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隱居聲名漸遠揚,舊敵暗潮又湧來
字數:3217 加入書籤
在青山腳下的隱居生活,宛如一泓平靜的湖水,秦軒和顧盼的日子過得安寧而充實。秦軒編輯的詩書,如同春日裏播撒的種子,隨著過往行人的腳步,在四方大地生根發芽,他的聲名也逐漸在民間遠揚。越來越多的人聽聞他的學識,不辭辛勞地趕來,或借閱他的著作,或就心中疑惑向他請教。
每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茅屋前的小院,秦軒便會坐在石桌旁,與前來求學的年輕人侃侃而談。他講著曆史的興衰,剖析朝代更迭背後的因果;談著軍事的謀略,分享戰場決勝的智慧;論著民生的重要,闡述讓百姓安居樂業的良方。顧盼則在一旁忙碌,為眾人準備茶水,看著秦軒眼中重新煥發出的光芒,她的心裏滿是欣慰。
然而,這份平靜並沒有持續太久。遠在鹹陽的朝堂之上,範雎得知了秦軒在民間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心中的妒火再次熊熊燃燒。他深知秦軒的才能,即便遠離朝堂,也可能成為自己權力路上的潛在威脅。於是,他在秦昭襄王麵前進讒言,添油加醋地描述秦軒在民間講學論道的情景,暗示秦軒有蠱惑人心、意圖謀反的嫌疑。
“陛下,”範雎一臉憂色,跪在秦昭襄王麵前,“那秦軒雖已隱居,但日日與各地來的人聚眾講學,所講內容多有對朝政的不滿之詞,恐怕會動搖民心,危及我大秦根基啊。”秦昭襄王本就對白起之死心懷愧疚,又念及秦軒昔日的功績,起初並未輕信範雎的話。“愛卿所言,可有真憑實據?秦軒曾為大秦立下汗馬功勞,朕不信他會做出此等事。”範雎卻不依不饒,“陛下明鑒,如今民間都在傳他的學問,對朝廷之事卻甚少提及,長此以往,百姓心中恐隻有秦軒,而無陛下您啊。”經不住範雎多次挑撥,秦昭襄王心中也漸漸起了疑慮。終於,他派了一名密使前往秦軒隱居之地,名為探望,實則暗中監視。
密使抵達青山腳下時,正趕上秦軒在為眾人講解兵法。他遠遠地躲在一旁,仔細觀察著一切。隻見秦軒手持竹棍,在地上比劃著各種陣法,口中滔滔不絕,言辭懇切,眾人聽得聚精會神,不時發出陣陣讚歎。密使看到這一幕,心中暗自思量:“此人雖隱居山林,可這才學與威望,著實不可小覷。”
待眾人散去,密使現身,表明身份。秦軒雖心中不悅,但仍以禮相待,將他請進茅屋。密使四處打量,眼神中透著審視與懷疑,言辭間旁敲側擊,試探秦軒是否有對朝廷不滿的言論。秦軒坦然自若,言辭間對秦昭襄王仍保持著應有的敬意,隻是談及朝堂現狀時,不免流露出些許失望與無奈。“自離開朝堂,我一心隻想將所學知識傳播出去,並無他意。朝堂諸事,我早已不再過問,但望陛下能明辨忠奸,讓大秦越來越好。”
密使回到鹹陽後,將所見所聞如實稟報給秦昭襄王。範雎趁機再次進言,建議派人將秦軒召回鹹陽,加以控製。“陛下,秦軒心懷不滿,留在民間恐生事端,不如將他召回鹹陽,置於您的眼皮底下,也好管控。”秦昭襄王陷入沉思,他一方麵不願失去秦軒這樣的人才,另一方麵又擔心他真的會對朝廷不利。最終,他決定先下一道詔書,命秦軒回鹹陽述職,以觀其態度。
隱居之地,秦軒接到詔書,心中五味雜陳。他明白,自己平靜的隱居生活恐怕即將被打破。顧盼得知消息後,憂心忡忡地看著他:“夫君,此去鹹陽,怕是凶多吉少,不如我們就此遠走他鄉,找一處更加隱蔽的地方。”秦軒輕輕握住顧盼的手,神色堅定:“我問心無愧,若就此逃走,反倒坐實了那些莫須有的罪名。我且去鹹陽走一趟,看看他們究竟想如何。”
準備妥當後,秦軒告別了隱居之地,踏上了前往鹹陽的路途。一路上,他的心情沉重而複雜,曾經的雄心壯誌,如今已化為對平靜生活的渴望,可命運卻似乎總不願放過他。
當秦軒踏入鹹陽城,往昔的回憶如潮水般湧上心頭。曾經,他滿懷熱忱,一心想要在這朝堂上大展宏圖,改變秦國的命運,卻不想最終因白起之死心灰意冷,黯然離開。如今再次歸來,迎接他的不知是怎樣的局麵。
他徑直前往王宮,求見秦昭襄王。在宮殿外等候時,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場景讓他感慨萬千。曾經與他一同商議國事的大臣們,有的已不在人世,有的則對他避之不及。隻有少數幾位昔日的好友,偷偷向他投來關切的目光,但也隻是匆匆一眼,便不敢再多停留。
終於,他被傳喚進殿。秦昭襄王高坐於王座之上,眼神中透著複雜的情緒,有審視,有懷念,也有一絲難以捉摸的疑慮。“秦軒,你離開朝堂許久,如今民間對你的學問讚譽有加,朕聽聞你講學論道,可有此事?”秦軒跪地行禮後,不卑不亢地回答:“陛下,臣離開朝堂後,一心將所學整理成冊,與前來求學之人分享,隻為傳播知識,絕無任何不軌之心。”
範雎站在一旁,冷哼一聲:“哼,說得倒是輕巧,誰能保證你沒有借著講學之名,暗中籠絡人心?”秦軒看向範雎,眼中滿是不屑:“範相國,我秦軒做事向來光明磊落,不像有些人,為了一己私利,不擇手段。”兩人目光交匯,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火藥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秦昭襄王皺了皺眉,製止了兩人的爭執:“秦軒,朕念你昔日有功,隻要你能保證不再有任何危及朝廷之事,朕可既往不咎。你若願意,可重回朝堂,繼續為大秦效力。”秦軒心中苦笑,他早已看透這朝堂的黑暗,怎還會願意再卷入其中。“陛下,臣多謝您的厚愛,但朝堂之事,臣已心灰意冷。如今隻願能繼續在民間講學,將知識傳承下去,為大秦培養更多有用之才。”
秦昭襄王聽後,臉色微微一變,他沒想到秦軒會拒絕。範雎則在一旁暗自得意,他就是要讓秦軒陷入兩難的境地,要麽屈服重回朝堂,受他掌控,要麽徹底失去秦昭襄王的信任。“陛下,秦軒如此不識抬舉,恐怕是心中有鬼,若放他回去,日後必定會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
就在局勢僵持不下之時,一位老臣站了出來。他是秦國的元老,一直對秦軒的才能頗為賞識。“陛下,老臣以為秦軒所言屬實,他一心為大秦,絕無謀反之意。他在民間講學,傳播的也是對大秦有益的知識,若因此怪罪於他,恐怕會寒了天下學子的心啊。”其他幾位大臣也紛紛附和,朝堂上一時議論紛紛。
秦昭襄王沉思良久,最終做出決定:“秦軒,朕給你一個機會,你可繼續在民間講學,但必須定期向朝廷匯報講學內容,若有任何不妥之處,朕定不輕饒。”秦軒明白,這已是目前最好的結果,他再次跪地謝恩:“臣遵旨,定不會讓陛下失望。”
從王宮出來後,秦軒心中感慨萬千。此次鹹陽之行,雖有驚無險,但也讓他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始終無法擺脫朝堂的陰影。不過,隻要能繼續傳播知識,為這個時代做些有意義的事,他便不會放棄。他深知,未來的路還很長,也充滿了未知與挑戰,但他已做好準備,無論前方等待他的是什麽,他都將堅定地走下去 。
喜歡我創造的書竟然成為了曆史請大家收藏:()我創造的書竟然成為了曆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