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重修憲法
字數:4158 加入書籤
範仲淹也是想幹大事的人,一心致力於富國強兵。
所以包拯的改革主張,很快便得到了他的認可,隨即讓包拯盡快擬定條例,以便推行。
接下來的幾天,包拯便又伏案工作,召集吏部、刑部、大理寺、開封府等官員,對原有律法進行重新修訂,尤其針對的是權貴階層,取消他們的特權。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正式寫入刑法條例之中,而非一個空洞的口號,糊弄黎民百姓。
其次則是重新修改死刑條例。
將死刑分為故意殺人和被迫殺人兩種,不再是單一的“殺人者死”,視犯罪的情節輕重而定。
例如,若受害者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通過正當途徑,正義沒有得到伸張而被迫殺人,則被害者無罪,地方官府負主要責任。
又例如,強搶民女,奸淫婦女,列入死刑。
可以說,此次修改,涉及到方方麵麵。
說白了,包拯最終的目的就是要用法治替代人治,讓官府和百姓都有法可依,而非憑借執法者一言獨斷,避免官員貪汙受賄,徇私枉法。
足足修訂了七天,法律條文方初步完成。
包拯和公孫策、韓琦、富弼等仔細審閱了一番後,方才呈遞給範仲淹審閱。
範仲淹看完後,都驚出了一身冷汗。
新法的確是保護了百姓,可已然嚴重侵犯權貴的特權,要是頒布出去,天下的權貴階層還不得炸開鍋了。
在範仲淹的原計劃裏,其實隻是想做一些簡單的修改,牽製官員的權利,緩和階級矛盾。
可包拯卻是一通大改特改,幾乎是把大宋原有的法律都給推翻了。
“包大人如此修改,陛下焉能同意?”範仲淹感覺玄。
“相爺,這是大理寺、刑部和開封府等幾個部門的一致決定,相爺可是認為有什麽不妥之處?”
範仲淹道:“新法的確彌補了原有律法中的諸多不同之處,看上去更符合天理民情,然則老夫唯恐天下官員一時間難以適應。”
聽到這裏,包拯心裏鬆了口氣,笑道:“隻要相爺不反對新法,其他的都不是問題!”
對包拯來說,大宋的官員就是過得太舒坦了,尤其是士大夫階層,朝廷對他們太仁慈寬厚。
士大夫哪怕是貪汙受賄,奸淫擄掠,隻要不是謀逆之罪,最多就是貶官,沒有死刑這一說。
所以士大夫才會毫無忌憚,也毫無敬畏之心,視百姓如同豬狗。
唯有重典,才能讓他們有所收斂。
範仲淹道:“包大人別忘了,太祖有遺訓,士大夫和君王共天下,關是取消士大夫特權這一條,隻怕皇上就不會同意,更遑論其他了。”
“包拯自有辦法說服陛下!”包拯自信滿滿。
“那好吧!”範仲淹沒再多言,隨即和包拯一道,一同前往禦書房麵聖。
來到禦書房,禮畢。
趙禎詢問兩人來意。
範仲淹隨即將包拯擬寫的新法呈遞上去。
趙禎滿臉欣喜的接在手裏,趕忙打開瀏覽。
才看了幾條新法,臉色便漸漸沉了下來,越往下看,越是凝重。
“包卿,這便是你擬定的新法?”趙禎臉上擠出一抹艱難的微笑。
“是的陛下,陛下可是認為有不妥之處?”包拯強裝不知。
“包卿,朕知道你一心為了江山社稷著想,可行事卻太過偏激,單說這一條,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若是如此,天下豈非沒有尊卑貴賤可言?難不成,朕也要受這律法的約束?”
包拯頓了頓,趕忙解釋道:“陛下,律法歸律法,與尊卑貴賤並無關係。”
“陛下雖然歸為一國之君,可在人格上和百姓並無差別,不過是出身不同。”
“臣以為,便是陛下,也理應受法律約束,並不能隨意殺人。”
範仲淹和一旁的陳琳聞言,嚇得瞠目結舌。
實在是沒有想到,包拯能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來,竟然將皇上和平明百姓相提並論。
範仲淹看著臉色突然陰沉的皇上,趕忙暗中拉了拉包拯的衣袖示意。
隨即又趕忙替包拯解釋,“陛下,包大人一定是這幾日太過勞累,故出言無狀,這並非包大人的本意。”
陳琳也立即替包拯求情。
趙禎沒有說話,良久之後臉上才恢複了一點血色。
“好了,愛卿不用解釋,包卿說得也不是沒有道理。”
畢竟他心裏也清楚,若不是生於皇族,他的確和普通百姓沒什麽不同。
所謂的君權神授,那不過是糊弄人的玩意罷了。
範仲淹和陳琳此時才長長舒了一口氣。
包拯道:“謝陛下不罪之恩!臣並無冒犯陛下之意,隻是就事論事,既然陛下想要富國強兵,就必先重律法。”
“自古沒有不滅亡的朝代,而曆朝曆代滅亡的原因,便是百姓沒有受到公平公正的對待。”
“陛下若是想要大宋江山長治久安,就該以國法為先。”
“凡事若都能依法行事,百姓自然就不會有怨言。”
趙禎回應道:“太祖遺訓,我大宋士大夫和君王共天下,大宋江山也是勳貴的先主和太祖皇帝一同開創。”
“包卿若是執意要取消他們的特權,還要讓王子犯法和庶民同罪,豈不陷太祖皇帝於不義不仁,顯得我趙家太過無情。”
“其餘條例朕尚可接受,唯獨這一條,朕實在無法接受。”
“陛下的心情,臣能理解一二。”包拯自然也能體會趙禎作為君王的苦衷。
畢竟,趙家江山是勳貴開創。
太祖給他們特權,就是為了讓他們子孫後代都能永享富貴。
如今卻要取消他們的特權,權貴心裏一定大罵皇上無情無義。
想到這裏,包拯接著道:“然而,陛下別忘了,大宋雖是趙家天下,也是天下人的天下。”
“沒有百姓,哪裏來的國家和朝廷?”
“陛下常說以民為本,民貴君輕。”
“陛下現在的行為,卻與之背道而馳。”
“大宋積貧積弱,已危及江山社稷之存亡,權貴和百姓之間,究竟誰重要,相信陛下能掂量得清楚。”
“臣,言盡於此……”
包拯覺得自己說得已經夠多的了,有些話,即便是忠言,說多了,也會讓皇上產生反感。
適可而止才是智者作為。
喜歡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請大家收藏:()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