舊不堪,工作人員也是寥寥無幾。柳琦鎏心裏頓時升起一股不好的預感。
負責接待的人向他們講解日用品生產技術,說得天花亂墜,但卻漏洞百出。柳琦鎏提出要看實際操作演示,那人支支吾吾半天。
這時,同行的一個小夥伴悄悄拉了拉柳琦鎏的衣角,小聲說:“我感覺這像是騙局,咱們走吧。”柳琦鎏不甘心就這樣白跑一趟,但仔細觀察四周種種跡象,最終還是決定離開。
離開那個技術站,他們在車站等車的時候,順嘴向旁人了解那個技術站的情況,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說他清楚那個技術站的情況,說那個技術站剛剛建立,主要業務就是推廣技術,他們的技術都是從全國各地搜集來的資料,換句話說,就是倒賣信息技術資料的。
倒賣信息技術資料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興起。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信息技術資料的“泛濫”可以從幾個角度來理解:
? 技術發展與社會適應:在八十年代,信息技術正處於快速發展的初期階段,人們對於新技術的接受和適應需要一個過程。正如搜索結果中提到的,新媒體的發明和普及使用往往都有一個初期泛濫階段,這是一個調試、調適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可能會經曆信息過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逐漸找到平衡,學會如何更有效地篩選和處理信息。
? 信息爆炸與閱讀習慣變化: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導致了信息量的激增,這種“泛濫”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傳統的深度閱讀被快餐式閱讀和碎片化閱讀所取代,這影響了人們的思想創發和思考質量。信息的海量使得人們在選擇有用信息時耗費大量精力和時間,這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深度思考和創新。
? 經濟與產業轉型: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了經濟的轉型,特別是在美國,八十年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為美國打開了新的市場,促進了產業的升級和轉型。這種“泛濫”在某種程度上是積極的,因為它推動了經濟增長和產業創新。
? 文化影響:信息技術的誘惑深深地融入了八十年代的文化,它迅速表達了一種興起的新自由主義,信息革命的概念為“從社會主義中吞並社會變革的語言”提供了一種便捷的方式。這種文化層麵的“泛濫”反映了信息技術對社會價值觀和政治經濟結構的影響。
? 信息社會與自治運動:信息技術的傳播不是線性和普遍的科學進步,而是資本和勞動力之間鬥爭循環中的一個時刻。這種“泛濫”實際上是資本主義理性的體現,它與工人階級的鬥爭和重組密切相關。
綜上所述,上世紀八十年代信息技術資料的“泛濫”是一個複雜的現象,它既有積極的一麵,如推動經濟增長和產業轉型,也有消極的一麵,如影響人們的閱讀習慣和思考質量。同時,它也是社會、文化和經濟結構變化的一個反映。
喜歡田野的變遷請大家收藏:()田野的變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