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製度決定了文明高度

字數:4361   加入書籤

A+A-


    現實正如包拯所言,古代的律法,確實隻對平民百姓具有約束力。
    平民百姓是被統治的對象。
    盡管權貴口頭上高喊民貴君輕,天下為公的口號,但事實確是,王子犯法,從未與庶民同罪。
    權貴高高在上,天生自帶優越感,骨子裏流露出的,就是高人一等。
    無論方方麵麵,權貴和平民百姓都有著巨大的差異。
    祭祀、飲食、服飾等,均區別於平民百姓,使平民百姓從骨子裏就對權貴心生敬畏。
    正所謂: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包拯現在將權貴與平民百姓相提並論,適用同樣的律法,對權貴而言,簡直就是天大的笑話。
    群臣一個個無不嗤之以鼻。
    這個包拯,當真是瘋了!
    他這是想要憑借一己之力撼動禮法,為天下賤民發聲嗎?
    “笑話!”
    “荒謬絕倫!”
    “禮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
    “豈能將官員和平民百姓相提並論!”
    “嗬嗬,包大人不是在說笑吧!”
    “倘若按照包大人所言,豈非禮崩樂壞?”
    “……”
    聽著百官激烈的言辭,包拯從容不迫。
    “本府說的是律法,而非周禮,諸位同僚莫要偷換概念!”
    “諸位口口聲聲為國為民,如今本府才一提出要約束官員,各位便群起圍攻,是擔心將來牽連自己嗎?”
    群臣頓時急眼了。
    “陛下,包大人這是在強詞奪理。”
    “簡直一派胡言!”
    “……”
    看著朝堂之上再度變成菜市場,趙禎也頗感無力,沉默了良久之後,方才表示:“包卿,朕限你十日之內,擬定出具體條例。”
    作為一國之君,趙禎內心深處的確深受包拯的觸動。
    尤其是包拯提及平民百姓無處申冤,被逼違法犯罪,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深思和探討的問題。
    正義若不能得到伸張,那麽百姓除了殺人、報複,乃至造反,的確沒任何出路。
    啊……
    百官更是目瞪口呆。
    皇上不會真聽包拯的吧?
    一個個心裏叫苦不迭,感覺他們的天要塌了。
    包拯嘴角卻勾起了一個淺淺的弧度,朗聲回應:“臣遵旨!”
    “不可啊陛下!”群臣紛紛勸諫。
    可趙禎壓根沒有理會,起身道:“散朝!”
    包拯和範仲淹回到中書省。
    範仲淹這才開口道:“包大人為何突然想著修改國法?”
    包拯道:“相爺,朝堂之上,下官已然說得清楚。相爺出身寒微,理應最清楚底層百姓生存之艱難。”
    “若是遇到一個好官,尚能伸冤。”
    “若遇到髒官、貪官,與地方勢力沆瀣一氣,平民百姓遇到不平之事,被欺壓,又該找誰去申訴?”
    “所以,朝廷不能僅憑道德去約束官員,而是要靠律法。”
    “一個國家,真正的強大,首先靠的是經濟,第二是軍事,第三便是製度。”
    範仲淹眼睛微眯,製度兩個字讓他感到一絲新奇,卻沒有打斷包拯。
    “製度並非一成不變,也應該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
    “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乃是製度所決定!”
    “唯有順應天意人心的製度,才能讓國家真正的強大起來。”
    範仲淹倒抽了一口涼氣,隻覺受益匪淺。
    和包拯交往多年,範仲淹總以為自己足夠了解包拯。
    可每一次,包拯似乎都能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和概念。
    是他根本就沒有涉獵到的知識。
    偏偏他的見解能一語中的,令人拍案叫絕,就像是給人打開了一道新世界的大門。
    “包大人學識之淵博,老夫望塵莫及,自歎弗如啊!”範仲淹由衷感慨,“包大人能夠具體和老夫說說,製度二字,具體指的是什麽。”
    包拯笑道:“製度乃一個抽象的概念,狹義上來說,他指的是法令和禮俗!從廣義上來說,就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文明概念。”
    “製度運用於方方麵麵,影響著每一個人。比如律法、禮教、經濟、政治、道德、文化等。”
    “包拯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漢人自古便有同族不通婚的禮法思想,而蠻夷卻沒有這樣的規矩。”
    “而一個國家的製度越先進,文明程度越高,國家就越強大,社會就越安定。”
    聽到這裏,範仲淹的眉頭忽然緊鎖:“包大人的意思是,大宋如今的製度不夠先進,所以阻礙了國家的發展。”
    包拯笑道:“可以這麽說!雖然相比四周蠻夷,大宋乃禮儀之邦,可不代表就合理。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所探討的,不僅僅隻是學術,實則已然觸及到了製度層麵。”
    “中原文明發展至今,自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已然限製了思想自由。”
    “在一定程度上,儒教鞏固了社會的穩定,實現了君主集權,可也阻礙了文明的發展和進步。”
    範仲淹聽到這裏,眼睛頓時一亮,吃驚不已:“包大人,老夫知道你是個奇才,可這話也就和老夫說說,要是傳入聖上耳朵裏,可是要大禍臨頭的。”
    畢竟在範仲淹的眼裏,一個國家,君主的權力越集中,國家就會越安定。
    可包拯竟然說君主集權,阻礙了文明的發展和進步,這已然是大逆不道之言了。
    他也無法想象,除了君主集權之外,還能有更好的製度麽?
    包拯坦然道:“下官隻是和相爺探討學術,並無悖逆之意。”
    範仲淹笑道:“老夫當然知道,可這些話若是被別有用心之人聽到,你我隻怕是大禍臨頭了。”
    包拯點點頭,原本還想和他深入交流一些他沒聽過的東西,但想想還是忍住沒說。
    倘若告訴他君主立憲、民主共和這些,估計範仲淹會當場炸毛。
    這是最為敏感的政治話題,古代原本就是君主專製,即便範仲淹再有學問,也無法理解如此駭人聽聞之事。
    說不定,反過來將包拯視為大逆不道之刃,那就得不償失了。
    畢竟,憑借包拯一己之力,他也無法改變社會製度,消滅封建專製。
    想到這裏,包拯立即轉開話題:“相爺,包拯說了這麽多,無非就是想富國強民,別無他意!”
    “大宋官員享受著特權,而百姓卻隻能苟活,若不改變,國家焉有不滅之理?”
    喜歡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請大家收藏:()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