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打還是不打

字數:4942   加入書籤

A+A-


    趙禎和百官見包拯將嶽飛、狄青、徐達、常遇春四人,和戰神白起、兵仙韓信比肩,很是難以置信。
    誠然,幾人的確驍勇善戰,是不可多得的將才,為大宋立下汗馬功勞。
    可將他們和戰神白起、兵仙韓信相提並論,未免有些太過了。
    可當著幾人的麵,又不好出言反駁。
    就連四人也沒想到,包拯對他們的評價這麽高,心中很是得意。
    隻見夏竦嗤笑一色:“包大人此話,未免有些言過其實,幾位將領雖然驍勇善戰,可將他們和白起、韓信相媲美,誇大其詞了吧!”
    “夏大人乃文臣,未曾領兵作戰,又怎知本府誇大其詞。”
    “難道夏大人比本府更清楚他們的軍事才能麽?”
    “在本府看來,他們不但是將才,更是帥才!”
    “任何一個人都能領兵百萬,獨當一麵!”
    包拯給予四人極為中肯的評價。
    哪怕四人比白起和韓信稍微遜色了一點,可也是一個梯隊的人。
    當今天下,沒有一個人能超越他們。
    所以,他們就是戰神。
    曆史上,狄青對付的是西夏,嶽飛對付的金國和遼國,徐達和常遇春對付的是蒙古。
    西夏、遼國、金國和蒙古,是繼匈奴之後,最強盛的遊牧民族。
    包拯將他們比作白起和韓信,一點都不為過。
    隻是嶽飛和狄青都生在了崇文抑武的大宋朝,運氣不好。
    尤其是嶽飛,受朝廷掣肘,沒能施展自己的抱負和雄心。
    要是遇到漢武帝、唐太宗和明太祖,金國早就被嶽飛打殘廢了。
    宗澤曾評價嶽飛:“文武雙全,縱古之良將亦不能及!”
    這句話的含金量,不言而喻了。
    顯然,在包拯眼裏,嶽飛的才能不亞於韓信,他最敬佩的將帥。
    其次徐達、狄青,而後常遇春。
    夏竦被數落一番後,啞口無言,當場閉嘴。
    包拯道:“大宋有此將帥之才,何懼遼國?”
    趙禎被包拯說得心動不已,目光在四人身上掃視過去:“四位愛卿,你們當真有信心消滅遼國?”
    對四人的了解,趙禎所知道的不多,尤其是行軍打仗,也隻是聽說,沒有真正見識過,心裏難免不那麽有底氣。
    倘若四人當真有白起、韓信之才,攻打遼國也未嚐不可。
    大宋現在兵精糧足,自然是具備滅國之戰的。
    嶽飛鏗然回應:“回陛下,臣隻需十萬兵馬,定能蕩平契丹!”
    以禁軍如今的精良裝備,十萬兵馬,足矣!
    嶽飛有這個信心!
    狄青、徐達、常遇春也紛紛起身表示,隻需十萬兵馬,定能蕩平契丹,生怕被嶽飛給搶了功勞。
    他們心裏都很清楚,誰能爭取到統兵的權力,將來誰就是樞密使無疑。
    趙禎熱血沸騰,大宋武官和文臣,簡直就是兩極分化。
    武官均想開疆拓土,對外作戰,而士大夫卻懼怕打仗。
    這或許就是崇文抑武所帶來的弊病吧!
    可趙禎心裏也擔心,包拯對四人的評價如此之高,均是必將白起和韓信的將帥之才,能駕馭百萬大軍,將來若當真消滅了遼國,可不好掌控啊!
    畢竟他們不是包拯,趙禎對四人沒有絕對的信任度。
    不可不防!
    此刻。
    看到皇上心動,士大夫心裏著急了。
    “陛下不可啊!”
    “天下初定,不可再興兵!”
    “大宋正值改革階段,到處都需要花錢,哪來那麽多銀子?更何況,攻打遼國,戰線太長,不合兵法。”
    “打仗隻會勞民傷財,遼國雖然戰敗,可並非紙老虎,哪有那麽容易對付。”
    “是啊陛下,宋遼剛剛和談,此時出兵,是為無義之兵!”
    “師出無名,焉能不敗!”
    “國家之間,也須講信譽,貿然攻打遼國,則失信於天下,大理、吐蕃、西夏、高麗將如何看待大宋?”
    “……”
    夏竦、張士遜、曹利用、歐陽修、範鎮等士大夫紛紛勸諫,極力反對北伐。
    唯有少數害怕得罪包拯的文臣選擇中立。
    而支持出兵的,僅韓琦、富弼等寥寥幾人而已。
    趙禎陷入兩難,武將的話,他不能不聽,士大夫的話,更不能不聽。
    見文武百官政見不一,而雙方所說,似乎也都有道理,他一時間也不知該如何選擇了。
    眼看雙方就要吵起來,趙禎隻好選擇和稀泥,“事關重大,尚需從長計議,今日天色已晚,朕已不勝酒力,諸位愛卿也都回去歇息吧!”
    說完,準備離開。
    文武百官也無奈,“恭送皇上!恭送太後!”
    趙禎目光看向趙德芳:“皇叔,朕已多日不曾見你,不如陪朕到禦花園走走。”
    “老臣遵旨!皇上請!皇嫂請!”
    “皇叔請!”
    “八王請!”
    三人一道離去,走遠後,大慶殿上,夏竦,梅堯臣等士大夫弊端紛紛冷哼。
    “不自量力,遼國豈是那麽好對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說完,便甩手而去。
    嶽飛等武將一陣憋屈,目光紛紛看向包拯,似乎是想讓包拯替他們找回場子。
    大宋雖然已經取消崇文抑武的國策,可後遺症太大,在朝堂上,武將的地位終究還是弱了一些,而且嘴皮子也沒有士大夫利索,根本說不過士大夫。
    包拯安慰眾將:“都回去歇息吧,本府定能說服皇上出兵。”
    眾將臉上這才露出笑容,絲毫不疑。
    百官罵罵咧咧的離去。
    大殿上隻剩下包拯和範仲淹。
    範仲淹喊道:“包大人!”
    包拯拱了拱手:“相爺!”
    “包大人有幾成把握能消滅遼國?”
    “十成!”包拯不假思索。
    範仲淹眼睛一亮:“你就如此自信?”
    “不錯!”包拯笑道。
    範仲淹笑道:“可你以前也沒這麽自信!”
    包拯道:“以前的確是沒有十足的信心,蓋因包拯不清楚遼國的軍隊戰鬥力有多強,然此次出征,遼國的弱點已然暴露無遺,看似強大的騎兵,在大宋軍隊麵前,不堪一擊。是包拯高估了遼國的戰鬥力。”
    範仲淹點點頭,沒有反駁。
    因為他很清楚,包拯並非盲目自信的人。
    既然這麽說,那必定是成竹在胸了。
    想到這裏,範仲淹忽然喟歎起來:“看來是老夫老了!”
    包拯一詫:“相爺何出此言?”
    “唉……”範仲淹再度歎氣,“老夫坐在宰相這個位置也不短了,繼續待下去,隻會影響包大人發揮才能。”
    “你比老夫更適合這個位置!”
    “是時候退位讓賢了!”
    “將朝堂交給你,老夫放心!”
    喜歡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請大家收藏:()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