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心灰意冷辭朝堂,著書寄情隱歸途
字數:3708 加入書籤
白起的死訊,似一道裹挾著雷霆的閃電,直直劈入秦軒的世界,將他過往的一切信念與憧憬震得粉碎。那一日,他緊緊抱著白起逐漸冰冷的屍身,悲痛如洶湧的潮水,將他徹底淹沒,曾經那些激昂的壯誌豪情,刹那間化為烏有。他回想起穿越之初,懷揣著改變曆史軌跡、締造太平盛世的熱血夢想,憑借著後世的學識與智慧,在秦國的朝堂與戰場奮力拚搏,一心以為能開辟出一番嶄新的天地。然而,白起的冤死,讓他真切地看清了權力漩渦的殘酷與無情,在這裏,生命竟如風中殘燭,脆弱得不堪一擊。
從皇宮返回秦府的路上,秦軒仿若丟了魂一般,眼神空洞而茫然,腳步虛浮踉蹌,每一步都似拖著千斤的重擔。顧盼早已聽聞這令人心碎的噩耗,心急如焚地守在府門口,眼中滿是擔憂與焦急。當看到秦軒失魂落魄的模樣,她的淚水瞬間奪眶而出,如斷了線的珠子般簌簌落下。她快步迎上前,緊緊地抱住秦軒,聲音帶著哭腔,輕聲安慰道:“夫君,莫要太傷心,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子啊。”秦軒隻是將顧盼抱得更緊,喉嚨像是被堵住了一般,發不出半點聲音,滾燙的淚水肆意地浸濕了顧盼的肩頭。
回到房間,秦軒呆坐在床邊,眼神呆滯地望著前方,白起的音容笑貌不受控製地在他的腦海中不斷浮現。往昔他們並肩作戰時的激昂場景、把酒言歡時的暢快時刻,如今都成了最刺痛他內心的回憶。他滿心都是痛恨,痛恨自己的無力,無法改變白起的悲慘命運;痛恨秦昭襄王的昏庸猜忌,被權力蒙蔽了雙眼;也痛恨範雎的陰險狡詐,為了一己私欲不擇手段。憤怒與悲痛相互交織,如洶湧澎湃的潮水,將他徹底吞沒,讓他幾乎窒息。
此後一連幾天,秦軒把自己關在房內,沉浸在痛苦的深淵中無法自拔,不吃不喝。顧盼憂心如焚,卻又不知該如何寬慰他,隻能默默地守在門外,每天精心備好飯菜,滿心期待他能吃上一口。銳誌營的將士們得知消息後,紛紛心急如焚地來到秦府,他們個個滿臉悲戚,眼神中透著哀傷與不舍,渴望能再見秦軒一麵,然而都被顧盼婉拒了。她心裏明白,此刻的秦軒需要時間與空間,獨自去舔舐這道深不見底的傷口。
終於,在一個清晨,秦軒緩緩打開了房門。陽光灑在他憔悴的麵容上,更顯他的疲憊與滄桑,僅僅幾日,他仿佛一夜之間老了十幾歲。他看向守在門口的顧盼,眼神中透著堅定與決絕,聲音沙啞卻又沉穩地說:“盼兒,我決定了,要辭去官職。朝堂已非我能施展抱負之地,我不想再卷入這黑暗的權力鬥爭。”顧盼微微一怔,眼中閃過一絲擔憂與不舍,但她還是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溫柔且堅定地說道:“夫君,不管你做何決定,我都永遠支持你。無論你去哪裏,我都陪著你。”
朝堂之上,氣氛壓抑而凝重,仿佛暴風雨來臨前的沉悶。秦軒內心毫無波瀾,隻剩下滿心的死寂與失望。他抬起頭,望向高高在上的秦昭襄王,曾經的敬畏早已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失望與寒心。他緩緩跪地,身姿挺直,聲音平靜卻又蘊含著不容置疑的堅定:“陛下,臣秦軒懇請辭去官職。自白起將軍蒙冤而死,臣心灰意冷,朝堂之事已再無眷戀。這樣黑白顛倒、忠奸不分的朝堂,臣實在不願再留。”
秦昭襄王皺了皺眉,眼中閃過複雜的神色。他雖對白起的死毫無悔意,可他心裏十分清楚秦軒的才能與價值,失去秦軒,對秦國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損失。於是,他開口挽留,聲音中帶著幾分威嚴與期許:“秦軒,你乃大秦棟梁,正值用人之際,怎能說走就走?如今秦國大業未竟,還需你這樣的人才為朕分憂。”
秦軒苦笑著搖頭,臉上的苦澀與無奈愈發明顯:“陛下,白起將軍為大秦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戰功,卻落得如此淒慘下場,臣實在寒心。朝堂之上,奸佞當道,忠良蒙冤,正義得不到伸張。這樣的朝堂,臣即便留下,又能何為?”言罷,他緩緩摘下自己的官帽,輕輕放在地上,動作中滿是決絕,隨後轉身,毫不猶豫地離去。
朝堂瞬間嘩然,大臣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範雎暗自得意,臉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陰笑,少了秦軒這個強勁的對手,他在朝堂的地位愈發穩固,權力也將更加集中。而那些曾經與秦軒交好的大臣,雖有心挽留,卻深知秦軒心意已決,他們看著秦軒離去的背影,隻能暗自歎息,眼神中滿是惋惜與無奈。
回到秦府,秦軒開始默默地收拾行囊。他決定離開鹹陽這個讓他傷心欲絕的地方,可他本是穿越而來,在這個時代並無家鄉可歸。他獨自一人在庭院中徘徊許久,思索再三,最終下定決心,要尋一處寧靜偏遠之地隱居,遠離這喧囂的朝堂與殘酷的權力紛爭。顧盼默默地陪在他身邊,幫他整理衣物,雖心中滿是擔憂與不舍,但她始終堅定地支持著他的決定,沒有半句怨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離開鹹陽那天,天空陰沉沉的,仿佛也在為秦軒的離去而哀傷。銳誌營的將士們自發地來到城門口送行。他們身著整齊的盔甲,手持長槍,神色莊重而哀傷,整齊地排列在道路兩旁,眼神中滿是不舍與敬重。為首的校尉大步上前,單膝跪地,聲音帶著哽咽:“秦將軍,您這一走,我們可怎麽辦?您是我們的主心骨,沒有您,我們……”
秦軒看著這些曾與自己並肩作戰、生死與共的兄弟,心中一陣酸澀,感動不已。他快步上前,雙手扶起校尉,目光堅定而溫和,語重心長地說:“兄弟們,我雖離開朝堂,但你們要繼續為大秦效力,保家衛國。記住,無論何時,都要堅守自己的信念,守護好大秦的疆土與百姓。”
將士們齊聲高呼:“謹遵將軍教誨!”聲音響徹雲霄,帶著無盡的不舍與敬意,久久回蕩在鹹陽城上空,仿佛是對秦軒的深情告別,也是對他們曾經熱血歲月的緬懷。
秦軒和顧盼踏上了漫長的旅程,一路風餐露宿,曆經艱辛。他們走過了連綿起伏的山川,山川沉默不語,似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路過了奔騰不息的河流,河水滔滔,仿佛在吟唱著曆史的悲歌;經過了繁華熱鬧的城鎮,城鎮裏人來人往,卻都與他們的心境格格不入;也路過了寧靜祥和的村莊,村莊裏炊煙嫋嫋,偶爾傳來幾聲犬吠,給他們疲憊的心靈帶來一絲慰藉。
最終,他們在一座青山腳下尋到一處幽靜之地。這裏綠樹成蔭,茂密的枝葉遮天蔽日,灑下斑駁的光影;溪水潺潺,清澈的溪水在石頭間流淌,發出悅耳的聲響,宛如大自然演奏的美妙樂章;周圍野花盛開,五彩斑斕的花朵爭奇鬥豔,散發出陣陣芬芳,吸引著蝴蝶與蜜蜂在花叢中翩翩起舞。這裏宛如世外桃源,寧靜而美好,讓秦軒和顧盼疲憊的身心得到了片刻的安寧。
秦軒在此搭建茅屋,一磚一瓦都傾注著他對新生活的期待;開墾土地,每一寸土地都承載著他對寧靜生活的向往。他將滿腔心血投入到詩書編輯中,小小的書房裏堆滿了竹簡,那是他智慧與情感的寄托。他日夜伏案,奮筆疾書,把自己從後世帶來的知識、對這個時代的深刻認知、以及人生的種種感悟都毫無保留地記錄下來。顧盼在一旁默默支持,每天清晨,她會早早起床,為秦軒準備好筆墨紙硯,讓他能安心創作;傍晚,她會做好飯菜,等秦軒從書房出來,一起享受這寧靜而溫馨的時光;閑暇時,她會陪秦軒在山間漫步,聽他講述那些心中的想法與故事,給予他溫暖與鼓勵。
每至夜深人靜,秦軒停下手中筆,望向窗外那一輪皎潔的明月,總會想起白起。他仿佛又看到白起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的身影,聽到他爽朗的笑聲。他明白,這份傷痛將如影隨形,伴隨他的餘生,但他也清楚,隻有化悲痛為力量,將自己的所學所思傳播出去,才能不辜負白起的犧牲,才能在這亂世中留下一點希望的火種。
在這寧靜的隱居生活裏,秦軒漸漸找回內心的平靜。他編輯的詩書日益增多,內容涵蓋了曆史、哲學、軍事、民生等諸多方麵,傳播範圍也越來越廣,許多人聽聞他的學識與才華,慕名前來請教。他總是耐心地解答每一個問題,將自己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人。他知道,雖離開了朝堂,無法再以官職之力改變天下,但他能用手中的筆,以詩書為載體,在這世間留下屬於自己的獨特印記,為後世之人照亮前行的道路 。
喜歡我創造的書竟然成為了曆史請大家收藏:()我創造的書竟然成為了曆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