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包拯拜相

字數:4282   加入書籤

A+A-


    瞧著範仲淹真摯的眼神,顯然他是真的想隱退,而非試探。
    “相爺!”包拯誠懇地說道,“包拯資曆尚淺,難當大任。”
    “況且,朝廷正值變法階段,離不開相爺!”
    “相爺若是離開朝堂,誰來主持變法?”
    “朝廷多事,僅憑包拯,怕是力不從心啊!”
    包拯真情流露,實話實說。
    士大夫集團的根基太牢固,包拯一個人的話,未必能和士大夫集團抗衡。
    其次。
    範仲淹某些政見和包拯難免衝突,可基本上還是一致的。
    尤其是在變法上麵,兩人有著同樣的政治理想和抱負,都想讓大宋富國強兵,可謂不謀而合。
    但偌大的國家,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包拯也擔心自己一個人應付不過來。
    內心裏,包拯並不希望範仲淹退位。
    “老夫心意已決,包大人無須再勸,你的能力,老夫還不清楚麽,老夫對你有信心,定能比老夫做得更好。”
    說心裏話,範仲淹其實早就想隱退了。
    雖然包拯並沒有和他爭權的意思,可包拯思想太超前,不少政治主張為人所不能理解,範仲淹也如此。
    以至於,他這個宰相當得很尷尬。
    對他來說,待在這個位置上,反而是在阻礙包拯的發揮,阻礙國家的進步。
    與其占著茅坑不拉屎,不如主動退位讓賢,給自己留一點體麵。
    見他去意已決,包拯也奈何不得。
    第二天,範仲淹便向皇上遞交辭呈,極力推薦包拯來擔任宰相。
    趙禎震驚不已,不知範仲淹為何會突然萌生退隱之心,難道是受了什麽委屈,畢竟他對範仲淹一直都言聽計從,對他的信任,不亞於包拯。
    更重要的是,範仲淹的政治主張和他更為契合,反觀包拯,思想太過激進,要是讓包拯來擔任首輔大臣,統領百官,趙禎反而覺得並不是最合適的人選。
    倒不是因為懷疑包拯的能力,而是包拯的思想太過前衛,以至於行為處事,令人難以琢磨,難以理解,也難以接受。
    在趙禎心裏,範仲淹就是最佳的宰相人選,和包拯形成完美的互補。
    “愛卿可是遇到了什麽委屈?突然想離開朝堂!”
    範仲淹坦然笑道:“陛下對臣言聽計從,引為知己,老臣並無任何委屈,隻是朝中有比老臣更合適的宰相人選。”
    “愛卿說的是包拯?”
    “不錯,陛下,包拯的能力,有目共睹。變法多年,他的政治主張也逐一應驗,大宋國力蒸蒸日上,日新月異。”
    “如今,短短兩年時間,三冗問題已得到緩解,大宋軍隊戰鬥力也顯著提高。”
    “朝廷財政稅收,逐年增長,流民數量逐年減少。”
    “說起來,這些都是包拯的功勞,老臣不過是按部就班,推行變法罷了。”
    “然則,包拯之才遠非這些,老臣坐在這個位置上,無法讓包拯發揮他的真正才能,反而是一種阻礙。”
    “為了朝廷,為了大宋,臣心甘情願退位讓賢。”
    趙禎沒想到範仲淹有如此的格局和胸懷,心中越發敬佩。
    換做任何一個人,也絕不可能甘心退位,主動讓住宰相的位置。
    縱觀古今,打著燈籠都找不到這樣的人。
    可見範仲淹心裏對包拯的推崇。
    “包卿之才,朕自然知曉,可他思想太過前衛激進,且為人又太過剛正,朕擔心他做了宰相,會大開殺戒,反而適得其反。”
    宰相人選,需要的是一個處事圓潤,平衡各方勢力,還需要把控大局的人,比如呂夷簡。
    而包拯性格剛正,眼睛裏容不下沙子,讓他來當宰相,未必就是一件好事,甚至會適得其反。
    範仲淹聽到這裏,不由笑了起來:“看來,陛下對包拯的了解,還停留在以前。”
    “包拯為官多年,早已不是當初那個隻有一腔孤勇的少年了,老臣倒是覺得,自從包拯擔任三司使,參知政事以來,已然精明老練,做事沉穩,進退有度,足以勝任宰輔之位,陛下無需多慮。”
    “包拯擔任宰輔,必能引領大宋飛黃騰達,扶搖直上,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帝國。”
    聽範仲淹這麽一說,趙禎不由得熱血沸騰,範仲淹對包拯的評價如此之高?
    一個前所未有的帝國?
    這話,趙禎以前也就聽包拯說過,他要的是一個遠超漢唐的大宋。
    起初,趙禎沒太在意,全當是包拯的理想和抱負。
    畢竟那時候的大宋積貧積弱,積重難返,弊病橫生,連三冗問題都難以解決。
    然,短短幾年之間,大宋在包拯和範仲淹推行變法之後,便扶搖直上,日新月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甚至打敗西夏和遼國,收複幽雲十六州。
    大宋現在的國力,已遠非番邦所能比擬。
    這些,已經足以證明包拯的經天緯地之才。
    “陛下,所謂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包拯之才猶如大海,不可鬥量!”
    “老臣若是繼續留在朝堂,包拯便無法發揮才能。”
    “老臣所言,皆是肺腑之言,還望陛下準允!”
    看著範仲淹說得誠懇,趙禎這才徹底相信他是真心想退位了。
    “愛卿就算想把宰相之位讓給包拯,也不用離開朝堂,朝廷還需要愛卿!”
    範仲淹笑道:“陛下,朝堂有包大人足矣,老臣留在朝堂,最多算是錦上添花罷了。再則,老臣年事已高,想到地方上去看看山水。”
    趙禎心裏頗感失落,但沒有挽留:“既然愛卿去意已決,朕便不再挽留,不知愛卿想去什麽地方。”
    “老臣想去江南看看!”
    “好吧!”
    隨即,趙禎罷免範仲淹宰相之職,外放南京留守,又加封上柱國、楚國公、太傅。
    “謝陛下!”範仲淹謝恩,退出禦書房,回府後,打點東西,準備離京。
    與此同時,趙禎著翰林院擬旨,敕封包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統領百官,夏竦為參知政事。
    聖旨下達,朝野震動,一眾武將和天下百姓君歡呼雀躍。
    而士大夫卻是人人自危。
    便是遠在地方的晏殊、文彥博等士大夫領袖,也紛紛上書極力反對。
    言辭激烈!
    聲稱包拯功高震主,聲望太高,若為宰執,無人製衡,必為國家之禍,危及社稷!
    趙禎頂著壓力,將晏殊和文彥博又貶去偏遠地區,以震懾天下士大夫。
    喜歡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請大家收藏:()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