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改革推進,阻力重重
字數:3639 加入書籤
商鞅之死如厚重陰霾,沉甸甸地壓在秦軒心頭,卻也似一把重錘,將他推進改革的決心錘煉得愈發堅定不移。第二日清晨,熹微的陽光艱難地穿透厚重雲層,零零散散地灑落在鹹陽城的石板路上。秦軒早早起身,一夜未眠的他麵容憔悴,眼窩深陷,黑眼圈濃重,可那眼眸之中,卻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堅韌光芒。今天,他肩負重任,要去拜訪一位對改革至關重要的人物——右庶長嬴疾。此人在秦國朝堂極具威望,且對秦國當下積弊有著深刻洞察,心中亦懷有革新之念,若能爭取到他的支持,改革便有了關鍵助力。
秦軒對著銅鏡,仔細整理好衣冠,每一個褶皺、每一處細節都不放過,力求展現出最沉穩可靠的形象。他小心翼翼地懷揣著那份經過無數次修改、精心修訂的改革方案,那方案上的每一個字,都凝聚著他的心血與對秦國未來的期許。踏出房門,秦軒深吸一口清晨略帶涼意的空氣,望著逐漸熱鬧起來的鹹陽城街道,心中五味雜陳。百姓們往來匆匆,神色間滿是疲憊與無奈,街邊賣菜的老農,麵前菜筐裏的蔬菜稀稀拉拉,蔫頭巴腦,他滿臉愁容,眼神中滿是對生計的憂慮;瘦弱的孩童穿著破舊不堪的衣衫,追著行人苦苦乞討,那一聲聲稚嫩的哀求,和眼中流露的無助,如針一般刺痛秦軒的心。“一定要讓這些百姓過上好日子,改革刻不容緩。”秦軒暗自握緊拳頭,指節因用力而泛白,心中的使命感愈發強烈。
嬴疾的府邸坐落於鹹陽城中心,氣勢宏偉,莊重肅穆。秦軒來到府前,遞上精心準備的拜帖,而後靜靜地佇立在門口等候。不多時,一位家仆模樣的人快步走出,引領他進入府中。穿過幾道回廊,秦軒被帶到一間寬敞明亮的書房。嬴疾身材高大魁梧,身著華服,卻難掩身上的英武之氣,麵容剛毅,眼神銳利如鷹,仿佛能看穿人心。他坐在書案前,接過秦軒遞來的改革方案,微微頷首示意秦軒坐下,便認真翻閱起來。
嬴疾看得極為專注,時而眉頭緊鎖,陷入沉思;時而輕輕點頭,似乎對某些內容表示認可。書房內一片寂靜,隻有竹簡翻動的沙沙聲。許久,嬴疾放下竹簡,目光如炬,直視秦軒:“秦公子,你的想法確實大膽且新穎,對秦國當下的問題剖析得也十分深刻。可你也清楚,這改革一旦推行,必將如巨石投入平靜湖麵,激起千層浪,觸動諸多貴族的根本利益,他們盤根錯節,根深蒂固,豈會輕易善罷甘休?”
秦軒挺直腰杆,身姿筆直如鬆,眼神堅定而熾熱:“大人,我深知其中艱難險阻,每一步都可能布滿荊棘,甚至會危及自身性命。但秦國若想長治久安,百姓若想擺脫困苦、安居樂業,改革勢在必行,絕無退路。商鞅雖慘遭殺害,但他的變法讓秦國從弱國崛起,走向強大,這便是改革可行的最好例證。我們不能因畏懼阻力、害怕犧牲,就畏縮不前,辜負秦國萬千百姓的期望。”
嬴疾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讚賞:“話雖如此,可朝堂之上,甘龍、杜摯等人勢力龐大,黨羽眾多,他們在秦國經營多年,根基深厚。這些人守舊頑固,為了維護自身特權,定會千方百計阻撓改革,手段恐怕無所不用其極,你可有周全的應對之策?”
秦軒早有準備,他向前傾身,詳細闡述了爭取民心、分化貴族陣營的計劃。他條理清晰,從如何深入民間,傾聽百姓心聲,讓百姓成為改革的堅實後盾,到如何分析貴族內部矛盾,尋找突破口,拉攏部分相對開明的貴族,逐步瓦解反對勢力。嬴疾聽得專注,不時提出尖銳疑問,秦軒都一一沉穩作答,兩人你來我往,交談許久。
最終,嬴疾長歎一聲,站起身來,走到秦軒麵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秦公子,我敬佩你的勇氣與決心,這些年來,我也渴望秦國能有一番大變革,重現生機。我願在朝堂上支持你,與你一同為秦國的未來努力。但你仍需小心行事,那些反對者絕不會輕易放過任何機會,改革之路,必定艱難萬分。”
從嬴疾府中出來,秦軒心中燃起希望之火,腳步都輕快了許多。然而,他沒料到,反對的聲音已如潛藏在暗處的暗流,悄然湧動。就在他離開不久,甘龍便通過眼線得知了他與嬴疾會麵之事。
“這個秦軒,不知天高地厚,竟妄圖再次掀起改革風浪。”甘龍坐在自家書房,臉色陰沉得仿佛能滴出水來,對身旁的杜摯說道。書房內光線昏暗,角落裏的燭火搖曳不定,更添幾分壓抑氛圍。“當年商鞅的下場,他難道還沒看清楚?哼,真是自不量力。”
杜摯冷哼一聲,臉上滿是不屑:“哼,他不過是個不知死活的毛頭小子,空有一腔熱血,卻不知朝堂鬥爭的殘酷。我們必須想辦法阻止他,絕不能讓他破壞秦國如今看似安穩的局麵,壞了我們的好事。”
兩人一番密謀,昏暗的光線勾勒出他們陰沉的麵容,眼神中閃爍著算計與狠厲。他們決定先在朝堂上給秦軒一個下馬威,挫挫他的銳氣,讓他知道改革絕非易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幾日後,秦王召集眾臣商議改革之事。宏偉的宮殿內,氣氛莊重而壓抑,大臣們身著朝服,神色各異。秦軒站在大殿中央,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狂跳的心髒平靜下來。他的手心微微出汗,卻仍穩穩地展開改革方案,開始陳述。他的聲音洪亮清晰,在大殿內回蕩,條理分明,從農業生產如何改進,提高糧食產量,讓百姓吃飽飯;到商業發展怎樣突破困境,減輕賦稅,促進貿易繁榮;再到軍事製度如何革新,提升軍隊戰鬥力,保家衛國。每一項改革措施,都經過他深思熟慮,關乎秦國的未來走向,飽含著他對秦國和百姓的深情。
然而,他的話音剛落,甘龍便迫不及待地站了出來,臉上掛著一抹冷笑,陰陽怪氣地說道:“陛下,秦軒所言雖動聽,乍一聽似乎有理,卻不過是紙上談兵,不切實際。秦國曆經數百年,祖宗之法早已根深蒂固,這是秦國的根基所在,豈能隨意更改?商鞅變法,雖讓秦國一時強大,可也埋下諸多隱患,如今商鞅慘死,身首異處,便是最好的警示。我們不能重蹈覆轍,讓秦國陷入危險境地。”
杜摯也連忙附和,向前邁出一步,神色激動:“陛下,改革風險巨大,稍有不慎,秦國恐陷入萬劫不複之地。如今秦國看似安穩,實則暗流湧動,若貿然改革,觸動各方利益,引發混亂,後果不堪設想。我們不能拿秦國的命運冒險,祖宗之法不可輕易變動啊。”
一時間,朝堂上議論紛紛,支持與反對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如同一鍋沸騰的粥。有的大臣麵露猶豫之色,在兩方觀點間搖擺不定;有的則小聲交頭接耳,神色慌張。秦軒心中焦急如焚,卻努力保持鎮定,他深知此刻慌亂隻會讓局勢更糟。他看向秦王,隻見秦王眉頭緊皺,神色猶豫,眼神在秦軒和甘龍等人之間來回遊移,顯然也在權衡利弊。
“陛下,改革雖有風險,但秦國如今麵臨內憂外患,內部貴族腐朽,百姓困苦;外部列強虎視眈眈,若不改革,如何強大?如何抵禦外敵?百姓又如何過上安康日子?”秦軒懇切說道,聲音微微顫抖,卻充滿力量,“祖宗之法並非一成不變,時代在變,秦國也需與時俱進。隻要能讓秦國興盛,讓百姓幸福,便是順應天命,造福蒼生。”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時,嬴疾站了出來,他身姿挺拔,聲音洪亮:“陛下,秦公子的改革方案,我已仔細研究多日,其中不乏良策,對秦國當下的困境有著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秦國要想在列國中脫穎而出,稱霸天下,改革是必經之路。我們不能因畏懼困難、害怕得罪人,就裹足不前,錯失發展良機。”
朝堂上的氣氛愈發緊張,空氣仿佛都凝固了一般。大臣們的目光在秦軒、甘龍、嬴疾和秦王之間來回流轉,每個人都屏氣斂息,等待著秦王的裁決。秦軒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手心已滿是汗水,後背也被汗水濕透,卻仍挺直脊梁,目光堅定地望向秦王,眼中滿是期待與懇切 。秦王沉默良久,大殿內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在等待那個決定秦國命運的答案,時間仿佛在此刻靜止,每一秒都無比漫長,充滿煎熬。
喜歡我創造的書竟然成為了曆史請大家收藏:()我創造的書竟然成為了曆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