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包拯遊說八賢王
字數:4258 加入書籤
趙祥很清楚父王趙德芳在朝中的分量,在皇上心中的地位。
倘若他站出來反對恢複武將兵權,此事多半會夭折。
他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趙祥畢竟是習武之人,深知大宋的弊病便是因為重文輕武的國策,才導致國家萬馬齊喑,死氣沉沉,一心隻求苟安。
這並非趙祥想要看到的結果。
如今好不容易遇見偶像包拯,和自己有著相同的政治主張和理想,趙祥自然是要力挺包拯,把大宋的脊梁骨重新豎直。
一個隻會跪在敵人麵前祈求和平的國家,是不會有希望的。
聽著趙祥這番誠摯的言語,八賢王也陷入了深思。
既然兒子都這麽說了,他不妨先聽聽包拯的意思後再做決定。
畢竟要說包拯立足恢複武將兵權是存有異心,八賢王也很難相信。
他還是相信自己的眼光不會錯的。
“那好吧!”八賢王點點頭,“那就你親自去請他過府一趟。”
“是!”趙祥隨即出門,徑直前往駙馬府。
包拯一聽趙祥求見,心裏便已猜到了個大概,連忙將趙祥請到花廳。
“小王爺找本府,不知所為何事?”
趙祥歎了口氣道:“恩師可知,晏殊、文彥博、張方平等一群腐儒,一大早便到府邸找我父王,試圖求我父王出麵,阻止恩師變法。”
“是小王在父皇麵前勸說,父王這才讓小王來請恩師過府一趟,當麵和父王解釋。”
“變法能否順利推進,但看恩師的了。”
包拯聞言,微微一笑:“本府定能說服王爺!”
瞧著包拯這副成竹在胸的樣子,趙祥臉上也終於浮現出笑容來。
隨後,兩人一起前往南清宮。
此時,晏殊、文彥博等已告辭離去。
見到八賢王,包拯嘴角含笑:“多日不見王爺,王爺神采依舊!”
八王爺也笑道:“本王不過是個閑散王爺,每日下下棋而已,本王也很久沒有和包大人下棋了。”
包拯笑道:“包拯忙於國事,實在沒有閑暇來看望王爺。”
八王爺道:“包大人辛苦了!”
包拯道:“為了大宋,為了黎民百姓,包拯怎敢言苦!”
八王爺隨即又對包拯大敗西夏之事稱讚了一番,隨後才進入正題:
“本王聽說,包大人向陛下上疏,欲圖廢除太祖定下的國策,重新讓武將執掌兵權,包拯啊包拯,崇文抑武乃是大宋穩固的保障,你怎麽敢……”
包拯略作思索,回應道:“是包拯疏忽,沒有提前和王爺訴說此事。既然王爺心有所疑,包拯今日便和王爺一一解釋。”
說實話,包拯已經解釋得夠累了,早就厭倦了。
可沒辦法,朝廷裏的事就是這樣。
麵對的都是能影響國家走向的人,你不能不解釋。
不僅要解釋,還要解釋了讓他們心服口服才行。
不過八賢王不同於士大夫,重新恢複武將兵權,動搖了士大夫的地位,你怎麽解釋也無濟於事,他們都會和你對著幹。
但八賢王不同,他是皇室,考慮得是國家的存亡,牽扯不上個人利益。
所以,包拯以為,隻要能打消他心中的顧慮和擔憂便可。
“本王洗耳恭聽!”八賢王淡然回應。
“在回答王爺的問題之前,包拯先請教王爺幾個問題。”
“包大人請說!”
“請問王爺,一個國家若要長治久安,國泰民安,最根本的是什麽。”
八賢王眉頭微皺,思索了片刻後才回道:“百姓富足,君主賢明,臣子忠心,則國家安定!”
“不錯!”包拯道,“不過這隻是其一,君賢臣忠,百姓富足,這是內部因素!除此之外,還有外部因素,那就是軍隊。”
“僅解決內部矛盾,不足以讓一個王朝長治久安。”
“五代十國之時,蜀國、南唐占據優越的地理位置,國家同樣繁榮昌盛,然則終為我太祖皇帝所滅。”
“其原因,並非因為蜀國和南唐國君昏庸,而是軍事不如大宋!”
“如今的大宋,崇文抑武,士大夫掌權,隻求偏安,這與當年的蜀國和南唐又有何區別。”
“遼國虎視眈眈,滿朝文武人人知曉,心知肚明,卻偏偏閉目塞聽,掩耳盜鈴。”
“敢問王爺,倘若遼國大舉南下,大宋將如何應對?”
包拯說得格外誠懇。
八賢王也啞口無言了。
也並非他不明白這個道理,實在是五代十國的政權更替,讓他心有餘悸,想想後脊梁都會發麻。
加上太祖杯酒釋兵權之後,實施的崇文抑武的國策,的確讓大宋江山得到了穩定,沒有再重蹈覆轍。
這讓大宋的執政者錯誤的以為,隻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崇文抑武的國策,大宋便能長治久安。
還有更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大宋在重文輕武的國策之下,依然在對外戰爭中取得過不菲的成績。
這更加堅定了大宋執政者對崇文抑武國策的可行性和正確性。
他們覺得隻要大宋不停地招兵買馬,仗著人口和國力上的優勢,便足以和契丹抗衡了。
誰又會願意再次冒風險,讓武將掌兵權。
八賢王道:“包大人又如何包拯,讓武將執掌兵權後,大宋便能和北方的遼國抗衡了呢?”
包拯聞言一笑:“大宋人才濟濟,從來不乏能征慣戰的將領,大宋的士卒也均是鐵骨錚錚的男兒。”
“包拯方領兵出征歸來,深知大宋的將士並不弱於遊牧民族。”
“之所以屢屢吃敗仗,便是將士的掣肘太多,極大的削弱了戰鬥力。”
“文人領兵,終非長久之計,文人大都貪生怕死,隻能充當參軍,輔佐武將,監督武將。”
“別看大宋現在國力蒸蒸日上,然而,若不整頓軍事製度,包拯可以斷言,不出五十年,大宋必將為北方遊牧民族所滅。”
趙德芳聽罷,身體像是被雷電劈了一下,頓時毛骨悚然,後脊梁一陣發涼。
“包大人未免危言聳聽了!”
“王爺,並未危言聳聽!”包拯道,“當今陛下英明睿智,或許能守住大宋疆土。”
“然而,曆朝曆代,難免都會出現幾名昏聵的君主。”
“王爺難道就能保證大宋後世君主沒有昏君麽?”
“一旦君主胡作非為,大宋江山頃刻之間便會土崩瓦解。”
喜歡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請大家收藏:()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