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包拯把文臣的褲襠底都揭穿了

字數:4963   加入書籤

A+A-


    “陛下,凡事過猶不及。”
    “大宋從開國至今,便一直打壓武將,使得兵將毫無鬥誌,看不到前途和希望。”
    “百姓從生下來,便崇尚文道,貶低武道。”
    “長此以往,將無人願意從軍,全都鑽研筆墨,大宋靠誰來保家衛國?此其一。”
    “其二,武將長期飽受打壓,沒有相應的自主權,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軍隊缺乏靈活性、機動性和戰鬥力。”
    “行軍打戰,風雲詭譎,局勢變化多端。”
    “需要的就是把握時機,方能克敵製勝。”
    “然而,武將缺乏調兵遣將的權限,諸事都要向朝廷稟報,聽從朝廷的指揮。”
    “如此一來,便又會導致兩大弊端。”
    “一,朝廷並不了解前線戰況,胡亂指揮。”
    “二,前線等候朝廷命令中,往返耽擱,必然錯失戰機!”
    “一支僵硬的軍隊,如何打勝仗?”
    “第三,大宋文臣雖然均是飽學之輩,然則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已。”
    “真正懂得統兵的文臣,終究隻是少數。”
    “文臣統兵,禍國殃民,遺害無窮。”
    “大宋自推行崇文抑武的國策以來,弊端實則早已表露無疑,相信陛下也心知肚明,無需臣過多解釋。”
    “眼下,大宋看似國泰民安,那不過是靠著國力上的優勢,才勉強支撐。”
    “一旦發生天災人禍,亦或有亂臣賊子誤國,大宋還能太平麽?”
    “這便是臣所說的亡國之道。”
    “若陛下再不及時整頓,臣可以斷言,大宋最多再維持五十年,必定滅亡。”
    包拯也不怕得罪文臣,毫不客氣地指出崇文抑武的弊病。
    同時,更是故意縮短大宋的滅亡時間,恐嚇皇上和群臣。
    趙禎和百官都聽得毛骨悚然。
    尤其作為一國之君的趙禎,後背一陣發涼,冷颼颼的。
    因為他知道包拯素有先見之明,有過人的本事。
    他既然如此說,想來絕非危言聳聽。
    大宋江山最多維持五十年,這對趙禎來說,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
    即便那時候他早就成為一堆白骨,可他希望自己的江山千秋萬代,九泉之下能看到大宋一直繁榮昌盛。
    “包大人,你這是在詛咒大宋!竟敢在陛下麵前危言聳聽!”
    “就是,大宋如今國泰民安,國力蒸蒸日上,你卻在這裏信口雌黃,大放厥詞,居心何在?”
    “不錯,包大人口口聲聲說文臣統兵,不過是紙上談兵。”
    “澶淵之戰,大宋也是宰相寇準統兵,同樣大敗契丹。”
    “包大人別忘了,自己也是文臣,倘若如你所言,文人隻是紙上談兵,為何又能大敗李元昊,這不是自相矛盾而何?”
    “由此觀之,並非文臣不能統兵,而是包大人別有用心吧?!”
    “包大人如此蠱惑聖上,欲圖恢複武將的兵權,司馬昭之心,顯而易見。”
    群臣言辭洶洶,慷慨激烈,心裏大罵包拯祖宗十八代。
    心想他自己也是文臣,掌握大權,為何偏偏要和自己過不去,和士大夫過不去。
    麵對群臣的攻擊,包拯依舊波瀾不驚。
    大宋朝臣的這副嘴臉,他早就習慣了。
    隻要侵犯到他們的利益,他們總能站在“國家利益”的製高點上,朝你身上潑汙水,說你包藏禍心,居心不良。
    包拯沒有生氣,隻是譏笑:“並非誰都具備寇相和本府之能,諸位有誰能和寇相相提並論?大宋吃的敗仗還少嗎?”
    包拯此時表現得格外的狂傲。
    沒辦法,他不得不狂傲。
    該狂傲的時候,就得狂傲。
    謙虛根本鎮不住這群隻會打嘴炮的腐儒。
    百官默然。
    當著皇上的麵,的確沒有誰敢拿自己大宋第一名相寇準比較。
    範仲淹也沒有這樣的勇氣說這話。
    因為他也清楚寇準的能力,雖說不能與管仲諸葛亮相提並論。
    但有宋一朝,估計也隻有趙普能與之媲美。
    不過見包拯把自己放在和寇準同樣的高度,百官心裏也無法忍受。
    太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
    “包大人將自己和寇相爺相提並論,未免太過狂妄。”
    “簡直不自量力!”
    “……”
    包拯道:“寇相爺一直是本府的楷模,他忠君愛國,立主抗擊遼國,勸先皇禦駕親征,更是力挽狂瀾,大敗遼國,這是何等的魄力。”
    “然而,諸位卻隻會賣弄嘴唇,舞文弄墨無人能及,遇到強敵侵犯,就潛身縮首,百無一能,隻會勸陛下一味求和,苟圖衣食,如今還敢來嘲諷本府麽?”
    “本府雖不敢自比寇相,卻不會勸陛下求和,出賣國家的利益。”
    “倘若陛下如各位一般,不思進取,隻怕大宋早就被西夏騎在頭上拉屎了。”
    “本府立主出兵,大敗西夏,乃是不爭的事實,諸位還有什麽資格來嘲笑本府?”
    “古話說得好,人間利而不見害,魚見食而不見鉤。”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諸位一心隻求安逸,不思進取,利益被侵犯,便跳出來狺狺狂吠。”
    “嘴上說著為國為民,暗地裏卻隻顧手中權力,全不顧江山社稷存亡。”
    “今日,爾等還有何臉麵和本府辯論?廉恥何在?”
    包拯這一番慷慨激昂的陳詞,直接把百官懟得狗血淋頭,體無完膚。
    群臣一個個麵紅耳赤,羞慚滿麵,哪裏還敢放半個屁!
    大殿上,一眾武將別提多興奮了。
    他們知道包拯口才了得,可也沒想到,罵起人來,不帶一個髒字,可偏偏無懈可擊。
    太爽了!
    太解氣了!
    他們都想不到,身為士大夫的包拯,會替武將說,和士大夫對著幹。
    太不可思議了。
    就連龍椅上的趙禎,也感覺包拯罵得解氣,罵得過癮。
    這些文臣,有時候真的很可恨。
    如此明目張膽的嘲諷文臣,滿朝文武之中,也隻有包拯敢了。
    真的是把文人骨子裏的諂媚,貪圖享樂,自私自利,口是心非,所有的老底都揭穿了。
    範仲淹卻是暗暗歎氣。
    他知道,包拯說的這些都不錯。
    至少他不會對號入座。
    因為他沒有那種媚骨。
    隻是讓範仲淹感慨的是,包拯這個性子,是一點也沒有變啊!
    還是那麽剛硬,眼裏容不下沙子。
    身為朝廷棟梁,實在沒必要把自己立於眾矢之的啊!
    不過,看著包拯這次的態度,改弦更張的決心非常強烈,皇上未必就不會聽包拯的。
    範仲淹心裏也搖擺不定,究竟要不要站在包拯這一邊。
    畢竟大宋朝弱兵的現狀,有目共睹。
    範仲淹心裏也不是不清楚。
    隻是他也害怕武將有了兵權後,再度重蹈五代十國的覆轍。
    喜歡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請大家收藏:()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