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恢複武將兵權

字數:4436   加入書籤

A+A-


    聽完包拯這些囫圇吞棗的陳詞,百官都陷入一片沉默之中,沒有說話。
    因為大家清楚,現在正是包拯出風頭的時候,自己若是站出來的話,包拯隨便反駁一句,都能讓他們啞口無言。
    朱服就是個最好的例子。
    所以,即便心中再不屑,群臣也隻能虛偽地附和兩句:“包大人真乃孫吳在世!”
    趙禎臉上則堆滿了笑容,雖然聽得玄乎,卻也不再繼續問下去。
    不管怎麽說,李元昊被打敗了,而且是慘敗。
    大宋以最小的代價,贏了最漂亮的戰役,西夏元氣大傷,二十年之內,估計是難以再恢複過來,大宋徹底解決了一個大隱患。
    想到這裏,趙禎笑道:“西夏打敗,包卿功不可沒,今後無需再提防李元昊。”
    包拯聞言後,卻暗暗歎了口氣。
    看得出來,皇上顯然沒有要徹底征服西夏的意思。
    可包拯現在也不便提及此事,否則就是不識趣了。
    他隱晦地道:“陛下,西夏此次雖然戰敗,但也不能不防,縱然不收複黨項部落,也要時刻警惕,從經濟上削弱黨項部落,不可使其成長起來。日後一旦有機會,便可一舉收複。”
    趙禎見包拯有如此雄心壯誌,沒敢反駁,隻是點了點頭:“包卿所言極是!”
    包拯接著道:“大宋周邊,強敵環伺,尤其遼國,一直虎視眈眈,大宋若想長治久安,就必須強大自身,提升國力,尤其軍事實力,如此方能和契丹抗衡。”
    趙禎一直都清楚,包拯心存抱負,一心想要擴展領土,甚至想要消滅掉強大的遼國,將其納入大宋的版圖。
    以前,趙禎一直覺得,這不過隻是個美好的願望罷了。
    要是遼國那麽容易對付,太祖和太宗早就收服了。
    所以,他不敢有此奢求,隻希望能守住祖宗辛苦開創的江山,也就對得起列祖列宗了。
    “包卿,契丹實力強大,遠非黨項部落可比。”趙禎長歎了口氣,心中湧出一股無力感。
    包拯道:“陛下,有誌者事竟成,事在人為,隻要陛下敢想,就沒有辦不到的事。”
    百官此時終於露出一絲不屑來,暗暗嘖嘴。
    心說包拯未免太狂妄了,竟然想著對付遼國,談何容易。
    打敗了李元昊,就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找不到南北了。
    趙禎沒有掃包拯的興,謙虛地問道:“包卿有何高見?”
    “臣建議,取消文臣節製兵權,將兵權重新歸還武將。”
    此言一出,猶如一塊石頭擊落在水麵,徹底打破了平靜。
    群臣哪裏還憋得住,徹底炸開鍋了。
    “什麽?”
    “將兵權歸還武將?”
    “包大人,如此禍國之言,你竟然也說得出口,究竟是何居心?存心想要亡我大宋江山不成?”
    “就是,五代十國之亂距今也不過數十年,大唐就是因為武將專權,才導致滅亡。”
    “是啊是啊,太祖皇帝好不容易才削去武將的兵權,讓文人當政,方有今日大宋的安寧和太平。”
    “如今包大人卻要重新將兵權賦予武將,此乃亡國之論!”
    “陛下,包大人此言,包藏禍心,陛下萬萬不可聽啊!否則,我大宋江山將毀於一旦。”
    “……”
    兵權,一直是大宋朝最為忌諱的一個話題。
    倒不是皇上和文臣不明白,打壓武將所帶來的後果是不可逆的。
    可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大唐的滅亡,以及五代十戰亂的深刻教訓,使得大宋王朝非如此不可。
    大宋自從太祖皇帝削去武將兵權之後,算是徹底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割據局麵,也讓大宋國祚延續至今。
    這一事實足以證明,文人統兵有其可行性、合理性,也是必然性。
    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包拯想重新將兵權歸還武將,怎能不引起眾怒。
    對趙禎而言,身為一國之君,隻有牢牢將兵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維持國家的穩定,才能謀求發展壯大。
    五代十國的經驗教訓,讓他深刻明白,武將就是個定時炸彈,難以掌控,隨時都有可能爆炸,威脅到自己的皇權。
    而文臣不同。
    文臣貪圖安逸,要的隻是名聲,沒有武將那麽大的野心。
    隻要給他們一點甜頭,就足以讓他們賣命了。
    而在大宋文人的眼裏,他們之所以群起攻擊包拯,並不是真的完全為了江山社稷著想,更多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大宋朝,那是士大夫的天堂。
    而包拯卻要打破政治格局,讓武將和他們平起平坐,那是想屁吃!
    趙禎也有些坐不住了,臉上擠出僵硬的笑容。
    這話也就是包拯說出來的,要是換了其他大臣,趙禎早就讓他回老家種地去了,哪能容忍他在這裏大放厥詞,禍亂朝綱。
    畢竟,包拯的用心,趙禎能深刻感受。
    包拯想要的,無非就是想改變大宋弱兵的局麵罷了。
    要說他有其他不良動機,趙禎倒沒這麽想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才是他沒有翻臉的原因。
    “包卿,士大夫當政,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規矩。”
    “也是大宋長治久安的根基。”
    “包卿如今卻想改弦更張,更改祖宗之法,豈非自取滅亡之道?”
    群臣見皇上沒有聽取包拯意見的意思,懸著的心也落定了下來。
    他們最害怕的就是皇上太倚仗包拯,被包拯忽悠瘸了。
    畢竟包拯是個不安於現狀,喜歡折騰的人,動不動就要大改,唯恐天下不亂。
    “陛下所言極是。”群臣紛紛附和道,“包拯一心想更改祖宗法製,其心可誅!”
    包拯根本沒有理會群臣的攻擊,依舊堅持己見,試圖說服皇上:
    “陛下,臣之所以敢這麽說,絕非信口雌黃,而是經過深思熟慮。”
    “大宋想要崛起,和周邊的強敵抗衡,這是唯一的途徑。”
    “大宋崇文抑武的國策,從短期來看,的確穩定了朝局。”
    “然而若是從長遠來看,崇文抑武,何嚐不是亡國之道?”
    包拯說得擲地有聲。
    “簡直危言聳聽,一派胡言!”群臣憤慨不已,這一次,他們是徹底上頭了。
    平時在包拯麵前,他們忍氣吞聲也就罷了。
    但這一次,包拯徹底觸犯他們的底線了。
    也不怕得罪包拯,畢竟包拯這是犯了眾怒,徹底把自己置於眾矢之的。
    趙禎眉頭也皺了起來,顯得尤為困惑和不解:“包卿為何有此論調?”
    喜歡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請大家收藏:()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