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來自包拯的靈魂拷問

字數:4765   加入書籤

A+A-


    換做別人,聽到這番話,估計要生氣了。
    竟敢當著他的麵,說大宋有昏君。
    這是赤裸裸地打皇室的臉。
    但這話從包拯嘴裏說出來,八賢王無論如何也生不起氣來。
    畢竟,從古至今,就沒有哪一個朝代不出昏君的。
    誰又敢保證,大宋不會出現個例。
    “包大人,君主昏聵,自然會有忠臣!包大人又怎能確定後世沒有包大人這樣的臣子。”
    包拯聞言,心裏暗暗好笑,道:“多謝王爺對包拯的認可,然而聖人雲,君不正,則臣投他國。”
    “君主一旦昏庸無能,縱然做臣子的有力挽狂瀾的心,隻怕也難以挽救危機。”
    “一個國家,僅憑賢明的君主和忠臣的臣子,是無法長治久安的。”
    聽著包拯這番說辭,八賢王眉頭緊皺了起來,很是費解。
    一個國家,君賢臣忠,都不能長治久安,要如何才能長治久安?
    他問道:“包大人此話讓本王百思不得其解。”
    包拯也沒有賣關子,直言不諱地道:“一個國家想要長治久安,其實靠的是製度。”
    “製度?”
    “不錯,國家想要富強,不能僅憑禮樂和道德,而是要構建一副符合國情的製度。”
    “朝廷需要明白,百姓想要什麽,官員想要什麽。”
    “一切均應順勢而為。”
    “正如當今疲敝之大宋,軍事不舉,隻能仰人鼻息,國家沒有尊嚴,百姓也沒有尊嚴,在契丹人的淩辱之下苟且的生活。”
    “凡事都不能走向極端,一切都是在變化發展,而非一成不變。”
    “世上沒有亙古不變之理,也沒有絕對正確的製度。”
    “崇文抑武的國策已經不適應大宋當下的國情。”
    “大宋跪得太久,是時候站起來了!”
    包拯的話仿佛直接戳中了八賢王的靈魂,就像是對他的一次靈魂拷問。
    讓他一陣毛骨悚然,身體直打冷顫。
    這樣的話,他聞所未聞,仿佛明燈照耀,讓人突然豁然開朗,心境也突然通透了起來。
    趙祥心裏卻是聽得熱血沸騰,當今世上,也隻有包拯才能說出如此至理名言了吧!
    這樣的思想高度,孰能媲美?
    除了崇拜,趙祥想不到其他詞語來描繪他的心境。
    “父王,包大人說得至情至理,一語中的,大宋的確該站起來了,父王不可再執迷不悟,崇文抑武的國策,已經讓大宋不堪重負,若再不思變,大宋就永遠也爬不起來了。”
    八賢王瞥了兒子一眼,沒有接話,目視包拯:“包大人所說或許對吧,但讓武將掌權,終究是一個隱患,其中的風險,也不用本王多說了吧!”
    “的確如此,武將掌握兵權,自古都是國家最大的隱患。”
    “但包拯還是那句話,隻要合理製約,又何來隱患一說?”
    “難道讓隻知道求和的士大夫統兵,讓大宋長期在遊牧民族的欺淩之下忍辱偷生,就不是隱患了嗎?”
    八賢王若有所思:“該如何製約?”
    包拯又喋喋不休、苦口婆心地解釋了一番。
    八賢王倒抽了一口涼氣:“如此說來,大宋非變不可了?!”
    “是的王爺!”
    包拯肯定地回答,八賢王既然問出這話,說明他內心裏已經接受了。
    “變法想要順利推行,還需要王爺的鼎力支持。”
    “唔!”八賢王點點頭。
    “多謝王爺!”包拯由衷感謝。
    “包大人何必謝本王,你一心為我趙家江山社稷著想,理應本王謝你才對。”
    包拯笑笑,心裏突然暖和了起來。
    能遇到趙禎這樣的明君,遇見趙德芳這樣開明的王爺,何嚐不是一種幸運。
    大宋距離崛起已經不遠了。
    包拯隨即告退。
    前腳剛走,晏殊、文彥博、張方平等一眾士大夫便又相約而至。
    “王爺,您乃是大宋的頂梁柱,大宋的中流砥柱,千萬不能和皇上一樣,被包拯給迷惑了。”晏殊說道。
    趙德芳淡淡一笑:“幾位大人,是非曲直,本王還分得清楚。”
    幾人聞言,隻道八王爺沒有聽包拯的話,心裏高興不已。
    隻要八王爺反對包拯,那麽此事就絕不可能行得通。
    然而,幾人高興不到兩秒鍾,趙德芳的話如同冷水一般潑在了他們的心上。
    “本王倒是覺得,包拯說的不無道理,大宋積弱已久,的確是該變一變了。”
    此言一出,幾人心中駭然,驚恐萬狀。
    “啊……”
    “什麽……”
    “王爺,您……”
    幾人目瞪口呆,一時間反而啞口無言。
    八王爺竟也被包拯蠱惑了!
    在他們看來,八賢王何等英明睿智,總是將國家大局置於首位。
    眼見太祖皇帝所製定的法令被人隨意篡改,朝綱將亂,身為大宋的中流砥柱,不出麵製止也就罷了,反倒鼎力支持?
    剛剛他可不是這個態度啊!
    怎麽才見了包拯一麵,態度就變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怎麽可能?
    幾人都開始懷疑,包拯是不是真的懂妖法?
    “王爺,您不會和臣等開玩笑吧?!”晏殊難以置信地問道。
    趙德芳輕笑一聲:“你看本王像是和你們在開玩笑麽?”
    “這……這……這……”幾人半天都吐不出一個字來,神情悲苦,叫苦連天。
    “王爺……”晏殊試圖挽回八賢王的心,苦口婆心地道,“崇文抑武的國策,乃我大宋穩固的保障,眼看大好的江山就要葬送在包拯手裏,王爺怎能無動於衷呢?”
    其實八賢王也明白,雖然讓武將重新執掌兵權動搖了士大夫集團的地位,但他們也是出於為國著想。
    所以,哪怕他們迂腐,八賢王也沒有生氣。
    晏殊、文彥博、張方平等,均是謙謙君子,出發點並沒有錯。
    “幾位,你們的用心良苦,本王何嚐不知。”
    “然而,包拯的用心,你們卻未必能體察。”
    “你們可曾真正去思考過包拯說過的話。”
    “凡事都沒有絕對的真理,政策同樣如此。”
    “太祖皇帝製定的國策,的確保證了大宋的穩定。”
    “可世殊時異,崇文抑武的國策已不適應當下大宋之國情。”
    “爾等應該好好跟包拯學一學。”
    “若一味因循守舊,國家不會有希望和未來,隻能坐以待斃。”
    “大宋必須變,這就是本王想要告訴你們的。”
    “你們能明白也好,不明白也罷,也無法阻止變法的推行。”
    趙德芳說得格外強硬。
    喜歡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請大家收藏:()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