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秦禦霄的熱血成長與嬴政的霸業開篇

字數:4264   加入書籤

A+A-


    第73章 王少結交,禦霄的小秘密
    戰國時期,風雲激蕩,秦國都城鹹陽一派繁榮,處處彰顯著大國氣象。公元前240年前後,秦禦霄成長為一名少年,他在文學上才思敏捷,能對各種經典詩詞信手拈來,發表獨到見解;武學方麵,劍法淩厲,騎射精準,在鹹陽城小有名氣,走在街上常引得路人側目。同一時期,年輕的嬴政在巍峨的秦王宮中,日夜沉浸於治國理政的研究,心中滿是統一六國、讓秦國稱霸天下的宏偉抱負。
    公元前238年的春日,鹹陽城集市熱鬧非凡,叫賣聲此起彼伏。嬴政身著尋常富家公子服飾,帶著幾名貼身侍衛漫步其中。秦禦霄正在一個賣布的攤位前,與攤主討價還價:“老板,這布雖說質地不錯,但價格實在是高了些,您就再便宜點,行不?”攤主賠著笑說:“公子,我這真的是本小利薄,沒法再降啦。”嬴政被這一幕吸引,走上前笑著搭話:“看來公子很會過日子。”秦禦霄抬頭,見嬴政氣宇不凡,便禮貌回應。兩人由此攀談起來,從集市瑣事聊到天下大勢,發現彼此對治國理念和天下局勢的看法竟十分契合。嬴政暗自驚歎,覺得這少年聰慧過人,日後必有大作為;秦禦霄也認為眼前這位“公子”談吐非凡,絕非等閑之輩。就這樣,兩人當場結為好友。
    自那以後,嬴政常找機會出宮與秦禦霄相聚。鹹陽城外的渭水河畔是他們最愛去的地方,河水滔滔,奔騰不息。兩人縱馬馳騁在河畔,馬蹄揚起陣陣塵土,隨後便坐在草地上暢談。嬴政會分享宮中聽聞的各國機密,探討各國應對秦國崛起的策略;秦禦霄則會交流從兵書中領悟的戰略,兩人時而爭論得麵紅耳赤,時而又因達成共識而開懷大笑。有時,他們也會在秦禦霄家中的書房,在昏黃的燈光下,翻閱竹簡,交流對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嬴政對法家思想中強調的中央集權和法治極為推崇,堅信這是秦國強大的根基;秦禦霄則對儒家的仁政理念有著自己的思考,覺得在戰爭過後的和平時期,仁政對於安撫百姓、恢複民生意義重大。
    時光匆匆,公元前235年左右,兩人逐漸長大成人。嬴政被繁忙的朝政緊緊束縛,每日要處理堆積如山的政務,與大臣們商議國家大事;秦禦霄也在不斷學習和曆練中愈發成熟,不僅熟讀經史子集,武學上也更上一層樓,還時常跟著父親秦軒參與官場應酬,慢慢懂得了為人處世之道。然而,大家漸漸發現秦禦霄有個小毛病——好色。
    在各類社交場合,隻要有年輕貌美的女子出現,秦禦霄的目光總會不自覺被吸引。在鹹陽城中一位貴族舉辦的宴會上,大廳燈火輝煌,賓客們身著華服,相互寒暄。突然,悠揚的音樂響起,一位身著粉色紗裙的舞姬蓮步輕移,入場翩翩起舞,她的舞姿輕盈優美,如風中搖曳的花朵。秦禦霄的目光瞬間被吸引,他微微前傾,眼神專注,手中的酒杯都忘了放下。身旁的嬴政注意到後,輕輕碰了碰他,低聲笑著提醒:“禦霄,收斂點兒,別太明顯。”秦禦霄回過神,尷尬地笑了笑,坐直身子,不好意思地說:“一時沒忍住,這舞確實好看。”可沒過一會兒,他的目光又偷偷飄向舞姬,嬴政無奈地搖了搖頭。
    與此同時,眾人還發現秦禦霄的外貌比同齡人年輕許多。其他少年開始長胡須、變聲,個頭不斷躥高,喉結也逐漸凸顯,臉上有了成年人的棱角;秦禦霄卻依舊麵容稚嫩,皮膚白皙光滑,身形變化不大,看起來像個沒長大的孩子。走在街上,常有人把他當成小孩子,這讓秦禦霄十分困擾。秦禦霄滿心疑惑,回家詢問秦軒:“父親,為什麽我和同齡人不一樣?他們都有了大人的模樣,可我還是這副小孩子的樣子。”秦軒心中一驚,猜測這或許與自己神秘的永生基因有關,但不知如何向兒子解釋,隻能含糊地說:“可能是咱家血脈特殊,你不必過於在意,順其自然就好。”秦禦霄雖點了點頭,可心中的疑惑並未消除,他常常對著鏡子端詳自己,試圖找出原因。
    此時的秦國朝堂,已緊鑼密鼓地籌備起攻打韓國的計劃。公元前234年深秋,鹹陽宮大殿內燭火通明,嬴政一臉嚴肅,身著黑色長袍,頭戴冕旒,目光堅定地注視著牆上巨大的六國地圖,地圖上秦國的疆域格外醒目,周邊六國則像是秦國即將吞噬的獵物。嬴政大手一揮,洪亮的聲音在大殿中回蕩:“眾將士聽令,今日我們出兵攻打韓國!韓國地處中原要地,是我秦國東進的阻礙,拿下韓國,便是踏出了統一六國的第一步!”殿下的大臣們紛紛跪地領命,高呼“吾王萬歲”,聲音震耳欲聾。
    鹹陽城的軍事要地,秦軍營地一片忙碌。武器庫中,爐火熊熊,工匠們光著膀子,揮汗如雨,日夜趕工,鐵錘不斷敲擊燒得通紅的鐵塊,打磨鋒利的刀劍,火花四濺;校場上,士兵們身著厚重鎧甲,手持長槍,在將領們的大聲呼喊下,整齊劃一地進行戰術演練,喊殺聲震天。他們時而組成方陣,抵禦假想敵的進攻;時而分散開來,進行突襲演練。每個士兵的臉上都寫滿堅毅與忠誠,深知自己肩負著秦國統一的重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秦國大軍從鹹陽城西門浩浩蕩蕩出發,城門大開,士兵們邁著整齊的步伐魚貫而出。寬闊的官道兩旁,站滿送行的百姓,他們揮舞著旗幟,高聲呼喊口號,為秦軍加油助威。嬴政騎著一匹高大的黑色駿馬,馬身披華麗馬具,走在隊伍最前方,身著金色戰甲,頭戴金色頭盔,陽光灑在身上,反射出耀眼光芒,眼神中透著必勝的決心。秦禦霄騎著一匹棗紅色駿馬,緊跟在嬴政身後,身著輕便戰甲,腰間佩一把鋒利寶劍,臉上洋溢著興奮與期待。
    秦禦霄得知嬴政要攻打韓國,心中熱血沸騰,第一時間向秦軒請求跟隨秦軍出征,渴望在戰場上一展身手。秦軒看著兒子堅定的眼神,心中既欣慰又擔憂。欣慰的是兒子有如此誌向,想要為秦國建功立業;擔憂的是戰場凶險,生死難料。但最終,他還是同意了,語重心長地說:“霄兒,戰場上危險重重,瞬息萬變,你一定要小心謹慎,不可衝動行事。遇到危險,千萬不要逞強,保住性命要緊。”秦禦霄用力點頭,堅定地說:“父親放心,我定會平安歸來,為秦國建功。我會牢記您的教誨,不會魯莽行事的。”
    就這樣,秦禦霄跟著嬴政踏上了進攻韓國的征程。一路上,大軍沿著官道前行,塵土飛揚。秦禦霄滿心期待,腦海裏不斷想象自己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的場景。他幻想自己手持寶劍,衝入敵陣,如入無人之境,敵軍紛紛倒下,立下赫赫戰功,凱旋而歸時受到百姓夾道歡迎。而嬴政看著身旁躍躍欲試的秦禦霄,心中也在暗自思忖,這場戰爭不僅是秦國統一六國的重要一步,對於秦禦霄來說,也是一次難得的曆練機會。嬴政深知秦禦霄雖然聰慧勇敢,但缺乏實戰經驗,戰場上的殘酷遠超想象。他想著要在戰爭中多多照顧秦禦霄,同時也期待著秦禦霄能在這場戰爭中迅速成長,變得更加成熟穩重。不知道這個有些好色又外貌年輕的好友,在戰場上會有怎樣的表現呢?是會一鳴驚人,還是會遇到挫折後才懂得戰爭的殘酷?嬴政的心中充滿了期待與好奇。
    大軍行至函穀關,這裏地勢險要,是秦國的東大門。秦禦霄望著雄偉的關隘,心中感慨萬千:“此關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秦國能有如此堅固的屏障,真是幸事。”嬴政點頭道:“函穀關雖險,但我秦國的雄心可不止於此,此番出征韓國,便是要踏出函穀關,邁向統一之路。”短暫休整後,大軍繼續前行。
    進入韓國境內,秦軍遭遇了韓國的第一道防線。韓國士兵依托地形,頑強抵抗。秦禦霄看到戰場上硝煙彌漫,喊殺聲不絕於耳,心中既緊張又興奮。他手持寶劍,跟隨將領衝鋒陷陣。第一次麵對敵人的攻擊,他心中難免有些慌亂,但想起父親的叮囑和自己的誌向,他迅速鎮定下來,揮舞寶劍,與敵人展開搏鬥。戰鬥間隙,他觀察著戰場局勢,發現韓國軍隊雖然防守嚴密,但士氣稍顯低落。他向嬴政建議:“我們可以派出一支精銳部隊,從側翼迂回,擾亂他們的軍心。”嬴政覺得此計可行,立即下令執行。果然,韓國軍隊被秦軍的突襲打亂了陣腳,防線逐漸崩潰。
    隨著秦軍的推進,韓國境內的局勢愈發緊張。韓國國君緊急調兵遣將,試圖挽回敗局。秦軍在一次攻城戰中,遭遇了韓國的頑強抵抗。城牆上,韓國士兵不斷向城下射箭、投擲石塊,秦軍的攻城器械被損壞了不少。秦禦霄看著戰友們紛紛倒下,心中怒火中燒。他主動請纓,帶領一支敢死隊,冒著敵人的炮火,衝向城門。他們用盾牌抵擋著敵人的攻擊,艱難地靠近城門。就在快要到達城門時,秦禦霄被一塊飛來的石塊擊中手臂,但他忍住疼痛,繼續前進。最終,他們成功點燃了城門下的火藥,城門轟然倒塌,秦軍一擁而入。
    經過數月的激戰,公元前230年,秦軍終於攻克了韓國都城新鄭。韓國國君被迫投降,韓國宣告滅亡。秦禦霄站在新鄭的城牆上,望著被秦軍占領的城市,心中五味雜陳。他為秦國的勝利感到自豪,同時也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嬴政來到他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說:“禦霄,你表現得很出色,這場勝利也有你的一份功勞。”秦禦霄微微鞠躬,說道:“全靠大王指揮有方,禦霄隻是盡了自己的本分。”
    戰爭結束後,秦國開始在韓國故地推行新政,秦禦霄也參與到了戰後的治理工作中。他看到百姓們在戰爭後生活困苦,心中十分不忍。於是,他向嬴政建議減免賦稅,幫助百姓重建家園。嬴政采納了他的建議,下令減輕百姓的負擔,並組織人力物力,幫助百姓恢複生產。在這個過程中,秦禦霄深入民間,了解百姓的需求,努力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他的善良和努力得到了百姓的認可和讚揚,也讓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作為一名秦國臣子的責任和使命。
    喜歡我創造的書竟然成為了曆史請大家收藏:()我創造的書竟然成為了曆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