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遼國使團被嚇尿了
字數:4594 加入書籤
第266章 遼國使團被嚇尿了
嶽飛的大名,遼國人誰沒聽過啊。
雖是後起之秀,卻極善用兵,尤其其所統領的背嵬軍,專門對付騎兵,西夏不知吃他多少虧。
沒有人敢輕視。
耶律斜軫道:“本王的確聽過他的名字,他算得上是一名將才。”
包拯笑笑:“這位是狄青!”
遼國使臣又是一怔,沒敢說話,以三千兵夜襲西夏元帥野利遇乞一萬大軍,西夏人聞之膽寒。
聽說,西夏小兒聽到狄青的名字,都不敢哭了。
在西夏人眼裏,狄青就是地獄中的幽靈。
遼國使臣同樣不敢輕視。
“這位是藍玉,曾親手俘虜西夏兵馬大元帥野利遇乞。”
耶律斜軫默然。
“這位是楊再興、這位是高寵,勇冠三軍,與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同探囊取物!”
耶律斜軫和耶律良才也有所耳聞,所以沒說話。
“這位是林衝和武鬆,軍中有馬上林衝,馬下武鬆的美譽。”
“這兩位是徐達和常遇春,或許契丹人沒有聽過他們的名字,不過以後遼國就會知道他們了。”
包拯嘴角勾勒出一個得意的弧度,弦外之音,已經不言而喻了。
徐達和常遇春臉上也是受用不已。
雖然他們剛剛參軍,沒有立功,但卻能得到包拯的如此讚譽,也算不枉了。
包拯笑道:“似魯智深一般的勇士,我大宋軍中車載鬥量,不可勝數,本府就不一一點名了。”
耶律斜軫和耶律良才聽到這裏,都破防了。
特喵的,是不是真的啊?
大宋哪來這麽多的妖孽?
要真如包拯所說,大遼以後想要對付大宋,豈非白日做夢?
耶律斜軫滿臉尷尬,嘴角擠出一絲僵硬笑容:
“大宋的確人才濟濟!”
“然而,大宋終究還是文人執政,縱然兵多將廣,又有何用?”
包拯嘴角微微上揚:“是麽?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大宋如今已今非昔比。耶律將軍可有興趣去看看我大宋的田野!”
“樂意之至!”耶律斜軫不假思索。
他早就想看看大宋所謂的畝產兩千斤的高產水稻了。
在古人的認知裏,若不是親眼所見的話,沒有人會相信世上有如此離譜的事。
別說是兩千斤,就算是一千斤,八百斤,也不是他們所能接受的範疇。
因為普通水稻最多頂破天也就是五百斤的產量,那便是豐收了。
包拯隨即又帶著遼國使團來到開封府南郊外。
蒼茫一片,一望無垠。
先前的稻穀已經收割,現在是第二季水稻,已經發出了新芽,綠油油的,看不到盡頭。
看著茁壯的綠苗,遼國使團歎為觀止,仿佛看到了新世界一般,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所見所聞,太震撼了。
“包大人,此稻穀,當真能畝產兩千斤?”
“當然,不僅如此,且一年兩熟,秋天收割一季,到十月末,又能收割一季。”
耶律斜軫聽得頭皮都發麻了,大宋原本就富有,如今還研發出這等神物,大遼還能對付得了大宋麽?
這個問題,耶律斜軫隻能打一個問號了。
“但不知這樣的高產水稻,大宋種植了多少?”
包拯略作沉吟:“目前三千萬畝,明年可繼續推廣,不出三五年,便能全麵推廣到我大宋每一寸土地上。”
“此稻穀抗澇抗旱,且抗病蟲害的侵蝕,無論任何環境,任何土壤都能播種。”包拯如實解釋,“所以,大宋不但百姓人人可豐衣足食,便是六畜也可直接喂食大米。”
“什……什麽?”
耶律斜軫和耶律良才心裂開了,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這樣的打擊。
大宋不但人人豐衣足食,就連牛馬牲口都能吃大米,這也太天方夜譚了吧!
大宋並沒有畝產,缺乏培育馬匹的條件,這也直接導致大宋騎兵數量極少。
而若是按照包拯所吹噓的,高產水稻在大宋全麵種植,便可彌補沒有騎兵的缺陷和劣勢。
不敢想象,那時的大宋將會變成一個多麽可怕的國度。
耶律斜軫尷尬一笑:“包大人所言,委實叫人難以置信,高產水稻當真如包大人所說的那麽好麽,莫非危言聳聽!”
包拯搖了搖頭:“耶律將軍,請隨本府再去一個地方,本府再讓諸位開開眼界。”
耶律斜軫都不敢問包拯要帶他們去哪裏了,生怕包拯又炸出什麽更可怕的底牌來,他不敢保證自己的心髒能不能受得了。
遼國使團懷揣好奇和忐忑跟著包拯的腳步,徑直前往了戶部國庫。
遼國使團更是震驚,國庫乃是一個國家的秘密,包拯竟然毫不掩飾地帶他們來參觀,這太詭異了。
不過,他們現在都不敢開口提出質疑,隻是跟著包拯的腳步。
伴隨著戶部官員打開國庫糧倉,眼前一幕直接讓遼國使臣嚇尿了。
隻見國庫裏的麻袋堆積如山,不知多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這全是大米?”耶律斜軫聲音已經變得顫抖。
“當然!”包拯笑著點頭。
早見耶律良才撕破麻袋,都還沒有碾的稻穀從洞口嘩啦啦地流淌了一地,清脆的聲音,格外悅耳。
遼國使團眼睛也不瞎,早就看到了稻穀,顆粒飽滿,比尋常的稻穀顆粒大了幾倍。
“天呐!”
“這……這真的是大米?”
遼國使團一個個呆若木雞,表情凝固,被震驚充斥著,滿臉都寫著不可思議。
若非親眼所見,誰願意相信,世上當真有如此顆粒健碩而飽滿的大米。
神物!
神物啊!!!
除此之外,他們找不到其他合理的解釋。
震驚之餘,遼國使團心裏一個個都開始籌謀著什麽。
要是大遼能得到這樣的稻種,讓稻穀遍布大遼的每一寸土地上,那麽大遼也就不用為糧食而發愁了。
遼國地處北方寒冷地帶,除了草原就隻有沙漠。
而且,過度放牧,加上寒潮,土地沙化越來越嚴重,可放牧的地方漸漸南移,越來越少。
而遼國的人口卻是與日俱增,如今所擁有的牧場已經無法滿足需求。
這是遼國最為窘迫的問題。
要不是因為大宋懦弱,年年給大遼歲幣和布絹的話,大遼早就維持不下去了。
現在看著大宋的變化這麽大,如此之富足,遼國使團心裏怎麽可能不嫉妒。
“無論如何也一定要得到高產稻種!”這是耶律斜軫和耶律良才的第一反應。
喜歡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請大家收藏:()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