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後招

字數:3662   加入書籤

A+A-


    姚賈出身寒微,其父早年於大梁充任監門小吏,身為 “門吏之子” 的姚賈,毫無地位與尊榮可言,備受輕視。
    後因盜竊之嫌,他遭鄉黨驅逐,在大梁再無立足之地。
    無奈之下,姚賈投奔趙國,成為趙國謀臣,有合縱之謀,意圖聯合楚國與三晉共同攻秦,後因秦國用反間計,在趙國朝堂上下散布不利於姚賈的言論。
    宣稱姚賈早年於魏國為盜,此番出使三國,實則是妄圖借機謀取賄賂。
    加之姚賈出身低微,本就飽受趙國權貴的輕視與猜忌,一時間謠言漫天,眾人紛紛指責他心懷不軌。
    稱其在趙國朝堂上的種種諫言,皆是為了謀取私利,擾亂趙國朝綱。
    趙王聞之,即刻命人徹查,果然發現姚賈有此前科。
    在秦國的間諜活動,以及趙國朝堂內部對其出身偏見的雙重打擊之下,姚賈很快便失去了趙王的信任。
    趙王派人召回姚賈,並將其驅逐出趙國,一時間,姚賈再度淪為朝堂棄子。
    後來韓非更是直斥其為“世監門子,梁之大盜,趙之逐臣。”
    雖再遭此沉重打擊,可姚賈卻並未如常人般一蹶不振。
    他細細分析,秦國向來廣納賢才,接納四方有識之士,此前諸多事例皆可佐證。
    之所以對自己設下陷害之舉,絕非因其自身才能有虧。
    實則彼時他正效力於趙國,為趙國出謀劃策,在秦國眼中,已然站在了對立麵,這般立場,秦國自然難以容他。
    經深思熟慮,姚賈認定,秦國求賢若渴,自己如今已脫離趙國,隻要轉投秦國,憑借自身的才能,秦王必定能慧眼識珠,予以重用。
    後麵,事態的發展果如姚賈所預料的那般,分毫不差。
    入秦之後,他非凡的智謀與辯才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在朝堂之上,他言辭犀利、邏輯縝密,總能一語中的,其仕途由此一路順遂。
    在秦國,他屢立奇功,多次主動請纓,奉命出使各國。
    帶著大量財貨,麵對各國權貴,他憑借巧舌如簧,曉之以利,誘之以財。以重金賄賂、分化離間等手段,一次次瓦解列國合縱抗秦的圖謀,堪稱大秦 “第一外交部長” 。
    涉英思索片刻,又問道:“先生,即便我大秦與魏國和談順利,可若魏王並非那般容易輕信謠言,信陵君依舊牢牢手握重權,我大秦又該如何應對這般局麵?”
    “若此計不成,我還有後招。”
    秦臻微微眯起雙眼,負手踱步,稍作沉吟後,不緊不慢地開口:“魏王生性多疑,而信陵君屢立奇功,已然功高震主。
    即便此次離間之計未能奏效,我等亦可耐心等待,繼續尋覓合適時機行事。
    往後,可安排細作在魏國朝堂內外,不斷散布各類真假難辨的謠言。
    今日傳言信陵君私下與他國往來密切,似有不軌之心;明日又傳其暗中擴充軍備,意圖謀反。如此這般,魏國朝堂上下必然會被這些謠言攪得人心惶惶,混亂不堪。
    長此以往,魏王心中對信陵君的猜忌必然會瘋長,君臣之間的嫌隙也將逐漸加深,直至無法彌合。
    待到時機成熟,魏國朝堂內憂外患之際,大秦便可趁機出兵攻打魏國。”
    言罷,秦臻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涉英聽聞秦臻所言,眼中再次閃過一絲欽佩,拱手讚道:“先生此計,當真高明至極!以謠言擾亂其朝朝堂,使其自亂陣腳。
    待魏國內部因這謠言生出變故之時,我大秦隻需靜候時機,便能輕易坐收漁利,此等妙策,實乃上上之選。”
    秦臻微微點頭,目光深邃,接著說道:“況且,初二入大梁一年有餘。他為人機敏,善於察言觀色,讓他對大梁城的各方情形都了如指掌。
    城中街巷何處暗藏玄機,哪些勢力在暗處湧動,他皆心中有數。
    而且,經過這段時間的經營,他在大梁城人脈廣泛,上至達官顯貴的府邸,下至市井小巷的角落,都有與他交好之人。
    甚至在魏國朝堂之上,還有一位官員與他暗通款曲。
    因此,可讓他協助李斯,暗中指使一些市井之人,由他們在大梁的大街小巷散布謠言。
    同時,再讓他安排幾名行事機敏之人混入魏國權貴府邸,在這些權貴們的家仆之間傳播這些謠言,如此雙管齊下,定能讓謠言迅速擴散。”
    有初二這般熟悉大梁局勢且人脈廣泛之人在暗中協助李斯,此事定能事半功倍。”
    涉英沉思片刻,又問道:“先生,信陵君智謀過人,若他察覺這些謠言乃是有人蓄意而為,進而加強防範,甚至很可能會主動向魏王表明忠心,以圖消除魏王心中疑慮。
    如此一來,那這計策,豈不是依舊要落空?”
    秦臻嘴角上揚,輕輕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狡黠。
    耐心的解釋道:“信陵君固然聰慧過人,可魏王生性多疑,猜忌之心極重,豈是那麽容易就能消除他的疑慮的。
    即便信陵君真的采取了某些行動,欲表忠心,亦可安排一些得力細作,偽造信陵君與他國暗中勾結、圖謀不軌的書信。
    而後,尋得恰當時機,讓這些偽造書信悄然落入魏王手中。”
    他微微頓了頓,端起桌子上的茶盞,輕抿一口,繼續說道:“與初二暗通款曲的那位官員,官職雖不高,在朝堂之上無足輕重,卻負責掌管宮廷內的文書傳遞。
    屆時,令初二將偽造好的書信交予此人,此人便可趁著每日呈遞文書的日常公務之便,將書信混入其中,一同呈遞給魏王。
    如此一來,既能確保書信順利到達魏王眼前,又可最大程度降低暴露風險,讓人難以察覺其中玄機。
    有書信為證,屆時魏王豈會不信?
    再者,李斯此次勢在必得。
    此次任務於他而言,關乎仕途前程,一步登天或是沉淪下僚,皆係於此。
    故而,所以無論遭遇何種棘手難題,他必然會絞盡腦汁,千方百計加以破之。
    至於那個負責傳遞書信的官員......”
    喜歡大秦哀歌請大家收藏:()大秦哀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