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勾連二

字數:7211   加入書籤

A+A-


    王令一揮手,幾名仆人抬著兩個紅木箱子進來。第一個箱子打開,裏麵是一把古琴,琴身烏黑發亮,琴弦晶瑩如玉。
    "這是唐代雷氏琴,據傳曾是白居易所有。"王令小心地取出古琴,呈給族長。
    王安道接過古琴,輕輕撥動琴弦,頓時發出清越悠揚的聲音。老人家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好琴!雷氏製琴,世所罕見,更難得是保存如此完好。”
    第二個箱子打開,裏麵整齊地碼放著數十冊古籍。
    "這是南朝孤本《淮南子》、《春秋繁露》、《論衡》、《說苑》,這些作品在文學性上有很高的成就。”
    席間響起一陣驚歎聲,南朝書籍現在已是稀世珍寶,更何況是這等經典之作。
    要知道梁元帝這個文人皇帝,對文化界做出最大破壞就是一把火燒光了江陵城中的十四萬卷圖書和珍貴書畫,
    《南史》《二王書錄》都記載了江陵陷落時華夏文化史上的大浩劫,
    西魏軍隊攻入江陵,梁元帝嚇丟了魂魄,國破身死本就是一個國主應該保持的氣節!
    這個慫逼自己舍不得死了就把罷了,卻一把火燒光了五十年來捐獻搜刮的耗盡無數人心血才湊齊的江陵藏書!真真是恨殺天下讀書人呀!
    當年的情況是,南梁大臣朱買臣、謝答仁勸梁元帝趁亂逃出城外,但梁元帝不善騎馬,沒有信心突圍,而是接受了左仆射王褒的意見,決定投降。
    焚書後,梁元帝命人做了降書送往西魏軍營。得到西魏回複後,便騎馬去了西魏主帥於謹的大營。
    當晚,即被於謹下令用土囊悶死。而行刑的人正是他的親侄子。二百多斤重的土袋子壓住腦袋,窒息而亡。
    這個懦夫死不足惜,讓人們心痛不已的是他燒的這是十萬卷圖書呀!
    這批官方書可追溯至漢魏時期,東晉東渡後,中原淪為戰區。東晉政府為了延續夏正朔,將皇家圖書運到南方。此後南方政權的曆次北伐,都盡量搜集書帶回。
    王安道愛書如命,見到這些珍本,不禁起身細看,手指輕輕撫過書頁,如獲至寶。
    "令兒有心了。"族長抬頭,眼中滿是欣慰,"這些禮物,老夫很是喜歡。”
    這禮物其實是肖多拿出來的,也是因緣巧合,她曾經與《金穀二十四友》劉坤的後人有過肌膚之親,這幾本書是劉家後人送給肖多的!
    朝發廣莫門,暮宿丹水山。
    左手彎繁弱,右手揮龍淵。
    顧瞻望宮闕,俯仰禦飛軒。
    據鞍長歎息,淚下如流泉。
    可憐並州劉越石,不教橫槊建安中。王令見老族長是真心喜歡這些書籍,也讚歎著肖多肖吟兩姐妹到底比劉坤更有運氣呀!雖然是明珠蒙塵,可到底有重新煥發光彩的機會呀!
    宴會持續到深夜,賓主盡歡而散。肖勁王令很有默契的沒有提起軍改之事。
    這事呀,要一件一件做,對於王氏這種大族,讓其主動加入比求其加入,更能發揮他的能量呀!
    王令送肖勁回客房後,獨自一人來到祠堂的小院中。夜涼如水,月光灑在青石板上,映出他修長的身影。
    "利用我對你的信任來說服我,這就是你在京城學到的為官之道嗎?"族長的聲音突然在身後響起。
    王令渾身一震,轉身跪倒:"族長,侄兒...”
    "起來吧。"王安道歎了口氣,"我知你身不由己。你和王爺今日所來恐怕不止是為了讓老夫同意徐知州扶正妾室這一件事情吧!”
    王令低頭:"族長明鑒,確實還有別的事情。”
    王安道仰望明月,沉默良久,終於道"老夫又不聾不瞎,軍改之事,王使相高調辦壽的時候,已經散布出去了,
    隻是我太原王氏雖是望族,可在太原官場上並不得意,這次我們幫助王爺,也是會無形中得罪很多人的,
    要想成事就得花錢,老夫聽說陛下並沒有撥下款項,軍改所需都要王爺在本地籌措呀!”
    王令歎了一口氣“是的,族長。”
    月光下,兩個身影靜靜站立,各懷心事,祠堂屋簷下的銅鈴卻不解人意的叮當亂響著。
    老族長也是幹事情的人,下定決心後,就行動起來,
    他肯定是不能夠親自拜訪徐家的,要知道王氏作為百年望族,族長親自拜會五品同知有失身份層級,易被徐恕看輕王氏宗族的底線。
    自己不拜訪的話,自然要派遣心腹遞送密函,安排通曉刑名的族中師爺攜親筆信夜訪徐府,
    師爺帶了王氏先祖手抄《王氏族訓》副本,這是在明示"規矩傳承”的重要性。
    不光如此,師爺還帶著徐家先夫人的乳母之子一同也訪徐府,
    乳母之子也不是空手來的,同時送上了三件物件,
    徐家先夫人未嫁時縫製的嬰孩肚兜,蓋有王氏宗祠朱印的空白婚書,半闕《鵲橋仙》詞箋是先夫人臨終前手書的殘稿。
    轉日辰時老族長以“過繼嗣子"名義向州府遞交文書,要求將徐恕長子記入王氏外甥名錄,此舉更是明牌,名義上是關心徐成敬的未來,告訴世人王家外甥是有依靠的,實則掌握徐家子嗣控製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肖勁王令拜別老族長,雙雙來到徐家,禮畢後送上了,老族長寫給徐同知親筆信件。
    徐姑爺親啟——太原王氏長房叔公王晦安道拜上
    徐恕看後,心裏一凜呀,這個老狐狸用亡妻族親身份避開官職稱謂,既守禮又施壓,這是明示本官強龍不壓地頭蛇嗎?
    伯仁姑爺台鑒::
    昨日,恭親王蒞臨寒舍,太原王氏倍感榮耀,蓬蓽生輝。王爺乃皇室貴胄,猶念及徐王兩家之情誼,關懷備至,誠為感人。
    按《大順律》,嫡妻新喪,未及五載而續弦者,須呈嶽家《放婚書》於官府存檔。吾今特遣人奉上此書,並附空匣一枚,以表誠意。
    聞新婦肖氏,妙手琵琶,技藝超群,恰與王氏祖傳《霓裳調》相契合,願其承此技藝,為王氏傳人。
    又,城西舊演武場,今已作軍改之用,其上唯有王氏貞節牌坊,孑然獨立,空置可惜。
    吾欲請徐恕大人批核,將太原西郊官田劃為王氏祭田,以慰先祖之靈。此亦王氏家族之願也。
    此外,去年修繕黃河之時,貴府與王氏之往來賬冊,吾仍妥善保存。
    望吾等能共續前誼,勿使小事生隙。
    七十老朽王安道,頓首拜上。
    徐恕心中歎道,這個老狐狸真真是綿裏藏針呀,既表情誼,又帶威脅,這往來賬冊還真真是世家大族威脅官員的利器呀!
    不過這次是肖勁需要我們兩家助力,楊喜又是肖勁的嶽父,將西郊官田改為王氏祭田的事情,就交給王爺吧,他能夠斡旋成功最好,斡旋失敗了也不知我這個小小同知的責任。
    徐恕看了信後轉手就把書信交給了肖勁,恭親王再次感歎世事之艱難呀!這些老匹夫就像誌怪小說中一定要啃車夫屁股一口的餓狼呀!
    《聊齋誌異》中有這麽一篇,有車夫載重登坡,方極力時,一狼來齧其臀。欲釋手,則貨敝身壓,忍痛推之。既上,則狼已齕片肉而去。乘其不能為力之際,竊嚐一臠,亦黠而可笑也。
    行吧!不給點好處,這些地方望族是不會就範的,本王給,隻是期待著太原王氏不是浪得虛名!
    閑話少說,王令沒有跟著肖勁離開徐府,而是在留下來幫助徐恕籌辦婚事,說來也巧徐恕之前跟王令也是有些交情的,
    當年二人同為選人,一起為晉升為京官朝升官而努力,共同見證了彼此如何跨越“選海”這道鴻溝。
    王令能夠定下決心娶司馬懿,徐恕也是有推動作用的,司馬家也是曆代公卿,雖然到了司馬太爺這一輩已經走下坡路了,可到底前參政之後。
    選人想要出頭通常需要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一是尋資,就是熬年頭。選人須經過三任六考的磨勘,每任的任期滿,且考核要合格。
    二是改官:考核合格且磨勘期滿後,選人需要經過一係列程序才有可能改任京官。
    這包括由包括上官在內的五人舉薦,經審官院磨勘,參加專門考試等步驟。
    舉薦在這一過程中至關重要,舉主對被薦舉人負有連帶責任,如果不了解被薦者,一般不會輕易寫舉狀。
    整個審批程序極為嚴密,大致過程是:舉薦人把自己所舉薦的選人履曆送到吏部的南曹,南曹審驗選人的履曆,如果認為選人符合規程,可以遷調,
    就把其履曆整合成一份公文材料,送到上一級主管部門吏部的流內銓;
    流內銓經過審查,確實無誤,再發回南曹,由南曹給選人出證明,然後呈交中書省經宰相審批。
    為了能夠人盡其才,也為了掌握人事決策權,皇帝會對選人改官親自過問。
    這中間少不得動用人脈和花費銀兩,王令是借助姻親得以成事的,徐恕走的也是這一條路。
    時過境遷之後,二人再次重複,自然是感慨萬千了,徐恕一臉羨慕的對著王令說“逢源兄呀,這貴人提攜真真是官場最最要緊的呀,
    你我當年同為選人,現在呢確實雲泥之別呀,你已經是四入頭之一的禦史中丞了,我呢才是五品同知,這個位置上我已經幹了快十年了,還是一直不得進一步呀!”
    王令燦然一笑“這不是要感謝伯仁嗎?說起來呀,伯仁真是我的貴人呢,一晃十五年了,其實我也不知道我那嶽丈看上我什麽了,
    他也是來京述職,大家都在流內銓內待考,人很多呀,他就看中我了,一定要讓我做他們家的女婿。伯仁你還記得嗎?我當時猶豫的很呀!”
    徐恕撫著胡須,笑道“當然記得呀,你當時可是有名的才子,詩詞寫的傳神呀!尤其那闕釵頭鳳霸王別姬,過去這麽多年了,我還是能夠記誦呢!”
    王令沒有想到過這麽多年徐恕還記得呢,心頭也是一熱。
    就見徐恕開口吟詠著:
    “悲歌楚,寒潮苦,千嬌百媚虞姬舞。回身別,冰雪潔,君王笑淚,妃子濺血,孽孽孽!
    烏江處,生機路,拔山蓋世依如故。彎刀月,漫天雪,叱吒聲起,屍骨重疊,烈烈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司馬太爺就是因為這闕詞,知道逢源不是池中物的!”
    王令也撫起了胡須“我都忘記了,你還記得!當年還真是年輕呀,有這等閑心弄筆填詞,現在呀!一丁一點的雅興都沒有了,每天想的都是官場裏頭醃臢事兒!”
    徐恕聽了這話,也心有戚戚“誰不是呀!你看看我鬢角的白發呀!一樣清風不少年呀!不過逢源你到底比我強,到底是展了淩雲誌!”
    王令擺擺手道“伯仁呀,你可別提了,我這不是闖了禍才被發配到並州嗎?
    那倒台的杜大參可是人人都知道的我王令的好友,偏偏這事兒,是我家小舅子捅出來的,皇家能夠不立馬把我拿下,也是顧念著我好歹是皇家拐了八拐的親戚!”
    徐恕聽了這話也是心頭一熱的,他已經十多年沒有見王令了,雖然以前一起喝酒聽曲很是投機,
    可到底是多年不見,書信全無呀,念念過往交情全看王令了,可王令能夠如此推心置腹,說出自己的真實處境,這是不把他當外人呀。
    因此也很真誠的實話實說了“我也聽說,榮國公果然與眾不同呀,王使相很討厭榮國公的,
    每每接到京城的書信,都要連諷在刺的挖苦一頓,是非常不吝嗇的在我等麵前敗壞榮國公名聲的。”
    王令歎氣道“當年我嶽母心急跟著陛下回了京城,沒有地方住就去楊家,丹丹後來趕過去自然也得住楊家了,
    就不明不白的中了毒,好懸沒有死了,這事呀,楊喜脫不了幹係。
    可是下毒之人在審問他的公堂上,吞毒自盡了,線頭也就斷了,丹丹這麽多年以來一直也沒有在追究這件事,
    楊喜確實念念不忘,到了並州了也不忘記敗壞丹丹名聲,真真是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徐恕歎道“我也十五年沒有見他了,哪一年他九歲吧,美的不像世間人,司馬老太爺帶著他去京城尋訪名醫來著,
    那孩子無比聰慧,我寫的書稿,他看一遍就能夠背誦下來,就是一身病骨,哮喘發作起來很是嚇人的,現在哮喘可好了!”
    喜歡人間情多請大家收藏:()人間情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